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汪曾祺 飲食 的散文

時間:2020-08-28 10:11:04 汪曾祺 我要投稿

汪曾祺 飲食 的散文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汪曾祺取材于生活,質樸靈動又不乏理趣的散文作品深受現代人青睞。汪曾祺的飲食散文不僅厚重淳樸,同時也潛在較深的文化意蘊和較高的文化價值。

汪曾祺 飲食 的散文

  汪曾祺美食散文中的食俗之思

  初中上語文課的時候學了那么多篇課文,現在能留在腦子里的已經少之又少了。那天洗澡,和室友說起我要寫篇關于汪曾祺的論文,他突然很興奮地說:“我知道!那篇寫鴨蛋的文章,那個鴨蛋一戳,‘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我突然也想起了那篇文章,讓我在語文課上跟著全班同學一齊咽了好大一口口水。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端午的鴨蛋》

  寫“吃”的作家中,汪老絕對稱得上翹楚。之前也讀過臺灣作家舒國治的《臺北小吃札記》,兩位都是頂厲害的作家。“作家寫食”,與“寫食作家”之間的差別在于,前者寫“吃”,大多言在此而意在彼,食物背后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東西。這個東西,是“情”。

  如果說舒國治的寫食文章更多地是在傳達了他的個人生活情趣的話,那么汪老先生寫吃,則更多地是在書寫食物背后的“共情”。他寫我們以前怎么吃,現在怎么吃;北方的怎么吃,南方的怎么吃;漢族的怎么吃,蒙古族的怎么吃,寫那些我們吃著卻不知道從哪兒來、因什么而發展至此,甚至叫什么的食物,寫味道,寫做法,寫吃的感覺,寫吃的環境,寫吃的感情。他在晚年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已經逐漸被遺棄、淡忘的“美食地圖”。

  凡不厭精細的作家,盍興乎來;八大菜系、四方小吃,生猛海鮮、新摘園蔬,暨酸豆汁、臭千張,皆可一談。……凡有獨得之秘者,倘能公諸于世,傳之久遠,是所望也。

  ——《<知味集>征稿小啟》

  中國人很會吃雞。廣東的鹽雞,四川的怪味雞,常熟的叫花雞,山東的炸八塊,湖南的東安雞,德州的扒雞……如果全國各種做法的雞來一次大獎賽,哪一種雞該拿金牌?

  ——《汽鍋雞》

  讀汪曾祺的寫食散文,可以窺見天南地北的中國人的飲食、食俗,甚至各地風俗。汪老先生曾說:“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生活的抒情詩。風俗反映了一個民族對生活的摯愛,對‘活著’所感到的歡悅。風俗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文與畫》)”。那么飲食,無疑是承載一個民族風俗與情感的最好載體。我們種植食物、烹飪食物、品嘗食物,其過程貫穿我們一生,記憶著每一個時刻、每個人、每個民族。食物將我們與他人、與自然和遠古的歷史相連,又將延續至未來;食物飽含著我們的情感,或哭或笑,或哀傷或歡欣,但都是那么得深厚樸質。

  看汪老先生寫吃,淺言片語間,總是能讀出各種各樣的情感。這情感,真摯,自然,因為它來自對生活的熱愛,對一片土地的眷念:

  晚上,爬到呂祖樓上去,看雙方軍隊槍炮的火光在東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陣一陣地亮著,覺得有點緊張,也覺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飯,這一晚上,我們是沖炒米、泡焦屑度過的。沒有床鋪,我把幾個道士誦經用的蒲團拼起來,在上面睡了一夜。這實在是我小時候度過的一個浪漫主義的夜晚。

  ——《炒米和焦屑》

  昆明人管白斬雞叫“涼雞”。我們常常去吃,喝一點酒,因為是坐在一張長板凳上吃的,有一個同學為這種做法起了一個名目,叫“坐失(食)良(涼)機(雞)”。

  ——《汽鍋雞》

  坐在街邊攤頭的矮腳長凳上,要一碗老豆腐,就半斤旋烙的大餅,夾一個薄脆,是一頓好飯。

  ——《豆腐》

  四川無菜不辣,有人實在受不了。有一個演員帶了幾個年輕的女演員去吃湯圓,一個唱老旦的演員進門就嚷嚷:“不要辣椒!”賣湯圓的白了她一眼:“湯圓沒有放辣椒的!”

  ——《口味》

  硨螯殼的鉸合部有兩個突出的尖嘴子,把尖嘴子在糙石上磨磨,不一會就磨出兩個小圓洞,含在嘴里吹,嗚嗚地響,且有細細顫音,如風吹窗紙。

  ——《虎頭鯊、昂嗤魚、硨螯、螺螄、蜆子》

  我小時候對慈姑實在沒有好感。這東西有一種苦味。......因為久違,我對慈姑有了感情。.....北京的慈姑賣得很貴,價錢和“洞子貨”(溫室所產)的西紅柿、野雞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湯。

  我想念家鄉的雪。

  ——《咸菜慈姑湯》

  如果一個人僅僅是把飲食權當作滿足“口腹之欲”,那也未免太無聊了點。而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已經開始對自己的食物漫不盡心、茍且敷衍,那么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也許已離自己的“根”愈來愈遠了。我們應對自己的食物充滿敬意,不僅因為它們供給我們營養,給予我們生命,還因為食物中凝結了一個民族最本質的文化,蘊含了人與自然最深刻雋永的共生關系。我想汪老先生寫吃,一是出于個人閑情雅致,二是出于一個真正學者的社會責任擔當。他寫吃,寫得細致入微、海納百川,寫得妙趣橫生、情深意切,為的是讓我們這些早已不識五谷的“現代人”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怎么吃的,該怎樣吃;為的是讓我們記住,我們是中國人,過中國節,吃中華料理。

  而早在1990年,他就喟嘆,中國的烹飪,已經出現了危機:

  中國烹飪的現狀到底如何?有人說中國的烹飪藝術出現危機。我看這不無道理。時常聽到:什么什么東西現在沒有了,什么什么菜不是從前那個味兒了。原因何在?很多。一是沒有以前的材料。前幾年,我到昆明,吃了汽鍋雞,索然無味;吃過橋米線,也一樣。一問,才知道以前的汽鍋雞用的是武定壯雞(武定特產,閹了的母雞),現在買不到。......北京現在的“光雞”只有人工飼養的“西裝雞”和“華都肉雞”,怎么做也是不好吃的。...... 二是賠不起那功夫。過去北京的譚家菜要幾天前預定,因為譚家菜是火候菜,不能嗟咄立辦。張大千做一碗清燉呂宋黃翅,要用十四天。吃安徽菜,要能等。現在大家都等不及。......再有,我看是經營管理和烹制的思想有問題。過去的飯館都有些老主顧,他們甚至常坐的座位都是固定的。菜品稍有遜色,便會挑剔。現在大中城市活動人口多,采購員、倒爺,吃了就走。館子里不指望做回頭生意,于是蘿卜快了不洗泥,偷工減料,馬馬虎虎。......近年來大餐館的名廚都致力于“創新菜”。......但是創新要在色香味上下功夫,現在的創新菜卻多在形上做文章。現在常見的工藝菜,是用雞片、腰片、黃瓜、山楂糕、小櫻桃、罐頭豌豆……擺弄出來的龍、鳳、鶴,華而不實。用雞茸捏出一個一個橢圓的球球,安上尾巴,是金魚,實在叫人惡心。有的工藝菜在大盤子里裝成一座架空的橋,真是匪夷所思。還有在工藝菜上裝上彩色小燈泡的,閃閃爍爍,這簡直是:胡鬧!

  中國烹飪確是有些問題。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使中國的烹飪藝術走上一條健康的正路,需要造一點輿論。此亦弘揚民族文化之一端。而作家在這方面是可以盡一點力的:多寫一點文章?磥怼吨都酚谐隼m集、三集的必要。

  ——《<知味集>后記》

  汪老在文中的大聲疾呼,既讓我感動,又帶給我一絲的涼意:我竟有些不能體會汪老的那種急迫之情!吃慣了洋快餐、地溝油還有那些不三不四的“高檔餐廳”的我們,似乎對一切都開始習以為常。我們幾乎從未對所吃的食物有過思考,有哪些是具有摧毀性的?是否有一條更正確的飲食道路?是否有一種更健康的飲食方式?有哪些屬于我們的食物正在被我們不自覺地遺棄?而大部分時候,我們對食物的要求,只是它能滿足我們早已變得畸形的口味,只是能為懶惰的我們節省一點時間,填飽我們的肚子。

  也許下一次,當我們又一次窩在寢室看著視頻點外賣的時候,應該先問問自己:

  “你認真對待過自己吃下的食物嗎?”

  “你認真對待過自己的生活嗎?”

  活著多好呀。我寫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覺得:活著多好呀!

  ——《<旅食與文化>題記》

  一九九七年二月,汪先生寫下這行文字。三個月后的五月十六日,汪老仙逝,享年七十七歲。

【汪曾祺 飲食 的散文】相關文章:

汪曾祺的飲食散文10-30

汪曾祺的散文10-30

汪曾祺散文11-29

汪曾祺散文11-13

汪曾祺的散文推薦11-05

汪曾祺有趣的散文11-05

汪曾祺的散文特色11-02

汪曾祺的散文特點11-02

汪曾祺散文的賞析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