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引導語:汪曾祺是跨越幾個時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說、散文、戲劇文學與藝術研究上都有建樹的作家。下面是小編收集他的一篇散文《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知識目標】: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精彩語句,了解作者“小敘事”的創作特點。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閑適自由的風格。
4、體悟小品文中的經典。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2、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懷想和對故鄉的熱愛的感情,提倡珍惜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解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教學難點】:
解讀文本,品味經典。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前準備
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了解汪曾祺的寫作風格。
3.搜集一些各地(或家鄉)有關端午風俗、傳說的資料或具體實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時代最難忘的有關過節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思路
說風俗——讀文本——談鴨蛋——品鄉情——論作家——評經典——寫真心
教學設計
情境導入:說風俗
請同學說說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是在什么時候,是為了紀念誰?
屈原有哪些值得紀念的地方?
(這些偉大人物的思想、追求、生平經歷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我們紀念屈原,能激起我們怎樣的情感呢?
(熱愛家鄉,熱愛生活。)
既然端午節這么有意義,那么上虞的端午有什么風俗活動嗎?
(吃“五黃”:黃鱔、、黃瓜、黃酒、黃桃、黃魚。蛋黃、雄黃酒。
掛艾草、點蚊香、喝雄黃酒。)
3、你作為上虞的一員,你的端午是怎么過的?在你的記憶當中,端午有什么讓你回味無窮的東西嗎?
4、那么,我們今天來學習的一篇回憶性文章也是關于端午的。大家都預習過,我問一下,這篇文章是誰寫自己過端午?你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他的情況嗎?
(學生簡要介紹汪曾祺)
5、那么,汪曾祺的端午是怎么過的?都有哪些風俗活動?(七種)其中跟別處一樣的風俗是什么?可能與別處一樣的風俗是什么?與別處不一樣的風俗是什么?
6、最與眾不同的是吃“十二紅”,你知道這個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比如:我們過年的時候總少不了魚。
7、既然希望“紅紅火火”,那么汪曾祺的家鄉當時的經濟條件怎么樣?從那些語句中可以看出來?
(好象我們那個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8、汪曾祺的家鄉過端午有這么多的習俗?他為什么偏偏要挑選鴨蛋來寫呢?換句話說,高郵鴨蛋有什么突出的特點值得作家大寫特寫呢?
(高郵鴨蛋:好、奇、名。)
9、作者對家鄉的鴨蛋情有獨鐘,充滿了什么感情?想表達什么樣的思想?
(自豪 “與有榮焉” “曾經滄海難為水”)
(對故鄉的特產,對故鄉、對生活的熱愛)
10、既然作者要寫出自己故鄉的特產,要寫出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就要寫好,但是,大家讀了這篇文章,有沒有感覺文章的結構比較不同。
(可能有學生說這是流水帳)
10、文章開頭的第一句是什么?文章最后的一段是什么?一般情況下,我們寫作文要求總分、總分總的結構,但是這篇文章開頭一段和最后一段好象不沾邊,他們是怎么連接起來的?
10、教師小結:端午的風俗——和外地一樣的風俗——家鄉獨特的風俗——十二紅——鴨蛋——雙黃鴨蛋——鴨蛋的特點——掛鴨蛋絡子——挑鴨蛋——吃鴨蛋——鴨蛋殼——裝螢火蟲——囊螢映雪的故事
11、這就像是騎著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亂了套,而是始終圍繞著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文章的題目。題目在文章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12、文章結構分析:
端午的風俗 (鋪墊背景)
端午的鴨蛋 家鄉的鴨蛋
端午的鴨蛋 (前兩個部分的統一)
10、(1)為什么會想到囊螢映雪的故事?囊螢映雪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后來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下仍然不失去改變生活的渴望,他們成功了嗎?
(2)孫康、車胤和文中的“我”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3)為什么文章否定了用鴨蛋殼裝螢火蟲照亮來讀書的想法?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又是什么?
(艱苦環境中仍不失改變生活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自我解嘲,只要有了這種刻苦學習,熱愛生活,改變生活的心意,又何必一定要在乎形式。)
11、總結汪曾祺閑適自由的寫作風格。
作者行文如同隨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作者先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端午”的氣氛,為文章主體“鴨蛋”預設了一個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寫“端午的鴨蛋”變得水到渠成。
12、像這樣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結構,你還能從文章中找出一例來嗎?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
13、除了結構上的閑適自由,汪曾祺語言也比較有特色。大家讀了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語言上能給你什么感覺。
請學生朗讀比較感興趣的語句。
口語(短句)、方言、文言、成語。
A、感嘆句。
(1)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
(2)還不就是個鴨蛋!
(3)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4)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
(5)這叫什么咸鴨蛋呢!
(6)有!
(7)好看極了!
B、問句
(1)這就能辟邪嗎?
(2)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3)這有什么好看呢?
(4)這能行嗎?
C、短句
短句的朗讀——文中短句非常多,有時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說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著說的神態,朗讀時要注意停頓。如:“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
(1)系百索子。
(2)貼五毒。
(3)貼符。
(4)喝雄黃酒。
(5)出鴨。
D、文言詞
文言詞語的點綴使文章多了書卷氣,增添了典雅之美,如:
“這一條我看后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
“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就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高郵鴨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等等,它們與極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朗讀時要讀出從容中不乏詼諧、得意之態。
E、口語
大白話的朗讀——文中時時穿插樸素的“大白話”,這使文章生活氣息更為濃厚:
“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
“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
“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
“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這有什么好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朗讀時尤要注意語氣語調。
“造型”語的朗讀,如寫吃咸鴨蛋“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那種繪聲繪色,那種動感、快感,一個“吱”字就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了。
F、方言
“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
“確實是好”,“我實在瞧不上。”
14、教師小結:在這里,典雅的文言詞語與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讓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和諧地捏到一處的藝術功力。
(口語化:短句,方言)
雅俗共賞
(文學性:文言、成語)
讓學生總結汪曾祺作品的風格,教師提示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1)選材
(2)結構
(3)語言
(4)思想
15、什么樣的作品才是經典?
(1)獨特的生活
(2)豐富的思想
(3)特色的語言
(4) 精當的結構
以魯迅(紹興)、老舍(北京)、巴金(四川)等為例。
16、教師小結:實際上,《端午的鴨蛋》這篇文章包含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家鄉咸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不是作者個人的心態。這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輝。不管一個人走多遠,它都將是引導一個人的方向。童年歲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飽含人生的韻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平淡以及詩意,才算真正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從小小的鴨蛋里嘗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們也會從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長的快樂。
17、創意讀寫活動。
(1).假如你是高郵市長,你要舉辦“中國高郵·雙黃鴨蛋文化節”,你怎樣向大家推薦高郵的鴨蛋文化;
(2)假如你是課文中的小朋友,請介紹你記憶中的美好端午節;
(3)假如你是課文中的一位長輩,請向孩子們介紹端午節里的美食“十二紅”;
(4)假如你是課文里面孩子的一員,請說說你的“鴨蛋絡子”;
(5)假如你是課文中的小朋友,請你介紹 “寫虎字”、放“黃煙子”的樂趣;
(6)假如你是當地的廚師,請你給旅游的客人介紹咸鴨蛋的吃法;
(7)假如你是一只充滿靈性的高郵鴨蛋,你怎樣表現自己的個性。
18、課內擴展:
我手寫我心: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很多,想想生活中值得你難以忘懷的地方,將你的感觸用美妙的文字呈現出來。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現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1939年考入中國西南聯大中文學系,師從沈從文等名家學習寫作。他是跨越幾個時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說、散文、戲劇文學與藝術研究上都有建樹的作家。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詩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個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個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發表小說《騎兵列傳》,1980年發表小說《受戒》,受到普遍贊譽,隨后一發不可收。現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汪曾祺自選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幾個作品集。他的小說被視為詩化小說,其中《大淖記事》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他還寫散文、評論和劇本。與他人合作改編、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觀眾的喜愛。
汪曾祺的小說充溢著“中國味兒”。他說:“我是一個中國人”,“中國人必然會接受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影響”。儒、道、佛三家,“比較起來,我還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過,“我不是從道理上,而是從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為他對傳統文化的摯愛,因而在創作上追求回到現實主義,回到民族傳統中去。在語言上則強調著力運用中國味兒的語言。這是他藝術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說的靈魂。
1946年起在《文學雜志》、《文藝復興》和《文藝春秋》上發表《戴車匠》、《復仇》、《綠貓》、《雞鴨名家》等短篇小說,引起文壇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聯、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工作,編輯《北京文藝》和《民間文學》等刊物。1962年調北京京劇團任編劇。著有小說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寂寞與溫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橋集》、《塔上隨筆》,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以及《汪曾祺自選集》等。短篇《受戒》和《大淖記事》是他的獲獎小說。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11-12
《端午的鴨蛋》閱讀答案汪曾祺06-16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原文閱讀05-11
汪曾祺作品《端午的鴨蛋》原文賞讀06-11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學設計12-18
汪曾祺的詩歌11-28
汪曾祺的語調04-19
汪曾祺介紹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