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時間:2023-07-04 06:40:31 望岳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0篇)

  導語:《望岳》,作者杜甫,共有三首,《望岳》被后人刻石為碑立于泰山。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如何能在教學上引導學生?下面是小編提供《望岳》的教學實錄,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0篇)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及創作背景。

  2、了解詩的內容,能準確地背誦這首詩。

  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古詩朗誦的一些常識,逐步提高朗誦水平。

  2、在反復朗讀中感受詩歌意境,品味詩中美點。

  3、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會作品的深層意蘊。

  德育目標

  感受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學習他敢于攀登的雄心和氣概。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意境,品味詩中美點。

  教學難點:

  體會作品的深層意蘊。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反復朗讀、吟誦,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并且通過情景想象,把握詩的景與情。

  2)詩歌情景教學法。通過對詩歌大意的疏通理解,解決重點詞的理解問題,想象詩歌中構建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鑒賞的主體。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示范朗讀音頻

  課 件:

  1、課題展示。

  2、《望岳》書法作品。

  3、泰山風光。

  4、老師的隨筆。

  《教學結構》

  這節課分兩條線進行,

  一是學生的誦讀賞析吟誦仿寫;

  二是老師的引導、點撥。

  整節課分為六大板塊:

  一、導課。

  二、感悟詩意。

  三、想象詩境。

  四、品味詩情。

  五、品析妙點。

  六、課堂練筆及比較閱讀。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導入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古人,了解一個古人,我希望,通過認識和了解,我們能親近這個古人并進而崇仰這個古人。這個人,就是詩圣杜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圣人往往用來形容那些在某項學問或技藝方面的集大成者,例如“書圣”王羲之是書法成就最高的人,“畫圣”吳道子是畫畫成就最高的人,那么“詩圣”,就是詩歌藝術成就最高的人了。中國詩壇群星璀璨,單單唐朝,就是大師云集,為什么“詩圣”的桂冠卻單單落在了杜甫的頭上呢。今天,我們通過杜甫的三首杰作,遙想杜甫的情懷,追尋圣人的蹤跡,或許,能獲得一些人生的啟悟。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師出去游覽了名山,而且還帶回了一組經典的照片,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欣賞一組泰山風景圖片)

  師:看出是哪兒嗎?

  生:(興奮不已)是泰山,因為我看到了照片里面有一座石碑,上面寫著“五岳獨尊”!

  師:果然好眼力。你們知道是哪“五岳”嗎?

  生:東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嵩山,西岳恒山,而東岳泰山為“五岳”之首。

  師:(贊賞)學識淵博啊。現在說說泰山風光給你的第一印象吧!

  生:高大。

  生:樹木繁茂,滿山的郁郁蔥蔥。

  生:險峻。

  師:看來,個人眼中的泰山都不一樣啊。泰山有著大家說的秀美,而且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不少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大詩人杜甫就曾經登臨泰山,并寫上了一首千古絕唱《望岳》(屏顯課題)。今天,就讓我們與詩圣同行,去感受中國書法名山的魅力吧!

  二、感悟詩意。

  (出示視頻及音頻材料)

  1、聽配樂朗誦,

  2、試讀,師生點評。

  3、整體感知,疏通詩意。

  4、師范讀,學生輕吟。組內試讀。

  三、想象詩境。

  自由讀詩,通過想象再現形象,把握物境。

  杜甫“望”見的泰山有何特點,詩人是怎樣“望”?站在哪幾個角度?抓“鐘”“割”等字進行煉字,感悟詩意。詩人用這些字,好在哪里?該怎樣讀?

  (先組內交流,再分組分句展示匯報。)

  三、品味詩情。

  四、品析妙點,學生練筆。

  五、比較閱讀:

  《春望》這首詩同樣是詩圣的大作,帶給你的感覺是否相同。聰明的你,在細心品讀中是否發現了其異同。提示:詩人的這首詩是安史之亂時所作,抒發了當時怎樣的感慨呢?(先獨立思考5分鐘后小組合作探討,小結概括:憂國、傷時、念家。)

  學生研討后,分組進行展示匯報-------

  師:一個蘋果分開后,會變成半個蘋果;一種思想交流后,就變成兩種思想。思維要碰撞才會迸發出火花。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交流,讓思維產生智慧的火花吧!

  (各組同學進行匯報展示)

  生:全詩圍繞一個“望”字展開,詩人登臨泰山,首先望到了滿眼的蒼翠,樹木繁盛,綠色掩映著整個齊魯大地。我從“齊魯青未了”體會到的。

  師:具體是哪個詞?

  生:“青未了”,就是綿綿不盡的綠色,放眼望去,就是滿眼的綠色,真是生機盎然啊!

  生:這是詩人遠望泰山時看到的景象,因為剛到泰山,站的遠,才看清泰山的全貌。

  師:這寫出了泰山的什么特點?

  生:齊答“寬廣”。(屏幕顯示“廣”)

  生:詩人越走近泰山,便看到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樣的景象,所以這是詩人近望泰山,看到的泰山的高大秀美。

  師:有見解!那你是從哪個字看出泰山的高大呢?

  (屏幕顯示“巍峨高大、神奇秀麗”)

  生:“割”字。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現象。

  生:從“割”字,我看到泰山的高與天齊。太陽的光線已經非不能投射到山的北面,才出現“山南易曉,山北猶昏”的奇景。

  師:我覺得詩人的煉字功夫真叫絕。這一句里還有一個字用的妙,賦予了大自然生命力-----

  生:我知道,是“鐘神秀”的“鐘”字。因為“鐘”是“聚集”之意,詩人覺得大自然也有情有義,把所有的神奇秀麗集中于泰山一身,足見其秀美。

  生:這是一種擬人手法,大自然將精華集于泰山,仿佛是對泰山的偏愛。

  師:是啊,泰山的秀美實在是一言難盡,不如只寫造物主對泰山的情有獨鐘,是詩人的強烈感受,也是泰山的秀美在詩人心靈上的折光反映。這句詩人實際上用了一種怎樣的表現手法呢?

  生:虛實相生。前面是虛寫,后面“陰陽割昏曉”是實寫所見之景。

  師:說得很精彩,你似乎已經走進了詩人的內心深處。面對泰山的神奇秀麗、高大巍峨,詩人有何感受?

  生:心胸坦蕩。我從“蕩胸”二字體會到的。

  師:“蕩”是什么意思?

  生:“激蕩”。詩人的胸懷隨著泰山之云霧繚繞而激蕩。

  生:我們三、四小組同學交流后,覺得這應該是詩人登上半山腰細望時所見到的景象。因為山腰會有團團升起的云氣,層出不窮,隱隱約約,詩人才有“決眥入歸鳥”的舉動。

  生:眼界空闊,云霧繚繞,當時詩人一定是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仙境。我登到桃花山,尤其是快到山頂時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

  師:真好,你能身臨其境的去感受那種美景,老師也很羨慕你能和詩圣有共鳴啊!

  生:“決眥”還流露出詩人對泰山是情有獨鐘,特別想看清泰山的那種朦朧美,一刻也不想錯過啊!

  師:是啊,“一切景語皆情語”。此刻的詩人面對眼前的仙境,產生了怎樣的想法呢?我們一齊找找——

  生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師:詩人終于登上了泰山的頂峰!(教師故意誤解詩意)

  生:沒有啊,這只是詩人的一種愿望!

  師:(驚喜)哦?你怎么知道的,能具體點說說嗎?

  生:從“會當”二字可以明確的感受到,“會當”是“一定要”的意思,詩人并沒有登上去,是下決心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所以后面的“一覽眾山小”也是詩人的想象。

  師:對,寫詩就要展開想象,想象是詩歌的生命。同學們想象一下:假如青春年少的你登上泰山之巔會有何感想?

  生:是一種征服泰山的快感。

  生:就因為泰山很高,自己上去了,身邊有眾山圍著,自己就象神仙一樣。

  生:我覺得是希望在明天,我登上泰山,想到我可以在這個世界創一番事業。

  師:很好,有凌云壯志。這句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也是千古傳誦的佳句。它的妙處究竟在哪里,談談你的體會!

  生:我覺得詩人是借此抒發自己的感慨,詩人不但是要登上泰山的頂峰,而且要登上人生的頂峰。

  生:詩言志,詩人都是借詩來傳情達意。我也認為這應該是詩人的一種人生追求,是一種不斷進取的人生態度。

  師:有深度,有思想。想想,詩人為什么會由登山而產生這樣的人生感慨呢?

  生:可能因為詩人當時很年輕,意氣風發,對生活都是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所以看到美景,覺得一切都這么美,我的前途也應該是一片光明啊!

  師:精辟,有大家的風范啊!(全班鼓掌)看來你們似乎也與詩人有同感啦。其實,如果我們再次重溫詩人的寫作背景后,你就更能理解詩人當時的心境了。有同學愿意提供更加詳細的背景資料嗎?

  (教室內有騷動的聲音,討論越來越熱烈了,但片刻之后馬上就陷入了安靜狀態,全然沒有先前各抒己見的輕松,還有不少學生埋著頭,看出有些緊張。)

  師:剛才老師發現大家表現得很不錯!有些同學已經漸漸走入了詩圣的內心世界。如果你搜集到了這首詩的背景資料,就讓我們資源共享啊!

  (教室里依然安靜,學生無語,可能是資料不全)沒有關系,我來補充一點吧。我們都知道當時杜甫寫這首詩時只有多大?(25歲!)年輕氣盛,朝氣蓬勃,對生活對人生是滿懷憧憬,充滿信心。而且當時唐朝處于鼎盛時期,就是歷史上經常提到的什么時期?(開元盛世)對,當時可以稱得上是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太平。再來看看,杜甫的家世——

  (學生蠢蠢欲動,好像話匣子被我打開了)

  生:老師,我在預習時曾找到過這方面的資料。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杜甫的十三世祖為西晉著名的大將軍兼大學者杜預,官居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 在滅吳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當陽侯。杜預堪稱中國儒將中的奇才,一生居將帥行列。

  生:我也補充一點。杜預不僅是大軍事家,同時是著作豐富的大學問家,杜甫的祖父杜審言當過一段縣尉,便入朝為官,為唐初著名大詩人,后官至宰相。杜甫的父親杜閑聲名不甚顯著,但史書記載也是長期在京城長安附近做官,曾任武功縣尉、終于奉天(今陜西乾縣)令任上。

  師:介紹得很全面,看來這兩位同學平常學習很有心,這種態度值得老師借鑒,也值得所有的同學學習啊!(掌聲響起)杜甫出生在官宦家庭,當時可以說是家世顯赫。綜上所述,詩人生活的時代太平,生活的家境富裕,又處于人生最有朝氣的時期,所以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積極,充滿向往的!

  生:對,而且呈現在面前的又是如此神奇秀麗的名山美景,詩人的內心當然是激情澎湃,于是信誓旦旦:我一定要登上人生的頂峰,趁著大好年華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生:他立志要參加考試,做官,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于是便揮毫潑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詩人直抒胸臆。

  (教室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我也情不自禁得將大拇指高高豎起)

  生點評:妙極了!我們都被感染了,不如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出那種氣勢,也體會一下詩人當時的那種自信與豪邁吧!

  (全班激情澎湃的吟誦詩歌)

  師:看來詩圣的豪情感染了每一位同學,相信你們也能從中受到不少啟發吧!

  生:我感受到了詩人那種遠大的抱負,對待生活的滿腔熱忱,對人生的執著追求。

  生:做人要有遠大的抱負,要有人生目標,并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充滿信心。

  生:學習也應該有目標,雖然不可能一時達到,但是循序漸進,就像登山一樣,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最終目標。

  師:你們真是不簡單,小小的詩句會帶給你這么多感悟,老師佩服。其實人生就像登山一樣,需要不斷攀登,一步步追求自己的最高目標。最后一句是詩人的心愿,更是包含人生哲理。

  生:讀到這里,我想到了一句帶給我同樣感慨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每次讀到這句都會讓我心情激蕩,啟發我不斷進取,以求能看得更遠!

  生:還有那句“不到長城非好漢”

  生:每次讀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總會讓我覺得內心很豐富。

  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佳句,也讓人們對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同樣充滿親切感。

  師:2008年,老師也有幸游覽了泰山,親眼目睹了中國書法名山的魅力,情不自禁的也寫下了一點一點隨想。雖然沒有詩人這般豪邁事情,但也是心潮澎湃哦!

  (學生欣賞大屏幕上的“游泰山隨想”。有的學生在深情朗讀,有的開始交頭接耳,有的已經拿筆開始寫寫畫畫)

  師:看來,大家也是按耐不住自己的詩情,也想像老師一樣對不對?那好,既然大家這么有激情,就請你們把你的所見所思化成優美動情的文字,讓泰山在新生代小作者的陛下熠熠生輝吧!

  教學總結:

  《望岳》,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首先布置了前置性作業,讓學生搜集泰山和作者的資料,并利用工具書自學感悟詩意。充分的以學生為本,真正的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然后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如何培養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還可以舉出其他事例,告訴同學們今后應如何克服困難。其次,我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并幫助老師完成板書。這樣不僅充分的相信學生,而且給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的機會,真正體現了生本課堂。

  通過這樣的學習,從而達到了三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三是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通過這次的課堂教學,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是技術,在課堂上要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篇2

  一、導入

  介紹泰山:

  1、展示泰山圖片。

  “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山東省中部的泰山,古稱東岳,又稱岱岳,被尊為五岳之首。自古有許多吟誦泰山的詩作,而以杜甫的這首《望岳》最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

  教師可補充;

  五岳是遠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后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它們是:東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東泰安市。西岳華山(1997米),位于陜西華陰市。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渾源縣。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東岳泰山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歷代曾有72個皇帝到泰山封禪。東岳泰山之雄,西岳華山之險,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聞名于世界。人們常說五岳歸來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唯有南岳獨如飛”的說法。

  2、背景:

  杜甫20—35歲時曾遍游中國的大江南北。《望岳》這組詩就是在他24歲時寫成的。這組詩共三首,分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書上這首詩即東岳泰山,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壯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

  二、介紹杜甫

  杜甫,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人稱為杜少陵。開元后期,舉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長安近十年。及安祿山軍陷長安,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后曾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攜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現存詩1400首,這些詩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這一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展現出廣闊的生活畫面,成為唐代社會的歷史,歷來被稱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別”。

  杜甫詩歌創作歷程:

  1、讀書和壯游時期《望岳》。

  2、長安十年時期《哀王孫》、《春望》。

  3、戰亂流離時期“三吏”:《石豪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4、漂泊西南時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三、朗讀詩歌

  1、利用工具書,自主查找并標注生字字音。

  2、聽范讀,學誦詩歌。

  3、自讀詩歌。

  四、整體感知內容

  提問: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的內容。

  參考: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五、詩句賞析

  1、文題是《望岳》,在詩中哪些詩句寫了詩人望到的景色?

  明確:前三聯。

  2、最后一聯和前三聯有什么區別?

  最后一聯是詩人的想象,前三聯是實寫。

  3、提問:分組研討,理解詩句內容及情感,分析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

  首聯:泰山的雄偉壯闊——遠望。

  頷聯:泰山的高大秀美——近望。

  頸聯:詩人的胸懷浩蕩、眼界開闊。表現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細望。

  尾聯:想像之景,也是作者的愿望,表現了詩人想要實現人生遠大抱負,登臨人生頂峰的雄心壯志。

  六、交流啟示

  自學交流學習本詩得到的啟示。

  明確:胸懷雄心壯志。不怕困難,勇于攀登。

  七、拓展

  誦讀并積累杜甫的詩《春望》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八、作業

  1、積累杜甫詩歌名句。

  2、背誦并默寫詩歌。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掌握重點字詞的含義;

  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

  理解并學習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教學重點】:

  a、重點字詞的含義;

  b、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教學難點】:

  a、名句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ppt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幻燈1)

  詩歌,是一種文學體裁,透過語言,除了表達文字的意義外,也表達情感與美感。詩歌是觀照詩人情感的一面鏡子。詩配上音樂則稱為歌。

  詩歌作為中國文學領域的一顆璀璨的名珠,好多詩人的形象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看下面這句話是對哪個詩人的評價?

  二、作者并背景介紹

  1.說說你印象中的杜甫

  師補充要點(幻燈3)

  我們今天就來欣賞下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筆下的泰山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板書課題,并釋題)

  “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岳

  2.《望岳》寫于唐開元盛世時期,詩人二十四五歲,正值青年時期。

  三、初步朗讀

  1、聽范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節奏。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句式特點為“二二一”或“二一二”)

  2、自由讀、指名讀、全體學生齊讀。

  四、整體感知(分組討論)

  1.結合注釋,了解詩歌內容。

  2.快速搶答,字詞解釋。

  3、釋句。

  五、深入研讀

  師:詩題叫《望岳》,杜甫實際上望到了哪些景象?(幻燈7想一想)

  1、這首詩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

  2、詩題為《望岳》,但全詩沒有一個“望”字,而句句寫向岳而望,而且角度不同,試對此作具體分析。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指導概括并板書: 首聯: 遠望 綿延不絕、樹木蒼翠 頷聯: 近望 神奇秀麗、巍峨高大 頸聯: 細望 云涌云翻、鳥兒歸巢 尾聯: 不畏艱難 俯視一切

  六、名句賞析

  有人說詩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樣。你不細細的.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的品,才能品出他的味道。

  例如這兩個字:(幻燈8品一品)

  1、“陰陽割昏曉”中的“割”一直被后人推崇,為什么?

  2、賞析“造化鐘神秀”中“鐘”字的妙用。

  七、中考鏈接

  我們學生學習古詩除了可以陶冶情操外,還要能直面最后的中考,下面看看有關這首詩的中考賞析題。

  (幻燈9)

  八、背誦競賽。

  九、教師小結。

  十、作業: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認識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學習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3、探究文學作品風格與作家個人遭遇之間的關系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簡單點評后轉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學新課

  1、作者及背景簡介

  2、朗讀詩歌

  (三)了解詩的內容

  1、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問題及解答。

  3、學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四)再次朗誦,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想象詩人當時望岳的情景。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2、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別,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五)進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問: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后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你還能聯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再次齊讀詩歌,讀出感情來。

  (六)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問: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談談這首詩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來并說明理由。

  示例:

  1、煉字。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哲理美。

  3、虛實相生......

  (七)背誦古詩。

  (八)練習

  1、《望岳》的頸聯是:

  2、總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偉高大的山勢的句子是:

  3、描寫近望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現詩人欣賞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成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

  7、明全詩主旨并表達作者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人生哲理)的詩句是:

  8、詩人細望泰山而時間之久,表現對祖國河山的熱愛的詩句是: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的

  1、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

  2、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

  3、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點目標:背誦此詩。

  5、目標難點: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美,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誰的名氣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課題,指名簡介作者。

  我們學過很多杜甫的詩篇,下面我首先請一位同學將杜甫介紹一下。師板書: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人稱詩圣;其詩被喻為“詩史”;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范讀課文,強調字音、字形。

  這首詩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學們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決眥;同學們一齊讀兩遍。

  3.初讀課文,了解詩句大意。

  下面同學們自讀課文,借助文中的注釋理解詩句的含義。閱讀后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提問詞句的含義。然后老師將點名抽查掌握情況。

  4.精讀課文,體會詩句所表現的情感。

  下面同學們將課文一齊朗讀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兩句,我們應該用什么感情來讀呢?為什么?討論一下,再試著讀讀。

  同學們再一起將這首詩朗讀一遍。首聯遠望泰山,表現了作者驚嘆之情;那么頷聯、頸聯、尾聯又分別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討論一下,然后我請同學來讀。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岳遠望之景,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望”字成了全詩的線索。在望岳的過程中表現了作者驚嘆、贊美、陶醉、豪邁之情。

  5.品讀課文,理解景色的'特點,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讀得很好,比開始有很大的進步。同學們想一想,作者為什么產生如此的情感呢?他驚嘆什么,又贊美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因景而生情,這是客觀因素;有沒有作者的主觀因素在里面呢?當時詩人二十幾歲,這也是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詩中哪兩句最能體現?這兩句詩中還蘊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視萬物。

  齊讀。聯系自己的社會生活實際,談談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達雄心壯志和遠大的抱負的名言名句。哪個同學能說兩句。小學時我們學過一首詩《登鸛雀樓》,哪個同學將它背一下?其中有兩句詩和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的最后兩句,意境相似。哪兩句?“

  同學們一齊將這首詩再朗讀一遍,領略詩中美景,感悟詩人的豪情。

  這首詩寫得很美,下面我請同學來談一談自己學了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賞詩中這一句 ,是因為 。”格式說一說。

  說得都不錯,課后將這首感情背誦。課前,我讓同學們找一關于泰山的資料,有沒有找到?下面我請同學拿出來讀一讀。老師這里也準備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

  三.總結課文:

  1.小結:很好,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東西,我請同學來總結一下。好,下課。

  2.布置作業:當堂檢測。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篇6

  一、活動目標

  1、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朗讀。

  3、培養誦讀能力,鑒賞古詩的能力

  4、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感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培養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三、活動準備:

  PPT課件、古詩錄音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同學們,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美,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誰的名氣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簡介作者

  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他有“詩圣”之稱。他的詩被譽為“史詩”,他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了解五岳:東岳泰山,位于山東泰安市。

  西岳華山,位于陜西華陰縣。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長沙以南的衡山縣。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渾源縣。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縣。

  東西南北中,泰華衡恒嵩

  欣賞圖片

  (三)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

  (四)朗讀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奏。

  2、聽配樂朗讀,學生聽讀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4、全體學生齊讀。

  (五)詩句翻譯:泰山到底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色都匯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兩部分。層出不窮的云霧使人心胸蕩漾,我睜大眼睛看見正在歸巢的飛鳥。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舉目四望,眾山都會顯得矮小。

  (六)詩句賞析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此句的視角,用了什么修辭,作用是什么?

  用了夸張的修辭,寫了遠望中泰山的山勢連綿不斷。同時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參天聳立的形象。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此句的視角,用了什么修辭,作用是什么?

  此句寫了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鐘”字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泰山景色的神奇秀麗。“割昏曉”用了夸張,寫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寫的是實景,是凝望之景。

  詩人抓住這兩個景物細節云氣和黃昏時的歸鳥,表達了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 。詩人此時的'心情是對山頂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舉目四望,眾山都會顯得矮小。這兩句富有象征性和啟發性,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也表現了作者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不可缺少的品質,它激勵著歷代讀者去力爭上游,為理想而奮斗。

  (七)中心思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全詩圍繞“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重在描寫描寫望山所見所感。寫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也表現了作者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八)理解詩意。

  以“我最欣賞這首詩中(字或句)是因為”談一談,鞏固理解。

  (九)合作探究

  1.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2.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3.”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的“鐘”,“割”字用的好,歷來被人稱道,試著分析它的妙處。

  4.詩言志,詩歌創作無不是為了傳情達意,這首詩歌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1).遠望泰山,說泰山橫跨齊魯大地,綿延廣闊

  近觀泰山雄奇秀麗,巍然聳立的形象

  細看泰山,表現在泰山面前深為之震撼和陶醉的感情。

  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是作者由望景而產生了登臨的愿望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岳遠望之景,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望”字成了全詩的線索。在望岳的過程中表現了作者驚嘆、贊美、陶醉、豪邁之情。

  (2)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來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它不只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它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十)讀人生

  通過對《望岳》的學習,想想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人生的啟示?

  小結:詩人熱情的贊美的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敢于攀登頂峰和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用這句話來時時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勇往直前!

  (十一).朗誦古詩。(齊聲)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篇7

  一、導入。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后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說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為“俯視”。

  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這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三、總結。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生以后,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于這動蕩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后,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么?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自學生字詞,能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中理解詩意,升華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象,體會 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

  教學難點:由詩句感悟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祖國的“五岳”名山嗎?五岳之首是那座名山?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杜甫一起去領略泰山的風姿。

  (一)朗讀詩歌。

  1、觀看多媒體課件,邊聽邊在文中劃出節奏,不認識的字要標音。

  2、自由讀文,讀出古詩的韻律。

  3、點名讀文,師生點評。(教師適機指導朗讀,大體上每句詩的前兩個字讀緩,第三個字重讀,后兩個字上揚。)

  (二)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小組研讀,理解詩意。

  1、重點理解“夫”的作用,夫在這里是虛詞,表示感情強烈。并讓學生對比朗讀,“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2、自由匯報對詩的理解,師生共同參與。

  3、整理詩意。(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樣的景象呢?她的峰巒在齊魯大地綿延,青翠的山色無窮無盡望不到邊際。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麗都匯聚在這里,山南山北雖在同一時刻,但一邊明亮如清晨;一邊卻陰暗似黃昏。看著山間升騰的層層云霧,真是令人胸懷蕩然。極力張大眼睛把飛鳥歸山的景象映入眼簾。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群山!)

  (三)深入品讀。

  1、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詩的第一句什么意思?(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樣的景象呢?)作者又是怎樣回答這一疑問的呢?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筆下的泰山有何特點?

  2、詩雖以《望岳》為題,但文中卻無一個望字,但又處處不離望,請同學們再讀此詩,感受作者都是從哪些角度去望泰山的?(前兩句遠看,三四句近看,五六句細看。)

  3、正因為作者看到了如此美景,才有了怎樣的愿望呢?(引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從這一句中你能體會到詩人怎樣的胸懷?

  (四)再讀悟情。

  這首詩是詩人科舉落榜后游歷齊、趙時,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落榜的消極情緒嗎?整首詩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

  你還能聯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五)知識延伸。

  泰山自古一來就被文人墨客所青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贊泰山。(課件出示泰山圖片)學生結合課下收集的內容匯報描寫泰山的語句。其他人可以有選擇的記錄。

  (六)小結作業。

  杜甫雖一生坎坷,但卻能憂國憂民。這首詩就抒發了他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課下請同學繼續收集杜甫的詩句,感受“詩圣”的情懷。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篇9

  1、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借物抒發的不同情感,學會意象—意境—詩情的鑒賞方法。

  2、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詩歌賞析四步法,學會通過此方法鑒賞詩歌。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

  一、引入新課,介紹基本常識。多媒體展示詩歌賞析四步法:明背景、抓意象、析意境、賞手法。介紹杜甫基本情況,并引述詩的四時期,講解本詩寫作背景。做好筆記,課堂上應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讓學生對如何賞析詩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對作者的生平等基本情況進行掌握。

  二、明詞義。講解重點字詞及詩歌的結構。對通假字、“陰、陽”二字等重點字詞進行講解,如“夫”的讀音。同時通過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這四部分分析詩歌結構,從中體會詩歌藝術特色。對重點字詞做好筆記,按照老師的教授步驟,對每一句詩的藝術特色進行賞析。掌握詩歌中重點字詞,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詩歌內涵,同時對每一句詩進行深刻的分析。

  三、抓意象。通過字詞的含義教學生如何領會詩歌的意象。如:“青未了”、“鐘”、“割”、“生”等字,讓學生明白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這樣用字。欣賞多媒體泰山的畫面,在結合字詞的講解,讓學生抓住詩歌的意象,解答學生的疑問。字畫結合,有助于學生形象的理解這些字詞用的精妙之處。

  四、析意境多媒體繼續播放泰山的畫面,并播放朗讀錄音,讓學生進入畫面中,老師結合第三部分的講解,深刻分析詩歌的'意境,點明本詩歌的思想感情。學生會感覺到熱血沸騰,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懷揣遠大抱負,這時可以運用“隨機點撥,因文入理”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賞析詩歌。通過運用“隨機點撥,因文入理”的方法。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和遠大抱負的愿想。

  板書設計

  遠望設問由遠襯高雄偉高大

  (虛)

  近望擬人險峻神秀

  (實)

  望岳

  細望對偶反襯神奇力量

  (實)

  愿望想象抒發抱負

  (虛)

  評價原則:

  1、及時性,對學生的積極表現給于及時鼓勵;

  2、以鼓勵為主,多給于正面鼓勵;

  3、評價要公平、公正。

  通過上述兩張評價方案,學生可以從老師、小組長等處得到外界的評價,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個自我評價,這樣有助于學生有針對性的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有關古體詩、近體詩的一些常識。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作背景。

  3.了解三首詩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準確流暢地背誦這三首詩。

  4.初步了解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

  能力目標

  1.掌握一些古詩朗誦的常識,讀出節奏,讀出韻律,逐步提高詩歌朗讀水平。

  2.加強朗讀教學,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品味詩中的美點。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德育目標

  1.學習《望岳》,感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習他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2.學習《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家、關心民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

  1.了解每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初步鑒賞品味詩歌的美點。

  3.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透過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

  2.初步掌握一些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并體悟其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反復朗讀、吟誦,感知詩歌的聲韻美,通過想像與聯想,把握詩的景與情。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鑒賞的主體。教師盡量少講,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3.古詩五步教學法。《望岳》采用這種教法,從知詩起,經歷說詩、想詩、悟詩、品詩等四個階段,引導學生知內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詩歌境界教學法。教讀《春望》,打算采用這種教法,引導學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體驗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蘊,把握意境。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杜甫《望岳》課堂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杜甫的望岳02-14

杜甫 《望岳》11-18

《望岳》教案實錄04-19

《望岳》教學實錄04-17

望岳教學實錄04-10

《望岳》教學實錄03-06

杜甫望岳詩文06-19

杜甫望岳原文06-20

杜甫《望岳》的賞析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