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吟》王維
隴頭吟
王維
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空盡海西頭。
王維詩鑒賞:
《隴頭吟》是王維用樂府舊題寫的一首邊塞詩。
題目又作《邊情》,隴頭吟:樂府橫吹曲辭名。隴頭:隴山一帶,下有隴關,即大震關,處陜、甘兩省,大致在陜西隴縣到甘肅清水縣一帶。詩中主要講述一位久經沙場的關西老將,曾屢建功勛。他的部下一個個封侯拜爵,領功受賞,他卻無故遭到冷落和壓抑,一直沉淪邊塞。詩人抒寫了老將內心深沉的悲哀,對他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對于君王的賞罰不公以及朝廷政治的黑暗腐敗,進行了深刻的諷刺和抨擊。
全詩基調悲涼郁憤,具有撼人心弦的藝術力量。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關西老將,但詩人起筆偏偏不寫老將,而是先寫一位充滿游俠豪氣的長安少年。
他初到邊關,就渴望建功立業,在風清月白之夜登上戍樓,仰望太白金星,想從星象中探測戰事的吉兇勝負,表現出他求戰心切,渴望馬到成功的壯志豪情,也說明他對軍中的黑暗污濁一無所知,對功名繼而抱著天真的幻想。開篇起勢雄奇突兀。繼而,詩人筆鋒一轉,表現老將月下聞笛的悲哀。在同樣風清月白之夜,在這荒寒廣漠的邊關,他的心境與少年迥異。他沒有臨戰前的興奮,也沒有浪漫的遐想。當戍邊的“隴上行人”吹起嗚咽笛聲,他只是滿懷愁緒靜靜地駐馬聆聽,傷心的淚水潸然而下。他為什么如此悲愴感傷呢?詩人用兩句詩概括敘述了他的不幸遭遇。原來他身經百余戰,麾下的副將有的已成了萬戶侯,他卻迄今未能得到升遷。詩人把“長安少年”和“關西老將”這兩個看似無關的人物,并置于同一場景之中,使長安少年戍樓觀星和關西老將駐馬聽笛這兩個意象畫面互相映襯,猶如電影的對比蒙太奇生出新意。人們會自然地聯想:今日的老將正是昔日的少年,而今日之少年雖然滿懷報國立功的雄心壯志,等待著他的卻可能就是老將的不幸遭遇。其次,關西老將為什么會遭到如此的不幸?詩中沒有直接點明,卻在詩的結尾用蘇武的.典故和老將相映襯。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在罕無人跡的北海邊牧羊十九年,掘野鼠、摘草實為食,歷盡艱辛,盡忠朝廷,以至節旄盡落,回朝后卻只被授予典屬國的低微官職。詩人引蘇武與老將作比照,這就暗示關西老將的不幸境遇決非偶然的,而是千古以來志士賢人的共同命運。從而使詩的主題具有了歷史的深度和廣泛的社會意義。詩人獨具匠心地將蘇武—— 老將—— 少年這三個人物互相映襯,對此,清人沈德潛說:“少年看太白星,欲以立功自命也。
然老將百戰不侯,蘇武只邀薄賞,邊功豈易立哉?”(《唐詩別裁集》)
方東樹也說:“起勢翩然,關西句轉收,渾脫沈轉,有遠勢,有厚氣,此短篇之極則也。”(《昭昧詹言》)
詩中邊關景物的描繪和場景的轉換,也十分巧妙自然。詩的第二句“夜上戍樓看太白”與第三句“隴頭明月迥臨關”上下緊連。由樓頭的明亮星辰引出隴頭的凄清月色,又由這“隴頭明月”,觸發“隴上行人夜吹笛”。而悠揚凄惋、撩人思緒的月下笛聲,又觸動關西老將心頭的悲憤不平。“太白”、“明月”、“笛聲”這三個邊關景物意象,成了少年、行人、老將三個人物承接轉換的關捩,全詩如行云流水,自然過渡,結構嚴謹,天然密合。而這凄清月色、哀怨笛聲,又使詩的意境充滿著悲涼、抑郁的濃烈情思和氛圍。
【《隴頭吟》王維】相關文章:
王維《隴頭吟》賞析09-04
王維隴頭吟原文12-07
王維《隴頭吟》的閱讀鑒賞總結11-22
隴頭吟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隴頭歌辭三首_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相思》王維12-10
王維《山中》賞析08-05
王維《送別》翻譯11-05
王維的古詩07-23
王維:《送別》翻譯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