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時間:2024-08-05 12:35:52 望廬山瀑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精選14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精選14篇)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愛祖國的教育。

  2.學會本課3個生字。

  3.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2.難點: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后,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愿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二、學習《望廬山瀑布》

  (一)介紹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愿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望廬山瀑布》

  1.出示《望廬山瀑布》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瀑”:注意右邊字形。

  比較“廬”“爐”偏旁。知道“廬山”是我國名山,在我國山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4.根據注釋自學,讀詩句,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5.反饋:說說詩句中哪些詞語不理解?

  6.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想象意境。

  (1)詩句中描寫的是哪兒的景象?從哪兒看出的?讀題。(出示廬山瀑布插圖)

  (2)作者來到廬山,望見廬山的瀑布,被廬山瀑布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著名詩句。作者在哪兒看廬山瀑布?你從哪看出的?(“望”即遠看,“遙”即遠。)

  (3)作者在遠處遙望廬山瀑布,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你從哪句詩中感受到的'?(引導學生讀詩句,理解句意,想象意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說出自己對詩句的理解,體會其意境。可以不按詩句的順序來談,談一句,指導讀一句。遇有曾經提出問題的地方,注意反饋提問的學生。)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在陽光的照耀下,香爐峰頂彌漫著紫色的煙霧,像香爐里散發的煙一樣不停地升騰,遠遠看見瀑布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板書:產生。)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從陡峭的山崖上飛快地直瀉而下,使人懷疑它是從天上流下來的。

  (4)讀古詩,說說作者筆下的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你們愿意欣賞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象嗎?(放錄像)

  (6)廬山瀑布壯觀美麗,作者不由地對它贊嘆,面對廬山瀑布,吟出這首詩歌。誰愿意背誦這首詩,來抒發自己對廬山瀑布的贊美之情?指名背誦。愿意表達自己對廬山瀑布表達贊美之情的同學站起來背誦。

  (三)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望廬山瀑布》的?

  (引導學生歸納:知作者、明題意、解詩意、賞意境、懂感情、會背誦)

  三、學習《山行》

  1.按以上方法自學第二首古詩。學懂的同學準備向大家匯報,以下方法自選:

  (1)可以說說詩中描寫的意境。

  (2)可以有語氣地朗讀或背誦。

  (3)可以把詩中描寫的內容用彩筆畫出來。

  2.班內反饋

  (1)作者:杜牧。唐代文學家。被后人稱為“小杜”。

  (2)題目意思:在山中行走。

  (3)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什么了?誰愿意介紹?

  3.學生自選方式進行匯報。教師注意引導理解重點詞句意思。

  (1)遠上:山路向上延伸。斜:讀xiá。山間的石子小路彎彎曲曲。(在“徑”下板書:小路。)

  句意:深秋季節,一條碎石鋪成的彎彎曲曲的小路由山下一直伸向高高的山頂。

  (2)第二行:在高高的山峰上,白云繚繞,隱約可以看見人居住的房屋。(由“白云生處”可看出山之高。)(在“生”下板書:形成、出現)

  (3)第三行: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兒深秋傍晚的楓林。

  (4)第四行:被秋霜打過的紅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鮮艷。(板書:比)

  4.朗讀、背誦古詩。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首寫景古詩,一首是我們所熟悉的有“詩仙”之稱的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我們又了解了一位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學習了他的《山行》。兩首古詩雖都是寫景,贊美祖國山河,但李白的詩雄奇豪放,想像豐富;杜牧的詩鮮明自然生動。課下我們可以讀讀李白和杜牧的其它幾首寫景詩,體會兩位作家詩歌不同的風格。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美麗的春景,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資源朗讀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出示《春江曉景》圖,這是惠崇畫的一幅畫。

  3、簡介詩人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造詣。《惠崇春江曉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讀詩句

  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字音、停頓、語調、語速等)。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減緩想象難度。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蘆芽:蘆葦的嫩芽。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內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

  4、詩的最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

  (不是,是作者依據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

  四、小結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所進行的聯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

  五、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六、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解題: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

  二、介紹作者(用投影片將作者情況演示出來。

  三、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聽錄音,聽示范朗讀。

  2、隨錄音磁帶播放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3、指名讀,其他同學想句子的意思,勾畫出不懂的詞語。

  四、用投影儀演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應:原意"應該",這里當"大概"、"可能"講。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柴扉:柴門。久:很長時間。

  ②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是: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院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五、有感情地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1、老師范讀,指導有節奏,讀出重音。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出示插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啟發想象:

  ①詩人并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②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

  a、有柳樹,有美麗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c、有濃郁的花香。

  六、學生講完后,自己動手設計,畫畫。

  1、將滿園的春色展現出來(打在投影儀上)。

  2、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來描寫園中的春景。編兒歌或詩:老師示范

  春色滿園綠青苔,鳥語花香蝶蜂纏,花紅柳綠笑開懷,紅杏出墻引客來。

  七、背誦詩句。

  八、小結: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業:背誦、默寫《游園不值》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這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首詩的意思。

  (二)能力訓練點

  1.朗讀、背誦這兩首詩,默寫《示兒》。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使學生與作者的內心情感產生共鳴,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二)難點:理順詩句。教師指導學生在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把倒裝句按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調換詞語順序。

  (三)疑點:學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無知萬事空”與尾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問題。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辯議:深刻地體會詩人看不到祖國統一死不瞑目的憂國憂民之情。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口答課后問題。

  (二)試讀古詩、反復吟詩、熟讀成誦。

  (三)理解并說出每首詩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寫古詩《示兒》。

  (五)擴寫古詩,練習表達。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質疑問難。

  2.介紹《示兒》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兒》中的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背誦并默寫古詩《示兒》。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讀《示兒》,結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親。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國。

  王師:指南宋軍隊。

  2.學生質疑。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1.看到詩題《示兒》你是怎樣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兒”可以說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

  2.簡介作者。

  我們以前學過李白、王安石、賀知章等詩人寫的詩,今天我們學習另一位大詩人陸游寫的詩《示兒》。陸游是南宋時期一位愛國詩人(1125—1210年)。在陸游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后他曾經親自上戰場,參加過抗金的戰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堅信抗金必定勝利。《示兒》這首詩就是他八十六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候寫給他的兒子的臨終囑咐。

  (四)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之后集體交流。

  (五)默讀《示兒》

  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允,可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這句詩是說: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國統一。理順這句話時需調換詩句中“悲”的詞序。這句的意思是: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無”同“勿”,不要。“乃翁”你們的父親。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時侯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六)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的地方還要增加一些詞語,使句子的聯系更緊密。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本來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沒有關系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到了宋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日子,你們祭祀祖先時,千萬不要忘記把這個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七)自由讀古詩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集體交流)你能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這種思想感情的?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從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和“家祭無忘告乃翁”可體會到作者的愛國之情。盡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還是囑咐兒孫們在他死后,不要忘記把收復中原的消息告訴他。這種矛盾說法,說明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一死了也不甘心的愛國熱情,表達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八)反復吟誦,讀出感情,背會后試著默寫

  請同學們帶著作者看不到祖國的統一無限牽掛之情朗誦古詩,讓我們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停頓和重音提示: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會背的同學可在本上練習默寫,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寫。

  (九)擴寫練習

  根據“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彌留之際,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們怎樣應允,讓學生創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首詩,理解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完成“思考·練習”2、3的題。

  (二)試讀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結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涕(t@):眼淚。

  洛(lu^):洛陽,地名。

  聞:聽說。

  收:收復。

  官軍:唐王朝的軍隊。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讓學生說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題的意思。

  作者杜甫(712-770年),唐代大詩人。字子美,鞏縣(今屬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當時社會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筆下都有真實地反映,被評為一代“詩史”。他的詩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很大。《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最興奮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于公元763年,叛軍首領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被官軍收復,“安史之亂”從而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興奮的心情難以平靜,于是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激情的七言律詩。

  (四)自由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想想作者那么興奮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全班交流。

  (五)參照課文注釋,不懂的可查字典,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

  讀懂哪句就說哪句,教師適時點撥。

  “劍外忽傳收薊北”:“劍外”劍門關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忽傳”忽然間傳揚。“收”收復。“薊北”指現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亂的巢穴。這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

  “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這句的意思是: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卻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愁”憂愁,憂傷。“何在”哪里還有?這句的意思: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詩書喜欲狂”:“漫卷”胡亂卷起。“欲”將要。這句的意思是:我隨手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的意思是: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即”就。“巴峽”四川境內的一段山峽。“巫峽”三峽之一。這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

  “便下襄陽向洛陽”:“襄陽”在現在的湖北省。“洛陽”在現在的河南省。這句的意思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六)連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指一、二名同學說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一聽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淚水濕透了衣裳。再回過頭來看看妻子、孩子,他們心中的憂愁也不知哪去了。我隨手把詩稿和書本胡亂地卷起來,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在大白天里,也要高聲唱歌,開懷暢飲,春天的美景將伴隨著我回家鄉。馬上就要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直奔襄陽,再從陸路回到洛陽。

  (七)抓住詞句,體會作者感情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你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喜欲狂”是高興得幾乎要發狂了的意思。先寫詩人“初聞”時“涕淚滿衣裳”的反常情態,接著寫詩人狂喜的情態:“卻看妻子”、“漫卷詩書”、“放歌”、“縱酒”寫出了狂喜的場面,然后寫此后的美好打算,是對“喜欲狂”的進一步描繪。)

  (八)感情朗讀,深化理解,熟讀成誦

  停頓和重音提示: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九)齊讀兩首古詩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樓、依”12個生字,會寫“樓、依”10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產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了解詩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重點)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重點)

  4、通過學習這首詩,對詩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教師口述:

  1、你認識上面的建筑物?(鸛雀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鸛雀樓的一首古詩,看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板書: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介紹鸛雀樓

  鸛雀樓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文化名樓(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鸛雀樓)之一。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地的名勝。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做王之渙,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后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登鸛雀樓》。

  二、介紹作者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主要作品:《登鸛雀樓》《涼州詞》。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①注意讀準整體認讀音節“欲”,后鼻音“窮”等。

  ②識記

  形聲字結構特點識記:“樓、依”。

  組詞擴展識記:“欲”可以組詞為“欲望、食欲”。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欲望食欲貧窮窮人

  (2)學習多音字:更(gèng gēng)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這個問題請你更正一下。

  在這里,“更”讀“gēng”,意思是“改變、改換、;舊計時單位”,還有一個讀音是“gèng”,意思是“愈加、再”,組詞如下:

  更gèng(更好)(更加)

  gēng(更正)(三更半夜)

  ②讀一讀:

  只要你堅持練習書寫,你寫的字會更(gèng)美觀。

  (3)識字游戲

  放氣球游戲,看誰放得氣球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初讀感知,學習字詞,為閱讀掃清障礙,提高學生積累字詞的能力。】

  四、學習“會寫字”

  樓依盡黃層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1)形聲字構字特點識記:“樓、依”,“木、亻”分別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2)組詞擴展法識記:“盡力盡量黃沙黃山”。

  (3)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云”加“尸”是“層”。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盡”上窄下寬,“樓依”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黃”上中下結構,“層”半包圍結構。)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樓、依”,學生練寫。

  “樓”左窄右寬,“木”橫筆在橫中線上方,“米”的橫筆與“木”的橫筆大致持平,撇筆伸向“木”側,捺收筆于橫中線;“女”的撇點的折點在橫中線,撇短點長,末筆長橫比“米”略寬。

  “依”左窄右寬,“亻”兩筆在橫中線上側相接;“衣”的首筆點在豎中線右側,長撇從橫筆中部起筆,撇至“亻”側,豎提的豎段在豎中線左側,末筆從豎中線起筆。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多元認字,是部編版教材強調的重點,書寫的指導,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使學生愛寫字、會寫字。】

  五、品讀釋疑

  1、出示課文題目《登鸛雀樓》,題目應該怎樣斷句停頓?

  示例:登/鸛雀樓

  “登”在這里指?(登上)

  2、學習第一、二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這兩行詩寫了哪些景物?(白日、山、黃河、海)

  “白日”在這里指的是傍晚落山的太陽。

  依:靠著。入海流:指黃河最終流入大海。

  盡:完。這里指太陽靠著群山漸漸西沉,最后看不見了。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前兩行給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景象?

  預設: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太陽靠著群山落下去了,黃河的水正滾滾流向大海。

  3、學習第三、四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上兩行詩寫了景物,這兩行詩寫了什么?(登樓的人)

  “欲”:想要;“窮”:盡

  千里目:指看到更遠的地方。“更”指再。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后兩行,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我們看到了有一個人站在鸛雀樓上,想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層樓。

  4、詩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白日、山、黃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陽在山的盡頭、黃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板書:登樓所見:太陽落山黃河入海)

  5、作者在樓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遠,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

  (板書:登樓所思: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品讀詞語和詩句,結合圖片,想象意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六、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指導朗讀

  (1)注意詩句的節奏,作者的心情。

  (2)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3)感情朗讀。《登鸛雀樓》這首詩雖然只有短暫的四行,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3、當堂背誦

  4、教師小結:學習了這首詩,我們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七、課堂拓展

  1、推薦閱讀《題西林壁》

  聽讀《題西林壁》,借助譯文了解詩意,明白詩中闡明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試著背誦這首詩。

  2、你能寫出王之渙的其他詩句嗎?

  示例: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八、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寫了詩人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表現出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九、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這首詩寫了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做生活的強者!

  板書設計

  太陽落山(實景)

  登樓所見黃河入海(想象)融情于景

  登鸛雀樓 寓理于事

  欲窮千里目(博大胸懷)

  登樓所思更上一層樓(包含哲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重點)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教師口述:

  你認識上面的景物嗎?(瀑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瀑布的一首古詩,看看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板書: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存世詩文千余篇。

  主要作品:《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將進酒》等。

  【設計意圖:簡介作者,了解作者生平成績,產生學習的興趣。】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①注意讀準:“瀑、布”的韻母都是“u”,以“p”和“b”為聲母的兩個字易混。注意“照、川”是翹舌音,“煙”是前鼻音。

  ②識記:

  ①字源識記:“川”,是象形字,教學時可以初始化甲骨文字形對照識記。

  ②形聲字構字特點識記:“遙、煙”,“辶、火”分別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③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瀑、煙”。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瀑布飛瀑棉布遙看遙遠

  (2)學習多音字:落(luò là lào)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只有努力學習才會進步,否則就會落后。

  在這里,“落”讀“luò”,意思是“掉下來,往下降”,另一個讀音是“là”,意思是“丟下,遺漏”,還有一個讀音是“lào”,意思是“用于一些口語詞”。組詞如下:

  luò(落后)(落葉)

  落là(丟三落四)(落下了)

  lào(落枕)(落炕)

  ②讀一讀:

  小明經常丟三落(là)四的,今天又忘帶課本了。

  今天,我睡覺睡落(lào)枕了。

  (3)識字游戲

  放氣球游戲,看誰放得氣球多。(讀對一個,就放飛一個氣球。)

  (4)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學習“會寫字”

  照廬煙掛川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①字源識記:“川”,是象形字,教學時可以初始化甲骨文字形對照識記。

  ②形聲字構字特點識記:“煙”,“火”分別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③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廬、掛、照”。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多元識字,交流不同的識記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培養學生善于表達自我的能力和喜歡識字的興趣。】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照”上下結構,“煙掛”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廬”半包圍結構。)

  (3)老師范寫,重點指導“照、掛”,學生練寫。

  “照”上下結構,“昭”窄、大,“灬”寬、扁,“昭”日窄“召”寬,“刀”在右上格,“口”上寬下窄,豎筆在豎中線右側,頂部在橫中線;“灬”上合下開。

  “掛”左窄右寬,提手旁橫筆在橫中線上方,“圭”,兩“土”分寫橫中線上下,豎筆垂直對齊,上“土”的底部在橫中線。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品讀釋疑

  1、揭題:指課題,齊讀。

  誰知道詩題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誰看見過?

  瀑布是沖陡峭的高山上傾瀉下來的水流,遠看象一塊白布垂掛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結構?齊讀:“瀑布”。

  ②知道廬山在什么地方嗎?

  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邊。廬山的瀑布更是舉世聞名。現在就請小朋友們

  跟著老師隨著詩仙李白一起去廬山游覽一番吧!

  2、學習第一、二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1)這兩行詩寫了哪些景物?(太陽香爐峰)

  “紫煙”在這里指的是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

  遙看:從遠處看。

  掛前川:瀑布看上去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川:河流。

  (板書:遙看:掛前川生紫煙)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前兩行給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景象?

  預設: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云霧。遠遠望去,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掛在山前。

  3、學習第三、四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飛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飛一樣。

  “九天”:天空的最高處。

  “三千尺”,虛數,形容廬山之高,瀑布之長。

  (板書:聯想三千尺落九天)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后兩行,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了人間。

  4、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描寫了壯觀的廬山瀑布。

  5、作者站在廬山瀑布面前,想到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景物?

  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了人間。采用了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聯想、想象的方法來寫瀑布的磅礴氣勢。

  6、認識夸張

  概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進行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手法。

  效果:增強感染力,烘托氣氛。

  運用:畫出詩中的夸張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或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和句子。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六、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指導朗讀

  (1)注意詩句的節奏,作者的心情。

  (2)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3)感情朗讀。《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瀑布壯觀景象的贊美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3、當堂背誦

  七、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望天門山》

  聽讀《望天門山》,借助譯文了解詩意,明白詩中闡明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試著背誦這首詩。

  八、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望廬山瀑布》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方法描寫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九、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詩人李白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讓我們開闊了視野,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

  十、當堂檢測

  十一、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生紫煙

  遙看

  望廬山掛前川

  瀑布雄偉壯麗

  三千尺

  聯想落九天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低年級兒童的語言特點就是形象具體,如何將抽象簡練的語言變成學生可以理解的生活語言,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圖像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這是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問題。

  在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點來落實。

  1、讀詩看圖,感受詩意。

  課文插圖能夠幫助學生明像入境,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自由地讀讀詩看看圖,說說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了課文插圖的提示,學生一下就知道了詩句描寫的景物。

  2、畫一畫詩,解讀詩意。

  我讓學生指導我把詩人看到的畫下來,學生在指導的過程中強調了太陽是靠著山很近的,一點一點落下去的。在作畫的過程中,學生輕而易舉地就感悟到了“依”感悟到了“盡”。

  3、讀一讀詩,理解作者的詩情。

  在抓重點詞理解這句古詩,感悟這句詩的非凡意境后,再讓學生從“疑”字著重體會詩人的如癡如醉,更能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美。還是這個“疑”字,讓學生真正溶進古詩中,溶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

  不足之處:詩歌的朗讀范讀得還不夠,最好能配樂朗讀。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悟是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具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課件廬山畫面。)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兩行描寫看到的景物。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后兩行是作者的想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絕句》)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推薦書目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背誦這兩首古詩。

  3、感受古詩的意境之美,提高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教學重點:感受古詩的意境之美,從而提高自己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教學難點 :想象并寫出《村晚》景象。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內容:《古詩兩首》之一《村晚》

  教學目標 :

  1、學會古詩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

  3、能想象古詩意境,并寫出《村晚》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準備:錄音掛圖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同學們,絢麗多彩的春天已離我們而去,讓人向往的夏日風情將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宋代的詩人雷震帶來的古詩《村晚》。

  2、板書課題——村晚

  3、看了課題,想象一下,古詩會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欣賞古詩

  1、共定學習目標。

  2、按學習目標自學古詩

  3、交流學習的收獲。

  (1)古詩中的生字:陂 銜 漪

  (2)交流讀后的感受。

  (3)結合插圖談談對詩句的感悟,體會古詩意境。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對詩句的`感悟用你的聲音來表達嗎?

  5、你不想把這么美的夏日風情留在記憶中嗎?(背誦指導)

  三、布置作業

  有興趣的同學回去多搜集一些關于夏日的古詩。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三首古詩,結合注釋或查字典、詞典,了解詩句意思。

  2、多誦讀,并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3、了解詩人怎樣在寫景、敘事中抒發情感。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李白嗎?哪位同學能夠起來為大家背一首他的詩呢?(第六冊《獨坐敬亭山》,第七冊《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

  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贈汪倫”(板書題目)。要求我們能借助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詩的內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學習《贈汪倫》

  1、講述詩歌寫作背景。

  汪倫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但不愿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并長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聽說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于是想出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已早聽說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后,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卻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倫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2、教師范讀。

  3、指名學生試讀,教師指導。

  4、指導學生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1)根據課文注釋、查字典自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記下來。

  (2)小組討論、交流,議一議是如何理解這首詩的。

  (3)學生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①指名試講:你是怎樣理解詩的前兩句的?

  (先結合詩句理解詞語,然后再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②重點理解后兩句詩的意思并體會感情。

  師:誰來談談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誼”,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師:汪倫對李白的情誼僅僅表現在“送別”上嗎?前面聽了老師對這首詩寫作背景的介紹,你們知道汪倫對李白的情誼還表現在哪里?

  生:表現在汪倫寫信熱情地邀請李白來桃花潭作客。

  生:表現在汪倫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師: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假設,那么,跟下句連起來,可用上什么關聯詞來翻譯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還可用“就算…也…”“縱使…也…”)

  師: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作客,接著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帶領村民踏歌相送。所有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動呢?大家請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語氣來翻譯這兩句,比如可用感嘆句或反問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達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誰來說一說,這里用什么來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來比喻“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師:這里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為的是表現什么?

  生:表現汪倫和李白之間的情誼深。

  生:表現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師:誰能把這種感情談出來?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③把這首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指導朗讀、背誦。

  ①指導停頓,讀中表達情感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②配樂朗讀

  ③背誦這首詩。

  四、布置作業

  默寫《贈汪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贈汪倫》

  二、學習《回鄉偶書》

  1、解題:理解“偶”和“書”的意思。

  2、簡介作者及背景。

  賀知章,證圣元年進士,時年三十六歲,直到天寶三年回到久別的家鄉,當時已是八十四歲的人了。久別歸來,對故鄉的深切眷戀之情,噴涌而出,隨手寫下了這不朽之作。

  3、教師范讀,學生思考:這首詩講的是什么事?

  4、學生讀熟古詩,借助課文注釋和查字典自學詩句。

  5、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

  6、當“小老師”,上臺講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臺下同學可以對“小老師”發問,“小老師”答不上或答不對的,可由臺下同學回答或補充、更正。無人答對的由教師引導、幫助。

  7、教師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雖鄉音未改,但兩鬢早已如霜,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厚情懷。

  8、指導感情朗讀并練習背誦。

  四、作業

  熟讀古詩并背誦。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

  2、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牛郎織女(包括乞巧節)和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及其它神話故事。

  教師: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神話故事的課件(展示故事主要情節,并教師配說對白。見后)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本單元導語,了解本單元學習內容。(板書:神話故事、民間傳說)

  二、了解“乞巧節”,學“乞”。

  1、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學習29課古詩兩首的第一首,齊讀“乞巧”(“乞”三聲,區別乞──氣)

  2、通過課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嗎?(四人小組交流、抽說、補充。見124頁)

  三、讀詩,(學“霄”),講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1、自讀,齊讀詩。

  2、學“霄”(“霄”夜。上“雨”字頭,下“肖”)

  3、詩中講了一個什么神話故事?(板書:牛郎織女)

  4、生用課前搜集的資料講故事。

  ①四人小組交流、補充(可用圖書),教師參與交流補充。

  ②抽講,其他學生可補充。

  ③出示課件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畫面,師說白。見后

  ④每位學生自己講講故事(再出示故事課件)

  5、出示簡筆畫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這樣的故事?(板書:古人的豐富想象)

  四、讀詩,理解大意。

  1、根據故事和信息自讀理解詩意,小聲說話。

  2、四人小組交流,師參加。

  3、抽說,其余補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節)又到了,這天夜晚,家家戶戶的'人們抬頭望無際的夜空,只見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見了。家家好在乞巧節時望著秋月,穿針,向織女乞取智巧。)

  4、讀詩、背詩

  ①齊讀

  ②比賽朗讀(男女生)

  ③同桌互讀

  ④齊讀

  ⑤背(提示:根據第1.2句意)

  a、自背

  b、互相抽背

  c、齊背

  五、拓展

  你還知道什么神話故事,講給同學聽聽。

  資料: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她心靈手巧,能織出五彩的云錦。織女和牛郎結為夫妻后,織女再也不給天帝織云錦了,天帝用天河將她們夫妻隔開,只準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一次。

  第二課時

  一、引入課題,講嫦娥故事,體會豐富的想象。

  1、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嫦娥》。齊讀課題。

  2、根據課前搜集的信息資料講故事,體會豐富想象。

  ①四人小組交流(出示資料)講故事,師參加。

  ②抽講,其余補充或教師補充。

  ③出示嫦娥神話故事課件(師配說白,見后。)

  ④每生自己講講(再次出示課件)

  ⑤從這個神話故事,你體會到什么?(板書:豐富的想象)

  二、學詩及生字

  1、讀詩注意生字讀音

  2、自學生字、抽說音形義。

  “燭”(翹音,生活中見到的蠟燭,所以“火”字旁,右“蟲”。)

  “曉”(天快亮時,左“日”旁,右“堯”右上沒一點)

  3、學詩

  ①根據課前預習自學詩意,四人小組討論,(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師參與。

  ②抽說,師生一起根據上下詩意和信息理解詩意。(啟發:“第一句”長河漸落曉星沉可知是人間。“云母屏風燭影深”屏風上映著燭影,說明是夜晚。)

  詩意:燭影映在云母屏風上,快天亮了,主人公都沒入睡。不由想到,嫦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獨,猜想嫦娥應該后悔吃了不死仙藥。

  ③讀詩、讀詩

  a、自讀

  b、互抽讀

  c、齊讀

  d、背

  三、拓展

  課后搜集其它神話或明間故事,準備園地八故事會講。

  資料:仙人嫦娥來到人間后怕死,丈夫羿經過千辛萬苦到西王母那里要了一粒不死仙藥,西王母叫他們夫妻吃了長生不老,嫦娥不想當凡人想成仙,就把靈藥一人吃了,她立刻飄起來,朝窗外飛去。丈夫羿飛回急得喊起來,嫦娥身不由己越飛越高,后悔不該私自吃了藥。飛到南天門她怕嘲笑,就轉身向月亮飛去。月亮里有一只玉兔,一棵桂花樹和一只蟾蜍,她感到很冷清,很后悔,許多年后,吳剛被罰到月亮砍桂花樹。現在,玉兔、嫦娥、吳剛還住在月亮里。不信,你朝月亮看看。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讀兩首詩

  2、說詩意

  二、講講另外的神話故事(四人小組)

  三、寫字

  1、自己分析音形義(行用學過的方法分析)

  2、抽說易錯,應注意的地方

  區別乞──氣”曉”右上角不要添一點,“霄”上扁,蓋住下。區別偷──愉

  3、寫

  4、評比。

  四、作業:回家聽寫。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9

  教材簡析:

  本課選的是兩首較為有名的表現朋友真情的古詩。

  第一首《贈汪倫》作者為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是詩人登船而走,朋友相送的動人情景,表達的是“送別情深”。這首詩單純自然,感情真摯,深為人們所贊賞,成為后人抒發朋友之間感情的千古名句。

  第二首《過故人莊》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人,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象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理解和背誦兩首詩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作業4中帶點詞語的意思。并初步體會詩中對仗句的'特點。

  4、通過誦讀這兩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1、體會《贈汪倫》后兩句詩比喻、夸張運用的巧妙和詩人強烈的感嘆之意。

  2、體會《過故人莊》中的意境美、結構美和音樂美,感受朋友間的情深意濃。

  教學準備:

  1、預習古詩,查閱相關的資料。

  2、配套光盤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理解《贈汪倫》,體會李白和汪倫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25、古詩兩首,其中第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贈汪倫》,這是一首送別體古詩。

  板書:贈汪倫

  李白

  2、關于這首詩的來歷,里面還有一個動聽的故事,想不想聽一聽?

  (教師講關于《贈汪倫》一詩的來歷)(教參201頁)

  二、學習《贈汪倫》,理解詩意。

  1、自讀古詩,了解詩歌大意。

  學生自主讀詩,思考詩中說的是誰送誰?誰別誰?

  2、指名朗讀。

  3、說說“汪倫是怎樣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樣別汪倫的?”

  4、理解詩歌意思

  (1)交流詞語的意思。

  欲:將要

  贈;送

  踏歌:一種用腳步敲打節拍唱的民歌。

  不及:比不上。

  (2)交流詩句的意思。(說出大意即可,不必字字不差)

  我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

  突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

  桃花潭水啊,你雖然深過千尺,

  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情誼深。

  三、體會意境,了解修辭手法。

  1、朗讀古詩,想想當時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用自己的畫來說一說。

  (1)指導說出詩的意境。他們之間說了些什么話。

  (2)指名表演離別的情景。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詩中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嗎?

  (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

  作者用什么來說明汪倫和“我”的情誼?

  (用桃花潭的水來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詩人與汪倫間的感情怎么樣?

  四、朗讀、背誦古詩。

  1、教師總結。前兩句詩敘事,后兩句抒情,全詩表達了送別情深的感情。

  指導朗讀全詩。

  2、背誦古詩。

  五、拓展練習

  1、《贈汪倫》是一首送別體詩,你知道的送別體詩還有哪些?

  2、出示《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輕聲讀。

  3、說說這兩首詩分別講誰送誰,誰別誰?用什么來相送?

  (《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別孟浩然,《別董大》一詩作者高適是用語言送別董大)

  4、朗讀兩首古詩。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抄寫古詩。

  3、收集有關寫朋友之間友情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古詩《過故人莊》,感受朋友間的情深意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贈汪倫》

  2、《贈汪倫》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情景?表達了什么感情?

  (描繪了詩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動人情景,表達了送別情深。)

  二、學習古詩《過故人莊》

  1、這是一首講朋友間情誼的古詩。

  2、解題

  故人:老朋友

  莊:村落,田舍

  過故人莊:經過老朋友的村舍

  3、簡介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

  4、輕聲讀古詩,想想古詩意思。

  5、指名讀課文。

  6、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二行詩

  a、輕聲讀詩句,理解:

  具:準備,置辦。

  雞黍:雞和黃米。

  至:到。

  田家:農家。

  b、意思:老朋友備辦了豐盛的飯菜,我接受邀請來到農家探望。

  (2)、詩人來到農家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美景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跟詩人一起走進農家吧?

  (3)、理解第三、四行詩

  a、輕聲讀,思考:來到農家,詩人看到的是一派怎樣的景色呢?

  b、結合圖理解:

  合:合攏

  斜:原指不正。這里指群山連綿起伏。

  郭:城墻。

  c、意思:只見綠樹將村舍環繞,青山在城墻外蜿蜒起伏。

  d、這里展現了一幅由綠樹、村舍、青山、城墻組成的畫卷。

  e、講解對仗句的特點: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綠樹”對“青山”是寫景物的,“村邊”對“郭外”都是寫地點的,“合”對“斜”都是寫事物特點的。

  (4)、理解五、六兩行詩

  a、讀詩,理解:

  軒:窗戶。

  面:向著。

  場圃:谷場和菜園。

  話:談話。

  桑麻:這里指農家的生活。

  把酒:舉起酒杯(看圖理解)

  b、意思:打開窗戶面對著谷場和菜園,舉起酒杯閑談農家的生活。

  c、他們可能會談些什么?

  d、這兩句詩是否也是對仗句?

  e、詩人和好友沉浸在農家生活的恬淡、舒適里,舉杯暢飲,真是好不愜意。

  (5)、理解第七、八兩句詩

  a、讀詩,理解:

  待:等。

  重陽日: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

  就:欣賞、觀賞。

  b、意思: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我還會來觀賞菊花的。

  7、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老朋友備好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的農莊做客。村邊,茂密的綠樹連成一片,村外,隱隱橫斜著一抹青山。打開窗面對谷場和菜園,舉起杯飲美酒閑談桑麻。呵,朋友,等到重陽佳節那一天,我們一定會再來觀賞菊花。)

  三、總結全詩。

  1、這首詩通過詩人探望老友,主客把酒話家常的場面描寫,展現了一幅由綠樹、村舍、青山、城墻組成的優美畫卷,體現了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農家生活的恬淡舒適。

  2、背誦古詩。

  四、布置作業。

  1、抄寫古詩。

  2、填空。

  《過故人莊》反映的是詩人_________應邀到_________家,主客把酒話家常的感人場面。詩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一幅優美畫卷,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先解釋帶點的詞語,再理解詩句。

  (1)、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2)、故人具雞黍,邀我至家中。

  4、組詞

  黍( ) 邀( ) 郭( ) 圃( )

  黎( ) 激( ) 諄( ) 鋪( )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二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徑蜿蜒、白云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停車觀看,不禁發出“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感嘆。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這首詩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四、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自學、小組合作

  學法:自主、小組合作討論

  五、教學準備

  卡片、相關課件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贈劉景文》

  (一)看圖說話

  看圖,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再讀感悟,想像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想到了什么。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4.教師范讀,學生想像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想像,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像-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第二課時

  《山行》

  (一)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贈劉景文》的經驗,討論確定本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二)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三)啟發想像。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像。

  2.學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四)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五)指導寫字

  (六)朗讀、背誦古詩

  1.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2.開古詩朗誦會,每個組出兩個節目,一個集體朗誦,一個個人朗誦。

  附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于劉徑殘君菊霜寒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本文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夸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后者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浣花溪的風物景色與幽雅的環境,表現了詩人重歸草堂暫留蜀地的喜悅,同地也表現了他對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鄉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搞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即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云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

  生:產生。

  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夸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么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里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住:生、掛、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練習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么?(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并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并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么一種閑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東吳指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復練讀。

  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其中的意境。

  學情分析:

  學習本篇課文時正好是深秋,重陽。而這兩首詩又正好是抒寫秋色鄉情的千古絕唱。要引導學生結合秋天的特點來理解詩意。

  教學準備:

  課件、古箏曲子。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夜書所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匯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誦讀全詩(配樂朗誦)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范讀(課件播放古箏曲)

  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如:第一句詩。

  ①“憶”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②詩人會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么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③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從而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

  ④朗讀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生齊讀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朗讀指導,并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延伸

  1、中秋節就要到了,就讓我們說一說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課后反思:

  課堂上通過課件播放古箏曲子,使學生沉浸在詩的意境中,不但領會了詩的.意思,而且朗誦得非常有韻味。《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有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問題淺顯易懂的不需要浪費時間而合作研究。“好鋼還要用在刀刃上”。如出現新知識、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意見不一致,而且有必要爭論的問題,拓寬學習面的自學匯報形式等,課堂上讓學生討論交流。探究同時還要要求小組學習,有明確的分工,有主持人和中心發言人,教會學生傾聽意見,此外,要保證合作的時間,教師也可參與。

  課堂上,有時我按捺不住,在學生未充分回答時,急于說出答案。今后,注意真正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效。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能根據詩句,進行合理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教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解題。

  二、范讀古詩。

  1、聽老師讀古詩。

  2、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三、結合朗讀,學習本課生字詞。

  四、理解古詩內容。

  1、讓學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2、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五、指導朗讀。

  六、鞏固練習。

  1、用自己的話說說“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2、練習背誦,默寫課文。

  第二課時

  一、解題。

  二、范讀古詩。

  3、聽老師讀古詩。

  4、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三、結合朗讀,學習本課生字詞。

  四、理解古詩內容。

  4、讓學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5、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6、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五、指導朗讀。

  六、鞏固練習。

  1、用自己的話說說“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 篇14

  教材簡析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贈劉景文》寫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法學法:

  識字、寫字教學中抓住難字,重點指導,在朗讀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讀準、讀通詩句,再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熟練,在此基礎上,想象和描繪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再美讀升華,可輔以音樂。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一)釋題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

  (二)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四)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六)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后“我會填”。

  教學后記: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但第一首詩中的句子有點拗口,少數同學在大家的幫助下才讀準。教學時我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在課后練習補充古詩中,有些同學常把同音字“生、坐、于”寫錯。我指導他們根據意思確定該是哪個字,今后還要加強鞏固。

【《古詩(望廬山瀑布、山行)》教案】相關文章:

望廬山瀑布古詩07-19

《望廬山瀑布》古詩翻譯10-17

《望廬山瀑布》古詩翻譯07-22

古詩望廬山瀑布介紹10-25

望廬山瀑布古詩原文07-24

望廬山瀑布古詩的詩意11-06

古詩《望廬山瀑布》的解釋10-18

古詩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06-02

古詩《望廬山瀑布》譯文及賞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