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精選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上完一節課后應當如何寫教學實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1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請你們自由背誦你最喜歡的那一首。(學生紛紛誦)
[以舊引新,激發興趣。]師:誰愿意先背一首?生:“泉眼無聲惜細流……”
師:你能告訴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嗎?
生:《小池》。師:背得不錯。誰能比他的聲音更宏亮?
生:“春種一粒粟……” 師: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師:誰來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風》。師:對,背詩還要記住詩名。還有誰想背? 生:我背《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師:剛才聽了幾個同學的背誦,她的聲音是最洪亮的。
(學生舉手踴躍,又一位同學背誦。)
師:不錯。今天我們還能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這兩位詩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課內外結合,教師的著眼點不僅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生:杜甫被人們稱為“詩圣”。
師:李白呢?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眾人笑)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師:他一生是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見的。這一次,李白暢游廬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同時板書)
師:我們已經學過《瀑布》一課,在葉圣陶先生的筆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寫廬山瀑布的呢?請同學拿出自學提綱。(打出投影片)誰來讀一讀?
(生讀自學提綱。自學提綱:1.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聯系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生”“遙”“川”“疑”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3.記下不懂的問題。)
師:打開書,翻到51頁。按照自學提綱一步一步地學,學完一道題再學一道題。
(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學生又讀,有了進步,群體練讀。)
(公開課上再次給讀得不夠的學生以時間,讓其練讀,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教風樸實。)師:就這樣邊說邊讀,還有讀懂的內容嗎? 生:我把整首詩都讀懂了。師:可以說印深的那句。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說瀑布從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飛快地流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師:他有一個詞理解得非常準確,知道是哪個詞嗎?
[啟發學生注意聽,及時發現同伴的長處。同時,不追求統一的答案,注重詞匯的積累和運用。]
生:……“飛”,他說的是飛快的意思。
師:不錯,對剛才那位同學的解釋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張。
師:那你想怎么說?
生: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大約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了下來。
師:他也有一個詞補充得好……
生:“好像”!
師:對。就是這個“疑”字,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么壯觀!自己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學生再次練讀。)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讀得好!再現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里,詩人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書:疑)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了個“疑”字。
師:對,這不禁使我們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床前明月光……”
(溫故而知新。這里不但扎實地解決了“疑”字,而且通過運用,使學生感悟到李白詩詞的風格,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師:這神話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這景象,自己帶著感情讀一讀這首詩。
(學生自己有感情地讀)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為什么這里說“疑是銀河落九天”,而不說“像是銀河落九天”?
師:誰幫他解決?
生:因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師:(轉向提問的學生)你比較一下,同一個意思,用哪個字好呢?可以讀一讀,體會一下詩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為什么“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這兩個問題提得多好!質疑環節得到落實。值得稱贊的是,對學生的提問,老師發動全班同學思考,解答,不包辦代替。]
師: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怎么想?(板書:生)
生:因為這里還有產生的意思,所以用學生的“生”。
師:對,可以綜合著理解,先產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嗎?
(學生會意點頭)
師:隨著大家的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了這樣的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銀白的瀑布,這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這么壯觀的景象只有遠望才能一覽無余。那么該怎樣讀這首詩呢?請你們想象這景象,自己放開聲音讀一讀。
(學生自由練談,指名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景象?
生:(齊喊)想!
(放錄像,同時點出畫面中的“生紫煙”、“掛前川”。)
師:現在,你們面前就是廬山瀑布,你們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再次練讀)
師:做詩人還可以自然些,你們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學生有表情帶動作地練讀統背,后集體背誦。)
師:通過讀詩,我們看到了一很壯美的圖畫。那么《絕句》又會把我們帶入到怎樣的情景中呢?你們自己讀幾遍第二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學生自由練讀)
師: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如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這一環節徹底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受到他們的歡迎。]
(學生選擇各自喜愛的方式自學《絕句》,老師巡視指導。)
師:畫畫的同學可以繼續畫,選用其他方式的同學能先匯報一下嗎?
生:我用說的方式。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誰能幫忙?
生:應該說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轉向前—學生)可以這么說嗎?
生:可以。
師:請你繼續。
生:門口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不錯。其他同學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進去,可以怎么說?
生:在翠綠的柳樹上,有兩只黃鵬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師:描述得非常生動。
生:一行白鷺悠閑地飛上了蔚藍的天空。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贊許地點頭)理解得好。誰知道“含”的本義是什么?
生:(搶著答)包含!
師:剛才這個同學的描述好在哪兒?
(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同時加深了理解。)
生:他說得自然生動,不死板。
師:對,這樣解釋就把詩的意境描述出來了。還有用其他方式匯報的嗎?
生:我用讀的方式……
師:畫畫的同學停下筆來,我們一塊兒來欣賞。
生:(大聲)“兩個黃鸝鳴翠柳……”
師:兩只小鳥歡叫跳躍,這句詩該怎么讀呢?你們試一試。
(學生自由練讀)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讀)
師:對前兩句,有沒有不同的讀法?
生:(輕快地)“兩個黃鶴……”
師:(贊許地)好啊!連詩人愉快的心情都讀出來了。大家再試一試。(學生再次自由練讀)
師:這景象在同學的筆下也已經畫了出來。誰來展示?
(實物投影展示一學生的簡筆畫)
[這幾個回合中,老師的激勵語言很精彩,學生學得很開心。
]
師:請你用詩句描繪一下你的畫。
生:(指著畫上的景物)這是“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那詩人在哪兒呢?(眾人笑)
生:(沉思片刻)詩人應該在房子里。
師:干什么呢?
生:在望著窗外的景象做詩。
師:(滿意地點頭)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師:如果我們給這幅畫添上顏色,可以加上哪些顏色呢?
生:柳樹可以添上綠色。
師:什么樣的綠?
生:翠綠。黃鶴可以加上黃色。
師:好,這樣的色彩才夠明快。再看詩句,還有沒有?
生:天要畫成藍色,白鷺和積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黃色的。
生:房子是……
師:千萬種顏色都畫得出來,你們再看詩句,詩中有什么是畫不出來的呢?(學生們沉思)
生:黃鸝的叫聲畫不出來!
師:對,這是聽不到的。繼續找。
生:“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白鷺飛時的動作畫不出來。
師:詩人不是畫家,但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的想力。咱們來一次畫配詩,同學們可以用詩句來描繪這幅畫。
[總結得準確、適時。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啟發學生體味古詩的內涵和魅力,感受到語言的深蘊,這種審美教育對學生終生有益。]
生:(看著圖畫,練習背誦,紛紛舉手。)
師:不少同學想試一試,咱們一塊兒來背誦。全體起立,背誦時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全班同學放聲背誦)
師:回去繼續背誦這兩首詩。李白流傳至今的詩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傳下來的大約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好嗎?下課!
[這種作業改變了傳統的作業內容,使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擴大了信息量,培養了自學能力。]
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古詩內容,弄懂詩句意思,了解祖國河山的壯美。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描繪的景色,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
教具準備:廬山風光錄像片、計算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創情境,引入境
師:在講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部短片。
(播放廬山美景的錄像片)
師:這兒的山,這兒的霧,這兒的飛流瀑布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使我們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廬山瀑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點評: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讓學生感受廬山山水的美,激發學習興趣。)
二、知詩人,解詩題
師: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能說說你對李白這位大詩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號清蓮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的詩篇喜愛至極,所以給他這樣的稱號。
生:這首詩是李白二十六歲時在廬山的黃巖瀑布寫的。
(點評:課前查閱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既為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上介紹作者,又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也為理解古詩內容做好準備。)
三、勤質疑,明詩意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樣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師:誰愿意試讀?
(學生紛紛試讀)
師:現在,同學們就找自己喜歡的小伙伴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這首詩,開始。(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點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師:剛才看到同學們學習的非常認真,哪個小組愿意先來匯報,說說你們組學懂了什么?
生:“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的意思是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煙霧。遠遠的看瀑布就像一條河掛在山上。
生:老師,我們發現李白寫了一個錯別字,他把“升起”的“升”寫成了“學生”的“生”。
(點評:學生在讀懂古詩的情況下,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
師:同學們快看看,李白是寫錯別字了嗎?
生:沒有,這里的“生”是“產生”的意思,李白是說香爐峰產生了紫色的煙霧,而不是升起了煙霧。
師:(轉向質疑的同學)你明白了嗎?那你再來重新解釋一下詩句的意思。
(學生解釋詩句)
師:這位同學善于發現問題,說明他用心讀書了,大家要向他學習!誰愿意來有感情的讀讀前兩句?
(學生紛紛試讀,群體練讀)
(點評:指導學生仔細讀書,在讀中去體會,去感受,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師:誰來說說后兩句是什么意思?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說瀑布從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生:“三千尺”是夸張的說法,應該是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來。
師:你理解的真好!在古詩中,用來表示數字的“三”“六”、“九”、“千”、“萬”等都是虛指,不是實指,一般用來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那你還知道那些詩句使用了夸張的寫法嗎?
(點評:教師巧妙適時地點撥,復習已學的有關詩句,使記憶不斷得到強化。)
生:“危樓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師:大家知道這么多的詩句,真不錯!剛才那位同學說好像是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這個“好像”解釋了“疑”字。“疑”還有不同的解釋嗎?
(點評: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新意識。)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么壯觀!自己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學生再次練讀)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讀得好!再現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點評: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讀得充分,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里詩人為什么用上“疑”字呢?
(板書:疑)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疑”字。
師:對,這不禁使我們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師:這離奇的想象,大膽夸張的語言,正是李白詩詞的特有風格,所以他被世人稱為“詩仙。”你還知道哪些李白的詩句具有離奇的想象呢?
(點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注重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
生:李白《清平調詞》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欄露華濃。”
生:《望天門山》中:“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生:《蜀道難》里有一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生:《將進酒》中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是夸張的寫法。
:生:《秋浦歌》中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也是。
生:還有“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師:看來,同學們課下真是讀了不少的詩呀!還有用其它方式來匯報的嗎?
(點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拓展了學生詩文學習的范圍。)
生:老師,我們組是用繪畫的方式。
師:來,展示一下你們組的畫。
(教師將畫貼在黑板上)
師:請你們小組來描述一下你們的畫。
(點評: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生:(指著畫上的景物)這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大家看,這幅畫畫得美不美?
(生齊答:“美!”)
師:那么大家就帶著這種美美的感情把這首詩讀一遍。
(學生有感情齊讀)
四、想畫面,悟詩情
師:大家讀得真是太好了!在你讀這首詩時,你的眼前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見了一個珍珠串成的簾子。
生:我看見瀑布閃著銀光,從高高的山崖上飛瀉而下!
生:我看見青山襯著綠水。仿佛兩條藍綠相間的帶子。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景象?
放瀑布的錄象
(點評:用多媒體出示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同時加上配樂朗讀,再次讓學生去領略,去感受景美、語言美、情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師:什么感覺?
生:雄偉!
生:壯麗!
生:氣勢磅礴!
師:現在,你面前就是廬山的瀑布,你們想不想做一回小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學生有感情背誦)
(點評: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錄像片中真實的廬山瀑布,讓學生入情入境,真正的做到了感情朗讀。)
生:老師,他站的位置不對。李白是望廬山瀑布,他離瀑布那么近,怎么能看到瀑布的全身呢?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那么你到前面來給大家吟誦一下。
(該生搖頭晃腦地吟誦)
生:老師,我們組想給大家吟唱這首詩。
(一生唱,兩生隨音樂翩翩起舞)
生:我覺得他們選的這個樂曲不適合這首詩,咱們以前還學習過一首七言的樂曲,更適合這首詩。我想給大家唱唱。(全班學生有感情的吟唱《望廬山瀑布》)
(點評: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樂曲吟唱古詩,說明他們已經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的心情。)
五、遷移運用背詩文
師:(由衷地贊美)瀑布不但看起來美,吟誦起來美,唱起來更美。你們還找到了哪些描寫瀑布的詩句呢?
(點評: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及古詩的.積累能力,使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課外,擴大了信息量。)
生:徐凝的《廬山瀑布》中有一句“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生: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中有一句“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生: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有一句“掛落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生: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還有一句“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師:看來大家課下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我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一定更加喜歡瀑布了。但愿有一天咱們師生能共同站在瀑布腳下吟唱這首《望廬山瀑布》。
總評:
湯洋老師執教的這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注重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
打破傳統古詩教學模式,提高了古詩教學質量。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打破常規,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由廬山風光的短篇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1、自學時間充分。
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同桌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
2、質疑環節落實
在匯報了讀懂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且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3、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
這樣的安排徹底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出對學生尊重,體現出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課堂氣氛熱烈。
三、創設情境,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老師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錄像片中真實的廬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老師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現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四、加強了課內外的結合
課堂上啟發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收獲,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學生終生有益。
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3
古詩教學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的始終。這幾年我校利用早晨第一節課的前兩分鐘進行美詩文朗讀和午間聽廣播的時間進行經典詩文的背讀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這些活動進行教學,學好古詩對于培養少年兒童的想象力、審美力以及陶冶他們優美情操具有重要意義。這樣學生從上幼兒園起能日積月累地背誦了許多古詩,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們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表現力。
《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組17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在我們學校二年級進行了“同課異構”的教學模式,下面是我結合這首古詩在“同課異構”教學中的一些實踐片段進行的一些反思:
片段一:
課件出示一系列瀑布的圖片。
師:小朋友知道我們剛才觀賞的是什么嗎?
生:瀑布(點擊課件,出示圖片和“瀑布”一詞。)
師: 教師板書“瀑布”,并給瀑字注音。指名讀“瀑布”一詞。你是怎么記住“瀑”字的?
師: 齊讀“瀑布”
反思: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裝。通過課件展示瀑布的圖片,使學生在看圖片的過程中輕松學習新的知識,充分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片段二:
圖文結合,感悟詩意
學生對照插圖自讀自悟,小組合作議一議詩句所描寫的景象,交流詩意,相互解疑。
師(課件出示圖片):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繚繞著紫色的煙霧。
師:誰能抓住詩句的關鍵詞來朗讀,讓大家感受紫煙繚繞的美景?
生:日照香爐生紫煙。(生讀“生紫煙”時,語氣很重。)
師:我怎么感覺香爐峰在冒著滾滾的煙火?
生:日照香爐生紫煙。(生讀“生紫煙”時,聲音輕輕的,柔柔的。)
生:日照香爐生紫煙。(生再讀“生紫煙”時,瞇著眼睛,陶醉在紫煙里。)
師:(課件出示廬山瀑布的錄像):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廬山瀑布飛瀉直下的壯觀景象吧。
生:我看到了瀑布從山上飛快地起直沖下來,流了很長。
生:我聽到瀑布流下來時發出轟轟的聲響,真是震耳欲聾。
師:誰能夠用朗讀的方法告訴大家瀑布流得很快,流得很長?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生朗讀時能夠突出“飛”、“直”兩個字,但語速較慢。)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生繼續讀,語速快而響亮。)
師:這次是飛流了!但“三千尺”要怎么讀,能讓人感覺瀑布很長?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生讀“飛流直下”語速快而響亮,讀“三千尺”時語氣舒暢,語調稍揚。)
師:讀得真棒!我好像也看到了這般景象。
(反思:學習語文不用概念說話,語文是感性的,用輕重緩急作答。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去感悟同一個句子中,重音位置的不同形成的不同意義。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升華詩意。《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片段三:
運用課件,把這首古詩制作成了學生們都喜歡的兒童歌曲,讓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下就撐握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反思:語文課堂應體現開放性,注意與課外語文資源的`適度綜合,這樣的教學使課內有機地拓展到了課外,有效達到了積淀語言素材的目的。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依據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體會李白詩歌想象的神奇、大膽過人的夸張、酣暢淋漓的文字、豪放飄逸的詩情,從而更有激情地朗讀和撐握。)
整堂課聽下來,不僅沒讓人感到空洞、枯燥,而是讓人覺得學得充實,學得有味,它讓人在讀中生情,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開放的問題,引來學生多元的思考、多元的答案。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同時,他們已經體味到了祖國山河的美麗,激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更加體會到詩人李白寫這首詩的感情及心理。
語文教材,無論編寫的多么好,內容多么豐富,也不能滿足學生多元文化的需要,因此,必須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作為語文教學的補充。在新課標下,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
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4
師生問好
我問一個問題,喜歡旅游嗎?到過哪些地方?
生:西湖
生:九華山
生:青島
師:到過這地方嗎?
板書廬山
生:有香廬峰
師:九江市南,自十有名,蘇軾到過,題西林壁。
生背
師:廬山的云霧的特別美,看看飄渺的云霧。據統計云霧有,看老師寫瀑布
師:板書
師:唐代著名的詩人,寫下了千古名詩《望廬山瀑布》
你知道哪些李白的資料
生:說有關李白的資料。從網上及有關書上找到的資料,讀的不怎么通順。
師:跟著學生讀,幫助學生不會讀的
師:他的詩歌頌祖國河山的,有九百多首。望是什么意思?
生:遠看清楚,近看不清楚
師:這首詩會背嗎
生:會背
生:生背
師:有多少同學會背
生:齊讀
師:背的真好,我們合作一次,你們背我來寫,想有更多的收獲,就跟著我一直寫。
生讀師寫
香爐峰
[此處關于語文的事太多,時間浪費的太多]
師:會背了,會寫了,能讀好這首詩嗎?
生:讀
師:很美呀,不但正確、有利于,有快有慢,讀出節奏美。
生:讀
師:從他的讀中好像讀到了什么規律呀?看看有什么規律嗎?
師:每個字的都是什么,都是“”押韻,
生:讀。
師:把詩讀正確、流利,還要明白這首詩寫的什么。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
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自己學自己的。默讀。
生:讀,自己畫。
師:作者這首詩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
生:主要描寫了瀑布
師:還有嗎
生:紫色的云霧
師:什么地方的
生:香爐峰
師:從哪兒看瀑布
生:在山下看的
師:不同的'意見
生:遠處山看的
師:觀看瀑布的地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飛流是什么意思
生:為什么要把瀑布當作銀河
師:出示瀑布圖落差
150米
師:在讀這首詩看看有沒有新的體會。
生:在陽光的照射下。
師:掛前川是什么意思
生:掛在山前面的一條河流
師:哪幾個字特別好
生:生與掛
師:師將這兩個字加點
師:云霧就像是從香爐峰中冒出來一樣
生:掛用的,遠處看,像白練掛在山頭
師:瀑布是什么樣子,是流動的,流動的瀑布是什么呀,就像一條大河,掛在。讀,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生:讀
師:遠看瀑布看到的情況,又看到什么?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穎是銀河的落九天
師:為什么在三千尺?作者量過高度,作者為什么用三千尺
生:說明瀑布很長很長
師:還有哪些地方,用了這種手法
生:贈汪倫
生:萬重山
師:用三千尺說明非常
高。
生:讀
師:看到這三千尺的飛流,作者不得不懷疑是九重天的銀河落了下來,為什么懷疑是銀河從天下落下來?
生:香爐峰被云霧擋住了,以為銀河落下來。
師:我們仿佛站在腳
下,作者不由得地懷疑,讀
生:讀飛流直下三千尺
師:誰來讀一讀
生:生讀
師:好有氣勢的瀑布
生:生讀
師:讀出氣勢磅礴
生讀
師:不同的人讀不同的詩有不同的感覺
生:讀
師:你感受到了
生:我感受到瀑布相當于銀河那么的長
生:比三千尺更要長
師: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很長很長
生:很壯觀
生:雄偉壯觀
師:請大家把這一切讀出來吧
生:齊讀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讀出壯觀景象來了
生:讀
師:指導學生讀第一句[指導不到位]
生:讀
師:真是壯觀的瀑布,如果你站在瀑布下,你此時的心情是怎樣呢?放錄像。
[這斷錄像不錯]
生:看的我非常激動
生:如果有筆就把它畫下來
師:有紙寫下來就行,畫也可以,寫也可以
[自動生成]
[學生寫時,教師不要說了,讓孩子靜靜地寫吧,給孩子一個靜靜的時空]
師:出示了一首瀑布詩,葉圣陶寫的。
下課。
五一長假到了,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也能寫出美的詩篇來。
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活動:
1)學生自讀(初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學生自讀后質疑不懂的讀音,老師帶領學習“疑”字。
2)同桌自讀古詩。學生給古詩找停頓處“|”,重音處“。”老師范讀,通過范讀,幫助學生確定停頓處及重音處。
3)同桌互讀,老師巡視指導,給有困難的學生予幫助。
4)指名讀古詩,學生讀后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2、能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活動:
1)學生匯報預習成果,學生抓住對字詞句的理解說自己已經學會了什么?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引導學生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點。
2)學生質疑,老師組織解疑,幫助學生體會瀑布的磅礴氣勢。
3:體會大自然的美。活動:
1)聯系已經學過的課文《廬山的云霧》,用富于吸引力的語言引出廬山瀑布,學生帶著向往的心情欣賞瀑布圖片。看后說初看廬山瀑布給你怎樣的感覺。
2)小結時,讓學生有感而發。引導學生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及對大自然的神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廬山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本學期我們學了一篇和廬山有關的課文《廬山的瀑布》,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令人流連忘返,有誰知道廬山還有哪些景物也吸引來了四方游客。
生1):廬山的瀑布。
生2):廬山還有幽谷。
生3):廬山的溪流也很吸引人。
2、師: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下廬山的瀑布,看后說廬山的瀑布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廬山的瀑布讓我感受到“飛流直下三千尺”。
師:對,“飛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唐代詩人李白欣賞廬山瀑布時寫下的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望廬山瀑布》中的一句。
老師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師:為什么不是“看廬山瀑布”而是“望廬山瀑布”?
生:“望“是從遠處看瀑布,瀑布很高,所以是“望”。
師:“望廬山瀑布”中的“望”為什么要讀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遠處看瀑布,而不是隨意站在一個地方看,所以“望”得讀重音,讀出瀑布的高、大。
二、初讀課文
1、自讀古詩(要求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字音多讀幾遍。(生投入、認真地讀古詩)
2、師:有不認識的字嗎?
生:(指著“疑”字問)這字怎么讀?
是組織學生學習“疑”字的讀音、書寫、和理解“疑”在這首詩中的意思。
三、精讀古詩
師:從昨天的'預習中,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許多學生都高高地舉起了手,想把自己預習的知識與大家分享)
生1:“日照香爐升紫煙”中的“香爐”指香爐峰;“煙”指云煙;這句詩的意思是太陽光照在香爐峰上,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煙霧。
生2、“飛流直下三千尺”并不是瀑布有三千尺高,二是夸張的寫,意思是瀑布很高、很長。(老師板出“高、長”)
師:從“飛流直下你可看出瀑布水流速度很——————?
(眾人搶答道“很急、很快”。師隨機板書;急、快)
生3:疑是銀河落九天,指懷疑瀑布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
師:我們知道廬山的于霧的特點是千姿百態,瞬息萬變,那廬山的瀑布的特點是什么呢?你能從那些詞句看出來。
生很快從板書中總結出瀑布的特點是高(長)、急(快)。并抓住“望“”飛流直下“落九天”“三千尺”“遙望”來說明瀑布的急、高。
四、質疑、解難。
師:學了這首古詩,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生:“掛前川”是什么意思?
老師抓住“川”組織學生理解
“掛前川”指瀑布像掛在眼前的河流。(但看學生似乎還想象不出河流掛在前方的景象,眉頭依然緊鎖,老師靈機一動,讓學生畫一畫可幫助理解)
師:根據你們對古詩的理解畫一畫。(生投入地畫了起來)
(老師出示了一幅畫有李白站遠處的觀瀑布圖。)
師:李白為什么要畫那么小?
生1:因為李白站得很遠。
生2:因為瀑布很長很高,才顯得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遠,遠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師:從詩中那些字或詞你知道李白站在遠處呢?(以畫悟詩)
生:“遙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遠處看瀑布。
師:結合古詩來看,老師認為他畫的不完整,還缺少些什么呢?
生:(學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陽”“紫煙”。因為古詩中“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日”指太陽,“生紫煙”指升起紫色的云煙。
五、指導有感情朗讀
師:我們除了抓住字詞來理解古詩,還可以有感情朗讀古詩來幫助理解。注意停頓的地方用“/”標出,讀重音的地方標“·”,要讀出瀑布的高和急。
1、師范讀。
2、同桌練讀。
3、挑戰老師,(賽讀)
六、談學后感
師: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讓人流連忘返的廬山的云霧。迷人的南沙群島,今天又學習了氣勢磅礴的廬山的瀑布,看了這些美景你有什么話要說?
生1)祖國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們要好好學習,把祖國秀麗景色的地方開發更美、美好。本課充分體現了三維目標的融合。
生4)我們應當環保小使者,讓大自然美麗的山水永遠不被破壞。
生5)我們應認真學習,把祖國的建設得更加美麗。
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6
今天上午考試,為了感進度,雖然知道下午的課效果不是很好,還是想去上新課了。而且,學校給我派來了一位小徒弟,我這個小師傅不能每天讓人家聽復習課啊,于是我就準備準備,小徒弟坐在教室后面,雖然沒有像教研員在聽課時的緊張,卻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則的責任,感覺到了一絲辛苦。現在體會到,要做好師傅真難。想到了師傅王老師,每次為我聽課、評課一定費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詩兩首》中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說實話,古詩我是不會上的。但我還是感情飽滿地走進了教室。我開門見山地說,我們今天學習新課《古詩兩首》,通過預習,誰已經記得了我們要學哪兩首詩,學生回答后,我板書,因為“瀑布”估計有很多人要念錯,于是我想讓學生念好題目。之后,又問學生:那你知道這兩首詩分別是誰寫的嗎?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樂天還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訴大家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成為詩圣。我很高興大家知道這么多。
一、讀得正確
師:一位是詩仙,一位是詩圣,他們都是作詩的高手,他們在游覽祖國山山水水時,寫下了這兩首優美的詩,愿意去領略一下其中的美嗎?
生:愿意。
師:那先讓我們把詩讀正確。自己借助拼音把兩首詩讀正確。
(學生大聲讀詩)
師:誰能把第一首詩念正確了?
(請了三位學生來讀詩,要求學生評價時只看正確與否)
二、讀得有節奏
師:下面我來讀讀這首詩,仔細聽老師在哪里有停頓,請用小斜杠劃出來。
(我拿了鮑中天的語文書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確的)
師:說明鮑中天聽得非常仔細。現在大家能把這首讀得有節奏嗎?
(學生又一次大聲練讀起來)
(我又請了三四位學生來讀,基本能讀出節奏感了,又請全班同學來讀)
三、讀懂題目
師:讀得正確了,讀得有節奏感,那還不夠,我們還要讀得美,讀得有味道,是嗎?那讓我們先讀懂這首詩吧。
師:讓我們從標題入手。讀讀題目,你讀懂了什么?
生1:望廬山瀑布,就是看廬山瀑布。
師:那李白為什么不用《看廬山瀑布》呢?
生2:那樣不好聽。我覺得望是遠遠地看,題目是遠遠地望廬山上的'瀑布的意思。
師:說得很有道理。一起來讀題目。
四、讀懂詩句
師:那“日照香爐生紫煙”是什么意思?對照圖,看看字面意思,說說看?
生1:太陽照著,煙霧像香爐一樣地冒出來了。
師:沈貫說對了“日照”的意思,就是太陽照的意思。那其他部分誰還有話說?
生2:太陽照著香爐冒出了紫色的煙霧。
師:你說對了“紫煙”就是紫色的煙霧。那什么時候,云霧會有紫色的?
生3:早上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
生4:還有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師:有人天黑了去山里看瀑布嗎?很少吧。所以是初升的太陽更好些。現在為止只有“香爐”沒有人說對,它不是真的香爐,而是……
生5:香爐峰。
師:對了,因為那座山峰樣子像香爐被人們取名香爐峰,它是一座山峰。那誰能連起來說說了。
(我請了三位學生才講好,聽的習慣很差。)
生:早上的太陽照著香爐峰,升起了紫色的云霧。
師:讀好這行詩。
師:“遙看瀑布掛前川”又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生1:遙是遙遠,遙遠地看瀑布掛在……
師:誰來補充?
生2:遠遠的2望過去,瀑布掛在山前。
師:看來大家都對這個“川”字意思不理解,查吧。
(這一招是立老師剛教我的,用用看靈光不)
(學生很快查到是河流的意思)
師:那是遠遠的看,瀑布掛在河流?不對啊!
(大家都不吭聲,我來講)
師:遠遠地看,瀑布像一條大河掛在山上。
生:啊?不過挺像的。
師:讀好它。
師:從“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1:瀑布很長,有三千尺呢!
師:人們沒有去量過是不是三千尺,但是為了說明瀑布很長很長,說得好。
生2:我讀懂了瀑布流下來速度很快,而且筆直地往下流。
師:一下發現了兩點。正因為筆直地流下來,所以速度非常快。
師:誰能讀出瀑布這樣壯觀的氣勢來?
師:“疑是銀河落九天”與“飛流直下三千尺”連起來是千古名句啊。誰知道這句是什么意思?
生:好象是銀河從天上落到地上來了。
師:說得很好。我來補充,古時候人們認為天有九重高,所以用”九重天”來指天,或形容天很高。所以可以說好象銀河從九重天落了下來。說瀑布就像銀河一樣。誰能讀出這種夸張的語氣來。
五、讀得有味道
(最后知道大家把整首詩連起來讀好,下課)
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7
教學目標:
1、會認“爐、廬、瀑、疑”4個字,會寫“爐、銀、流、柳”4個字。
2、能借助課件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感受瀑布飛流直瀉的壯觀景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廬山瀑布錄像)、幻燈片(詞語、古詩《早發白帝城》)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種壯觀的景象,你們想欣賞嗎?今天,我們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賞廬山的瀑布。
二、借助媒體,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們的行程開始了,現在我們來到江西廬山,觀看香爐峰頂流下的瀑布,看完談談你的印象。
2、放視頻,學生觀看。
3、學生各抒己見:你感受到的廬山瀑布什么樣?
4、面對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誦起“日照香爐生紫煙……”(誦讀后板書《望廬山瀑布》)
5、詩中描繪的景美嗎?你也打開書來自由讀幾次吧!
個別讀、齊讀、指名讀
(大部分學生從沒看見過瀑布,播放瀑布的錄像,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培養觀察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發表見解、閱讀古詩的興趣。)
三、賞析古詩
1、自由讀古詩,觀看插圖和回憶錄像中的情景,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內交流,先提出疑問互相解答,再說說詩的意思。
3、學生為錄像配解說詞。先練習再指名說。
(直觀形象的畫面,將抽象變為形象,減緩了學生體會古詩意境的坡度,加深了對詩人情感的體驗。)
四、朗讀、背誦古詩
1、同桌互助,練習朗讀古詩,讀出李白驚奇、贊嘆的情感。
2、指名讀,評議。
3、齊讀古詩。
4、看錄像練習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
1、播放幻燈片《早發白帝城》。
2、學生朗讀,課外積累背誦。
(擴展李白的另一首詩,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課外積累。)
六、指導識記、書寫生字
1、播放寫有詞語的幻燈片,自由讀,指讀,齊讀。
2、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指導書寫生字。
(生字在不同詞語中出現,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字義、積累豐富的詞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板書設計:
望廬山瀑布
飛流 三千尺
銀河 落九天
【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望廬山瀑布》的教學實錄10-11
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08-26
《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08-29
《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10-13
《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11-05
《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10-23
教學實錄《望廬山瀑布》07-06
最新《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10-24
望廬山瀑布小學教學實錄08-31
《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范例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