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昌齡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小編整理的教案,希望您喜歡,喜歡的可以來看下。
一.目標設計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三、教學過程
(一)標題解說
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這首詩是作者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二)背景簡介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為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青年時曾漫游全國各地,后應詔入京,三年后離開,長期游歷,安史之亂時,因參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復雜,總有報國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繼屈原之后的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本詩是李白聽到王昌齡遭貶遠調時寫給他的,表達了對他的同情。
(五)講解詩意: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景物描寫獨取漂泊不定的楊花,泣血悲啼之鳥子規,渲染一種哀愁氣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離別之恨。“楊花落盡”正是春天季節,詩人沒有選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楊花描寫此時景物,可見獨具匠心。“過五溪”可見遷謫之荒涼,道路之遙遠、艱難,詩人雖無悲痛之語,悲痛之意自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此句為抒情:抒發了對好友的不幸遭遇擔心與關懷之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隨好友到龍標。詩人馳騁豐富的想象,用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轉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與明月常相隨,不僅表現牽掛友人命運之心無時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證的意味,感情真摯,膾炙人口。
(六)名句欣賞: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共有三層意思:一是自己充滿愁思,而相隔兩地,只有托之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三是只有依靠他才能寄予,別無他法。后人常用來表達對遠方摯友的慰問。
(七)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唐代詩人
我 ———— 月 ———— 君
(寄) (隨)
愁 心 相 伴
【聞王昌齡龍標遙有此寄教案】相關文章: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09-27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09-28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11-05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翻譯10-24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01-21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11-03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07-15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03-20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10-1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原文及翻譯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