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注解、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4-05-22 10:45:29 許清 王昌齡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注解、譯文及賞析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注解、譯文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芙蓉樓送辛漸

  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注解

  ⑴芙蓉樓: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西北。據(jù)《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chuàng)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一說此處指黔陽(今湖南黔城)芙蓉樓。辛漸:王昌齡的朋友。

  ⑵寒雨:秋冬時節(jié)的冷雨。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吳:古代國名,這里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zhèn)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屬地。

  ⑶平明:清晨,天亮的時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楚山:楚地的山。春秋時期楚國位于長江中下游一帶,楚地附近的山就被稱為楚山。孤:獨自,孤單。

  ⑷洛陽:今屬河南,位于河南西部、黃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純潔赤誠之心。玉壺: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有“心若懷冰”句,比喻心地純潔。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也是以“玉壺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時也以此比喻為官廉潔,如姚崇《冰壺誡》序云“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dāng)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nèi)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⑹丹陽:唐代潤州丹陽郡,郡治丹徒縣,故址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東部。

  ⑺楚云:指楚天之云。

  ⑻高樓:指芙蓉樓。不能醉:因為離緒太濃,加上“謗議沸騰”再次而起,難以痛飲,故而不能醉。

  ⑼寒江:稱秋冬季節(jié)的江河水面。

  譯文

  其一

  冷雨在深夜落灑在吳地江天,早晨我送別友人,孤身一人面對著楚山。

  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問起我,就說我的心仍舊如在玉壺之中一般剔透。

  其二

  往丹陽城南望只見秋海陰雨茫茫,往丹陽城北望只見楚天層云深深。

  在芙蓉樓上送別友人不能喝醉,那寂靜寒江上的明月就如同我的心。

  賞析1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gòu)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dá)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賞析2

  整體賞析

  這兩首詩所記送別的時間和情景是“倒敘”。第一首詩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送別友人的情景,第二首詩回顧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餞行之事。

  第一首詩寫平明送客,臨別托意。“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保悦傻臒熡昊\罩著吳地江天(江寧一帶,此地是三國孫吳故地),織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wǎng)。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連”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平穩(wěn)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tài)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 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正好展現(xiàn)了一種極其高遠(yuǎn)壯闊的境界。中晚唐詩和婉約派宋詞往往將雨聲寫在窗下梧桐、檐前鐵馬、池中殘荷等等瑣物上,而王昌齡卻并不實寫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xì)節(jié),他只是將聽覺、視覺和想象概括成連江入?yún)堑挠陝荩源笃境鰸M紙煙雨,這就用浩大的氣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漸即將登舟北歸。詩人遙望江北的遠(yuǎn)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遼闊的江面上,進入詩人視野的當(dāng)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蕩的江水本來是最易引起別情似水的聯(lián)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勝數(shù)。 然而王昌齡沒有將別愁寄予隨友人遠(yuǎn)去的江水,卻將離情凝注在矗立于蒼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像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江畔空望著流水逝去。一個“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線,自然而然牽出了后兩句臨別叮嚀之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早在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用“清如玉壺冰”(《代白頭吟》)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自從開元宰相姚崇作《冰壺誡》以來,盛唐詩人如王維、崔顥、李白等都曾以冰壺自勵,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齡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報,而是傳達(dá)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因此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dá)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蘊景中,本是盛唐詩的共同特點,而深厚有余、優(yōu)柔舒緩。“盡謝爐錘之跡”(胡應(yīng)麟《詩藪》)又是王詩的獨特風(fēng)格。此詩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于玉壺的比象之間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yīng),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gòu)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渾成,不著痕跡,含蓄蘊藉,余韻無窮。

  第二首詩說的是頭一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先從“秋海陰”“楚云深”寫起,以景起興。開頭兩句是互文,不是說詩人站在樓上向南望看到海,向北望看到云,而是說詩人站在丹陽城的高樓上,放眼望去,江水茫茫,煙波浩渺,陰沉沉的云,仿佛詩人的心情一樣沉重。第三句是點題:詩人在高樓為客人餞行,依依惜別,心中無限酸楚,以致酒不盡興。末句以景結(jié)情:寒江寂寂,惆悵如不盡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樣地純真。

  秋海、楚云、寒江、明月,全詩寓情于景,筆調(diào)蒼涼,但意境開闊,表現(xiàn)在身遭眾毀、謗議沸騰的“寂寂寒江”一樣的惡劣環(huán)境下,盡管倍感孤獨和痛苦,但自己仍能保持明月一般純潔的心,襟懷坦開,冷靜對待。

  賞析3

  “寒雨連江夜人吳”,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wǎng)。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連”字和“人”字寫出雨勢的平穩(wěn)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tài)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不也展現(xiàn)了一種極其高遠(yuǎn)壯闊的境界嗎?

  清晨,天色已明,辛漸即將登舟北歸。詩人遙望江北的遠(yuǎn)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遼闊的扛面上,進人詩人視野的當(dāng)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蕩的江水本來是最易引起別情似水的聯(lián)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勝數(shù)。然而王昌齡沒有將別愁寄予隨友人遠(yuǎn)去的江水,卻將離情凝注在矗立于蒼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像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扛畔空望著流水逝去。一個“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線,自然而然牽出了后兩句臨別叮嚀之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人從清澈勰、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dá)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名家點評

  明·陸時雍《唐詩鏡》:煉格最高。“孤”字時作一語。后二句別有深情。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神骨瑩然如玉。薛應(yīng)旂曰:多寫己意。送客有此一法者。

  明末清初·黃生《唐詩摘鈔》:古詩“清如玉壺冰”,此自喻其志行之潔,卻將古句運用得妙。

  清·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唐人多送別妙作。少伯諸送別詩,俱情極深,味極永,調(diào)極高,悠然不盡,使人無限留連。

  清·黃叔燦《唐詩箋注》:上二句送時情景,下二句托寄之言,自述心地瑩潔,無塵可滓。本傳言少伯“不護細(xì)行”,或有所為而云。

  清末·鄒弢《精選評注五朝詩學(xué)津梁》:自夜至?xí)责T別,風(fēng)景盡情描出。下二句寫臨別之語。意在言外。

  清末·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玉壺本純潔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謂纖塵不染。其對洛陽親友之意,乃自愿隱論,毋煩招致。洛陽雖好,寧動冰心。左太沖詩:“峨峨高門內(nèi),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游。”正與同意。但此詩自明高志,與送友無涉。故作第二首云:“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敘出芙蓉樓餞別之意。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山西)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biāo)(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經(jīng)典名句

  1、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代扶風(fēng)主人答》

  2、仗劍行千里,微軀感一言,曾為大梁客,不負(fù)信陵恩。——《答武陵田太守》

  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送柴侍御》

  4、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巳報生擒吐谷渾。——《從軍行》

  5、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6、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從軍行七首》

  7、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

  8、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9、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10、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送魏二》

  11、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2、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13、當(dāng)君遠(yuǎn)相知,不道云海深。

  14、所見同袍者,相逢盡衰老——《從軍行》

  15、騮馬新跨白玉鞍,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16、莫道弦歌愁遠(yuǎn)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17、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18、飲馬渡秋水,水寒風(fēng)似刀。——《塞下曲四首》

  19、所見同袍者,相逢盡衰老。——《長歌行》

  20、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樓送辛漸》

  21、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

  22、明發(fā)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23、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

  24、功多翻下獄,士卒但心傷。——《塞上曲》

  25、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fēng)來珠翠香。——《西宮秋怨》

  26、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fēng)秋。——《從軍行七首》

  27、與君遠(yuǎn)相知,不道云海深。

  28、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9、當(dāng)君遠(yuǎn)相知,不道云海深。——《寄驩州》

  30、青山明月夢中看。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xué)設(shè)計

  教學(xué)要求:

  1、了解本詩基本內(nèi)容及其寓意;

  2、感悟并品味詩人熱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飄逸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3、背誦這首詩。

  教學(xué)重、難點:

  1、詩的寓意

  2、詩的風(fēng)格

  教學(xué)設(shè)想:

  1、布置預(yù)習(xí):結(jié)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粗通本詩,并在反復(fù)誦讀的基礎(chǔ)上,初步感悟詩的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風(fēng)格。

  2、教學(xué)方法:誦讀,感悟,討論。

  3、教學(xué)時間:2教時

  4、擬用多媒體輔助教學(xué)

  第1課時

  一、復(fù)習(xí)舊知,導(dǎo)入新課

  設(shè)想:1、由溫習(xí)李白詩歌《夢游天姥吟留別》等詩導(dǎo)入。

  2、由背誦李白詩歌競賽導(dǎo)入。

  二、誦讀全詩,整體感知

  1、釋題:

  “蜀道難”,古樂府舊題。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初年,從詩的內(nèi)容來看,很可能是詩人在長安時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

  2、范讀全詩(或師范讀,或指名范讀)

  要求:讀出感情,讀出思想,讀出氣勢。

  3、自瀆并討論全詩基本內(nèi)容

  提問一:全詩三節(jié),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討論,交流)

  明確:第一節(jié),道蜀道來歷,狀蜀道高峻——感嘆蜀道的高峻難行。

  第二節(jié),寫景物凄清,狀山水險惡——感嘆蜀道的艱險可畏。

  第三節(jié),摩劍閣之險要,想殺人之慘景——嘆戰(zhàn)禍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讀全詩,重點感悟

  1、提問二:奠定全詩抒情基調(diào)的詩句是什么?(討論)

  明確:“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這是一個感嘆句,也是貫穿全詩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diào),含有豐富的詠嘆意味。它在詩中先后出現(xiàn)三次: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詩人的思想、情感盡在“三嘆”之中。

  2、提問三:作者寫《蜀道難》,有無深刻的寓意?(討論,交流)

  明確:關(guān)于本詩寓意,歷來解釋紛紜,莫衷一是。

  一說:劍南節(jié)度使嚴(yán)武加害房琯、杜甫,這首詩系為擔(dān)心房、杜安危而作。

  二說:為諷刺章仇兼瓊而作。按:章仇兼瓊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寶五載(746)期間任劍南節(jié)度使,是個善于媚上取寵的人,沒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經(jīng)。因此說缺乏根據(jù)。

  三說:為諷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中幸蜀而作。此說也屬臆測。

  3、討論:明人胡震亨在《李詩通》中對以上三說曾予批駁,且自創(chuàng)新說云:“……愚謂《蜀道難》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陳間擬者不乏,詎必盡有為而作?白蜀人,自為蜀詠耳。言其險,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風(fēng)人之義遠(yuǎn)矣。必求一人一時之事以實之,不幾失之鑿乎?”對此說,你持何態(tài)度?

  點撥:不妨結(jié)合此詩具體內(nèi)容,尤其是第二、第三節(jié)內(nèi)容加以思考。

  明確:胡震亨的說法很有道理,“言其險,更著其戒”,七字尤其下得準(zhǔn)確。如據(jù)文直解并聯(lián)系安史之亂前后蜀地動亂頻仍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詩人的用意很可能正是這樣。

  4、誦讀全詩,感悟其思想內(nèi)容。

  第2課時

  一、誦讀全詩,突破難點

  1、回顧舊知,指名表情誦讀(配樂)

  2、提問四: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曾這樣評論這首詩:“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唐詩別裁》)對此,你怎樣看?(討論,交流)明確:這段話既形象又概括,涵蓋的內(nèi)容很多,但主要是就《蜀道難》的藝術(shù)特色而言的。

  3、提問五:《蜀道難》的藝術(shù)特色是什么?(討論,交流)

  明確:章法靈活,氣象宏偉。

  先說章法靈活。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fù)沓形式(又稱反復(fù))。主旨句凡三見:開頭、中間、結(jié)尾各出現(xiàn)一次。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chǎn)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這樣的章法可稱靈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潛說的“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

  再說氣象宏偉。讀這首詩,如從畫廊經(jīng)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它們那闊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氣勢,使你怵目驚心,嘆為觀止。

  二、拓展遷移,鑒賞美點

  4、提問六:這首詩中有許多精美詩句,你能就你最喜歡的詩句,作一簡要的賞析嗎?(討論,交流)

  點撥:仁者可見仁,智者可見智,不強求一致。

  明確:

  ①“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秦蜀之間,重山疊嶺,一覽無余。地貌之雄奇,世之罕見。

  ②“地崩山催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想鉤連”——五丁開山的故事栩栩如生,神力和人工的偉大由此可見!

  ③“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一幅神氣而美妙的畫面:六龍拉著太陽車被擋住,不得不繞道而行;急流被大山所阻激起無數(shù)旋渦!極言山之高大。

  ④“清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言登山之難,壯山之高大。如一組鏡頭,從眼前閃過。這是奇特的想象,這是蒙太奇的手法。

  ⑤“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途中所見景物,畫面如此凄清,使人感到孤寂可怕。

  ⑥“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畫面極為驚險,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

  小結(jié):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其境界之闊大,自不待言;且無論寫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確非他人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之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潛云“起雷霆于指顧之間”,豈虛語哉!

  三、研究性學(xué)習(xí):

  1、結(jié)合我們學(xué)過的李白的詩歌,再查閱相關(guān)資料,就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fēng)格及其表現(xiàn)手法作一探討。

  2、李白是投江自盡的。這樣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個性格豪放的詩人,為什么要選擇這樣一種歸宿呢?你能從他的生平和詩歌中找到答案嗎?

  教學(xué)反思:

  李白作品無論在思想還是在藝術(shù)方面無疑具有典范性,想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所有的目標(biāo)不太現(xiàn)實。于是我就以課后練習(xí)題二為“母題”,圍繞唐代評論家殷璠對這首詩的評價進行教學(xué)設(shè)計:“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為此體調(diào)也。”那么,這首詩到底“奇”在哪里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章法結(jié)構(gòu)、語言、意境、主旨、風(fēng)格等。

  時間短,任務(wù)重,在翻閱各種資料并對文本有了更深入透徹的理解之后,我決定忍痛割愛,舍棄更多的情感分析,而是圍繞“奇”字,以賞析詩歌藝術(shù)特色并進行鑒賞訓(xùn)練為主,這樣就使目標(biāo)更為集中,也能更好地達(dá)到目標(biāo)。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注解、譯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譯文及釋義08-16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翻譯以及賞析王昌齡05-17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古詩賞析及翻譯05-10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全詩賞析01-07

芙蓉樓送辛漸賞析11-28

《芙蓉樓送辛漸》詩詞賞析05-19

《芙蓉樓送辛漸》唐詩鑒賞01-06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7

古詩《芙蓉樓送辛漸》的全文及翻譯07-19

古詩《芙蓉樓送辛漸》教案(精選6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