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故事
王勃的故事1
這年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在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 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
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后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
待來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么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愿,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于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間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
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后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干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知識鏈接
王勃(650-676),唐代文學家,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弟,曾任虢州參軍,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初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其詩偏于描寫個人生活,亦有少數反悔政治感慨,隱寓對現實之不滿,風格較為清新。其文多為駢體,以《滕王閣序》比較有名。著有《王子安集》。
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贛江邊,唐朝時建成。滕王閣與黃鶴樓、岳陽樓并稱南方三大名樓,且居其首。滕王閣自唐朝初始建,至今已歷經一千三百余載。它屢毀屢建,先后修葺和重建28次,1926年為北洋軍閥鄧如琢燒毀。此閣雖毀,但它的名字卻始終留在人們記憶之中。1988年重建滕王閣。
王勃的故事2
【原文】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③,然④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勃屬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⑧,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注釋】
①宿:事先。②夸客:向賓客夸耀(女婿的才能)。③勃:指王勃。④汎(fn)然:輕松、愉快之意。⑤語益奇:(勃文)語益奇。⑥矍(ju):驚惶貌。⑦屬(zhǔ)文:寫文章。屬,連綴。⑧寤:睡醒。
【閱讀訓練】
一、第2自然段中加點的寤的意思與學過的《狼》一文中(填一詞)的意思相反。
二、選出對畫線句子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的.意思理解準確的一項()。
A.因此拿出紙和筆來請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沒有一個敢當真的。
B.于是,拿出紙和筆逐一請客人(作序),(客人)沒有一個敢承當的。
C.于是,出示紙和筆邀請所有的客人,(客人)沒有一個敢來的。
D.因為出示了紙和筆遍請客人來吃飯,(客人)沒有一個敢答應的。
三、都督開始為什么對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興?后來又為什么改變了態度?
四、請用自己的話回答,王勃的創作過程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參考譯文和答案】
譯文:
九月九日重陽節,都督閻伯嶼要大宴賓客。為了讓自己的女婿在賓客面前顯示才華,早就囑咐他構思一篇序文,到時拿出來,又使人覺得是即席之作。宴會開始,閻伯嶼謙恭地拿著紙筆,一個一個地請客人寫序文,而客人都謝辭了。輪到最后一個客人,是小小年紀的王勃,料想也不敢來接紙筆,但仍然把紙筆送了過去,頗顯都督的風度。王勃卻毫不客氣地接過了紙筆。閻伯嶼一楞,但又莫可如何,然后滿臉慍色地借口上廁所離開了宴會廳,私下則教屬官觀察動靜,隨時通報情況。當第一次報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時,閻伯嶼說,這是老生常談;二次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時,未作聲;三次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伯嶼倏地站了起來: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傳世了。
王勃寫文章,開始時并不仔細思考,先磨很多墨,然后喝酒,蒙被大睡,醒來后,提筆成文,不改動一個字,當時的人都以為王勃預先打好腹稿
答案:
一、寐
二、B
三、都督想讓女婿在眾賓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氣盛,不知謙讓,都督因而生氣。沒想到后來王勃文章越寫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悅誠服地改變了態度。
四、開始并不怎么著意構思,而是先研磨好幾升墨汁,接著痛快地喝酒,再將被子蒙在臉上睡覺,等到睡醒后提筆;一揮而就并且一字不改。
王勃的故事3
一字千金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重建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恰好路過洪州,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后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這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待來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么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愿,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于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這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后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一說王勃作《滕王閣序》為十四歲,即龍朔三年。
王勃的故事4
作品原文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③,泛然④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⑤,乃矍然⑥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⑧,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字詞注釋
①宿:事先。
②夸客:向賓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泛然:輕松愉快之意。
⑤語益奇:(勃文)更加奇妙(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⑥矍(jué):驚惶貌。
⑦屬(zhǔ)文:寫文章。屬,連綴。
⑧寤:睡醒。
⑨易:更改。
⑩引:拿起,拉。
作品譯文
王勃路過鐘陵,正趕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閣大擺宴席招待賓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文以向賓客夸耀,于是拿出紙筆遍請賓客寫序文,大家都不敢擔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經心地接過筆來,也不推辭。都督大怒,起身假裝換衣服,暗中派遣下屬窺探王勃的文章,隨時匯報。匯報了一兩次之后,文章的語言越來越奇妙,都督興奮地說:“這真是個天才!”連忙請他將文章全部寫完,賓主盡歡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時候,剛開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數升墨汁,然后大量飲酒,拉過一床被子蒙頭而臥,等醒來之后,拿過筆來就寫完全篇,一字不改,當時的人稱王勃為“腹中寫稿”。
人物簡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于書香之家。王勃也是王績的.侄孫。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后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行書《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王勃的故事5
滕王閣他是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的,這洪州指的就是現在的南昌了。李元嬰他出生于帝王之家,因為受到宮廷藝術的熏陶,非常的喜歡繪畫,歌舞,蝴蝶,因此當他從蘇州調任洪州做都督的時候,就從蘇州帶來了一批歌舞樂伎,整日在都督府里尋歡作樂,他的手下看了就建議說:“都督,你既然這么喜歡聽歌賞舞,何不在江邊筑一高閣,這樣既可以`覽江山之秀,又可以享歌舞之樂,何樂而不為呢?”李元嬰聽了之后,覺得這個意見非常的好,于是就采納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李元嬰會在這里建一高閣的原因了。在貞觀年間,李元嬰曾經被封為滕王,他所建造的樓閣當然以他的封號命名,所以就叫滕王閣。
唐上元二年,王勃從山西老家出發,萬里迢迢去看望因他而被貶官的父親,當他坐船來到了江西與安徽交界的地方——馬當山時,突然遇上風浪,不得前行,只能靠岸。于是王勃就到馬當山廟里觀賞,當他賞玩多時,正想回到船上去時,突然看見一位頭發花白,貌似神仙的老者坐在巨石上,王勃走上前去與老人打招呼,老人卻問:“來的是王勃嗎?”
王勃十分地驚訝:“正是,不知老者是從哪里知道的呢?”老者說:“明天是九九重陽節,滕王閣上有聚會,如果你能前往赴宴,并且作一文章,定能夠永垂不朽。”
王勃笑著說:“老丈你有所不知,這里離洪都六七百里,一個晚上怎么可能到得了呢?” 老者也笑道:“你只管上船,我助你一陣清風,讓你明天早上到達洪都。”
王勃肅然起敬,問:“拜問老丈,你是神,還是仙?”
老者笑笑不說話,只是隱隱約約聽見“吾即中源水君”。
第二天一早,洪都府閻都督果然開宴,請了許多有名的才子,比如說宇文鈞,張禹錫等等等等。閻伯嶼等各位才子都就座了,就對他們說:“ 這滕王閣是洪都的一大絕景,在座的各位,如果能為滕王閣作一篇《記》,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原來啊,閻伯嶼早就叫他的女婿吳子章提前寫好序文,所以在座各位都假裝寫不出來,想推讓吳子章,好讓閻伯嶼翁婿名利雙收。輪到王勃時,王勃不了解內情,接過筆就寫,閻伯嶼這時就不高興了,“看你小子有什么能耐,敢搶我女婿的風頭”,于是他退回到屏風后,讓一個仆人報道王勃所寫的序文,當報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伯嶼說:“這是老生常談,誰人不會!”小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伯嶼不說話了。當報到“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塌”。閻伯嶼笑道:“這個人把我當作知音。”當小吏最后報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伯嶼聽罷,大聲叫好,說:“這個人下筆如有神助,真是天才啊!”說完,閻伯嶼便走出來,邀王勃喝酒,趁著酒興,閻伯嶼說:“這滕王閣,有了你的好文章,一定能夠流傳千古,我賞你千金!”
此刻,有人大喝一聲:且慢!眾人驚愕之余定睛一看,原來是閻公的乘龍快婿吳子章。吳子章走過來說:“此乃舊文,并非新作,連三歲小童也可背誦如流。”說著,便朗朗上口,把一篇《藤王閣序》一字不差的背了出來。眾人滿臉疑惑,看著王勃何言以對。
王勃拱手抱拳到:閻督都,此公過目成誦之能可比楊修、曹子建!請問這位先生,可知序文后面有詩否?吳子章胸脯一挺:無詩!說話間,王勃揮毫寫下四韻八句:藤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運,珠廉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寫罷將筆一扔問道:敢問這是舊作還是新作?吳子章羞紅了臉,諾諾退出去了。閻公手捧《藤王閣序》細品,宇文鈞、孟學士、王將軍都拍手稱頌好文章。吳子章不甘心受辱,來到閻公面前說:王勃之文雖好,也難稱千古絕唱!閻公一愣:何以見得?吳子章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乃襲用大文學家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句: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不過是蠅附驥尾之作,如此恭維,恐被貽笑大方。宇文鈞不高興地說:王勃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吳子章蔑視了一眼,說:何謂青出于藍?隋朝《長壽舍利碑》中還有:“浮云共松嶺張蓋,明月與嚴桂分叢”句,如果將“落霞與孤鶩”、“秋水共長天”中的“與”、“共”字去掉,不過俗語二句,全文失色。諸位如此恭維,在下不敢茍同!閻公說:子章博覽群書,名不虛傳。只不過是文人相輕的`毛病要該一改!王勃寫的我洪州江山風月如畫,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你們可以退席了!
眾人聞聽此言,諾諾而退。就在人們退到門口,閻公大喝一聲:諸位慢走!詩的結尾句少一字。眾人回頭仔細觀看,的確,詩的結尾句少一字,成了“檻外長江□自流”。閻公手捋須冉,自語道:莫非我慢待了王勃,成心難為大家。便說:請諸位補上這個字!
眾人抓耳撓腮,有的說是“船”字。問吳子章,他說是“水”字,有的說是“獨”字,眾人都覺不妥,再找王勃,家人說王勃已離開多時。閻公命人快馬追趕,帶上千金求他一字!家人騎上快馬追上,見到王勃,代替閻公一再賠禮道歉,并以千金求詩最后一句的一個字。王勃叫來人把手伸出來,用筆在手心中寫了一字后,把來人的手纂成拳說:千萬別張開,張開后字會不翼而飛。來人見求到了字,高高興興地往回趕,到了府上,來到閻公面前跪倒在地說:字在手心里!說著,伸開了巴掌。閻公閃目觀瞧,巴掌上空無一字!嚇的家人魂不附體,磕頭如搗蒜,連聲求督都饒命!閻公愣了半晌,突然大徹大悟道:此乃“空”字也!連連撫掌:妙哉,妙哉!
此文流傳千古,可憐一代文豪、唐初四杰之首的王勃,在去探望父親途中溺水而亡。烏呼哀哉!
王勃的故事6
滕王閣序王勃的故事
上元二年(675年)秋,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后,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么。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等書所記,或者有些夸張,但王勃,確實為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閻都督宴上賦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本傳說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唐人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臥,忽起一筆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據此可知王勃,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并非虛傳。
相傳王勃寫完《滕王閣序》后,名聲大噪。有個叫吳子章的才子就心懷嫉妒,譏諷王勃詩作是抄襲自己的。見眾人不信,吳子章還當眾將《滕王閣序》一字不落地背出來,大家都很吃驚,不禁對王勃起了疑心。
結果王勃呢,毫不驚慌,反問道:“吳兄過目不忘,令人佩服,但問這首詩末尾還有序詩嗎?”吳子章一時語塞。只見王勃起身揮墨,寫下一首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寫罷,眾人皆服,無不稱贊,吳子章只能羞愧而退!一時這件事傳為佳話。
王勃用他的才華證明自己的實力,絲毫不懼怕詆毀,果真是大才子之風。
王勃在詩歌方面的成就:
王勃的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體來講,送別詩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或優美靜謐、隱約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別》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繪的是一幅美麗的江邊月夜圖,畫面優美迷蒙,讓人心醉;或重在抒發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別薛華》,整首詩并不著意抒寫惜別之情,而是時時處處抒發對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傷之痛。“煙霧”意象在王勃送別詩中出現頻率極高,是王勃對前途命運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現,如《秋日別王長史》中“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田野籠罩在濃濃的秋霧中,凄寒而朦朧,遠處的山峰在沉沉暮靄中聚斂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霧暮煙中顯得隱約迷蒙,似夢似幻。相思詩則抒發了千里之外羈客的情感:思念家鄉,懷念親友,傷春感懷,如《羈春》,則通過寫景抒發深沉的思鄉之情。園林山水詩既寫景生動、錘煉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如《郊興》。同時,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又進行了新的嘗試,并取得顯著的藝術效果。遠游山水詩不僅充分展現了奇險壯麗的入蜀途中風光,而且因傾注了郁積之氣而尤顯深沉悲涼,底蘊深厚。
王勃的故事7
王勃,字子安,出生于公元650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我國唐代初期很有建樹的著名詩人。他雖然只活了二十五歲,卻創作了大量詩作,收于《王子安集》,計十六卷。與當時的詩作大家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為“初唐四杰”。
王勃的家庭,上溯幾代都以經書世家著稱,是一個典型的書香門第。王勃出生于這樣一個家庭,從呱呱墜地開始,便被一片背經史、吟詩賦的讀書聲所包圍,耳濡目染,二三歲時,便手不釋卷,四五歲時,也詩賦成誦。到他六歲那年,寫出的文章,不僅構思巧妙,而且辭藻華麗,在文采上趕上了他的兩位哥哥。他父親有一位至交,名叫杜易簡,襄陽人,常來王家做客。見他們兄弟三人如此文才出眾,高興地對他父親稱贊說:“這可是你們王氏家中的三株寶樹啊!”
王勃由于刻苦讀書,手不釋卷,到剛剛六歲的時候,就已經善寫文章了。他每寫完一批文章,就要寄給父親,要父親幫助他修改。當時,他的父親王福疇為雍州司戶參軍。他見兒子的文章“構思奇巧,用詞豪邁”,又如此虛心好學,常向友人稱贊。
有一天,一家人正在吃飯,兄弟四人的名字忽地引起了王勃的深思,遂問父親:“爹爹,你為我們兄弟四人取的名字里,為什么都要有個‘力’字呢?”
王福疇聽了,不禁一愣,然后又高興地反問說:“你們說說看,我有什么用意呢?”
王勃的大哥王勮此時已學識有名,才華出眾,進士及第。見父親問及,面帶羞愧地說:“父親學識淵博,您的用意不是做兒子的所能猜得到的。”王勃的二哥王動想了半天,也沒有回答出來。
王福疇見他們二人都未答出,遂又問王勃說:“這個問題是你提出來的,想必你能夠解答,快說給我聽聽!”
其實,王勃對他們兄弟的名字中都帶個“力”字旁,早就有所思考,查閱過不少經典著作,并且已經從《孟子》關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論述中得到啟發,深感父親對他們兄弟四人寄予厚望。今日一問,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現見父親讓他回答,便說:“想我王氏家中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并且一向遵守‘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原則,深得朝廷信賴和民眾愛戴。基于這一點,使我想到,我們的名字中之所以都有個‘力’字旁,其用心有二,一是君子勞心,小人勞力。你是要我們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想著那些勞力的民眾,不要以君子自居,二是要我們長大后忠心耿耿地為國家效力。”
王福疇聽了王勃的回答,高興得一下子將王勃攬入懷中,心情激動地說:“好孩子,你今日算把為父的意思說透了。”
這一派贊揚聲,更加激發了王勃刻苦學習的熱情。他九歲那年,就開始研讀顏師古的《漢書注》了。王勃對于顏師古這樣的一代大儒,是十分佩服的,對于他的大作《漢書注》,更是奉若經典,一字一句仔細推敲,不敢稍有疏忽。但是,在他拜讀的過程中,卻發現有些注解不夠準確,甚至有的解釋錯了。為了糾正這些錯誤,他查閱了成千上萬的資料,對照了幾十種版本,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一條一條地列了出來。最后,他又把自己的這些發現和理解撰寫成一本書,取名為《指瑕》。
王勃讀書,不僅刻苦勤奮,而且興趣廣泛。他十歲的時候,就已精通了《詩》、《書》、《禮》、《易》等六部經書。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十一歲那年,在長安街上,看見一位叫曹元的著名醫生,便虛心向前求教。從言談中,王勃發現曹元不僅醫術高明,醫德也甚為世人稱贊,于是拜其為師。此后,他便在曹元的指導下,用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黃帝內經》、《難經》等醫學書籍,并掌握了其精華。
公元664年,右相劉祥道巡視關內,時年十四歲的王勃寫了《上劉右相書》,引經據典,據理分析,直言不諱地批評了朝廷的侵略政策。劉祥道看后,十分震驚,便推薦他參加了科考。果然他名列榜首,被任命為朝散郎,留在了皇帝身邊。
王勃的故事8
道德是神傳給人的做人理念和準則,德行高潔的'人在任何環境中都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即使身處逆境,只要德行不改,事情也會發生轉機。唐代著名詩人王勃得中源水君相助至滕王閣作序成名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王勃幼時即通貫九經,詩書滿腹,有“神童”之譽。他十四歲時從山西去看望貶到海南交趾為官的父親,路經千山萬水。當他行舟至長江馬當山下時,忽遇狂風巨浪,船將傾覆。滿船的人盡皆恐懼,惟有王勃端坐船上毫無懼色,朗朗讀書。舟人奇怪問道:“滿船之人死在須臾,為何你全無懼色?”王勃笑道:“生死在天,有何可避?大家勿慌,我當救此數人之命!”說完寫詩一首擲于水中,須臾云收霧散,風浪俱息。其詩曰:“唐圣非狂楚,江淵異汨羅。平生仗忠節,今日任風波。”此時滿船人相賀道:“少年真是奇才,能動江神,解諸人水厄之災。”
到了馬當山,大家皆登岸。王勃看到路邊有一古廟,上書:“敕賜中源水君府行宮”,兩邊寫著:庇民兼護國,風雨應時來。王勃行至神前,焚香祝告已畢。忽然看見石磯上坐一老叟,鶴發童顏,貌若神仙,王勃忙與老人作揖。老叟說:“你不是王勃嗎?”王勃吃驚道:“正是,您何以知之?”老叟說:“我早來聞你有救人之善念且詩作義理可觀。你何不去趕考?”王勃答道:“家窮缺乏盤費。”老叟說:“明日重九滕王閣有高會,你若赴宴作文,當名垂千古并兼得路資。”王勃說:“此處離滕王閣數百里,明天怎能趕到?”老叟說:“我助你清風一帆,明日準到。”王勃再拜道:“敢問老丈,仙耶神耶?”老叟說:“吾即中源水君。”王勃大驚,又拜道:“勃乃三尺童稚,一介寒儒,肉眼凡夫,冒瀆尊神,請勿見罪!” 老叟令王勃上船,王勃只見祥風縹緲,眨眼如趨百里。
王勃到達滕王閣,正是重九早上,江南名儒皆已入座,王勃坐于座末。太守閻公說:“今求大才作《滕王閣記》,刻石為碑,留萬世佳名。”原來閻公認為其女婿吳子章才高過人,準備為其揚名。賓客們知他意圖,就假裝謙虛的推卻,王勃不知就里,提筆寫起來。大家見王勃面生且又年幼,運筆如風,非常吃驚。閻公令下屬:“觀其所作,可來報知。”當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公贊道:“此子落筆若有神助,真天才也!”當大家聽到:“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無不拍案叫絕。
王勃將文稿呈上閻公并請大家賜教,諸儒不敢擬議一字。這時吳子章高聲說:“三尺童稚將先儒遺文偽言自己新作,瞞昧左右!”王勃聞言大驚。閻公問:“何以知之?”吳子章說:“恐諸儒不信,我試念一遍。”當下從頭至尾誦一遍,無一差錯,眾人皆疑。王勃聽后說:“觀公之記問,不讓楊修之學,張松之一覽。但你知道文后有詩嗎?”吳子章說:“無詩。”王勃拂紙如飛,寫詩道:“……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吳子章非常慚愧。王勃說:“公之記性確實非凡。”兩人都笑起來。眾賓都向閻公說:“王子之作性,令婿之記性,皆天下罕有,真可謂雙璧矣!”眾人盡歡,閻公令人將王勃《滕王閣序》刻于碑上并賜金帛約千金,送其至馬當山下。
王勃攜金帛至廟中,陳于中源水君之前,叩頭稱謝。步出南門,想買牲牢酒禮敬獻。忽然祥云瑞靄,籠罩廟堂,見一老人坐在石磯上,正是中源水君。王勃向前拜謝道:“前得蒙上圣助一帆之風,使我作文成功。我看殿上金錢堆積,想著備牲牢酒禮至廟下,拜謝尊神。”老人聽了笑著說:“吾豈可以一帆風,而受子之禮獻乎!況吾水府以好生為德,殺生以祀,吾不敢享也,更不必費子措置。你適才所言殿上之錢,那些竟是貪利酷求之人,害物私心之輩,損人益己,克眾成家。偶一過此,妄求非福,神不危而心自危之,所以求獻于廟。此乃枉物,譬如吾之贓矣,焉敢用哉!望你不負平生所學,為國為民,力行善事,福德自然相隨!”王勃再拜受教,老叟即化清風而去。
王勃的故事9
上元三年(676年)冬,長安城里都傳頌著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一天,唐高宗也讀到這篇序文,見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又讀下云,見一首四韻八句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掃成見,連聲嘆道:“好詩,好詩!作了一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斗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于是高宗問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太監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長嘆,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可惜!”
王勃的故事10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學家。乾封元年及第,授期散郎,著有《王子安集》。他寫的《滕王閣序》被譽為千古絕唱。
王家是絳州有名的書香世家。王勃的爺爺王通,就是著名的文仲子,棄官歸隱,授徒著書,著有《中說》。
王勃的父親王福對兒子們的學習要求十分嚴格。王勃幼年天資聰穎,他一方面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能刻苦攻讀,史書上說他“六歲善詞章”,寫起文章來洋洋灑灑,思路暢達,又快又好。與他的兩個哥哥不相上下,號稱“王氏三珠”。
他九歲時讀《漢書注》,就能發現錯誤,寫了《指瑕》十卷。王勃十幾歲應試考場,授朝散郎,又被沛王李賢聘為署府修撰。由于王勃才華出眾,與楊炯、駱賓王、盧照鄰并稱為“初唐四杰”。
王勃一向不滿于豪門和官場的傾軋,加上才高氣盛,便遭同僚的嫉妒。正好因為一個案件的牽連,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父親被貶為交趾令。
這年九月,王勃悲愁難遣,懷著郁悶的心情到交趾去看望父親,走到南昌,正好是重陽節。南昌府都督閻公整修的'滕王閣落成,正在閣內大擺慶功宴,邀集一班文人雅士、社會名流飲酒賦詩,歡度重陽。
這滕王閣乃顯慶四年滕王李之嬰任洪州都督時修建,前臨贛江,有西江第一樓之稱。王勃久慕此閣,到此哪能不游!
來到滕王閣,只見樓高九丈,閣分三層,雕梁畫棟,巍峨壯觀。南有壓江亭,北有挹翠亭,高低錯落,相映成趣。上得樓來,但見閣道上丹漆彩畫,光艷照人。遠眺則山野平川盡收眼底,鳥瞰則澄江如練,百舸爭流。
王勃看得如醉如癡,不禁文思泉涌,不能自已。王勃正沉醉于樓閣的宏偉與山河的壯麗之中,忽然一陣蕭管鼓樂之聲從宴會廳傳來。
王勃循聲望去,只見閻都督滿面春風,正在舉杯致詞:“今日乃重陽登高之日,又逢滕王閣整修已成,老夫聊備薄酒,為各位助興。現在我提議,以滕王閣為題,或賦詩,或作文,效蘭亭故事,以不枉今日之雅會。”
眾賓客深知都督心思,他是想讓自己的女婿孟學士當眾寫一篇序文,以顯示其才華。因此閻公派人拿紙筆巡讓眾客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肯貿然動筆。王勃遠道而來,自然不明就里,加上年輕氣盛,恃才傲物,聯想到自己的遭際,情思滿懷,不吐不快。
送紙墨的剛到跟前,王勃便上前拿起筆來,飽蘸濃墨,便揮筆疾書起來。
閻都督一看大怒,心里罵道:“哪來的毛孩子,不知進退,壞我大事!”不禁拂衣而起。他叫人暗暗在一旁觀看,看他寫些什么,再做處置。
暗中觀看的人第一次回報說:“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沉吟不語起來。這里已開始寫南昌地形的雄闊,自是不同凡響。
待回報寫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里描寫望中秋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俱是神來之筆。閻都督撫案而起,贊嘆道:“這真是少有的天才呵!這篇文章要世代流傳,永垂不朽了。”
在座的眾賓客紛紛稱贊,連閻公的女婿孟學士也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弗如。閻公將王勃請到宴席上,大家盡歡而散。
這次交趾之行,王勃不幸在海上遇風浪溺水而死。越南人民感念王勃父子,至今還有廟宇和塑像紀念他們父子倆。
王勃的故事11
王勃的祖父叫王通,那是隋代的一位學者,很有名氣。雖然大多數人并沒有聞聽過他老人家的名諱,可是傳說天才是會遺傳的,所以王勃6歲便會吟詩,時人謂之神童。
王勃27歲時,遠道去交趾看望老父親,來到洪州(江西南昌)的時候因為盤纏用盡流落街頭沒飯吃,在洪州沒人知道有個王勃。他走在洪州的大街上滿是悲觀失望。透過南方特有的霧靄,王勃看到一座高樓。這就是洪州刺史閻伯嶼新修的滕王閣,今天閻公正在此大宴賓客。刺史很好客,還沒等王勃看明白就將他請了進去。
王勃來到二樓,看到正中間有一大幾,上邊擺放了一張寫滿字的大紙,紙質上乘。王勃又餓又累,縮在一張椅子里睡著了。半個時辰后閻伯嶼照著這張紙進行了篇幅冗長的講話,酸腐文人們無不齊聲稱贊。待王勃一覺醒來,看到一個小童畢恭畢敬的'手捧托盤站在自己面前。王勃環視周圍,見到大家都看著他。小童頭低著一動不動。旁邊一位書生湊上王勃的耳朵說:“閻大人要為滕王閣屬文……”王勃看了一下那情形,恍然大悟,伸手就去抓筆。
閻伯嶼咳了一聲。王勃餓得頭昏耳鳴沒有聽到,閻伯嶼踱步上前,朗聲對著王勃的帽子道到:“閣下可否報上名來?”
“不才龍門王勃。”
閻伯嶼心下好生氣憤,料這窮儒無甚名氣,有多大本事,敢接滕王閣屬文之務?有心轟了出去,又怕于名聲有損。眾人無不竊竊私語,嗤笑不止。閻伯嶼不好發作,值得說:“足下請作。著人看著,作一句,報一句。”
王勃忽然將筆一撇,道:“每屬文,必飽睡。”
閻伯嶼這個人大概脾氣不錯,叫人抬來一張躺椅。王勃和衣而臥,直睡到日落西山。閻伯嶼等得不耐煩了,叫人去推王勃。正要動手,王勃突然大叫:“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伯嶼笑道:“不過如此。”
王勃又喊:“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儒下陳番之塌。”
閻伯嶼再笑:“也還平常。”
滕王閣內死氣沉沉,文人們盯著王勃,閻伯嶼也盯著王勃。王勃依舊酣睡不醒。一只鳥飛進來落在他的頭頂上,啄食著他的冠帶和頭發。頭發臟亂不堪,那鳥步履踉蹌,忽忽而去。閻伯嶼與眾人笑論:“此人腹中之詞已盡。”
小童伏在王勃耳邊說:“先生請起。”
王勃聽到有人叫他,坐起身來張望,四下哪有人影?但見怪石橫陳,松柏殷殷,不知到了什么地方。一陣冷風刮過,不禁打了個噴嚏。一個老叟在身后說:“可是絳州王勃?”王勃這才回身,看到一個形容古怪的老者,耳尖眉長。王勃問:“怎知我名?”
老者笑而不答。王勃一驚,立刻跪翻在地:“不知仙駕何處,多有怠慢。還請不吝賜教,指點迷津。”
老者手捋胡須道:“吾乃元中水府之主。今日滕王閣內大宴群儒,約作頌文,何不作之?”
王勃一臉愧色:“先作的兩句,業已窮我心中之學。”
老者呵呵一笑:“這有何難?待我助你一臂之力……”
說罷飄飄而去,任王勃呼喊,轉瞬沒了蹤影。王勃大叫著從夢中醒來,正看到小童對著自己的臉狂呼不止,順手將其撥開。這樣的突發舉動好似詐尸,嚇得小童連滾帶爬。王勃呵呵笑著站起身來,照著紙上寫道:“……落霞與故鶩齊非,秋水共長天一色……”閻伯嶼不禁絕倒。他不得不為這樣兩句足以光照千秋的文句稱頌不已。
不到半個時辰,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就完成了。閻伯嶼贈與他大把金銀和美食,派專人送他出了洪州城。王勃回頭望了望遠去的城池,又看了看坐下的高頭大馬,臉上露出得意的微笑。他好像已經記不得那個助他一臂之力的老人,只是隱約覺得一絲的異樣。他吆喝著催開坐騎,一路南去。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的故事12
王勃的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③,泛然④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勃屬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⑧,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注釋】
宿:事先。
夸客:向賓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勃:指王勃。
泛然:輕松、愉快之意。
語益奇:(勃文)更加奇妙(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矍(jué):驚惶貌。
屬(zhǔ)文:寫文章。屬,連綴。
寤:睡醒。
易:更改。
1:都督開始為什么對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興?后來又為什么改變了態度?(3分)
2:文言文翻譯:(共6分,每句2分)
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
參考答案
1:都督想讓女婿在眾賓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氣盛,不知謙讓,都督因而生氣。沒想到后來王勃文章越寫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悅誠服地改變了態度。
2:于是,拿出紙和筆逐一請客人(作序),(客人)沒有一個敢承當的
參考譯文
九月九日重陽節,都督閻伯嶼要大宴賓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賓客夸耀,于是拿出紙筆遍請賓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擔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經心地接過筆來,也不推辭。都督大怒,起身假裝上廁所,暗中派遣下屬窺探王勃的文章,隨時匯報。匯報了一兩次之后,文章的語言越來越奇妙,都督興奮地說:“這真是個天才!”連忙請他將文章全部寫完,賓主盡歡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時候,剛開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數升墨汁,然后大量飲酒,拉過一床被子蒙頭而臥,等醒來之后,拿過筆來就寫完全篇,一字不改,當時的人稱王勃為“腹中寫稿”。
王勃的故事13
這是一場無聲無息的自然風雨。落水,太出乎意料的結局,讓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王勃就像一只斷線的風箏飄落水中。在觸摸到水的冰冷時,是怎樣的一種求生欲望,不得而知。但我始終固執地相信,那曾經一抹多舛的生命,將塵世的污垢在水中,得到了最徹底的洗滌。
他有天賦,從小就享有神童的美譽。連他的朋友楊炯都認為他好像有天神相助。
身為隋末大儒、著名學者、詩人王通的孫子,少年的王勃只想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成為經天緯地的大人物。右相劉祥道慧眼識英雄,十分驚訝,稱贊王勃為“神童”,專門上書舉薦這個“神童”。于是就有了兩年后的制科,王勃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6歲。
入朝為官,讓才華橫溢、思維敏捷的他如魚得水。少年得志的王勃,也像其他文人一樣,渴求在仕途一展才華。唐高宗李治召見他,當面詢問考察,王勃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朝廷每有喜慶大典,他都能寫出精美的頌文,盡情展示著自己的.才情。“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王勃比孔子、孟子還要幸運。北京大學李零教授稱孔子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而王勃遇到了右相劉祥道,遇到了唐高宗李治,前途輝煌!
初入京師,憑著高超的文采,少年英才的王勃讓唐高宗李治龍顏大悅,這也驚動了另一位少年——皇子沛王李賢。于是,王勃被沛王李賢邀至沛王府成為侍讀,為沛府修撰,備受器重。這是王勃一生中最為得意的時候。
然而命運也常常像游戲,時不時要捉弄一下這位少不更事、漫不經心而又自恃才高的少年。正當王勃做著用文章來經營人生的美夢和萬人羨慕的同時,一篇《檄英王雞》為自己招來了禍患。
當時皇宮中風行一種斗雞的游戲,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斗雞,他們玩得正高興,王勃卻興致勃勃地寫了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來討伐英王雞,以此為沛王助興。《檄英王雞》助了沛王的興卻掃了英王的興,一場斗雞游戲不歡而散。
高宗皇帝知道此事便聯想起當年父輩們之間的相殘和兄弟之間明爭暗斗的驚心動魄的駭人場面,一篇本來是玩笑的文章卻不經意間揭了高宗皇帝的感情瘡疤。
年輕氣盛、不諳時世的王勃哪里知道,按理他也應該知道。王勃你是讀書人,三國的楊修因恃才放曠,終遭殺身之禍的歷史事實你應該知道,怎么就沒能讓你清醒為人?
也許是王勃太過于專著對沛王的忠誠,也許是他太想炫耀自己的文采與聰明,也許一心想建功立業的熱情讓他忽略了伴君如伴虎的危險處境。王勃太年輕,只憑著個人喜好,太不了解為官之道,結果被趕出了沛王府。
王勃經歷了這樣的打擊,心情自然沉重,在凄愴悲苦和憤激之情中,悻悻地離開了長安,入蜀地游覽。他與楊炯等人結伴而行,放曠詩酒,馳騁文場。仕途的挫折,生活的體驗,山川的感召,使王勃此間寫下了很多優美的抒情之作。
王勃畢竟是一位少有的才子,滿腔熱情地追求功名利祿,企圖用一世才華躋身上流官層,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打擊怎么會讓他馬上學會韜光養晦,安安分分,選擇低調呢?
正在節骨眼上,王勃聽到朋友陸季友說虢州這個地方多藥草,不知道他的哪根神經過敏,對藥草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興趣。這三心二意的動機,讓王勃第二次走上了仕途,于是,經父親八方請托,他終于謀了個虢州參軍的職位。
但一到虢州,他不好好做官,而是手持長鏟,身背籠斗,踏遍山巒,搜覓藥草。然而,他的不拘世俗、桀驁不馴的詩意與同僚簡直判若云泥,格格不入,眾多同僚開始不斷用異樣的目光盯視眼前這位不遵典禮的“怪人”。只要王勃不在眼前,他們就三五成群議論紛紛。
王勃肯定覺察到有人在造謠中傷,但他并沒有過多地在意。可他萬萬不該在不該出問題的時候,偏偏又毫不猶豫地做出驚世駭俗的大事,并因此帶來了第二次更加沉重的影響終身的大災難。
當時有一個名叫曹達的官奴犯了死罪,王勃不知為何卻把他藏到自己的府內。后來又害怕此事泄露,竟然私下把曹達給殺了。
王勃本來是出于義氣,收留了有罪的官奴,事發以后,又害怕惹禍上身,選擇了殺人。接下來的便是事情暴露,下獄,斷頭臺。也可能是有人蓄意謀害,此事甚為蹊蹺,為什么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
這一次的災禍不僅影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影響了他的家庭。父親王福峙因此從雍州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
死到臨頭,他卻沒有死成!也許是皇帝的母親過壽,也許是宮廷里有了一個呱呱墜地的小太子,也許……不管怎么說,算他王勃幸運,遇到大赦,一道赦免令救了王勃的性命。
王勃背著簡易的行囊,少年壯志已成塵夢,而今以一無爵無祿的刑余之人,萍浮梗泛,羈身南北,怎能不深深陷于極度的憤懣與絕望之中!他帶著心靈的創傷,帶著江北的凄涼,帶著對父親熾熱的愛,從龍門的老家啟程,一路經過洛陽、揚州、江寧,九月初到達洪州,緩緩地行走在通往江南的崎嶇蜿蜒的古道上,一頭就闖進了洪都新府南昌郡,冥冥之中仿佛上天的安排就這樣與翹首以待的滕王閣不期而遇。
唐王李淵的兒子李元嬰建滕王閣時,做夢也不會想到后來會有個曠世奇才王勃出現。為自己修葺滕王閣的壯舉杰作感到由衷喜悅,并已然成為內定作序人的都督閻伯嶼,做夢也不會想到王勃這小子一點謙虛的樣子都不做,就搶先弄出個曠世奇文《滕王閣序》來。王勃到死也沒有想到就這一場酒宴,他把《滕王閣序》留在了滕王閣,把自己留在了贛江,也把他的名字留在了文學史的重要位置上。
滕王閣宴會之后,王勃繼續南下,第二年秋由廣州渡海赴交趾。這次渡海,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渡海時讓王勃溺水驚悸而死,那年他還不足27歲。
一個太出乎意料的離開,一場太美麗的意外,一個學富五車的才子這么年輕就這樣被扼殺。他的生命太過于短促,也太過于無奈,那七彩斑斕的生命之華還未來得及充分綻放,就悄然隕落了,身后留下的是無邊的空白,是不是遺憾才是最美的結局呢?
王勃就是王勃,正如他詩中所寫“落花落,落花紛漠漠”。逝去的生命,如煙花般歸于平靜。一個年輕而短暫的生命,萬萬沒有想到一篇《滕王閣序》,讓他的靈魂和生命那么閃光。
王勃的故事14
王勃所創作的《滕王閣序》家喻戶曉,而除了賞析這篇文章之外,我們也非常的關注關于《滕王閣序》的故事。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往交趾探望父親,路過南昌,赴都督閻伯嶼九月九日(重陽節)在滕王閣安排的宴會。因為年少,居末座。都督閻伯嶼雖然知道王勃的名聲,但還是不太相信王勃的才華。閻伯嶼想在宴會上讓自己的子婿孟學士寫一篇滕王閣的文章。孟學士也已在前一天連夜打好了腹稿。酒過三巡,拿出紙筆讓賓客們寫。大家都明白主人的意思,紛紛表示自己寫不了,還是請孟學士寫。紙筆送到王勃面前,他卻毫不辭讓,拿筆就寫。閻伯嶼大怒,拂衣而起,離開酒席,派人等著王勃下筆,要求寫一聯,報給他一聯。第一報“南昌古郡,洪都新府”,閻伯嶼說:“這亦老生常談。”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伯嶼聽了,沉吟不語。報到第二十一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伯嶼矍然而起,說:“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就回到酒席,等到王勃寫完,熱情地宴請,賓主盡興,極歡而罷。
《滕王閣序》是一篇睿思奇才、孤篇橫絕的.杰作。一千三百多年來引無數讀者為之傾倒,此文的文學地位也很少被人超越,王勃寫此文時還是一個二十六歲的青年,而且是在旅途中即興而作的,但他將洪洲地區(今江西南昌)的天文、地理、歷史掌故一一點出,如數家珍;將座上賓客的文才武略一一寫出,讓人如見其人;將騰王閣周圍的壯麗景色一一繪出,使人如臨其境;將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情一一吐出,讓人為之嘆息。由此可見作者積學之豐富,文思之敏捷,觀察力之敏銳,抱負之遠大。本文除韻律鏗鏘、對仗工穩、詞語華麗、氣勢奔放、意境開闊外,特別值得稱道的是文中名句迭現、妙語如珠,至今使世人在文學音樂藝術上受到深遠的影響和啟迪。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騰王閣序》則作于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時年二十六歲(虛歲),上元三年(676年)卒。因一篇筆墨游戲的《檄英王雞》而蜚聲朝野。唐高宗認為此篇意于挑撥離間,欽命將他逐出長安。六年后,王勃私自藏匿罪奴曹達,被同僚告發。曹達猝死在王勃府內,"擅殺官奴",依唐律,犯死罪。王勃之父因受累及,被貶官至交趾(今越南北部)為令。
王勃之所以有機緣于臨豫章、登騰王閣醉酒作序,是為了去南海交趾奉養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欲作序刻碑以記后來,從而寫下千古名篇《騰王閣序》。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于創作《滕王閣序》的第二年,在渡南海往交趾時不幸溺水身亡。
王勃的故事15
古詩《春莊》
年代:唐
作者: 王勃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春莊》的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詩,“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此句平白如話,卻又平白如畫。一幅極簡單、寥寥數筆勾勒出線條輪廓的寫意畫,好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形象地點綴了他的詩意。通過對蘭花和桃李的`贊美,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一種既隨意又安詳的色彩,以此來抒發了自己對春天的熱愛之情。“豈知人事靜”一句,隱隱的表達了作者不喜繁鬧的城市,想要將一切俗事拋開,不去理會,靜靜享受這山間林里的美,即使有鳥鳴聲,也不覺得吵鬧,只當作是大自然獨有的聲音。這是心境的記號,更是一種人生態度的象征。
《春莊》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學者。王勃少時即聰慧過人,有“神童”之譽;十四歲時應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一度任虢州參軍;后又因為受牽連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職。其父王福疇因受牽連,貶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親,渡海溺水,受驚而死。詩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史稱“初唐四杰”。有《王子安文集》。
【王勃的故事】相關文章:
王勃的故事分享08-17
詩人王勃的童年故事03-28
王勃滕王閣序的故事06-21
王勃滕王閣序的故事12-24
王勃的詩集及王勃簡介04-19
王勃滕王閣序的故事(通用)06-22
王勃的故事(通用6篇)10-12
王勃的名言12-27
王勃滕王閣序的故事6篇(合集)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