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精選12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1
王勃筆下的《滕王閣序》,僅僅是序,初次讀完便有了如臨仙境的感覺,字字珠璣,真的有些“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仿佛自己真的到了滕王閣,見到了那秋光美景,感受了滕王閣的壯闊,亦感悟了人生的壯闊!
王勃的詩,絕大部分是訴說難舍難分的心情,憂愁悲苦,所以對于王勃,我對他了解的并不多,今天讀了《滕王閣序》才對他有了別樣的看法,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
文章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南下,途徑洪州,恰逢九九重陽,大宴滕王閣,王勃應邀赴宴,在滕王閣的即興之作。
前文寫景,后文借景抒情。其實讀滕王閣,讀出的不該僅僅是對景色的留戀,更應該挖掘出文章深處以及在當時背景之下的人生感慨。
“人杰地靈”,僅僅四字,便道出了對圣地賢主、嘉賓、晚宴的稱贊。“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話,就把寒潭、煙光、暮山全部描述出來,讓我們感受到一幅美麗的秋光圖,仿佛身臨其境。“閭閻撲地”“桂殿蘭宮”“鶴汀鳧渚”這讓我聯想到了一幅工筆畫,是在一次畫展中看到的,大概是出自著名畫家么順利先生之手,惟妙惟肖,令人回味無窮。“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自我感覺這應該是本文的點睛之筆。動靜結合,亦遠亦近。文字如何鋪排只是表面之象,真正觸動千載讀者的則是文字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在主體與客體之間勾勒著模糊的相似圖景。
王博文章的亮點,亦不在舞臺繁華之景,而在燈火闌珊之時。王勃少年天才,新舊唐書皆言其六歲即解屬文,新唐書更是頗令人生疑的記載勃九歲作《指瑕》以擿顏師古所注《漢書》之失。少年王勃已經以才高名天下,卻又在志得意滿之時急轉直下。
就比如他在文章中的“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借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永久的擁有,留戀之情頓生,由個人際遇引發到人生、宇宙的思考,將自己比作屈原賈誼,表“圣主”“明時”的不滿。
后來他還提到了馮唐和李廣。終老始見功名的馮唐,逃避海曲的梁鴻,但最終王勃巧妙地峰回路轉“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來表達自己仍抱積極精神,希望有所作為。處卑位而思有為的心胸,引來許多文人的共鳴。韓愈曾提過“壯其文辭”“讀之可以忘憂”。失意悲哀是對時代的批判,但是王勃積極壯懷,有入世的樂觀精神。
最后來說說《滕王閣序》的文體,屬駢體文,但駢體文卻在王勃的筆下有了新的創新,他以駢體文的基礎又對文章有了新的感受和認識,自然流露,迸發出真實心聲,字句絢麗!以駢體文之精彩,抒詞彩之絢爛!一個才華橫溢而又有充滿著豪情大志的詩人,因為現實社會的環境和遭遇,終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實現自己的抱負,以一生而積極進取,卻往往收獲在郁郁不平的季節。
盡管詩人的熾熱情懷和窮且益堅的執著令人欽敬,但也不難看出詩人要表現的,也更為強烈的卻是他的才華施展。可惜是人生無常、命運多舛,或許正是由于詩人常概嘆于自己的才華超群而懷才不遇,才使得他屢次遭受打擊,唯以滕王閣序的怨艾嗟嘆,借以“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言志寄托。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2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總會有巨石、橫木攔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筆直,而是曲曲折折,總是阻止溪水前進。人生也正是這樣。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坎坷密布,荊棘叢生。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強盛的唐高宗年間,從絳州龍門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才華早露,十四歲時即被授予官職。然而他卻在仕途至終因才華橫溢而遭受了兩次打擊。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
上元二年,滕王閣上,他即席作賦,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為歷代傳頌贊賞。今日,讀《滕王閣序》,我會在開始時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讀至“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時,我便漸漸由同情變為了贊賞與佩服。讀罷此文,我深有感觸。
林中的溪水雖身處曲折的河道中,面對攔路的艱難險阻,卻毫不畏懼、毫不氣餒,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沖向障礙,沖破障礙,流向遠方。人在經歷了失敗、打擊、挫折后,需要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擁有這種心態后,人就會變得不畏困難,像溪水一樣勇于面對,勇于承擔,勇于挑戰,在摔倒之后滿懷信心地再度站起,為追尋成功繼續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貶的父親途中,心中還懷著兩次打擊給他留下的陰影。然而在《滕王閣序》卻表現出了一種積極的壯懷。“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種身處逆境卻仍樂觀向上的心情。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慘遭酷刑,卻最終完成了“史家絕唱”的《史記》。他在《報任安書》中寫道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發明家愛迪生,失敗兩千多次后方才成功。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仍作出了一生中最偉大的.音樂篇章。經歷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稱其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從痛苦中超度出來的。古人在逆境,經歷失敗,這些不僅沒有束縛他們的手腳,反而成就了他們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嘆命運的不公,只會停滯不前,碌碌無為終此一生。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別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命運是無情的,即使是叱咤疆場的一代名將李廣也沒有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終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場。海倫凱勒曾說過:“對于無可挽回的事,就應想得開點,不要總強求不可能的結果。”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發生了什么,而是這個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為自己的命運嘆息,而是應該努力去改變命運。而改變命運就需要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信心。而這些就需要心態的樂觀。擁有了樂觀的心態,人的心胸會變得寬廣,不會總因失敗而痛苦,心中會產生希望,進而會產生動力,使人繼續向成功邁進。心態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種心態。人如果改變了心態,就能改變他的命運。積極的心態,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積極的心態,能使人不畏挑戰,勇往直前;積極的心態,能使人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積極的心態,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終有一天會流到廣闊的大洋。人如果永懷積極樂觀之心,終會鑄成人生的輝煌。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3
我們都會對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會對他們的文章或作品產生興趣。王勃,年少有為,初唐四杰之一,被舉為神童,不到二十歲就出仕。在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這個詞了,在作《滕王閣序》的兩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聲,響徹蒼穹。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道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一筆。在勝景面前,他們的心靈是無法平靜的,富麗的詞藻躍然紙上,廣闊的胸襟得到了難得的滿足與震撼。內心的怒吼終于可以渲泄出來,如傾瀉而下的流水,渾然一體,一氣呵成。征服了當時的文才俊杰,也征服了現在的千百萬人。
遠離了古代,飛機、火車、汽車取代了那沉舊的馬車,便不會有“儼驂騑于上路,傷風景于崇阿”的體驗與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層窗,即使看得見,也聽不到;身處其中,卻怎么也摸不到。飛快的行駛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沒有了仔細的觀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會道出“閭閣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你津,青雀黃龍之軸”。更不會有“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陳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千古佳唱。這壯麗的畫面,大氣的筆峰,對仗的文句,色彩的鋪墊。動靜相襯,情景相融。使我們不由自主的鉆進了王勃的視野,和他一起去分離這不平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氣凌然,如此的廣闊胸襟,使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齡而大胸懷。
文章的每句話都似乎是仔細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氣呵成,信手拈來,博古今通今,無泄可擊。又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會有這樣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氣傲,他的傲視群芳,他的才華橫越溢,他的思想與見解,瀟灑與胸襟,終會為人所不容。“時運不濟,命途多殲”這樣總結一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如此的事例數不勝數。而這又能怎么樣呢?我會意志越發堅定,不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酌貪泉而覺,處涸轍以猶歡。”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棄了原本的夢想,要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關上了門,但他會給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聲會與李杜齊名。
在眾名士之前,他也會自謙幾句。表面的高興隱藏著內心真正的傷痛。“勝地不常,盛筵難再”,當一切已為往事的時候,我將在何方?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4
暑期炎熱的夏日,湊著教小兒詩詞的機會,重新溫習了王勃的滕王閣序。讀書的樂趣不在于讀了多少,經歷過歷史沉淀的東西總是讓人有些敬畏并在內心產生奇妙的感覺。想一想,你讀到的詩詞文章是經歷了千年的歷史,同千年以前的讀書人享受這相同的文字,他們的作者在當時是最耀眼的明星,“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吟唱詩詞,感受歷史的氣息。
王勃,唐初四杰之一,年少成名,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尚不到而立之年,卻能寫出世事滄桑之感,不由的讓人感覺文章天成。通篇駢文,僅這篇文章就出了幾十個成語。不談耳熟能詳的名句,僅僅第二段“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個色彩明朗,意境通透的`秋日就浮現眼前,“睢園綠竹,氣臨彭澤之尊,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隨手捻來,俱是熠熠生輝。
下一段,由景生情,作者年紀輕輕仕途卻幾起幾落,人生的經歷沒有讓他消沉“老當益壯,次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當這些詞句重復在我的朗誦中,明臺頓生清涼。
千年以前的作者以詩詠志,流傳至今,只有文化能夠傳承,讓我們能夠從中了解到古人的志向,風范。當你能夠站在滕王閣上看著長江滾滾遠去,吟誦著“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漫卷西山雨”,這些景色從來不曾改變多少,可是時空輪轉,物是人非,只有文章里書寫的文字象那么新鮮,那么明亮。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使你不能靜下心來感受生活的細節之美,你買個快遞郵寄3天到你的手上你還嫌慢。古時候鴻雁傳書,乘興而歸,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坐上一只小船,騎上一匹瘦馬,夕陽西下。這些你只能在這些優美的文章中體會到,這就是讀書的樂趣,這件事只能你自己完成,想象一下,忙碌了一天,沏一杯熱茶,雙手捧一卷文章,或古代或現代,不拘類型,只為重拾讀書的快樂。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5
我站在滕王閣里,七月的南昌竟下起了雨,閣外的長江和著雨聲,如唱,如泣,如吟?那雨聲纏綿著我的思緒,那思緒里有著千古才子王勃的身影,更夾雜著我的愛惜、惋惜和遺憾。“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仕途不順的他前往交趾探望父親,一路上風餐露宿。當張燈結彩的滕王閣映入眼簾時,他將他的`愁苦,他的憤懣,他的懷才不遇,連同那滿腹的經綸,一并揉入了《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里,又飽含了他多少心酸。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里又有多少南昌的青山秀水。我讀著吟著,深深地愛惜著,那篇華美的《滕王閣序》,道盡了南昌故郡里的美景,訴盡了王勃心中的抑郁,揚名了滕王閣,照耀了多少代的文壇!“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這滕王閣里的熱鬧繁華本該與他無關,閻都督為了女婿揚名而開辦的一場盛宴,本是讓他拿筆推謙的,他卻鋪紙研墨,揮毫潑墨間洋洋灑灑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在座的人們驚異了,而后惋惜了,十四小兒被薦入沛王府,而就為了區區一紙的“斗雞賦”,心胸坦蕩而又才華橫溢的他成了官場的犧牲品。惋惜,惋惜,除了惋惜,人們真的無言了。“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本該不屬于他的繁華成就了一代才子王勃,當滕王閣一幕成為遠景時,他無憂地繼續著他的行程。
可是——每一個愛才的人遺憾了,還未折柳相贈,還未道一聲珍重,還未依依惜別呢……遺憾了,卻也無用了。我更愿意是龍王召他作了女婿,那天的長江是否也如今天一般如唱,如泣,如吟?吟那首《滕王閣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濤聲呢喃,傳誦至今,只是再沒有王勃你那清瘦的身影,年輕而驕傲的眼眸了。我站在滕王閣里,輕輕嘆惜一聲:千年的風雨里,王勃,你還好嗎?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6
是夜,獨坐于籠中,一盞青燈,半手殘卷,搖頭晃腦,念念有詞,假馬拉鬼了半天,也沒見一只從天而將,衣袂飄飄的白狐,都是騙子,哪里來的什么白狐,算了,我也不是什么書生,遇不來也罷。
沒來由的瞌睡,怎么這么困呢,想想白天也沒干嘛啊,砸路燈,搶登釣魚山,這些也都不是我干的啊。不過在這里還是要向那幾個妄圖登陸釣魚山宣誓主權的英雄們致敬,你們的愛國熱血激勵了我們的什么什么,盡管已經麻木與主權是為誰而宣,但你們仍舊是英雄。我黨呢已經見怪不怪了,按兵不動,堅持敵不動,我不動;敵動了,我抗議的一貫作風,只要不侵犯我黨利益一切好說。一不小心又扯遠了。
還是來說說解困,音樂已經不行了,聽的都想吐了,就在靈魂即將出竅之際,又看到了這篇奇文,拿來一讀,不得了啊,暑氣頓消,困意全無啊,頓時神清氣爽,夜不能寐啊。
正是王勃的《滕王閣序》,千古一序,名不虛傳啊!攬漢唐人文成一序,絕江山美景于片言。
此序一出,有沒有滕王閣都無所謂了,什么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才是真,這滕王閣本一歌舞之地,現在矗在南昌那的意義也就是為南昌市人民的政府掙點錢罷了,要說慕名前去看下我看十有八 九,說絕對點肯定會失望的,就像你看新聞聯播,跟現實完全不搭界(其實看新聞聯播也就節目開始主持人報個日期是靠譜的),這讀滕王閣序也是一樣啊,里面描寫的景色跟現實估計也不好比。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如這般景色你就是請個高手來也PS不出此等畫面,這般意境。況且每個人讀出的'景色畫面也都不一樣,完全是精神的享受了。說直白點是在意淫了。
我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就著拼音注釋讀了三遍,人一下子就機靈了,不困了,真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以解困,首推此序啊。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7
在唐王朝漸趨強盛的高宗年間,從山西絳州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小神童——被譽為“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他才華早露、文章宏逸,非常流所能及。十四歲時就被授予官職。可他終因才華橫溢遭妒忌,在遭受兩次打擊后,仕途終結。
讀王勃當垂不朽的天才之作《滕王閣序》,心靈為之深深觸動。王勃是在去看望因他而被貶的父親的路途中,心中懷著兩次被打擊的陰影下所做此文。然而,他在《滕王閣序》中卻表現出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壯懷,“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憂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未晚。”他以推陳出新的風格和華麗的辭藻,匠心獨運,生動的展示了滕王閣壯美秀麗的景色,描寫了群宴唱和的歡樂場景,以及由景至情的抒發了他身處異鄉懷才不遇的傷感、和久積于胸的'塊壘,“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于日下,指吳會于云間”。嗟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和“無路請纓”的無奈。
讀古詩,覺得很多詩人皆因懷才不遇而借詩言志;或是無力回天憤世嫉俗以詩抒懷。但從《滕王閣序》中,透過詩人華麗而凝重的文采和自然奔放的氣勢,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精美華麗的辭藻表象下,舞動著一顆不甘寂寞的靈魂,和一腔對報國建功有著極度渴望的熾熱情懷!
每每讀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時候,便仿佛置身于高聳秀麗的滕王閣上極目遠望:孤鶩舞落霞,水光連浩天的壯美景象猶如一幅精美鮮活的畫卷映入眼簾。
陽光映射下的彩霞與野鴨一起飛翔;遠遠望去,江水和天空連成一片。絢麗的、多重的落霞和單一的清淡的孤鶩,形成色彩鮮明的對比;浩淼的秋水,和遼闊的長天,一望無際渾然一體。你能不覺得——那動與靜的完美結合,讓人瞬間在心靈上充滿了驀然的感動、在視覺上獲得了華麗的享受嗎?由此也感悟到詩人那種“處境艱難反而更加堅強,不放棄遠大崇高志向”的樂觀襟懷!
無奈,天妒英才,王勃在創作此文后不久,省親途中不幸魂歸大海。《滕王閣序》以及那句讓世人耳熟能詳傳頌至今、當垂不朽的絕句,成為了千古絕唱!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8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此非王子安之句乎?吾嘗讀《滕王閣序》,感其時動不齊之至矣。子安之路,多少奈何。
王子安云:“時運不齊,命運多舛。”其一生,可謂仕途無路。一文章而怒高宗,一戲方而失刺史。
古來多少名人,命運皆由天定。初讀此文,覺“無路請纓”之時下,應歸隱山林,安度晚年。王勃之為,不以為然。
后再讀《滕王閣序》,心中似有所感,然時為春風得意之際,故不明王子安之嘆也。
李將軍,漢之俊杰也。盧綸之詩,可見其武力。雖神箭而不薦,處逆境而再貶。但其不釋弓棄箭,反而更“急功近利”。可謂“不墜青云之志”也!
范進者,一數十試而不中者。而其不投筆棄試,反而再試不懈。終獲解元。讀《滕王閣序》后再讀《史記》、《儒林》,況處于懷才不遇之時,是心中大有感觸。
是時,吾亦懷才不遇。吾善詩文,而算術卻大挫一時。于是高峰而墜低谷,駿馬而失前足。抑郁之時,是王子安之意也。
然王子安云:“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吾思之,不應沉于抑郁,當東山再起,不棄功業。為人,當有一番歷業。是不可以不振作,況吾輩任重而道遠。
是以王子安不墜落。探父過滕王閣而發抑郁,遂有此千古名篇。
子安之文,言辭精湛,字字珠璣,似是歡娛,實則抑郁。吟至“天高地迥”,則興盡悲來矣;書至“無路請纓”,則無可奈何矣。其懷才不遇,命運多舛,使天下人不得不感懷也!
然其“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似有投筆從戎之意。非也!子安實欲再上仕途也。
嗚呼!王子安二十七而逝,實為世文人所慟。其時遠不齊之至,實使人感極而悲者矣。
然其無路請纓,仍不墜青云之志,實吾輩效仿之士也。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9
—— 題記 當老師指著屏幕中那座宏偉的建筑說它就是滕王閣的時候,我已然朦朧了雙眼。子安,安否?南海之水是否如他們所說,冰冷徹骨,你的靈魂是否如我所愿,安然無恙?
我很慶幸生在你的故鄉,并州。雖不在龍門,卻也與你同飲一灣河水,共登一脈太行。我始終相信,這區區一千三百年定不會抹殺你的一切。不知我腳下的土地,你是否來過,如果來過,它頂會存有你的一絲氣息,哪怕只一粒微塵也好,便足以讓我愛上這片土地。
只是,何日君再來,共聞落花香......
二十六歲,你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樣一個氣宇軒昂的年紀。子安,那海水也不愿見你容顏老去啊!但我不相信那是個意外,不相信你如書中所說,"不幸落水驚悸而死",只因不愿去想你痛苦掙扎的模樣。我寧愿相信你以一道美麗的弧線落入水中,面容沉靜地沉入水底。那個世道,容不下你。世俗,如一把鋒利的劍,死,或許是你不背叛靈魂的最好方式。那樣,你遍永遠都是心中的自己,那個無拘無束,桀傲不馴的王子安。 關于唐朝,從此后便只有一個王子安,什么帝王將相,或是侯門府院,也敵不過你身后一抹殘云,腳下一方土地......
不知你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沒有想過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閣成了你留給世人最后一絲記憶。那日的學士將軍,滿座賓朋,也都隨往事風干了吧,連那都督"閻公"也成了有姓無名的某某某,沒有人記得,也毋須再記得。惟有你,連同你筆下的落霞孤鶩,秋水長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可是,子安,今日的滕王閣以不是你當日登上的那座,任它重修得如何偉岸精美,終究沒有你曾經來過啊。我更愿找一處當年的斷壁殘垣,坐在那里靜靜觀望,你筆下的'江水如何映著云影悠游流過,那些群山如何披著綠色順勢延伸。
四月的南海,以足夠溫暖了吧,不知那些如精靈般的陽光能否穿越那層深藍的海幕,為你送去人間的問候。我從未到過南海,但我現在知道了,即使我一個人乘船飄蕩在這單調的幽藍之上,也是不會孤單的吧!這水下的某一處,某一縷水草或是某一方巖石之后,有你寂然地沉睡在那里,任海龜魚兒匆匆游過,任海水瓢搖了你的長發。你,依然是你。南海有你,景皆失色。
子安,千年已逝,君可安否?
那南海之水啊,從此別再咆哮了吧,別再打擾寂寞的子安,和他高傲的靈魂,我愿用所有的笑容,換他一世的安寧。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10
滕王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另外三座是岳陽樓、黃鶴樓、蓬萊閣)。而如果沒有王勃的這篇千古流傳的《膝王閣序》,滕王閣的盛名自然會削減不少。王勃乃初唐四杰之一,少年時期便有神童之名,其才情在這風華絕代的《膝王閣序》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用詞華美瑰麗,用典琳瑯滿目,行文氣勢磅礴、收放白如,既歌詠了滕王閣的雄偉壯觀、賓主的`才華橫溢以及滕王閣周圍的絕妙勝景,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憤慈悲涼而又不甘沉淪的屈湘。《滕王閣序》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不朽的地位。
就是這樣一位滿腹珠磯的才子,卻得不到重用,郁郁寡歡,心情煩悶兩個月后,王勃渡海去探望父親時,不幸溺水身亡。
王勃的悲劇并不是很個別的現象,自古以來文人就常常成為統治者的工具,甚至僅僅是擺設。即如李白,已經達到了詩歌創作的頂峰,亦不過在皇帝的賞識下進官當一個御用文人,一個招之即來、抨之即去的寵物李白很不滿,但又有什么辦法呢?除了寫下類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的詩句來一抒豪情,他并沒有什么辦法擺脫這種屈辱的地位。
但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的悲劇命運僅僅在于統治者嗎?顯然不是。文人往往自命不凡,的確,在知識普及程度很低的古代,一個飽讀詩書的文人是可以在精神層面上俯視蕓蕓眾生的。但這種精神上的距離,在實際生活中也使知識分子與人民大眾有了隔膜像白居易那樣寫詩要讓老婆婆也能明白的文人實屬風毛麟角。脫離群眾的后果是什么呢?上不能為統治者所用,下不屑與勞苦大眾為伍。多少文人就這樣落得個孤家寡人,潦倒而終。
還有,文人往往受學而優則仕的影響,把做官作為人生理想。殊不知,官場險惡,風云莫測。電視連續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坤有一段經典臺詞:紀先生您在文海遨游,而我卻在宦海打滾兒。文海偶而有點小風小浪,宦海卻永遠是血雨腥風。看,文壇與官場就有這樣的差別!有些文人學會了政治權謀,搖身一變成為政治家,如王安石;另一些文人保持本色,除了幾根硬骨頭和一肚皮學問外,別無長處,于是官是做不下去的,如陶淵明。可悲的是,文人對統治者,在野則口誅筆伐,對官場黑暗也深惡痛絕,但朝廷一開始吸納文人,絕大多數文人又趨之若鶩。明末張獻忠舉兵人蜀,長刀一揮,血流成河。可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一宣布開科取士,立刻有8000多名文人從四面八方趕到成都試圖謀取功名,孰料全變成了張軍的刀下之鬼。
千年一嘆―中國文人的命運!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11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筆下的一篇駢文。將文章細細讀來,我讀到了王勃的偉大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而且正如《中國文學史》中所說:《滕王閣序》已于工整的對偶、華麗的辭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潑的生氣和注重骨力的剛健風格。首先文章寫景、抒情自然融合,重點描繪滕王閣雄偉壯麗的景象。狀寫宴會高雅而宏大的氣勢,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歷史后,就由閣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寫起。滕王閣就坐落在這片吞吐萬象的江南大地上。接著,作者的由遠及近,由外景轉而描繪內景,他為自己有機會參加宴會深感榮幸。但面對高官顯耀,不免又有幾分心酸悲傷。他轉而慨嘆自己的“不濟”的`“時運”、“多舛”的“命途”。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郁悶和不平,傾吐自己“有懷投筆”、“請纓”報國的情懷和勇往直前的決心。情由景生,寫景是為了抒情。內容恰似行云流水,揮灑自如,自然流暢。
其次文章通過對比來鋪陳直敘,色彩鮮明。作者無論是狀繪洪州勝景、滕閣盛況,還是敘抒人物的遭際情緒,都能洋洋灑灑。生發,極成功地運用了鋪敘宣染的方法,使文章一波三折。“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是盛況空前的宴會。相形之下,“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天才淪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涼。這種色彩強烈的對比,在揭示人物的內心隱憂,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產生相反相成、鮮明曉暢的藝術效果。文中多次出現的典故,而且都用得恰當貼切,非但沒有多余冗贅之感,還使文章顯得富麗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竄梁鴻于海曲”,這四個典故,隱喻作者命運坎坷、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擊和因作《檄英王雞》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雖心懷憤懣之情,卻沒有表露。“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愨意之長風”等典故。則隱喻自己“長風破浪”的浩氣和積極進取的決心。詩詞散文追求的大致如此,汪洋肆謔的文采和真摯動人的情感。《滕王閣序》在這兩點上堪稱典范,無愧于千古名篇之稱。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 篇12
也許命運總是那么不公,也許是天妒賢才,王勃二十六歲就離開了人世,更加戲劇的是,在寫完《滕王閣序》興沖沖地趕回家時,王勃坐的船遇難,這位偉大的文人終于還是讓這篇斷古絕今的奇文成了絕唱,空谷傳響,余音至今裊裊繞梁。讓我們回到公元676年,去看看一千三百多年前佇上滕王閣的他抒寫了怎樣的詩篇。
這是公元676年的一天,唐高宗在位,洪州都督閻公九月九日宴賓客于滕王閣。王勃因省親路過洪州,適逢其會。會上長者賢者云集,王勃算是個小輩,原是連說話的權利也不曾有的。而且,洪州都督早讓女婿寫好一篇,原想向眾賓客炫耀一下女婿的才華。于是假意推辭各前輩寫,只見你推我,我推你,推到王勃跟前時,他居然“不識好歹”,提筆寫了起來。閻公氣得拂袖而去,臨江遠眺。這時,正值夕陽西下,天邊氤氳出一片蒙蒙的霞光,江上泛起薄薄的輕霧。遠處群山脈脈,江面波瀾不驚,幾只水鳥,偶爾掠過天際。孤帆蕩漾,陶醉在迷蒙的暮色里。閻公心情已舒暢了許多,這時,奴仆進來,報告了王勃寫的情況,說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公拍案叫絕“好!”于是,那個毫不起眼的年輕人,執千斤之筆,寫下了《滕王閣序》。
比起它,《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太單薄;比起它,《醉翁亭記》“群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顯得浮淺;比起它,《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顯得空泛。儒家講“修自身”,兼濟天下者是空想者,而修繕自身者才是理想者。范仲淹自大,而王勃自達。因為每一個人的追求構成了這個民族的追求,中國人而今被稱為唐人也是因為繼承過唐朝的`詩魂。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這是一個謙虛的靈魂,這是一張祥和的面孔,遙望著千年以后,不知這位詩人是怎樣緘默地微笑著審視今天的一切,也許在他心中,還有太多未來得及寫出的詩篇。就像席慕容說的:無緣的你啊,不是來得太早,就是太遲。
【王勃滕王閣序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王勃滕王閣序06-15
王勃 《滕王閣序》07-23
《滕王閣序》王勃08-05
王勃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07-31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07-16
王勃《滕王閣序》經典賞析09-12
《滕王閣序》王勃 原文06-13
王勃的滕王閣序原文06-24
滕王閣序王勃鑒賞06-30
王勃《滕王閣序》全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