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安石梅花的詩意
王安石的《梅花》,詩人用樸實無華的語句,采用平鋪直述的手法,達到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了了數語,不僅寫出了梅花的潔白冰清的外形,暗香浮動的屬性,也寫出了梅花不畏嚴寒,迎雪開放的品質,下文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詩意,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道
詩意
墻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背景
此詩的寫作背景是:年過半百、對政治早已心灰意懶的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已經歷了兩次辭相兩次再任,非常郁悶。
王安石的梅花三首詩中梅花的含義及蘊含的禪機
王安石在任時置身于一場風云變幻的斗爭中,經歷了官場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黑暗,在受到神宗支持不專又被守舊派攻擊論罪的情況下,了解到官場并非他久留之地。于是,他一次又一次推官隱居。
王安石雖然以儒家道統的繼承人自居,但他并不是一個狹隘而偏執的陋儒,而是一個開放而自信的真儒。他相信通過自身及友輩的努力,能夠實現儒家的復興,而不是靠排斥異端使自己獲得成功。他知道封閉保守只會讓自己落后,所以他很想做一番改革。可惜的是他很少得到支持,由于封建保守勢力強大,所以“力不從心”的他只好放棄,而認出世歸隱為賢“使知進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賢愚”(《杭州修廣師法喜堂》)。
王安石不像當時的大多數學者一樣,認為佛教教義是外來的宗教文化,而極力攻擊佛教。他經常跟多位揮師、詩僧交往,談詩論道,所以他談論佛教時也多以贊嘆之語而并無攻擊排斥之言。他既以理之是非為是非,自然對佛教無太多的偏見。因為他知道佛教不僅教人明心見性,還吸引了各類人才,從而寺院成為人才菅萃之處。因此他對佛教有了更深的了解,自然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只是他有時不愿公開流露這一感情而已。且“佛教對宋代諸帝吸引力很大,這一方面是由于佛教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他們抗拒不了佛教尤其是禪宗的內在魅力。”②所以中國人民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含有濃厚的佛教成分。文學是生活的反映,它自然也要受到佛教的影響。佛教教義經過長期的宣揚、傳播,其中一部分已經同中國的傳統思想融合到一起,成為影響人民生活的心理力量。這種力量既是內在的,也是外在的;既是強烈的,也是細微的。王安石出生于無田無產的中下官僚之家,少歷貧苦,不僅使他一生節儉,還造就了他高尚的人格,再加上幼年的他在南方濃厚的佛教氛圍中漸漸成長起來,所以他的心靈潛移默化地受到佛法的浸潤和滋養。他一方面醉心于韶州秀麗的自然風景,另一、方面又對遣裹的風俗人情輿信仰佛教的傳統感到新奇。也許遣也是他的思想和詩歌充滿了善良、渴望輿含蓄的原因之一。
王安石在詩歌創作中的成就,還表現在他善于借鑒前人,博采眾長,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全面發展和多方面的開拓,但他在注重詩歌思想內容充實的同時,也并不因此偏廢辭藻的講究。他的詩正如他的為人一樣,是有魄力,有骨格,有不同于流俗的個性,又深含禪意。他的梅花二晉極盡含蓄之情。
主安石雖然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但是他對大自然的風光卻也情有獨鐘。他跟其他詩人一樣,自然的一陣暖風、一片落葉、一朵花開等都能讓他心動,激起他的詩興。第二次罷相完全是他個人的意愿和主動的選擇。他回到江寧,在城外建起“半山園”,過起了閑云野鶴一般的悠然自在的生活,體會和享受無官一身輕的閑適生活。雖然佛教重在出世,但并未一概否定現實人生。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③一個正信的佛教徒或一個理性的科學家,都不會遠離人世凡塵,生活在虛無縹渺之中。他們更能腳踏實地的奉獻人生,覺悟人生。王安石一生的追求合乎中道,不走極端,不任性,不偏激,在對待出世與入世的問題上同樣如此。他不主張完全放棄世俗生活,又不贊同完全入世過一種俗世的生活。他已經沒有任何負擔和牽掛,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了,因而也就無所顧忌的傾心研究佛教,成了一名十分虔誠的佛教徒,自由自在的度遇了最后的十年。所以在逭期間,他的詩風大變。
王安石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因一生仕途不平,其詩作有不少是歌頌那些具有倔強性格的事物的。他愛不怕霜欺雪壓的梅花,不喜歡經不起風雨的桃李;愛磊落的蒼松,堂堂直節的勁竹,不喜歡那瑟縮在寒風裹的秋瓜和凍芋。《梅花》是他用比喻手法,借頌梅花以喻自己不畏強權的性格。
名家點評
現代紅學家、史學家、書法家馮其庸《中國文學史稿》:“他的抒情寫景小詩,在當時就是很著名的。例如《江上》《梅花》……以上這些詩,都是情景交融的好詩。”
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管士光《淺草集》:“王安石《梅花》詩不僅寫了梅之色,更寫出了梅之香,這也是從梅有暗香的角度來寫梅勝雪的方面,詩人借雪的形象,突出了梅花之香。”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漢族,撫州(今江西撫州市東鄉縣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等,并稱“唐宋八大家”。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后,隱居,病死于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謚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后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梅花的詩意】相關文章:
元日王安石詩意11-29
伯牙王安石詩意11-25
王安石的《梅花》05-05
《梅花》王安石10-24
王安石的梅花賞析01-01
梅花古詩王安石11-16
王安石梅花的賞析06-01
王安石的《梅花》賞析09-07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詩意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