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
王安石的《思王逢原三首》是悼念故友之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相關的知識點。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其一
布衣阡陌動成群,卓犖高才獨見君。
杞梓豫章蟠絕壑,騏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許終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間無妙質,鼻端從此罷揮斤。
其二
蓬蒿今日想紛披,冢上秋風又一吹。
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廬山南墮當書案,湓水東來入酒卮。
陳跡可憐隨手盡,欲歡無復似當時。
其三
百年相望濟時功,歲路何知向此窮。
鷹隼奮飛凰羽短,騏驎埋沒馬群空。
中郎舊業無兒付,康子高才有婦同。
想見江南原上墓,樹枝零落紙錢風。
【創作背景】
中外都有不少才高而命短的詩人,北宋詩人王令(字逢原)就是其中之一。他以高尚的節操和卓越的才華聞名于世,而人們所以知道他的名字,是與王安石的揄揚分不開的。王安石于至和二年(1054年)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路過高郵,王令賦《南山之田》詩謁見王安石,王安石大異其才,遂成莫逆之交,并將妻妹嫁給王令,為他四處傳播聲譽,使這位年輕詩人的作品得以廣為流傳。然而,嘉祐四年(1059年)秋,王令僅以二十八歲的青春年華而逝世,這令王安石痛心疾首,黯然神傷。第二年秋天,便寫下了這三首悼念故友之作。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鐘山,享年六十六歲。累贈為太傅、舒王,謚號“文”,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有《臨川集》等著作存世。
【延伸閱讀】思王逢原其二閱讀練習題附答案
一:
(1)首聯寫景有哪些作用?(3分)
(2)請賞析頸聯的妙處。(3分)
(3)詩中表達了哪些豐富的情感?試作簡要概括。(4分)
參考答案
(1)點明時令,營造凄清氛圍,奠定全詩傷感的基調。
(2)廬山傾倒當書案,湓水入杯作美酒,運用夸張手法,想象奇特,表現友人豪邁的胸襟。
(3)對友人德才不為世人所知的遺憾;對友人豪放氣質的贊賞;對兩人往昔交游的懷念;對與友人陰陽兩隔的悲傷。
二:
1.首聯描寫了哪些景物?句中“想”是什么意思?請簡要分析(5分)
2.請欣賞頸聯“廬山南墮當書案,湓水東來入酒卮”的妙處。(6分)
參考答案
1.詩人選用秋天富有特征的景物,如冢上的秋風,野外的蒿草,來襯托自己的哀思,生動形象,哀切感人(或:以哀景襯哀情)。(2分)想,看似“遙想”,實為悵望和思念。一個“想”字,既表示悼念,又說明自己在遠方,不能親自去祭祀墳墓,有以詩代祭的意思。(3分)
2.這兩句虛實結合,運用對偶、夸張、比擬等修辭寫出對往事的回憶。(2分)二人相聚談書飲酒是實事,但寫詩時偏不用實寫,一味夸張,滲透著豪情逸興,氣魄宏壯,語語精煉。(2分)出句用“南墮”“當”寫出山勢,對句用“東來”“入”形容水流與飲酒的豪情,運用比擬手法,把自然景物與人的性格融合成一體。一方面展現了二人當年的友情至深,另一方面表達了王安石對故友的深切思念。(2分)
【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相關文章:
王安石《王霸》原文及翻譯08-21
寒夜思友三首王勃賞析10-28
王安石的詩集08-31
王安石古詩10-23
《梅》王安石10-15
王安石的《梅花》08-12
王安石--《江上》07-03
王安石簡介07-02
王安石古詩03-30
王安石梅花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