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安石《壬辰寒食》閱讀答案及參考譯文
當我們學習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進行一些閱讀練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王安石《壬辰寒食》閱讀答案及參考譯文,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覓②樂,但欲老漁樵。
[注]:
、偻醢彩问嬷萃ㄅ械漠斈,長兄宜州司戶王安仁病逝,時年37歲。這首詩是作者于次年皇佑四年(1052年)回江寧料理長兄王安仁喪事時所作。
、谲幟幔汗糯浯蠓虻能嚪,因以指代官位爵祿。
1.詩的前兩聯是怎樣寫作者的“客思”和悲傷的?請簡要分析。(6分)
2.“但欲老漁樵”一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愿望?產生這種愿望的原因是什么?(5分)
【參考答案】
1.通過比喻寫客思之愁,用春風吹拂的千萬條柳枝來寫愁緒之多;通過夸張寫寒食之哀,用傾淚可漲冶城之潮寫出悲情之重。(修辭各1分,分析各2分)
2.表達了作者希望歸老田園、漁樵為生的意愿。原因一是長兄為官有志卻英年早逝,二是仕途不順,為官不快。(情感1分,原因分析各2分)
【譯文】
身居他鄉的鄉思像楊柳一樣,被春風一吹就有千萬條思緒。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節,自己的眼淚就更多了,流的淚就快要淹沒冶城了。自己的白頭發像是要掙脫出頭巾的束縛,鏡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經顯得蒼老。不想知道官位的快樂啊,只求自己能夠在青山綠水做一個打漁和砍柴的農民。
【注釋】
[1]寒食:節令名,在農歷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說客思如春風里的柳條之多.客思:他鄉之思.思:思緒,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記》載,江南東道升州土元縣:古冶城在今縣四五里;本吳鑄冶之 地,因以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宮附近
[4]巾:頭巾.雪:白發.
[5]朱:紅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顏.
[6]軒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車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祿.
[7]老:終老.漁樵:漁人和樵夫,指代隱逸生活
王安石《壬辰寒食》閱讀答案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1)請概括本詩中詩人抒發的情感。(4分)
(2)聯系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5分)
參考答案
。1)(共3 分)本詩抒發了自己省墓時沉痛(或思念死去的親人)的心情(1分)以及變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歸隱漁樵為生的愿望(或做官的不快、抑郁)(1分),以及感慨人生易逝的無奈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情況:錯得較多的是答思鄉之情;三種情感一般只能答到一種。
。2)(共4分)雪隱喻了白發(1分)。朱隱喻青春的容顏(或紅潤的面容、年輕的面容),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1分)。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傷之情(1分)。
答題情況:很少同學能答到色彩對比
【解析】
王安石雖然是大有作為之人,但他同樣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進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為了養家孝親,并非樂意官場,汲汲富貴。由于臨川家中(現江西臨川區)無田園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幾十口人賴其官祿,他根本就沒有條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詩歌中,就表達了收功無路去無田的無奈,既然人間未有歸耕處,他只得竊食窮城、任職地方,但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這首詩中就表達了他的感慨;视铀哪耆沙(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寧(現南京市江寧縣)掃墓時寫下此詩。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損之)曾為江寧通判。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寧牛首山(今江寧縣南)。為父親和長兄王安仁掃墓,不覺悲思萬縷,淚若江潮,白發先出,朱顏早凋,因而發出了軒冕不足樂、終欲老漁樵的感慨。大概是從父兄雖然學問卓越、志節高尚,卻窮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慘淡經歷受到觸動,引發了他潛藏于心中的歸老田園、漁樵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詩抒懷,不能付諸于實際。詩人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抒發了自己省墓時沉痛的心情以及變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歸隱的愿望.語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注釋】 [1]寒食:節令名,在農歷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肚G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說客思如春風里的柳條之多?退迹核l之思.思:思緒,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記》載,江南東道升州土元縣:古冶城在今縣四五里;本吳鑄冶之地,因以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宮附近。 [4]巾:頭巾;雪:白發。 [5]朱:紅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顏。
[6]軒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車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祿。[7]老:終老。漁樵:漁人和樵夫,指代隱逸生活。
王安石《壬辰寒食》閱讀答案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ㄗⅲ俸常呵迕髑耙惶欤ㄒ徽f前兩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閱讀題目
16.下列對詩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用“客思”起筆,奠定全詩的抒情基調,使全詩籠罩上一層濃重的傷感。
B.一、二句寫了春日里的楊柳,在春風中枝條千萬,恣意飄揚,生動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C.第三句用了一個“傾”字,寫出作者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想起已故親友,淚水不覺流出,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流淚之多。
D.王安石的詩對語言錘煉十分講究,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本詩語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17.此詩為王安石在寒食節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寧掃墓時所寫。請結合詩句,分析詩人抒發了哪些情感?
參考答案
16.B
17.①客思之愁。詩人為官異鄉,思鄉、思親之愁如春日里的楊柳,千絲萬縷。
、诎У恐。詩人在寒食節回江寧掃墓,產生了對親人的哀悼之情。
、墼缢ブ畤@。詩人面對白發和衰老的容貌,感慨時光易逝、容顏早衰。
④為官之苦。詩人未知為官之樂,欲過漁樵生活,表明詩人厭倦官場,渴望歸隱的心情。
【分析】
16.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B項,“在春風中枝條千萬,恣意飄揚,生動描繪了春天的美景”錯誤,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風吹動的楊柳枝,使抽象的客愁具體化,以楊柳風起興,用春風飄飛的楊柳反襯傷春之悲。
壬辰寒食詩詞鑒賞
古詩原文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參考譯文
身居他鄉的鄉思像楊柳一樣,被春風一吹就有千萬條思緒。
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節,自己的眼淚就更多了,流的淚就快要淹沒冶城了。
自己的白頭發像是要掙脫出頭巾的束縛,鏡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經顯得蒼老。
不想知道官位的快樂啊,只求自己能夠在青山綠水做一個打漁和砍柴的農民。
注釋解釋
寒食:節令名,在農歷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肚G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客思”二句是說客思如春風里的柳條之多客。思:他鄉之思。思:思緒,心事。
冶城:《太平寰宇記》載,江南東道升州土元縣:古冶城在今縣四五里;本吳鑄冶之地,因以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宮附近。
巾:頭巾。雪:白發。
朱:紅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顏。
軒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車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祿。
老:終老。漁樵:漁人和樵夫,指代隱逸生活。
創作背景
王安石之父曾為江寧通判。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寧牛首山(今江寧縣南);仕哪耆沙(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寧祭掃父親墓時寫下此詩。詩人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抒發了自己省墓時沉痛的心情以及變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歸隱的愿望。
詩文賞析
王安石回江寧為父親和長兄王安仁掃墓,不覺悲思萬縷,淚若江潮,白發先出,朱顏早凋,因而發出了軒冕不足樂、終欲老漁樵的感慨。大概是從父兄雖然學問卓越、志節高尚,卻窮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慘淡經歷受到觸動,引發了他潛藏于心中的歸老田園、漁樵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詩抒懷,不能付諸于實際。
此詩一方面是表達了作者在掃墓時對父親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推行新法時的艱難處境作了一番慨嘆。
作者用“雪”與“朱”兩個頗具色彩的字極其生動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頭發與容顏因操勞過度而出現的未老先衰的狀況。當時王安石只有三十二歲,本該是黑發朱顏,但現在是“白發爭出”“朱顏早凋”,顯然是想表達自己內心的一種感慨:自己雖然身居官位,卻絲毫沒享受到當官本該有的樂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以至于才過而立之年就華發早生、蒼顏畢現,世事實在是太艱難了!把迸c“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于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整首詩把思鄉之愁、哀悼之痛、早衰之嘆、為官之苦有機地串聯,并用“雪”與“朱”這兩個字把王安石內心的感慨與苦楚更加深沉地表達了出來。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為了養家孝親,并非樂意官場,汲汲富貴。由于家中無田園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幾十口人賴其官祿,他根本就沒有條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詩歌中,就表達了“收功無路去無田”的無奈,既然“人間未有歸耕處”,他只得“竊食窮城”、任職地方,但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詩中就表達了他的感慨。
【王安石《壬辰寒食》閱讀答案及參考譯文】相關文章:
王安石 壬辰寒食07-05
王安石 壬辰寒食(合集)09-02
王安石《壬辰寒食》原文及翻譯04-20
王安石在相位閱讀及答案參考10-11
孟云卿《寒食》的閱讀答案及譯文賞析05-16
《明良論》閱讀答案及參考譯文06-18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閱讀答案附譯文11-30
王安石的《孤桐》閱讀答案06-25
王安石《眾人》閱讀練習及答案03-10
荀子《解蔽》閱讀答案及譯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