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王安石的詩

時間:2024-10-24 16:40:32 王安石 我要投稿

[優選]王安石的詩15篇

王安石的詩1

  書湖陰先生壁

  宋代 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譯文

  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

  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并且環繞著農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桑樹枝葉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過墻頭。

  黃鶯幾聲清脆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午覺。一夢醒來,我恍恍惚惚還覺得自己好像仍然在舊日所住的半山園中。

  注釋

  書:書寫,題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蘇南京)時的鄰居。

  茅檐:茅屋檐下,這里指庭院。無苔:沒有青苔。

  成畦(qí):成壟成行。畦:經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護田:這里指護衛環繞著園田。⑸排闥(tà):開門。闥:小門。送青來:送來綠色。

  楝(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里的楝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見的苦楝花。

  創作背景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組詩。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時的鄰居和經常往來的朋友。

  別解

  首句的“長掃”,一直解釋為:經常打掃,“長”通“常”,“茅檐”是代指庭院,“靜”同“凈”。于是,首句就解釋成了:由于經常打掃,庭院干凈得一點兒青苔都沒有了。

  如果不問,這樣的解釋也可以說得通,因為這樣的解說已經通行了好幾百年。但是,若要是深究,若要聯系生活,就會發覺,這樣的解釋并不合乎事理。

  說“茅檐”是借代庭院,就已經很勉強。如果視“掃”為打掃,那么,被借代的應該也是可以打掃的;借代的也應該是被打掃的一部分。庭院是可以打掃的,可“茅檐”是不可以打掃的。請問一下,經常登梯子掃房檐,誰掃過請舉手!若是瓦檐,若是水泥房檐,有了雅興,打掃也無妨,但是,秋風尚能卷走屋上三重茅,茅草的檐是掃不得的,掃一回,那苫房的茅草就下來一些,掃它幾回屋子就漏了。以不可掃的“茅檐”代庭院是不妥的。

  即使是允許“茅檐”代“庭院”,那庭院中被掃的也不應該是“苔”。苔是長在潮濕的地方的,是緊附于其他物體上的,用掃帚是掃不去的。劉禹錫的陋室“苔痕上階綠”,并不能說明陋室衛生沒搞好。衛生檢查團從來不以苔的有無打分。以掃苔來說明院子干凈,也是不妥的。其實,有些青苔的庭院,倒是文人追求的雅、靜,也算是一種情趣。

  有這么多的不合事理,我們有理由重新看一下“茅檐長掃靜無苔”。

  “掃”的常用義是“清除”,是“用掃帚除去塵垢”,解釋“茅檐”為代指庭院,“長”為“常”,全是為了適應一個“打掃”,在其他場合并不容易找到例子。我們應該看到,“掃”還有一個意義,就是描、畫。張祜詩《集靈臺》“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這個“掃”就是描畫。司空圖《燈花》之二“明朝斗草多應喜,剪得燈花自掃眉。”這“掃”也是描畫。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這“掃”也是描畫。

  解釋“茅檐”的人多是沒有住過茅屋的,才弄出這些借代、通假,看得出,是為了迎合“打掃”的無奈與被迫。

  如果,我們跳出“掃”的常用義,選用“描畫”解釋“茅檐長掃靜無苔”,就可以解釋成:無苔的房檐,像大筆一樣長長的一畫。苫房用的草,多是梢朝下,以利水流;反之就“戧水”了,水就可能順草進入里面。多年不換的房草,朽爛含水,也就長出苔了。有苔的房子也就快不行了。新苫的房,檐上自然是“無苔”的了。新苫的房草,梢比較長,也比較軟,若是讓文人看了,就恰是毛筆。

  這樣的解釋,一是少了許多麻煩,“長”還是原來的“長”“茅檐”仍是原來“茅檐”。二是更有詩味了,無苔的房檐,像筆一樣長長的一畫,這多有詩意,這多有文氣,這才是讀書人的眼力。其實,“茅檐長掃靜無苔”說的是,房子是新苫過的;“花木成畦手字栽”說的是,主人勤于勞作。房子是新苫的,花木是親手栽的,就是說主人對生活充滿熱情。

  整個詩寫的是清新、嫻靜的生活。將一個“掃”字重新解釋,讓它成為“描畫”,成為富有動感與美感的比喻,較之掃院子,詩的張力就大多了。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張港先生著《經典古詩詞另類“悅”讀》)

  賞析

  這兩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這一首詩用典十分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容,并不妨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則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刻地體會。

  首二句贊美楊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靜”即凈。怎樣寫凈呢?詩人摒絕一切平泛的描繪,而僅用“無苔”二字,舉重若輕,真可謂別具只眼。何以見得?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季節,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于掃除。而今庭院之內,連青苔也沒有,不正表明無處不凈、無時不凈嗎?在這里,平淡無奇的形象由于恰當的用字卻具有了異常豐富的表現力。“花木”是庭院內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為品種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種。這樣,“成畦”二字就并非僅僅交代花圃的整齊,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豐美,既整齊又不單調。

  這清幽環境令人陶醉,所以當詩人的目光從院內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時,他的思致才會那樣悠遠、飄逸,才會孕育出下面一聯的警句,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里,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詩人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彎彎的河流環繞著蔥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著孩子一樣。“護”字,“繞”字顯得那么有情。門前的青山見到庭院這樣整潔,主人這樣愛美,也爭相前來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門而入,奉獻上一片青翠。詩人以神來之筆,留下千古傳誦的名句。

  “一水”“兩山”被轉化為富于生命感情的親切的形象,而為千古傳誦。但后二句所以廣泛傳誦,主要還在于這樣兩點:一、擬人和描寫渾然一體,交融無間。“一水護田”加以“繞”字,正見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環繞著綠油油的`農田,這不恰像一位母親雙手護著小孩的情景嗎?著一“護”字,“繞”的神情明確顯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闥”二字,更是神來之筆。它既寫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撲向庭院而來!這種描寫給予讀者的美感極為新鮮、生動。它還表明山的距離不遠,就在楊家庭院的門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動人的,是寫出了山勢若奔,仿佛剛從遠方匆匆來到,興奮而熱烈。所有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這種種描寫,又都和充分的擬人化結合起來那情調、那筆致,完全像在表現“有朋自遠方來”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顧不得敲門就闖進庭院送上禮物。二者融合無間,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經錘煉又無斧鑿之痕,清新雋永,韻味深長。二、這兩句詩也與楊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聯里,已可看到一個人品高潔、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所居僅為“茅檐”,他不僅“掃”,而且“長掃”(即常掃),以至于“靜無苔”;“花木成畦”,非賴他人,而是親“手自栽”。可見他清靜脫俗,樸實勤勞。這樣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間,當然比別人更能欣賞到它們的美,更感到“一水”“兩山”的親近;詩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陰先生早已締結了深厚的交誼。詩以“書湖陰先生壁”為題,處處關合,處處照應,由此也可見出詩人思致的綿密。

  此詩對于“一水”“兩山”的擬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為基礎,又與具體的生活內容相吻合,所以氣足神完,渾化無跡,成為古今傳誦的名句。

  在修辭技巧上,“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兩句也堪作范例。詩人運用了對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給山水賦予人的感情,化靜為動,顯得自然化境既生機勃勃又清靜幽雅。

王安石的詩2

  君難托

  宋代王安石

  槿花朝開暮還墜,妾身與花寧獨異。

  憶昔相逢俱少年,兩情未許誰最先。

  感君綢繆逐君去,成君家計良辛苦。

  人事反覆那能知?讒言人耳須臾離。

  嫁時羅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難托葉。

  君難托,妾亦不忘舊時約。

  譯文

  槿花早晨開放黃昏時就已凋謝,我的命運與花難道有什么差異。

  回憶過去相逢時都在青春年華,兩情沒有確定是誰最先提及?

  為你的纏綿情意所感動我就隨你而去,替你操持家計而辛苦不息。

  人事的翻覆變化哪能預先想到?你聽信誹謗之言不多久就將我離棄。

  出嫁時的羅衣我羞于再穿,如今才覺悟你不可依托悔之莫及。

  你雖然不可信托啊,當初的海誓山盟我還是不能忘記!

  注釋

  君難托:很難把什么托付給你,意思是你很靠不住。

  槿(jin)花:錦癸科植物。早上開花,晚上就萎謝了。所以古代文人多用來比喻夫婦之間不能長久的愛情。還:就。墜:凋落下來。

  妾身:古代婦女的自我謙稱,一般在對男子說話時用。寧:豈,難道。獨:表示反問,相當齡“難道”。

  昔:過去,從前。俱:都是。

  未許:沒有肯定的答案,設有定論。先:此處指感情更深。

  綢繆:纏繞,這里形容感情融洽。逐君去:跟隨你去

  家計:家庭生計,生活。良:實在。

  人事:人情。反覆: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事情變化多端。

  須臾:片刻。一會兒。離:拋棄,丟棄。

  羅衣:絹帛做的衣服。更著:再穿。

  悟:醒悟,明白過來。

  舊時約:從前的誓約。

  創作背景

  《宋史·王安石傳》記載,宋神宗還在當太子時便對王安石很敬佩,即位不久重用他,全力支持他變法。后來由于變法收到了極大的阻力,神宗漸漸缺乏信心,加之有人屢進讒言,王安石只好自求罷相,退居金陵。

  賞析

  王安石的這首棄婦詩寫得通俗易懂,而又纏綿悱惻,哀怨幽深。這首詩就是一位遭受遺棄的女子的悲訴,詩中展示出她的不幸遭遇,同時也對負心漢予以譴責。

  全詩是這位棄婦的獨白。她先以朝開暮墜的槿花為喻,自己的命運又和它有什么區別呢?這一比喻一開始便給全詩籠罩上一種悲劇氣氛。而朝開暮墜,更反映出變化反復之快。接著便展開回憶:起初昔日相逢,都是青春年少,兩人一見鐘情,相互喜悅;男歡女愛到了極致,真不知誰的情感更為真誠濃烈。“兩情未許誰最先”,可以想見其愛之深、之切、之濃。她終于被他的纏綿的情意感動,嫁給了他,為他操持家中生活,備嘗辛苦。由此也可想象她的漸漸憔悴、衰老。果然,不久丈夫變心了。表面看來他是因聽信讒言而立即休棄了妻子。但事實并非如此。假如這位丈夫真是十分疼愛妻子,區區讒言能使他們分離嗎?如此看來,人事翻覆,不是誰能知,而是必然的結果。從“兩情未許誰最先”到“讒言入耳須臾離”,前后轉變,何等急劇,態度對比,又是何等強烈!活生生的事實使她非常傷心,看著昔日嫁時的羅衣,她感到悔恨,羞于再穿;她終于明白,像這樣喜新厭舊、反復無常的人是無法寄托終身的。然而傳統的中國女子是多么癡情啊,她即使知道丈夫并不可靠,但她仍念念不忘昔日他們之間的誓約。應當說這位棄婦形象具有相當的典型性,她的命運、她的性格,代表了整個封建社會里,廣大不能主宰自己命運婦女的共同特征。讀這首詩,我們看到了一位忠實于愛情,勤勞樸素,卻又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但又不甘于這種命運的傳統婦女的形象。

  《君難托》寫出了封建時代的婦女愛情生活毫無保障,就像朝開暮謝的槿花那樣,隨時會遭到摧折,反映了婦女深受迫害和凌辱的同時,對那些負心漢表示了鄙視的態度。全詩從比興開始,以敘述展開,情意深厚婉曲;同時運用前后對比手法,對照強烈;詩的語言質樸,頗具民歌特色,值得吟味。

  詩的起首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以朝開暮墜的槿花來比喻棄婦。她和槿花的命運難道有什么區別嗎?用反問來加強語氣,實際是作出“毫無區別”的`肯定回答。“憶昔”是回憶往事,記得我們剛相識時,都還年輕,相互愛慕,也不知是誰先吐露出愛情,兩人的愛情簡直是分不出高下的。這種回憶是甜蜜的,少男少女最癡情,那個負心漢在當時確實曾真心愛過她。正因為被他纏綿的情意所感動,她才決心跟隨他去,把自己的終身托付給他。“君難托”的主題,到此交代了“托”的經過,以下再展示“難”。

  第一難是“成君家計良辛苦”。婚后當了家庭主婦,要操持好全家的生活實在很辛苦。可以想像得出,上有不太好伺候的公婆,下有愛挑剔生事的叔姑,眾口難調,左右為難。第二難是“人事反覆那能知”。人情變化得很厲害,說變就變,翻臉成仇。這里既指說男方的親屬,也是說她的丈夫。前者是說壞話,進讒言的人,后者是聽信讒言而變心的人。“讒言入耳須臾離”既是對進讒者的譴責,也是對輕易聽信讒言的丈夫的怨恨。“須臾離”形容丈夫離棄她的突然,事起倉促,頃刻之間便把自己拋棄,她毫無思想準備,婚變之后,她成了受害人。對這一遭遇,女主人公有什么想法?“嫁時羅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難托。”一個婦女被丈夫休棄總是一件讓人感到羞愧的事,哪怕她毫無過錯,但要重新穿上娘家帶來的出嫁服裝回去,真是臉上無光。此時此刻她才醒悟到她把終身托錯了人,這個負心漢是多么靠不住啊!全詩至此,應當說是敘事已畢,主題已出,意境已盡,可以結束了。但作者再加兩句表白來作結尾:“君難托,妾亦不忘舊時約。”盡管明白了“君難托”,但那段癡情,那種忠于愛情的品性仍不改變,因為我仍然不能忘掉從前發過的愛情誓約,我還是信守舊時之約,忠誠如初。女主人公的人品與性格被突出了,她的高尚情操更反襯出那負心漢的可恥卑劣,而那種被遺棄的痛苦和怨恨之情也就表現得格外的強烈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讒言入耳須臾離”一句可作為雙關語來解讀,暗示君臣之間難以相處。末兩句真實地表現出女子被休后的留戀之情。古時被罷貶的忠臣亦如此。“君難托”還可能含有“伴君如伴虎”的思想,君王一朝變心,為臣的便再無立身之地了。結句又表現心情上的矛盾,還抱有盡管男子薄情,自己仍然盼著破鏡重圓的幻想。由此可見,如果把這首詩作為王安石對宋神宗的怨望來讀也未嘗不可,但這種怨望并不是一般的消極哀怨,而是我行我素、矢志不渝的表白。

王安石的詩3

  次韻唐公三首其三——旅思

  [宋]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見問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遠,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風起,悲歌不為鱸。

  次韻唐彥猷華亭十其四始皇馳道

  [宋] 王安石

  穆王得八駿,萬事得期修。

  茫茫萬載間,復此好遠游。

  車輪與馬跡,此地亦嘗留。

  想當治道時,勞者尸如丘。

  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七華亭谷

  [宋] 王安石

  巨川非一源,源亦在眾流。

  此谷乃清淺,松江能覆舟。

  蟲魚何所知,上下相沉浮。

  徒嗟大盈北,浩浩無春愁。

  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九昆山

  [宋] 王安石

  玉人生此山,山亦傳此名。

  崖風與穴水,清越有余聲。

  悲哉世所珍,山出受欹傾。

  不如鶴與猿,棲息尚全生。

  次韻吳沖卿召赴資政殿聽讀詩義感事

  [宋] 王安石

  周南麟趾圣人風,未有騶虞系召公。

  雅頌兼陳為四始,笙歌合奏以三終。

  討論詔使成書上,休澣恩容著籍通。

  墻面豈能知奧義,延陵聽賞自為聰。

  次韻楊樂道述懷之作

  [宋] 王安石

  素心非不慕前修,自怪因循欲白頭。

  獵較趣時終瑣瑣,畫墁營職信悠悠。

  濠梁最憶知魚樂,牢策翻慚為彘謀。

  尚有故人能慰我,詩成珠玉每相投。

  次韻張德甫奉議

  [宋] 王安石

  知君非我載醪人,終日相隨免污茵。

  賞盡高山見流水,唱殘白雪值陽春。

  中分香積如來缽,對現毗耶長者身。

  誰拂定林幽處壁,與君圖寫繼吾真。

  答裴煜道中見寄

  [宋] 王安石

  君游苦數歸苦晚,一驛險有千里遠。

  知君陟降旦暮間,馬力不勁厭長坂。

  雨腳墜地花枝低,風頭入溪蒲葉偃。

  此處登臨不奈愁,瓊樹森森遮疊巘。

  答孫正之

  [宋] 王安石

  無才處處是窮涂,兩地誰傳萬里書。

  節物崢嶸催歲暮,溪山蕭灑入吾廬。

  南歸猶喜尋同志,北去還聞困索居。

  佳句不須論舊約,相隨陽羨有籃輿。

  答揚州劉原甫

  [宋] 王安石

  少食苦不足,一官聊自謀。

  為生晚更拙,懷祿尚遲留。

  黽勉詎有補,強顏包眾羞。

  謂我古人風,知君以相優。

  君實高世才,主思正綢繆。

  哿矣哀此民,華簪寧易投。

王安石的詩4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梅》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斜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明妃曲》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登飛來峰》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鐘山即事》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江上》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殘菊》

  黃昏風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

  折得一枝還好在,可憐公子惜花心。

  《入塞》

  荒云涼雨水悠悠,鞍馬東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數行淚,回身卻望塞南流!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出塞》

  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淚落,蒙蒙吹濕漢衣冠!

  《梅花》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浣溪沙》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

  愛閑能有幾人來。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

  誰零落為誰開?

  《漁家傲》

  平岸小橋千嶂抱,揉蘭一水縈花草。

  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攲眠似聽朝雞早。

  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棋》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王安石的詩5

  梅花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獨山梅花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獨山梅花何所似,半開半謝荊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艷帶寒日,漠漠遠香隨野風。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顏色空。

  紅梅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春半花才發,多應不奈寒。

  北人初未識,渾作杏花看。

  詠梅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頗怪梅花不肯開,豈知有意待春來。

  燈前玉面披香出,雪後春容取勝回。

  觸撥清詩成走筆,淋漓紅袖趣傳杯。

  望塵俗眼那知此,只買夭桃艷杏栽。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西江月·紅梅

  詞牌名:西江月|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梅好惟嫌淡佇,天教薄與胭脂。真妃初出華清池。酒入瓊姬半醉。

  東閣詩情易動,高樓玉管休吹。北人渾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王安石的詩6

  江上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試題一:

  (1)“晚云含雨卻低徊”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這首詩歌也于尋常的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深刻的,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擬人。“低徊”本來是指人的徘徊沉思,這里用來表現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緩慢移動的情形,靜中有動,情趣橫生。

  (2)在孤云低垂、青山繚繞、無路可行之際,卻忽然看見遠處忽隱忽現的帆船駛來,這告訴人們:山重水復之際,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時;困難與黑暗中往往蘊含著希望和光明。

  試題二:

  ①“低徊”一詞描繪出了“晚云”怎樣的情狀?

  答:暮云低垂,雨意濃重。

  ②前二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圖”,這幅圖的基調是怎樣的?

  答:朦朧、悠遠,開闊、奇幻。

  ③若說這首詩也以天象與江上景物的變化暗寫船上人心情的變化,請你簡要地說明詩人心情變化的情況:

  答:詩人的心情可由下面的圖示來表示:沉重——愁苦——疑惑——豁然開朗。

  翻譯:

  一個的早晨,詩人站在江的南岸向北岸望去,只見天色陰沉沉的,剛剛透出一半亮色。壓低的云層含著雨意,徘徊不定。詩人的目光移向對岸的青山,發現山勢曲折纏繞,江流迂回蜿蜒,心頭不禁涌起一陣困惑:路在何方?忽然看到無數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下,正隱隱約約向近處駛來。

  賞析一:

  此詩表達了蕭散恬淡的心緒。詩寫泛舟江上所見景物。寫了秋陰,寫了云、雨,寫了青山和遠處映影影綽綽的風帆,都是很開闊、很宏大的物像,然而,整首詩造成的藝術境界卻不是雄健豪邁,而是空明幽淡,其關鍵便在一個“遠”字。詩人攝取了各種遠景構成他的畫面。

  首句令人想見雨過天晴,陰云半開,一抹藍天已帶上了晚霞的輝光,給人一種悠遠的感受。次句則將黃昏時的云霧寫活了。“低徊”本指人的徘徊沉思,這里卻用來表現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緩慢地移動,情趣橫生,靜中有動。詩人在這兩句中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圖。景物的描寫,低徊容與,悠然靜穆,所以幽遠淡雅便成了這幅畫的基調。

  三、四句從云轉到江邊的青山,寫出了江行的特殊感受,不僅有景,而且景中有人,景中有意,蘊深邃的`哲理于尋常景物之中,啟人遐思,耐人尋味。這里青山的回環曲折,帆景的時隱時現,也都構成了淡遠的畫面,與上面兩句渾然一體,融匯無間。

  賞析二:

  王安石晚年辭官閑居于江寧府(南京)城東門與鐘山之間的“半山園”,飽覽山光水色,寫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連也稱贊:“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

  此詩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獲得精神啟悟而作。

  頭兩句寫天,后兩句寫地,可見詩人眼界開闊而幽深。寫天就順手把地點(江北)、季節(秋)和時辰(晚)都交待了,卻交待在陰晴莫定的天氣變化中。“江北秋陰一半開”,似乎有了由陰轉晴的趨勢,誰料想都秋天了,氣候還如此變化無常,逆轉為“晚云含雨卻低徊”。陰——半晴——濃陰,不僅是天氣變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調的變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有一個低首徘徊的詩人在。

  但是此詩的深層意義不是屈從陰暗,而是反抗陰暗。

  詩人放眼遠望,視野雖然遇到“青山繚繞疑無路”的阻塞,卻又在“忽見千帆隱映來”中,視野變得豁然暢通了。詩人對光色體察甚細,遠處的千帆時顯時隱,是對應著天氣的半晴又陰對江面能見度的影響的。

  反抗陰暗,便能開通千帆競渡的視境,這就是詩人借山光水色的變化所體驗到的某種人生哲學、或政治哲學。因此,此詩是以富有辨證法的思理取勝。

  這種思理是積極的,人們讀到南宋詩人的《》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會聯想到它。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市鹽埠嶺),漢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謚號“文”。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后,隱居,病死于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謚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罷相后得封寧國公,后又改封荊國公,故世稱王荊公。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正公集》。

王安石的詩7

  送江寧彭給事赴闕

  宋代 王安石

  西江望士眾長兼,卓犖傳家在一男。

  壯志異時開史牒,妙齡終日對書龕。

  桂堂發策收科選,櫻苑頒詩豫宴酣。

  大邑援琴聊試可,小州懷紱果才堪。

  分臺拜職榮先入,抗疏辭恩恥橫覃。

  勁操比松寒不撓,忠言如藥苦非甘。

  龍鱗直為當官觸,虎穴寧關射利探。

  朱轂獸頭終協夢,粉闈雞舌更須含。

  均輸北轉荊門鷁,勸課西臨蜀市蠶。

  期信有兒迎郭汲,食貧無地乞羊曇。

  櫜垂鈴棧駝鳴(囗中加竭去立),節擁棠郊虎視眈。

  歸見廣墀瞻斧藻,對揚初服改朱藍。

  進班華省財方阜,出按窮邊虜稍戡。

  帝命賈琮當冀北,民歌姬奭次周南。

  投壺饗客魚無乙,伐鼓搜兵馬有驔。

  鯨鬣掀紅旗杳杳,虬髯吒黑纛鬖鬖。

  威加諸部風霜肅,惠浸連營雨露涵。

  大斗時時能劇飲,輕裘往往只清談,乾龍已應天飛五,晉馬徐觀晝接三。

  道在君臣方自合,德侔鄉長亦誰慚。

  便蕃肯較平生寵,放曠皆知雅性妉。

  委佩去辭廷殖殖,揚舲來得府潭潭。

  一尊客語從容盡,千里人情委曲諳。

  豈但故多扶杖祝彭聃。

  幕中俊乂閑刀筆,帳下驍雄冷劍鐔。

  楚地怪須留汲黯,蕭規疑欲付曹參。

  從來貴勢公何慕,自是賢名上所貪。

  未信逸身今以老,且當憂國每如惔。

  論心邂逅膠投漆,搔首低徊雪滿簪。

  鎮撫未驚移歲月,追攀曾許賞煙嵐。

  余歡遽隔新亭餞,宿惠難忘舊館驂。

  卷曲尚誰知散櫟,崢嶸空此詠枯楠。

王安石的詩8

  明妃曲二首

  宋代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譯文

  明妃當時初起程出行離別漢宮時,淚濕桃花春風面鬢腳微微亦低垂。

  低頭回看身影間周圍無有此顏色,還讓我君王的感情都難以控制。

  離別歸來卻怪罪丹青畫圖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實未曾見有。

  天仙意態由自生畫筆難以描摹成,當時冤枉殺死畫工毛延壽。

  從此一離去心知更不能回歸,可憐還不能穿盡漢朝皇城之宮衣。

  萬里寄語欲相問塞南遙遠家鄉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鴻雁往南飛。

  家人雖然在萬里傳來親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氈城不要常將家相憶。

  您還不曾見近在咫尺長門里幽幽阿嬌被鎖閉,人生如果要失意無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當初嫁給胡人的時候,身旁上百兩的氈車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個人說話但無處可說,只能把心語寄托于琵琶聲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彈出美妙聲音的手撥動黃金做的桿撥,彈起琵琶仰望空中飛鴻勸著胡酒。

  隨嫁的漢宮侍女暗中垂淚,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國者頻頻回首。

  漢朝之恩實在是淺薄啊,胡人之恩還要更深,人生的歡樂在于心與心相知。

  可憐王昭君的青冢已經荒蕪埋沒,還是有悲哀的樂曲流傳至今。

  注釋

  明妃:即王昭君,漢元帝宮女,容貌美麗,品行正直。晉人避司馬昭諱,改昭為明,后人沿用。

  春風;比喻面容之美。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中詠昭君一首有“畫圖省識春風面”之句。這里的春風即春風面的省稱。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歸來:回過來。丹青手:指畫師毛延壽。

  意態:風神。

  著盡漢宮衣:指昭君仍全身穿著漢服。

  塞南:指漢王朝。

  氈城:此指匈奴王宮。游牧民族以氈為帳篷(現名蒙古包)。

  咫尺:極言其近。長門閉阿嬌:西漢武帝曾將陳皇后幽禁長門宮。長門:漢宮名。阿嬌:陳皇后小名字。

  “氈車”句:寫匈奴派了大隊胡姬來接昭君。《詩經·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寫貴族女子出嫁,陪從很多。兩:同輛。

  桿撥:彈琵琶的工具。春風手:形容手能彈出美妙的聲音。

  漢宮侍女:指陪昭君遠嫁的漢官女。

  青冢:杜甫詩中有“獨留青冢向黃昏”及“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諸句,此用其意。相傳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賞析

  其一

  梅堯臣、歐陽修對《明妃曲》的和詩皆直斥“漢計拙”,對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評。王安石則極意刻畫明妃的愛國思鄉的純潔、深厚感情,并有意把這種感情與個人恩怨區別開來,尤為卓見。

  針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王安石歌頌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現實意義。當時有些人誤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筆法寫詩,轉折很多,跳躍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見來看待王安石,甚至惡意羅織之故。清代蔡上翔在《王荊公年譜考略》中千方百計地替王安石辯解,但還未說得透徹。

  明妃是悲劇人物。這個悲劇可以從“入漢宮”時寫起,也可以從“出漢宮”時寫起。而從“出漢宮”時寫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這個主題。王安石從“明妃初出漢宮時”寫起,選材是得當的。

  絕代佳人,離鄉去國,描寫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后漢書·南匈奴傳》的記載是:“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官,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江淹《恨賦》上也著重寫了她“仰天大息”這一細節。王安石以這些為根據,一面寫她的“淚濕春風”,“徘徊顧影”,著重刻畫她的神態;一面從“君王”眼中,寫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動人。所以“意態白來畫不成”一句是對她更進一層的烘托。“意態”不僅是指容貌,還反映了她的心靈。明妃“徘徊顧影無顏色”正是其眷戀故國無限柔情的表現。至于“殺畫師”這件事,出自《西京雜記》。《西京雜記》是小說,事之有無不可知,王安石也不是在考證歷史、評論史實,他只是借此事來加重描繪明妃的“意態”而已。而且,這些描繪,又都是為明妃的“失意”這一悲劇結局作鋪墊,以加重氣氛。

  上面寫“去時”,下面寫“去后”。對于去后,作者沒有寫“紫臺朔漠”的某年某事;而是把數十年間之事,概括為“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這兩句間,省略了“然而猶且”,意思是說:“明妃心里明知絕無回到漢宮之望,然而,她仍眷眷于漢,不改漢服。”

  近代學者陳寅恪曾經指出,中國古代所言胡漢之分,實質不在血統而在文化。孔子修《春秋》就是“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的。而在歷史上尤其是文學上,用為文化的標志常常是所謂“衣冠文物”。《左傳》上講“南冠”,《論語》中講“左衽”,后來一直用為文學典故。杜甫寫明妃也是著重寫“環佩空歸月夜魂”,這與王安石寫的“著盡漢宮衣”,實際是同一手法。杜甫、王安石皆設想通過“不改漢服”來表現明妃愛鄉愛國的真摯深厚感情,這種感情既不因在漢“失意”而減弱,更不是出于對皇帝有什么希冀(已經“心知更不歸”了),不是“爭寵取憐”。因此,感情更為純潔,形象更為高大。接著又補上“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把明妃一心向漢、歷久不渝的心聲,寫到鏤心刻骨。梅堯臣也說“鴻雁為之悲,肝腸為之摧”。王安石寫得比梅堯臣更為生動形象。

  最后,又用“家人萬里傳”來說,以無可奈何之語強為寬解,愈解而愈悲,把悲劇氣氛寫得更加濃厚。更妙的是:筆鋒一帶,又點出了悲劇根源,擴大了悲劇范圍。明妃這一悲劇的起點可敘從“入漢宮”時寫起。漢宮,或者說“長門”,就是《紅樓夢》中賈元春所說的“見不得人的地方”,從陳阿嬌到賈元春,千千萬萬“如花女”,深鎖長閉于其中。以千萬人(有時三千,有時三萬)之青春,供一人之淫欲。宮女之凄涼寂寞,可想而知,而況宮女的失寵與志士的懷才不遇,又有某種情況的類似,所以從司馬相如《長門賦》到劉禹錫的《阿嬌怨》,還有《西宮怨》之類,大都旨寫這一題材,表現出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廣大宮女的同情,或者抒發出“士不遇”的憤慨。唐人“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寫過了,只是說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卻多少有點怒了。李壁說:王安石“求出前人所未道”,是符合實際的;至于“不知其言之失”,則是受了王回、范沖等人的影響。王回引孔子說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卻忘了孔子也說過“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論語》);特別是誤解了“人生失意無南北”一句。王回本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人,他以政治偏見來論詩,難以做到公允。

  其二

  首兩句寫明妃(王昭君)嫁胡,胡人以氈車百輛相迎。《詩經》上有“之子于歸,百兩(同‘輛’)御(迎接)之”的.詩句,可見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禮來迎明妃。在通常情況下,禮儀之隆重,反映恩義之深厚,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筆。其中“皆胡姬”三字,又為下文“含情欲說獨無處”作伏筆。

  關于明妃對此的反應,詩中寫她“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梅堯臣《依韻和原甫昭君辭》中也說:“情語既不通,豈止腸九回?”他們意思是說明妃與胡人言語也不通,談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樂。

  王安石通過在詩中突出一個細節描繪來表現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彈琵琶以“勸胡”飲酒,一面眼“看飛鴻”,心向“塞南”。通過這一細節,巧妙地刻畫了明妃內心的矛盾與痛苦。接著,他又用明妃所彈的琵琶音調,感動得“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聽者被感動到這個地步,則彈者之內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從聽者的反應中寫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況與心情的描寫;末四句則是進一步加以分析、議論。這四句分為三層:第一層是“漢恩自淺胡自深”——明妃在漢為禁閉于長門中的宮女,又被當作禮物送去“和番”,所以“漢恩”是“淺”的;胡人對她以“百輛”相迎,“恩”禮相對較“深”。這句講的是事實。第二層講“人生樂在相知心”,這是講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應該樂而不哀了。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這就接入第三層:明妃在胡不樂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當時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與常情不同,是因為她深明大義,不以個人恩怨得失改變心意,而況胡人也并非“知心”。四句分三層,中有兩個轉折,有一個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處(方東樹《昭昧詹言》)。南宋初,范沖“對高宗論此詩,直斥為壞人心術,無父無君”(李壁注解中的話,此據《唐宋詩舉要》轉引),完全是沒有懂得此詩。范沖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貫反對新法的人,挾嫌攻擊,更不足據。其實王安石這樣描寫明妃,這樣委曲深入地刻畫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義,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風俗”的,在當時是針對施宜生、張元之流而發的,對后人也有教育意義。

  《明妃曲二首》體現出王安石注意刻畫人物的特點,從描繪人物“意態”,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細節描寫,相當于是把寫小說的一些手法用入詩中。而在“用筆布置逆順”及“章法疏密伸縮裁剪”等方面,則又是把韓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來寫詩。這樣,就使詩歌的藝術手法更加多樣化,詩歌的表現能力更強。由于兩者結合得較好,故雖以文為詩,而形象性并不因之減弱,此詩末四句以形象來進行議論,即其明證。王安石既以小說手法與古文筆法來寫詩,讀者也就應以讀小說、讀古文之法來讀它,才能讀懂詩。

  爭議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說,王安石闖了詩禍。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選本皆不錄,不知何故。其詩曰:“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語琵琶心自知。黃金捍拔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謂詩禍,當然是指“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一聯。此語一出,議論洶洶。或謂“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為盜賊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謂“茍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棄其夫乎?”為王安石辯護的人也只好說,“漢恩自淺胡自深”的“恩”是專指男女關系,無關君臣之義。我想,王安石這里所說的恩,確是指男女關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關系,而是從更高的角度,即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問題的。也可說,此語即對前一首所提問題的答案,即男女結合應以“相知心”為準則。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資本主義萌芽味道。不過,男女關系也要從政治上看問題,例如我們在大批判中就是這樣,那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還有,王安石這詩的結尾是錯誤的。曾經拜訪過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卻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詞)。

  王安石是歷史上有名的“拗相公”,這兩首詩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現了他“拗”的性格。一則說“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死毛延壽。”替毛延壽開脫。再則說“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和認為昭君出塞是悲劇的唱反調。三則說“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著重“相知”二字,這就更進一步了。既然失意無分南北,與其留在漢宮做被困長門的“阿嬌”(其實對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請遣嫁匈奴,根本就沒有機會見到漢元帝,連阿嬌都做不成的),倒不如遠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翻案文章,做到這個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樂”了。

  評論

  說來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劇還是悲劇,歷來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唱對臺戲的不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圍有很多詩碣,其中一首詩碣刻的詩是:閨閣堪垂世,明妃冠漢宮。一身歸朔漢,萬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人皆悲遠嫁,我獨羨遭逢。縱使承恩寵,焉能保始終。至今青冢在,絕域賦秋風。“衛霍”即漢朝的名將衛青和霍去病,詩人把王昭君與“衛霍”相提并論,對她可說是高度贊揚了。不過詩中雖沒明言,但顯而易見,詩人筆下的王昭君是抱著“自我犧牲”的精神和番的。是則在昭君的“得意”(詩人“我獨羨遭逢”的“得意”)中也還有怨在。

  近人郁達夫也有一首詠王昭君的詩,命意和此詩相類。郁詩道: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愛君深。當年若賄毛延壽,哪得詩人說到今。

  寫王昭君是抱著“愛君”(漢元帝)之心,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來說,這首詩都不能算是佳作。不過這是郁達夫的“少作”,他寫這首詩時,只有18歲。

  王安石《明妃曲》在藝術上頗堪注意之處,是對王昭君形象的刻畫。第一部分中描繪王昭君的美貌,不在其面容、體態上窮盡筆力,而是著重寫昭君的風度、情態之美,以及這種美得感染力,并從中宣泄她內心悲苦之情。這樣就寫出了呼吸可聞、音容畢現的活生生古代美女形象。第二部分,著重寫王昭君的內心情感。前人于此,往往以抒寫昭君的哀情、怨情和渲染悲劇氣氛為重點,而此詩除描寫其身世可悲之外,還揭示出她對故國、親人的摯愛之情,與推己及人的善良心腸。這樣的王昭君,就不惟可悲,而且可敬。

  創作背景

  北宋時,遼國、西夏“交侵,歲幣百萬”。自景祐年間(1034—1038)以來,“西(夏)事尤棘”。當時的施宜生、張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遼、夏,為遼、夏出謀獻策,造成宋的邊患。詩人們借漢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創作的。

王安石的詩9

  王安石是宋代大詩人,他對詩作中的每一個字眼都精雕細琢,反復推敲,就如《王安石改詩》這篇文章中所講的。文章主要記敘了王安石對“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字反復修改了十多次才確定了用字。

  對于一個可有可無的字眼,也許我們不會浪費甚多時間,敷衍一下就可以了,反正大致意思就是那樣。但對于王安石來說就不一樣了——雖然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字眼,但也要精雕細琢,反復推敲,要讓每一個字都完美無憾,才能達到應有的'意境。

  生活中有些細節,我們注意到了嗎?“細節決定成敗。生活中處處需要留心,處處都是細節。雖說“人無完人”,但畢竟“不完美”的人的程度已是不同的——“接近完美”or“接近不完美”。

  “接近完美”的人幾乎會注意到每一個可見而又微小的細節。比如我們班有個同學,他是每一個細節都要扣到完美的人——字不好看,練!英語發音不標準,朗讀!作文語言表達不生動,積累練習!……總之每一項都得精益求精。但一天只有24小時,除了學習時間、吃飯、睡覺時間,所剩時間不到四分之一。在這四分之一的時間里,你要休息,剩下的時間更是一瞬即過。但,為了接近完美的人,你必須把每一分鐘都緊緊抓住,即使它一瞬即過。

  不注意細節的人大大咧咧,什么瑣事都不在意。什么字不好隨它去,成績不好也隨它去。總叫周圍的人不要注意那么多細節。可是細節等于問題,問題一個一個地摞過來,那你的懶惰與缺點也就暴露無遺了。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真沒錯!王安石作為一個大作家都要對一個可有可無的字眼精雕細琢,那我們可以向他學習,做好每一個細節,邁好人生每一步。

王安石的詩10

  葛溪驛鑒賞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注釋】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詩人從故鄉江西臨川赴杭州,途經弋陽葛溪驛,寫下這首詩。這時,詩人正患著病,身體十分虛弱。

  ①漏,古代計時器。②未央,未盡。③明滅,或明或暗。④歸夢,夢中回鄉。⑤坐,因為。⑥歲時,秋日。⑦疏,葉子稀疏。

  相關試題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標題。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賞析。

  (3)從全詩看,詩人是運用哪些表達技巧來抒發自己情感的?請略加分析

  閱讀答案

  (1)驛站秋夜難眠圖。

  (2)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

  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轉寫憂國之思,以天地凄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推進一層。尾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3)答案要點:①直接,二、三兩聯直接抒發夜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聯描寫葛溪驛的環境,營造氛圍;尾聯以黃葉鳴蟬襯托自己的心境

  二:

  (1)古人論詩有“詩眼”之說,你覺得本詩的詩眼是哪個字?請結合詩歌的內容作簡要的分析。(4分)

  (2)古典中常借梧桐抒發秋意,通常表達怎樣的情懷?舉你所知的一句印證你的觀點。(4分)

  參考答案

  (1)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轉寫憂國之思,以天地凄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加推進一層。尾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2)通常借梧桐抒發愁思:孤獨懷人,寂寥,愛國愁緒等。例:“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酒闌人散草草,閑階獨倚梧桐。”(《清平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相見歡》)

  三:

  1.詩的結尾寫蟬聲嘈雜,詩人心情煩亂。詩人為什么心“亂”?請結合詩句,具體說明。(5分)

  2.從全詩看,詩人是運用哪些表達技巧來抒發自己情感的?請略加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身在病中;②故鄉;③感慨時世(或感時傷世、憂時、憂國憂民);④漂泊天涯(或獨宿驛館);⑤秋景凄涼。(答出其中三點即可,每點1分)

  2.①直接抒情,二、三兩聯直接抒發夜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聯描寫葛溪驛的環境,營造氛圍;尾聯以黃葉鳴蟬襯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

  首聯落筆就從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詩人仰視窗外之所見。行役之人每于獨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鄉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懸掛于天庭的,意是半輪“缺月”,且月色“昏昏”.“漏未央”是詩人側耳枕上之所聞,“未央”兩字,不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寫詩人對漏聲的敏感與厭煩心情如見。更兼一燈如豆,忽明忽暗,獨臥秋床的詩人輾轉反側可想而知了。

  頷聯直接敘寫羈旅的困頓和抒發之愁。

  頸聯另出一意,寫憂國之思,將濃郁的鄉思、天涯倦懷、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國事之憂融為一體,似直而曲,有含蓄不盡之妙。

  尾聯中“行人”實即詩人自指,詩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顧視四野,仍無可供娛心悅目之事,惟有一片鳴蟬之聲聒噪耳際。全詩以作者的深情敏感為契機,抒寫了強烈的憂國憂家的感情。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夜宿驛站之索寞凄涼況味,寄寓詩人憂時憂國的情懷。

  首聯寫的是秋夜孤寂之景,殘月幽輝此時正“低倚戶,照無眠”,加上“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的漏壺煩人的滴水聲和“殘燈無焰影幢幢”,“暗風吹雨入寒窗”,誰又能睡得著呢?從構思上看,對句極富《宿府》中“獨宿江城蠟炬殘”的意境。

  頷聯抒寫羈旅行役的困頓和思鄉的愁苦,寫得很細膩。只有細心人,才能感到“天街夜色涼如水”,傾瀉在孤衾冷疊,臥病在床人的身上,確實是來得早。對句暗用“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盡管夢境雖嫌迷離,卻有片時親人相聚的歡樂,最難堪是夢醒之后,“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羈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覺風露,豈無“斷腸人在天涯”之痛乎?

  頸聯抒寫憂時憂國的情懷。出句雖無杜甫“感時花濺淚”那種深沉的感慨,卻也令人擊節悲歌,扼腕長嘆;對句雖無杜甫“關塞蕭條”那種難堪的局面,但夜色凄涼的天地不也教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嗎?從羈旅之愁過渡到憂國之痛,使這首詩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尾聯以景結情。那使人心煩意亂的蟬鳴更增添無窮的感慨與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黃的梧桐(古有梧桐乃鳳凰和蟬之所棲的說法)更令人情何以堪。

  這首詩受杜詩的影響頗深,但缺乏杜詩騰挪跌蕩,抑揚頓挫的靈氣

  這首詩寫于宋仁宗皇二年(1050)自臨川赴錢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驛中。詩中抒寫了作者的旅愁鄉思。詩人選擇缺月、孤燈、風露、鳴蟬、疏桐等衰殘的景象構成凄涼的秋景和孤寂的旅況,襯托出抱病的行人,從而表現羈旅獨苦的處境和心情。評道:“老健深穩,意境自殊不凡。三、四句細膩,后四句神力圓足。”

王安石的詩11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寶應二三進士見送乞詩注

  王安石

  少喜功名盡坦涂,那知干世最崎嶇。

  草廬有客歌梁甫,狗監無人薦子虛。

  解玩山川消積憤,靜忘歲月賴群書。

  慚君枉蓋如平昔,不笑謀生萬事疏。

  [注]本詩作于王安石晚年隱居鐘山之后。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乞詩”指向他人索求詩歌,又稱求詩、請詩、索詩,具有交際的功能。

  B、首聯寫出了一個經歷宦海沉浮、世事滄桑的老人對社會人生的深切感悟。

  C、頷聯運用諸葛亮和司馬相如的典故,表達了自己不被重用的遺憾與憤慨。

  D、詩人慚愧于自己隱居鐘山、遠離朝政,不能繼續為朝廷效力,報答君王。

  16、詩人回憶了自己從前的經歷,卻又說“靜忘歲月”,這是否矛盾?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5、d [解析]“報答君王”錯誤,詩中“君”指對方,而不是君王。

  16、不矛盾。①詩人回憶自己從前仕途坎坷的.經歷,心中積憤難平。②說“靜忘歲月”則體現出作者晚年的心態:想依靠寄情山水、博覽群書消除積憤,忘卻往事。③體現出詩人想忘又不能忘、想消除積憤但無法消除的無奈。

  【評分標準】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王安石的詩12

  道逢文通北使歸

  [宋] 王安石

  朱顏使者錦貂裘,笑語春風入貝州。

  欲報京都近消息,傳聲車馬少淹留。

  行人盡道還家樂,騎士能吹出塞愁。

  回首此時空慕羨,驚塵一段向南流。

  道人北山來

  [宋] 王安石

  道人北山來,問松我東岡。

  舉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長。

  開田故歲收,種果今年嘗。

  告叟去復來,耘鋤尚康強。

  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鄉。

  嗟我行老矣,墳墓安可忘。

  丁年

  [宋] 王安石

  丁年結客盛游從,宛洛氈車處處逢。

  吟盡物華愁筆老,醉消春色愛醅濃。

  壚間寂寞相如病,鍛處荒涼叔夜慵。

  早晚青云須自致,立談平取徹侯封。

  東方朔

  [宋] 王安石

  平原狂先生,隱翳世上塵。

  材多不可數,射覆亦絕倫。

  談辭最詼怪,發口如有神。

  以此得親幸,賜予頗不貧。

  金玉本光瑩,泥沙豈能堙。

  時時一悟主,驚動漢庭臣。

  不肯下兒童,敢言詆平津。

  何知夷與惠,空復忤時人。

  讀眉山集愛其雪詩能用韻復次韻一首

  [宋] 王安石

  靚妝嚴飾曜金鴉,比興難工漫百車。

  水種所傳清有骨,天機能織皦非花。

  蟬娟一色明千里,綽約無心熟萬家。

  長此賞懷甘獨臥,袁安交戟豈須叉。

  獨山梅花

  [宋] 王安石

  獨山梅花何所似,半開半謝荊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艷帶寒日,漠漠遠香隨野風。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顏色空。

  度麾嶺寄莘老

  [宋] 王安石

  區區隨傳換冬春,夜半懸崖托此身。

  豈慕王尊能許國,直緣毛義欲私親。

  施為已壞生平學,夢想猶歸寂寞濱。

  風月一歌勞者事,能明吾意可無人。

  泛舟青溪入水門登高齋奉呈叔康

  [宋] 王安石

  簿領紛紛惜此時,起攜佳客散沈迷。

  十圍但見諸營柳,九曲難尋故國溪。

  牽埭欲隨流水遠,放船終礙畫橋低。

  子猷清興何曾盡,想憶高齋更一躋。

  放魚

  [宋] 王安石

  捉魚淺水中,投置最深處。

  當暑脫煎熬,翛然泳而去。

  豈無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寧啖茹。

  飛雁

  [宋] 王安石

  雁飛冥冥時下泊,稻粱雖少江湖樂。

  人生何必慕輕肥,辛苦將身到沙漠。

  漢時蘇武與張騫,萬里生還值偶然。

  丈夫許國當如此,男子辭親亦可憐。

王安石的詩13

  孤桐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時:政治的時代。②慍:疾苦、怨憤。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相關試題及閱讀答案

  (1)從詩的內容上看,這是一首 詩。

  (2)這首使用什么樣的手法,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作簡要分析。

  (3)前六句描寫了孤桐怎樣的特點? (2分)

  (4)分析作者借托“孤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分)

  (5)請你用兩到三個詞語概括一下詩中所描繪的梧桐樹形象的主要特征。(4分)

  (6)詩人為什么要以“孤桐”作為本詩的標題? 請簡要談淡你的看法。(4分)

  7.王安石的《孤桐》前六句表現了桐樹怎樣的特點?(5分)

  8.詩人借孤桐形象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度和思想感情?(6分)

  參考答案:

  1、詠物。

  2、本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天生枝繁葉茂,古都卻干直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強,越是暴露越是茁壯的特點,表達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虛心扎實,堅強不屈,年齡越大、環境越惡劣,意志越頑強,甘愿為百姓解除疾苦而獻身。

  3、根深葉茂,高大粗壯。(2分)

  4、表達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虛心扎實,堅強不屈(年齡越大、環境越惡劣越頑強);為民造福,甘愿為解救百姓疾苦而獻身。(3分)

  5、孤寂(孤傲、孤高)、正直、虛心、頑強(不屈)、奉獻等等。

  6、本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的形象來抒發自己作為一個杰出的改革者卻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或曰天才都是寂寞的)之情。(答出“托物言志”得1分,答出《孤桐》命意得3分)

  7.天生枝葉繁茂,雖孤獨卻樹干筆直,高聳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壯,越暴曬越是茁壯。

  8.表達了詩人正直向上、堅強不屈、虛心的人生態度及關心百姓疾苦,甘愿為解決百姓疾苦而獻身的思想感情。

  注釋

  天質:天生的性質。

  森森:形容樹木茂盛繁密。

  尋:古代度量單位,八尺為一尋。

  凌霄:形容桐樹長得高,接近了云霄。

  彌:更加。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慍:怨恨。

  斫:砍,斬。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譯文

  梧桐樹天生就能長得茂盛繁密,巋然屹立,拔地高達幾百尋。

  穿越了云霄,也不屈服,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緣故。

  歲月越久根越壯實,太陽越熾烈葉子越濃密。

  政治清明時,時時想著解決民間疾苦(像帝舜撫琴唱的那樣),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賞析

  王安石任北宋神宗的宰相,力主改革,推行新法,雖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仍然銳意改革,毫不猶豫,堅決推行新法。在這種背景下,王安石寫了這首詩。現在,來分析一下這首詩可能的思考寫作過程,從中體會一下如何寫詩。

  寫詩,首先要立意。按照當時的情形,這首詩的立意是什么呢?當然應該表達作者的情懷和意志。這就要描寫自己的形象、正直的品格、推行新法的堅定的決心和意志,表現自己要通過變法革新幫助皇帝消除民眾的不滿情緒,創造一個較為和諧安定的社會的愿望和理想。

  其次是構思。依據立意構思,要考慮取象、全詩的整體結構、意脈、韻味、表現手法,等等,在頭腦中繪出這首詩的藍圖。構思中,首先是取象。作者經過思考,認為自己與“孤桐”很相像,于是決定以“孤桐”為象,來寫這首詩。當然也要考慮到表現手法、全詩的結構。由于取象孤桐,是物象,就須考慮運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并兼及抒情;其次是結構,就得是描寫與抒情相結合,各用幾句幾聯,這樣,一首詩的大體情形就定下來了。

  按照這樣的構思,開篇就得描寫孤桐。所以詩的開篇這樣寫道:“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這一聯寫出了孤桐的一個特征,靠環境和自己的努力,長得高大挺拔;第二聯“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繼續寫孤桐的特征,即正直偉岸,中間虛心;第三聯“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依舊繼續寫孤桐的特征,在陽光照射下,孤桐更茂盛強壯,樹陰更濃。這三聯都是描寫孤桐形象的。而第四聯“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則是寫孤桐的理想和抱負的。這樣,這首詩,就按照構思的路子完成了全篇。

  這首詩的結構就沒有運用律詩“起、承、轉、合”的一般結構,而是采取了由描寫和抒情兩部分相結合的方法寫來,結構簡單明了。這首詩的意脈更是十分清楚的。這就是前三聯從不同方面來描寫孤桐,最后一聯抒情,描寫與抒情緊密結合起來。這首詩中充滿了正氣,具有了正氣磅礴的氣象。詩中也頗具韻味,因為詩中本沒有寫人,而是寫的孤桐,寫了孤桐的挺拔、正直、茂盛、虛心等特征,還運用典故寫出它的理想、志向等情形。但誰都知道,詩中所寫之物,實際上都是托物寫人的。再由孤桐聯想到人,就體會到詩的韻味了。原來這首詩是王安石通過寫孤桐,表現自己在改革中,雖然遭遇到很大阻力,但仍然要憑借自己的正直虛心、堅強有力、品格端正,把新法堅決推行下去的決心和意志。

  詩中運用的典故尤其有韻味。“五弦琴”實際是運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孔子家語辨樂解》中說到的虞舜彈五弦琴唱《南風》詩,其意為南風多么和暢啊,它會消除百姓的怨恨。另一個是《后蔡邕傳》記載,吳地人用桐木燒火做飯,蔡邕從火里搶出一根桐木,用它做了一把琴,因琴尾部的木材被燒焦,故稱焦尾琴,琴聲特別優美。這兩個故事,透露出孤桐的內在氣質、品格。由桐及人,可以知道,這首詩中蘊含的深厚意義,即在詩人身上寄寓的高尚人格、正義的革新理想和高尚的情懷。

  從以上的體會,可以悟出一些寫詩的道理,即首先立意,然后構思、取象、安排結構,考慮意脈、氣象、表現手法、語言等等,再寫出初稿,反復修改。知此,并付諸實踐,會有很大益處的。成熟的作者當然不用費此周折了。

王安石的詩14

  10《疊題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卷土來?

  我們都讀過杜牧的《題烏江亭》,杜牧以文人的角度認為“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認為項羽不應該自刎,卷土重來還有機會。

  而王安石從政治家的角度,認為項羽兵敗如山倒,將士疲憊,士氣低落,根本沒有卷土重來的可能。可謂議論精辟,獨具慧眼。朋友們更認可誰的觀點?

  江蘇宿遷項王故里

  09《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

  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

  絕勝南陌碾成塵。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寫于王安石貶居江寧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寫照。

  此詩寫出北陂杏花的嬌媚之美,“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兩句意境高遠,表現出杏花高潔的品性之美。這首詩是托物言志之作,王安石借助杏花寓意自己剛強耿介的個性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追求。

  08《夜直》

  金爐香燼漏聲殘,

  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欄干。

  這首七言絕句寫于王安石夜值禁宮之時。當時王安石意氣風發,準備大干一場,進行變法維新。他面對良宵春色,翦翦輕風,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美好春光,輾轉反側,思緒萬千,久久不能成眠。

  此詩用語淡雅、優美,韻味悠長,很有意境。

  07《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七言絕句堪稱新年詩詞的“壓卷之作”。每到新年,很多人腦海中就會浮現這首詩,就會浮現爆竹、紅對聯等場景。

  此詩運用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筆調間充滿歡快活潑,透露出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06《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角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這首詩是詠頌王昭君的名作。前半部分著重寫昭君的風度、情態之美,以及這種美的'感染力;后半部分宣泄昭君內心悲苦之情,同時還揭示出她對故國、親人的思念之情。

  此詩“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一句富含哲理,乃千古佳句,備受推崇。

  湖北興山王昭君故里

  05《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緣身在最高層。

  宋詩尚“理”,王安石這首七言絕句就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詩”。此詩寓意“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和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詩蘊含一個改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滿滿全是樂觀精神,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難困苦,對前途和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04《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凈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從題目可知這是一首題壁詩,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有兩首,這是第一首,也是水平較高的一首。

  此詩寫景為主,通過山水之美寓意人的高潔。全詩既贊美了湖陰先生的樸實勤勞,又表達出作者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人交往中體會到無窮樂趣。

  03《梅花》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這首五言絕句是王安石的詠梅名篇,因為入選中小學課本而盡人皆知。此詩前兩句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后兩句寫梅花的幽香怡人,此詩以梅喻人,贊揚高尚品格,屬于托物言志。

  此詩用語凝練、平和、樸素,平實內斂,但細膩深致,令人回味。

  02《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因為入選中小學課本,所以知名度非常高。

  這是一首思鄉詩,思鄉之情融入景中,情景交融。此詩最后以問句結尾,更加突出思鄉之切。全詩情真意切、境界開闊,很有意境。

  01《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斜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前九名都是詩,排名榜首的是一首詞。

  這是一首懷古名篇。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下闋寫在金陵之所思。今昔對比,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對比歷史和現實,表達出深沉的思慮和沉重的嘆息。作者通過對金陵景物的贊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嘆,表達了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心。

  此詞境界雄偉宏大,風格沉郁悲壯,把景觀之瑰麗和歷史的波瀾壯闊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真是一首千古佳作!

王安石的詩15

  1、和王微之登高齋三首

  [宋]王安石

  干戈六代戰血埋,雙闕尚指山崔嵬。

  當時君臣但兒戲,把酒空勸長星杯。

  臨春美女閉黃壤,玉枝自蕊繁如堆。

  後庭新聲散樵牧,興廢倏忽何其哀。

  咸陽龍移九州坼,遺種變化呼風雷。

  蕭條中原碭無水,崛強又此憑江淮。

  廣陵衣冠掃地去,穿筑隴畝為池臺。

  吳儂傾家助經始,尺土不借秦人簁。

  珠犀磊落萬艘入,金璧照耀千門開。

  建隆天飛跨兩海,南發交廣東溫臺。

  中間嶪嶪地無幾,欲久割據誠難哉。

  靈旗指麾盡貔虎,談笑力可南山排。

  樓船蔽川莫敢動,扶伏但有謀臣來。

  百年滄洲自潮汐,事往不與波爭回。

  黃云荒城失苑路,白草廢畤空壇垓。

  使君新篇韻險絕,登眺感悼隨嘲咍。

  嗟予愁憊氣已竭,對壘每欲相劘挨。

  揮毫更想能一戰,數窘乃見詩人才。

  2、和吳相公東府偶成

  [宋]王安石

  承華往歲幸躊躇,風月清談接緒余。

  并轡趁朝今已老,連墻得屋喜如初。

  誅茅我夢江皋地,澆薤公思洛水渠。

  歛退故應容拙者,先營環堵祭牢蔬。

  3、和楊樂道見寄

  [宋]王安石

  宅帶園林五畝余,蕭條還似茂陵居。

  殺青滿架書新繕,生白當窗室久虛。

  孤學自難窺奧密,重言猶得慰空疏。

  相思每欲投詩社,只待春蒲葉又書。

  4、和正叔懷其兄草堂

  [宋]王安石

  茆堂竹樹水之濱,耕稼逍遙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畝獨安貧。

  欲拋縣印辭黃綬,來伴山冠戴白綸。

  只恐明時收士急,不容家有兩閑人。

  5、和仲庶夜過新開湖憶沖之仲涂共泛

  [宋]王安石

  水遠浮秋色,河空洗夜氛。

  行隨一明月,坐失兩孤云。

  露發此時濕,風顏何處醺。

  淹留各有趣,不比漢三君。

  6、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宋]王安石

  明明漢月空相識,道路只今多擁隔。

  去住彼此無消息,時獨看云淚橫臆。

  豺狼喜怒難姑息,自倚紅顏能騎射。

  千言萬語無人會,漫倚文章真末策。

  7、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宋]王安石

  死生難有卻回身,不忍重看舊寫真。

  暮去朝來顏色改,四時天氣總愁人。

  東風漫漫吹桃李,盡日獨行春色里。

  自經喪亂少睡眠,鶯飛燕語長悄然。

  8、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宋]王安石

  晚來幽獨恐傷神,唯見沙蓬水柳春。

  破除萬事無過酒,虜酒千杯不醉人。

  含情欲說更無語,一生長恨奈何許。

  饑對酪肉兮不能餐,強來前帳臨歌舞。

  9、還自舅家書所感

  [宋]王安石

  行行過舅居,歸路指親廬。

  日苦樹無賴,天空云自如。

  黃焦下澤稻,綠碎短樊蔬。

  沮溺非吾意,憫嗟聊駐車。

  10、即事二首

  [宋]王安石

  云從鍾山起,卻入鍾山去。

  借問山中人,云今在何處。

【王安石的詩】相關文章:

王安石的詩10-17

王安石的詩全集07-24

《王安石詩全集》03-24

王安石詩全集03-24

王安石的詩有04-14

王安石的詩元日02-22

讀王安石詩《元日》06-26

王安石的詩有多少04-14

王安石的詩全集小學04-15

王安石詩有哪些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