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安石《棋》原文翻譯及賞析
《棋》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此詩以棋寫事,通過對棋的描寫表達出了棋中的人生哲理,反映了王安石當時隨遇而安的心境。全詩圍繞下棋展開場面描寫,不急不緩之中表達出人生處世的哲理,格調清新,興味盎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王安石《棋》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棋
宋·王安石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詞句注釋
⑴戲事:游戲的事情。擾:擾亂。
⑵隨緣:聽候機緣安排。緣,機緣,機會。
⑶奩:小匣子,這里指用來放棋的棋匣。
⑷枰:棋盤。虧成:指得失,勝負。
白話譯文:
下棋只是一種游戲,不要動用真感情,暫且聽候杌緣安排說出我的輸贏。
等到下完棋,把黑白棋子分別收起了,整個棋盤上空蕩蕩的,哪里還有什么輸贏勝敗?
創作背景:
和許多文人一樣,王安石也是一個大棋迷,但據史料記載:他“每與人對局,未嘗致思,隨手疾應,覺其勢將敗,便斂局曰:‘本圖適興忘慮,反至若思勞神,不如其已。’”(范正敏《遯齋閑覽》)可見,王安石僅僅是把下棋當作一種娛樂和消遣的手段和工具。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寧以后無事可做,平時就喜歡找人下棋消磨時光。
賞析:
《棋》是北宋著名的詩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詩詞作品,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以棋寫事,通過對棋的描寫表達出了棋中的人生哲理。這是一首格調清新、興味盎然的七絕小詩,詩雖短,卻在中國圍棋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此詩中,我們可以管窺中國古代文人弈棋的思維方式,進而透視通過圍棋流露出的民族性格。
從詩中不難看出:詩的一開頭,作者就將圍棋定位為“戲事”,在王安石看來,弈棋,只不過是一種游戲而已,犯不著較真。他認為,所謂的“真情”才是最重要的。首句中,對“戲事”與“真情”的取舍十分明朗,而一個“莫將”,更是強調了這種態度的堅決。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第二句才自我陶醉似的說:“且可隨緣道我贏”。從表面上看,這好像是一種勝負不縈于心的超脫境界,而事實上,卻恰恰是他太在意勝負了。這和蘇軾的“勝固欣然,敗亦可喜”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對勝負,蘇軾看得淡、看得開,只要沉浸在圍棋的樂趣中,勝敗輸贏都可不必掛懷,但他對勝負的事實本身還是尊重的。王安石則不然,對于他,勝負是可以隨意地“判定”的。“道我贏”,一個“道”字,恰好說明事實上作者是輸了。既然輸了,還偏偏要說,可以算作是自己贏了。試想,若是真的淡泊勝負,何至于要用這樣的“精神勝利法”來為自己輸棋解嘲呢?由此可見,前面之所以將圍棋目為游戲之事,也不過是他自己棋力差,心虛而已。
詩的結尾,是王安石對圍棋的理性認識,也是他為自己“淡泊勝負”所找的理由。既然一局棋罷,黑白棋子裝入奩(即棋罐)中,空空如也的棋枰上便什么都沒有了。是非成敗,轉頭即空,哪還有什么分別?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圍棋,在包括王安石在內的許多文人那里,只是“小道”,只是一種玩物而已,只要自己高興,勝負成敗都可以褻瀆。在這些文人看來,下棋,不過是自己顯示逍遙閑適的手段罷了。文人尚且如此,輪到帝王那里,像康?亂局之類的事又何足為怪?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后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慶歷二年(1042)進士,先后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1070)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1076)罷相后,隱居,病死于江寧鐘山,謚號“文”,又稱王文公。其變法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文學上頗有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擅長說理與修辭,善用典故;詞作不多,風格高峻。有《王臨川集》《臨川先生歌曲》。
【王安石《棋》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北山王安石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6-27
王安石《贈外孫》原文翻譯及賞析06-26
《元日》王安石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5-19
即事王安石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5-25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原文翻譯賞析03-29
葛溪驛王安石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9-27
王安石傳原文及翻譯05-20
王安石《元日》原文及翻譯12-28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