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安徒生童話故事第143篇:一星期的日子The Days of the Week
《一星期的日子》是著名作家安徒生童話選其中之一作品,安徒生是根據該年歷的出版者多及爾生的要求而寫此文的,下面就是這篇童話故事的原文,我們一起來學習。
一星期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一星期中的七個日子個個想停止工作,集到一起,開一個聯歡會。不過每一個日子都是很忙的;一年到頭,他們騰不出一點時間來。他們必須有一整天的閑空才成,而這只能每隔四年才碰到一次。這樣的一天是放在二月里,為的是要使年月的計算不至于混亂起來①。
因此他們就決定在這個閏月里開他們的聯歡會。二月也是一個狂歡節的月份,他將要依照自己的口味和個性,穿著狂歡節的衣服來參加。他們將要大吃大喝一番,發表些演說,同時相互以友愛的精神毫無顧慮地說些愉快和不愉快的話語。古代的戰士們,在吃飯的時候,常常把啃光了的骨頭彼此朝頭上扔。不過一星期的這幾個日子卻只是痛快地開一通玩笑和說說風趣話——當然以合乎狂歡節日的天真玩笑的精神為原則。
閏日到來了,于是他們就開會。
星期日是這幾天的首領。他穿著一件黑絲絨做的外套。虔誠的人可能以為他是穿著牧師的衣服,要到教堂去做禮拜呢。
不過世故的人都知道,他穿的是化裝跳舞服,而且他打算要去狂歡一陣。他的扣子洞上插的那朵鮮紅的荷蘭石竹花,是戲院的那盞小紅燈——它說:“票已賣完,請各位自己另去找消遣吧!”
接著來的是星期一。他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跟星期日有親族關系;他特別喜歡尋開心。他說他是近衛隊換班的時候離開工廠的②。
“我必須出來聽聽奧芬巴赫③的音樂。它對于我的頭腦和心靈并不發生什么影響,但是卻使我腿上的肌肉發癢。我不得不跳跳舞,喝點酒,在頭上挨幾拳,然后在第二天開始工作。我是一個星期的開始!”
星期二是杜爾的日子④——是力量的日子。
“是的,這一天就是我!”星期二說。“我開始工作。我把麥爾庫爾的翅膀系在商人的鞋上⑤,到工廠去看看輪子是不是上好了油,在轉動。我認為裁縫應該坐在案板旁邊,鋪路工人應該在街上。每個人應該做自己應做的工作,我關心大家的事情,因為我穿一套警察的制服,把我自己叫做巡警日。如果你覺得我這話說得不好聽,那么請你去找一個會說得更好聽的人吧!”
“現在我來了!”星期三說。“我站在一星期的中間。德國人把我叫做中星起先生⑥。我在店鋪里像一個店員;我是一星期所有了不起的日子中的一朵花。如果我們在一起開步走,那么我前面有三天,后面也有三天,好像他們就是我的儀仗隊似的。我不得不認為我是一星其中最了不起的一天!”
星期四到來了;他穿著一身銅匠的工作服,同時帶著一把鎯頭和銅壺——這是他貴族出身的標記。
“我的出身最高貴!”他說,“我既是異教徒,同時又很神圣。我的名字在北國是源出于多爾;在南方是源出于丘必特⑦。他們都會打雷和閃電,這個家族現在仍然還保留著這套本領。”
于是他敲敲銅壺,表示他出身的高貴。
星期五來了,穿得像一個年輕的姑娘。她把自己叫做佛列婭;有時為了換換口味,也叫維納斯——這要看她所在的那個國家的語言而定⑧。她說她平時是一個心脾氣和的人,不過她今天卻有點放肆,因為這是一個閏日——這一天給婦女帶來自由,因為依照習慣,她在這天可以向人求婚,而不必等人向她求婚⑨。
星期六帶著一把掃帚和洗刷的用具,作為一位老管家娘娘出現了。她最心愛的一碗菜是啤酒和面包片做的湯。不過在這個節日里她不要求把湯放在桌子上讓大家吃。她只是自己要吃它,而她也就得到它。
一星期的日子就這樣在餐桌上坐下來了。
他們七個人就是這個樣子,人們可以把他們制成連環畫,作為家庭里的一種消遣。在畫中人們盡可以使他們顯得滑稽。我們在這兒只不過把他們拉出來,當做對二月開的一個玩笑,因為只有這個月才多出一天。
①二月每隔四年有一個閏日,使二月多出一天。
②這是指看守皇宮的衛隊,每次換班的時候有一套儀式,并且奏音樂。
③奧芬巴赫(1819-1880)是德國的一個大音樂家和作曲家,后來入法國籍,成為“法蘭西喜劇劇團”的音樂指揮。
④杜爾(Tyr)是北歐神話中的戰神和天神。星期二(Tirsday)在丹麥文中叫做“杜爾的日子”——Tirs-day。
⑤麥爾庫爾是羅馬神話中科學和商業之神,他身上長有一雙翅膀。
⑥多爾是北歐神話中的雷神。星期四在法文里是Jeudi,即“叔烏之日”的意思。叔烏是羅馬神話中的天神和雷神丘必特的別名。德文是Mittwoch,即在一星期中的意思。
⑦“星期四”在丹麥、挪威和瑞典文里是Torsday,即“多爾之日”的意思。
⑧星期五是從北歐神話中愛情之神——同時也是一個最美麗的女神——佛列婭的名字轉化出來的。因此星期五在北歐是一星期中最幸運的一個日子。在羅馬神話中愛情之神是維納斯,因此星期五也跟“維納斯”有字源的聯系。
⑨這兒作者在弄文字游戲。星期五中的Fre跟另一個字的Fri的發音相似。Fri在丹麥文中當名詞用是“自由”的意思,當動詞用是“求婚”的意思。
童話故事《一星期的日子》作者簡介
(Heinz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愿服役,抗擊拿破侖·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臺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潤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于演出,沒有為劇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于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于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后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游札記。1833年去意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意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簡要資料: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作機會。
1822年8月發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表詩歌,受到上流社會評論家稱贊,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游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饑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并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丑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熱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后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安徒生文學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后,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的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后數年,每年圣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后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癥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后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簡介
丹麥童話作家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出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他的父親是鞋匠,母親是傭人,童年生活貧苦,在慈善學校里讀書,并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安徒生從小熱愛文學。
1814年,安徒生的父親去世。2年后,母親再婚。14歲時,安徒生只身前往首都哥本哈根追求藝術理想。17歲時,他發表了詩劇《阿爾芙索爾》,嶄露頭角。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1828年,他升入哥本哈根大學。畢業后,安徒生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
安徒生文學生涯始于1822年的編寫劇本。進入大學后,他的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5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的文學的代表作。
安徒生的童話創作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皇帝的新衣》。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冰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
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
安徒生一生未結婚。他將自己畢生的時間都耗費在了童話上,他不愿意去接觸外人,他十分自卑,認為自己不僅相貌丑,還窮。在臨終前不久,安徒生曾對一位年輕作家說:“我為自己的童話付出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可估量的代價。為了童話,我拒絕了自己的幸福,并且錯過了這樣的一段時間,那時,盡管想象是怎樣有力、如何光輝,它還是應該讓位給現實的。”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安徒生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鄉間別墅,享年70歲。其身后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
代表作品《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皇帝的新裝》《野天鵝》《拇指姑娘》等。
【安徒生童話故事:一星期的日子The Days of the Week】相關文章:
安徒生童話故事05-15
安徒生童話故事02-07
安徒生童話故事:雛菊05-21
安徒生童話故事《屎殼郎》02-20
安徒生童話故事《跛子》03-28
安徒生短篇童話故事03-24
安徒生童話故事(精選45則)05-22
安徒生童話故事大全04-24
安徒生經典童話故事大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