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學設計及閱讀練習
引言:《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作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創新的過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題西林壁》教學設計及閱讀訓練,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借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重難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課時:一課時
教具:風景畫、錄像、實物投影儀、實物:三棱柱
教學步驟
一、場景設置
在教室里懸掛以山為主題的國畫,同時包括風景畫。
二、導入
1、引入新課
師: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說說看。
生說風景(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
師:同學們說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紹一處風景。(放映廬山錄像)(目的:讓學生對廬山有初步認識,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看了以后,你覺得廬山怎么樣?
生談感想(目的:使學生對廬山的感性認識進行梳理,同時鞏固認識。)
師:著名的北宋詩人蘇軾在觀賞了廬山后,寫下至今仍為人們稱頌的詩篇——《題西林壁》。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詩題)
三、講解
2、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讀古詩,并把不認識的字勾出來。
3、齊讀古詩,糾正讀音。
師:我知道班上的同學朗誦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為老師朗誦一次。
生讀古詩,對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重點:卷舌音、平舌音)
4、范讀古詩,講讀法。
師:同學們朗誦得不錯,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頓就更好了?蓜e小看停頓,在古詩中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一句詩中每兩個字一停頓,最后三個字連著讀。大家愿意聽老師按照這個規則朗誦一遍嗎?
師配樂朗誦古詩
現在請同學們在每句詩的停頓處用“/”作上標記
師:請同學們再來朗誦一遍,注意停頓。
生齊讀古詩(配樂)
5、明確學習任務,組織自學。
師:在這堂課中我們要完成以下的學習任務(出示學習任務),請讀一遍。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激勵學生)好,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先完成前四項學習任務。如果遇到了難題可以向老師,同學求助。(合作學習)(課堂預計:自學過程中,學生在解釋詩時會不知道如何下手;解決辦法:講學法,我們在解釋古詩時,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謂拆分法,就是將一句詩分成若干個部分分別加以解釋,然后將這些解釋聯系起來。同時你還必須聯系整首詩的內容來解釋,舉例說明。)
生自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出示相關資料(資料:蘇軾個人情況。西林寺。)播放廬山風景。
6、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
師:你們的任務完成了嗎?
生匯報。
師:那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
生提問,師組織互助解疑。
7、鞏固
師: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廬山的風光。我希望同學們邊看就邊想我們學的`這首詩的內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嶺。
生觀看錄像。
師:在看過了美麗的廬山后,我想請一位同學來判斷一下黑板上的圖形哪一個是山嶺,哪一個是山峰,現在請同學來朗誦這首詩。(引發感情:在朗誦這首詩時你可以想象一下廬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霧遮擋著連綿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廬山,廬山時隱時現,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你非常的高興,于是就朗誦出這首廣為流傳的《題西林壁》)
8、分析古詩結構,引導學生體會古詩所說的道理。
師:看得出許多同學都想來朗誦,那就請同學們一起朗誦。但在朗誦這首詩時,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一般來說,古詩可分為兩部分——所見和所感。同學們在朗誦時看看這首詩中哪一部分是寫詩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寫作者的感受的。(學生朗誦時出示課件)(前兩句是寫詩人看到的,后兩句寫感受。)詩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廬山,可是詩人眼中的廬山卻有不同的樣子,這是為什么呢?對此詩人是怎樣解釋的?(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什么處于山中就看不清廬山的全貌呢?(提示:詩人站在廬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個面呢?所以無論詩人從什么角度看廬山,都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個——部分)
9、背誦
師:下面請同學們背誦這首古詩。
生背誦古詩(出示課件)
師檢查背誦情況
10、總結
師:這首詩通過寫詩人在廬山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廬山也不相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觀察事物時,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樣子會不同。現在,我要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大家在聽故事時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錯在那里。
師講故事《盲人摸象》
師:請同學們說說這四位盲人他們錯在那里?
11、結束
師:請大家對照學習任務自己檢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學習要求)生檢查。詩人蘇軾通過觀賞廬山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了解一個事物就必須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實,許多道理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學習中,希望同學們也做個有心人,從生活、學習中找道理,學道理。好嗎?
板書設計:
題西林壁
北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觀察的
遠近/高低/各不同!崒憽 〗嵌炔
不識/廬山/真面目, 同,觀
只緣/身在/此山中!∶骼怼 ⌒Ч
不同。
《題西林壁》閱讀練習題
1、解釋下列詞
題:__西林:____ 只緣:_____不識:____ 橫看:__
2、《題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詩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 ”。除了《題西林壁》他還寫了 。前兩句寫了詩人從_____、____不同的角度,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觀看_____的感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________。?
3、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詩中有哪句詩說明這個道理,請填在橫線上。?
4、《題西林壁》前兩句寫 ,后兩句寫 ,這首詩借寫廬山的自然景象,還告訴我們 。
5、《題西林壁》這首詩中,有三組反義詞,分別是
( )—— ( ), ( )—— ( ), ( )—— ( )。
6、從《題西林壁》這首詩中得到的啟發是( )?
A.對復雜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斷出其它方面。?
B.對復雜的事物,應多角度觀察,多方面調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對復雜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觀察,調查了解,又要親身去體驗,去分析。
參考答案:
1.題:書寫
西林:西林寺
只緣:只是因為
不識:不知道
橫看:正面看
2、宋 蘇軾 三蘇 《惠崇春江曉景》 橫 側 遠 近 高 低 廬山 在正面看都是連綿不斷的山嶺,在側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形狀、姿態是不同的。
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寫景 明理 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
5、 橫 側 遠 近 高 低
6、C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及閱讀練習】相關文章: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及閱讀練習題04-17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04-16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05-08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06-19
《題西林壁》經典教學設計04-18
題西林壁的教學設計08-07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01-03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12-09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設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