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題西林壁》名師導學案
《題西林壁》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題西林壁》名師導學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題西林壁》名師導學案
1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緣”,理解“識”、“緣”等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說出詩句的大意;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在理解詩句大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領會詩中包涵的人生哲理。
2學情分析
班上有47個學生,大部分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基礎較扎實,課堂上能做到認真思考。有幾個學生成績拔尖,思維活躍,能積極舉手發言,上進心強,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四個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課堂專注力比較差,在學習上有畏難情緒,作業時常不能按時上交。總體而言,全班的語文基礎扎實,生字詞方面基本能過關,但對于閱讀中比較抽象的題目,特別是講人生哲理類的題目,比較難理解到位。作文的篇章結構,整體框架已初步成形,但是在選材立意、遣詞造句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大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領會詩中包涵的人生哲理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復習導入
(出示廬山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這里是廬山。相信大家對廬山并不陌生,還記得我們三年級的時候學過的有關廬山的詩文嗎?(生答:《望廬山瀑布》)大家還記得李白是怎么描繪廬山的秀麗的美景,讓人驚嘆的飛瀑的嗎?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日照香爐生紫煙······”
有句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由于每個人的觀察方式不同,面對同一座廬山,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景色。今天我們看看蘇軾眼中的廬山是什么樣的。翻開課本第22頁,我們一起來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放相關課件)——題西林壁。(板書:題西林壁)
活動2【講授】學習課文
1.初讀詩歌,讀通讀順
(1)范讀古詩,糾正讀音
師:同學們都讀得不錯,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頓就更好了。有停頓才更能讀出詩的韻律,讀出詩的詩味。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這首古詩,其他同學在每句話的停頓處用“/”做上標記。
(2)聽讀古詩,劃出停頓;
根據停頓,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遍
2、 知詩人,解詩題 大家知道《題西林壁》作者是誰嗎?
下面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蘇軾(播放作者簡介課件)。
知識要點: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人稱蘇東坡。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歌善于從常見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理。
我們不管讀文章還是讀詩,都要先從題目開始。請大家結合注釋,來讀一讀題目。有哪個同學愿意來說一說,題目是什么意思?
(“題”字就是書寫,題寫的意思。西林就是西林寺,在江西廬山。全題就是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的意思。《題西林壁》是蘇軾游覽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
師:帶著你對課文的理解,再讀一遍。
(3)齊讀全詩,整體感悟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出蘇軾筆下的廬山是什么樣子的? (讓學生自由地說自己的感受)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受到的蘇軾筆下的廬山是不一樣的,那么下面我們就細讀全詩,從字里行間去感受蘇軾筆下的廬山。
(4)分小組朗讀第一、二句 邊讀邊思考:
①詩人是從哪幾個角度觀察廬山的?請大家在書上劃出來。這是三組什么詞?
(“橫、側、遠、近、高、低”,六個角度,分別出示表示“橫、側、遠、近、高、低”六個觀賞角度的廬山圖片,并說明從不同的角度看見的景色是不一樣的。 反義詞——由此引導學生理解,“橫”與“側”相對,是“正面”的意思)
②詩人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山嶺,山峰)
③看圖說說“嶺”和“峰”各有什么特點?
(出示圖片,提醒學生關注兩幅圖的差異。“嶺”的特點是連綿不斷;“峰”的特點是直插云天,用動作表示一下。)
師:那連起來我們可以這么理解詩第一、二句,一邊用手勢來表示: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直插入云,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第一、二句主要寫作者從各個角度去觀賞廬山,女生讀第一、二句。
(5)男生讀第三、四句,并思考:
①“面目”是什么意思?(由人的面目引出,“面目”即是樣子、面貌)
②身是指什么呢?(由身體引出,“身”就是自身、自己,這里指詩人)
師:這兩句話連起來理解,就是“我不認識廬山的真正的樣子,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用關聯詞說“因為••••••所以••••••”說一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③詩人從多個角度看廬山,都沒看清楚它的真面目。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事物)
師:不管從正面、側面、遠處、低處、高處、近處看廬山,都只是看到廬山的一個面。就像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看到的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但是宇航員楊利偉升上太空就能看到地球的全貌,我們才真切地知道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 所以這句話也正是蘊含了這樣一個哲理: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事物。因此這句話成了千古流傳的名句,大家可以多讀讀。
總結:有時候我們看事物,就像盲人摸象一樣,摸到腿就說這是柱子,摸到鼻子就說這是搟面杖。所以我們要學會全面、客觀地觀察身邊的世界,不輕易下定論。
活動3【活動】拓展延伸
試著讀一讀蘇軾其他的詩歌
《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活動4【作業】作業
1.背誦、默寫《題西林壁》。
2.結合生活事例,說說你是怎么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的意思。
【《題西林壁》名師導學案】相關文章:
《題西林壁》導學案及鑒賞11-08
《題西林壁》名師教案08-30
《題西林壁》教學案例05-31
《題西林壁》參考教學案例09-23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案例10-20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案例分析06-29
關于古詩《題西林壁》的教學案例08-16
古詩《題西林壁》學案設計(精選7篇)05-29
題西林壁07-13
小學生《題西林壁》導學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