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滕王閣序公開課視頻
滕王閣舉辦的一次大型宴會上所作的開場白。《滕王閣序》文章開篇多為介紹宴會地點、集會人物,極盡溢美之詞,結尾多為總結全文提出號召展望未來。
【導入】
贛江還是那條贛江。
游人無復那時游人。
如今,贛江畔的孤騖年年此時都要托起王勃饋贈給它們的禮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飛,托起無限秋水長天的風情。
【起講】
作為經典佳作,《滕王閣序》既彰顯了作者的積學之富、體察之微、文采之炫、文思之敏、抱負之大,又集音韻之美、文句之美、景物之美、感情之美于一體,渾然天成,實為千古駢儷絕調。這樣一篇對于學生難得一見的美文,對于教師來說卻是教學上的難文——如何做到長文短教、深文淺教、名文新教,我在教學時以“美的發現”為著力點,嘗試了美文美教。下面呈現這節課的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想問的是,你們讀過這篇文章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個字來回答我。
生:(異口同聲)美。
師:是的,這是一篇難得一見的美文。我們平常看見美人美物總要多看幾眼,那么面對這篇美文,我們也應該多讀多品,引用阿爾卑斯山下那句碑文就是:“慢慢走,欣賞啊!”那么,我們要欣賞這篇課文哪些方面的美呢?
生1:寫景美,抒情美。
生2:音節美,名句美,景色美。
生3:“韻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
師:好一個“韻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我同意學生3較為全面的歸納,我們先來感受本文的“韻之美”。馬上我們以1到4段為例,分角色朗誦。誦讀的節奏、語速、語氣等的變化都得服從情感的變化,我們先了解各段寫了什么內容,情感有怎樣的變化,然后才來把握朗讀的技巧。先看本文的總體思路是怎樣的?
生:本文總體思路是“事——景——情”。第1段:記事,寫宴會盛況。第2、3段:寫景,寫登閣所見,第4至7段,議論,抒發感情。
師:好的,下面我們就分角色朗誦。全班集體朗讀第一段,這一段作者記敘宴會盛況,我們集體朗誦,就是要營造文勢,渲染盛況。
(生齊讀第1段,聲音洪亮,激情飽滿。)
師:我請一位男生讀第2段,同學們先說說這一段應該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
生:要有激情,讀出贊美之情。因為這一段寫作者登閣所見,表現了滕王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之美。
師:好的,那就請你試試吧。
(該男生讀,聲音滿含磁性,獲得全班掌聲。)
師:第3段也是描寫登閣所見,我請同學們思考,這一段與前兩段在景物描寫的方法、句式節奏上都哪些變化?
生:景物描寫由靜而動、由遠到近。
生:第3段,推開窗之后,以短促的三字句“披秀闥,俯雕甍”開啟,以錯落有致的“四六句”展開,感情變得開闊而飄逸。(掌聲熱烈。)
師:那朗讀應該如何把握呢?
生:我覺得這一段應該讀得舒緩飄逸,這里大多是四六句、還有七字句。(掌聲起。)
師:同學們說得特別好,下面我請一位女生朗讀第3段,把舒緩飄逸的感覺帶進去。
生:讀。(該女生朗讀,優美、舒緩,張弛有致,此處有熱烈掌聲)
師:這第4段誰來讀啊?
學生異口同聲:老師,您讀。
師:看來民意不可違呀。(生齊聲:必須的。)(師示范朗讀,此處有掌聲。)
師:感受了“韻之美”,下面我們就來欣賞本文的“句之美”。《滕王閣序》妙句如珠,俯拾即是。高票當選第一名句的是哪句?
生:(齊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師:是的。《唐人軼事匯編》有這樣一個故事:說英才遭天妒,王勃于創作《滕王閣序》的第二年,渡海到交趾探父,因落水驚悸而死。后來,每當夕陽西下時,湖面上遙遠處總會響起王勃吟哦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約持續了十多日,又是一個落日熔金的傍晚,當湖面再次響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聲音時,一位書生大聲道:子安先生,你不要太得意了,你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刪去“與”“共”二字豈不更好!此言一出,湖面戛然而止。這里我想問的是:此說是否有理?這一句好在哪里?我們分小組研討,然后各組推舉代表回答。
生1:不能刪,少了“與”“共”,語速就顯得急了些。
生2:我覺得還是去掉這兩個字好,雖然我們一時不習慣,但讀一讀就覺得簡潔了。
生3:我認為這是民間傳說,不可信。刪去這兩個字,不如原句朗誦起來顯得從容自如,刪去后聲音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也減弱了。
師:我比較贊同生3的說法,書生的見識不必當真,傳說故事更不可信,但它恰從另一側面說明了王勃的這兩句人人盡知、影響之大。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好在哪里。
生1:動靜結合。上句寫動,霞、鶩“齊飛”;下句寫靜,水、天“一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
生2:境界開闊。長天在上,高,落霞、孤鶩在半空,稍低,而秋水最低,有遠有近,有高有低,層次感強,境界開闊,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美。(掌聲頓起)
生3:我覺得這兩句意蘊深遠。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則是無生命的,落霞、長天恒常,而孤鶩只是匆匆過客,永恒與短暫,有生命的律動與無生命的靜謐交織在一起,意蘊無窮。(掌聲熱烈)
生4:對比鮮明。以秋水與長天的藍為背景,紅霞、孤鶩點綴其間,色彩濃重,視覺沖擊強烈。
師:剛才三位同學的賞析、點評有從表現技巧、方法上說的,有從內蘊、意境上說的,很精彩,我很贊同,同學們還可以從其它方面鑒賞。而且這篇課文中的名句很多,比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等等,課下同學們每人選取兩句,把點評的文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師:“慢慢走,欣賞啊!”我們感受了本文的“韻之美”,欣賞了它的“句之美”,接下來我們就來體驗一下文中的“景之美”。“漁舟唱晚”一詞在《滕王閣序》中看似平常,可細心的評論者卻稱它“一字一景,言不盡之景情”,樂曲《漁舟唱晚》更是我國最為流傳的古典名曲之一。下面伴隨這首名曲,請同學們發揮合理想象,將這4字擴寫成百字左右的寫景片段。
(在古箏曲《漁舟唱晚》中,教師將事先準備的貼紙發至學生手里,大約5分鐘,學生陸續上交。教師選取幾位學生的擴寫片段,通過投影與全體同學分享。其中一位學生這樣擴寫(括號內為師生點評):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點明“晚”)。勞作一天的漁人收起漁網,劃著沉甸甸的船兒,駛向煙云氤氳的水村山鄉(想象合理且扣住了“漁舟”)。歸舟緩緩,收獲滿滿。漁人哼著小曲(扣住“唱”),悠揚的歌聲穿過云霄,仿佛把歸航的訊息、豐收的喜悅傳送給了焦急等待的家人(突出“唱晚”的主旨)。
師:“慢慢走,欣賞啊!”最后我們來領會本文的“情之美”。現在我們來閱讀第4段,這一段中作者的感情有了明顯的變化,思考哪4個字最能體現王勃情緒變化?
生:“興盡悲來”。
師:很好,“興盡悲來”。世事本無常,高興到極點,悲哀就來了。請同學們思考:本段抒發哪幾種“悲”?
(學生沒有及時找準找全,教師點撥:提取信息要注重該信息所處的語言環境,看“興盡悲來”所處的位置語境,思考一下從“天高地迥”至本段結尾可以分幾層意思,然后從每層中找關鍵詞。給出方法,學生很快便有了答案。)
生:盈虛有數的命運之悲;知音難覓的孤獨之悲;報國無門的身世之悲。
師:好,很好。那么,作者為什么有如此之悲呢,請看大屏幕。
王勃自幼聰穎,十七歲未及弱冠,便應舉及第,在沛王府做侍讀。然而正當這位青年才俊做著經緯天地的美夢時,出其不意的打擊降臨到了他的頭上。當時的宮廷風行斗雞游戲,諸王們常以斗雞為樂。一次,適逢沛王與英王斗雞,年輕的王勃本打算為沛王雞助興,便寫了一篇《檄英王雞》,討伐英王的那只雞。不料這篇游戲之作被高宗看到后,大為不滿,立即下詔廢除王勃官職,斥出沛王府。而給他第二次更沉重打擊的是在虢州參軍任上,因與同僚的關系搞得很僵,又先藏匿后殺害官奴被判死刑,后雖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親卻因此被貶為交趾令。
師: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悲,不是,也不應該是生命的全部。當你的人生遭遇困境時,就是要找到排解、突圍的法子,學一學《古蘭經》里的“移山大法”——山不過來,我便過去。下面請同學們齊讀第5段,然后找出最能體現王勃排解了悲傷,表現豁達心胸的一句。(生齊讀。)
生:最能表現豁達心胸的句子是“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師:是的,君子安于貧困,豁達之人知道如何掌控自己的命運。請同學們思考,有了這種見解后,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樣的變化?文中那幾句表現了這種變化?
生1:由悲傷到積極、由陰郁到豁達。
生2:我覺得最能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是“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生3:還有“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師:是的,行文到這里,作者的感情一下子變得如此豁達樂觀,變得積極向上。本文是作者交趾探父途中適逢滕王閣盛會的即興之作。在大開大闔的的筆勢下,在大起大落的情感里,蘊涵了王勃內心的困惑與追求,孤獨與堅守,彰顯著一個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卻又不甘平庸的年輕而高貴的魂靈。他在困厄中自救,在痛苦中自勵,在逆境中自強,于是他將翱翔云際的人生姿態定格在滕王高閣那秋水長天之間,讓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怦然心動、肅然起敬!
今天我們讀《滕王閣序》就是要走進王勃,感受他那顆年輕的進取之心。
【滕王閣序公開課視頻】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05-23
王勃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07-31
《滕王閣序》公開課教案07-23
滕王閣序的公開課教案09-17
《滕王閣序》序的意思08-23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07-16
《滕王閣序》王勃08-05
王勃與《滕王閣序》10-10
王勃滕王閣序06-15
王勃 《滕王閣序》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