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結構分析
導語:《滕王閣序》讓高舉反駢旗幟的文學家韓愈讀了之后也大為贊賞,稱頌其“讀之可以忘憂”也。
結構分析
全文共四個段落:第一段敘事,是個引子;第二段基本上是寫景;第三段基本上是抒情;第四段敘事,照應開頭。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閣宴會,作者用略寫的方法,分散在各個段落之中,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餞宴,而是以寫景為鋪墊的抒情。全文由地理人文的敘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繪,再由美景轉到抒情,緊密聯系,轉換自然。展開來看,作者從敘寫洪州的形勝入手,極盡鋪陳渲染之能事,把宴會盛況,滕王閣內外上下的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然而王勃并非為游山玩水而來,他只是路過此地,被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觸景生情,從宴游盛會的聚散聯想到人生的窮通離合,禁不住“興盡悲來”,自會有一番感概要抒發的。也就是說,在良辰美景、賢主嘉賓都齊備的情況下,作者舉目遠眺,盡情嬉游,可是天高地遠,宇宙無垠,他忽然覺得人生短促,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有定數,感慨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第二段寫景時,巧妙地把敘事穿播在其中,如“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9]
第一段的關鍵句是“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它既是對前文的承接和歸結,又自然轉入對“賓主盡東南之美”的稱贊,由遠而近,順暢自然。
第二段的關鍵句是“披繡闥,俯雕甍”,作者在它出現之后,即一反前面對高閣的仰視,轉而由近到遠,自上而下地俯視周圍的萬千氣象。收得攏,撤得開。
第三段的關鍵句分散在兩處。作者先用“天高地迥”、“興盡悲來”,把敘事、寫景轉向抒情,議論。其中“覺宇宙之無窮”是觀看天上地下美景后發出的贊嘆,是承接上文;而“識盈虛之有數”則是樂極生悲后對個人不幸命運的感慨,是開啟下文。但是,當此段又一關鍵句“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一出,文章便轉入表達自己雖遭挫折而仍思進取的可貴志向,從而使感情表達得十分委婉,真切動人。[
《滕王閣序》寫景四大特點
《滕王閣序》的寫景頗有特色,作者精心構畫,苦苦經營,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寫山水,體現了一定的美學特征。
1.色彩變化
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紫電青霜”中的“紫電”,“飛閣流丹”中的“流丹”,“層巒聳翠”中的“聳翠”,“青雀黃龍之軸”中的“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尤其“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靜止畫面色彩,著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之句。
遠近變化
作者采用恰當的方法,猶如電影的拍攝技術,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鶴汀鳧渚”四句寫閣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是中景;“云銷雨霽”以下則是水田浩淼的遠景。這種寫法,是《滕王閣序》寫景的最突出特點,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讀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渾成
“層巒聳翠”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與為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美妙圖畫。
4.虛實相襯
“漁舟唱晚”四句,即憑借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總之,《滕王閣序》一文的寫景頗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一氣呵成,使人讀完后猶如身臨江南水鄉,難怪韓愈情不自禁地稱贊說:“江南多臨觀之類,而滕王閣獨為第一。”
【《滕王閣序》結構分析】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結構分析及賞析06-01
《滕王閣序》文章內容結構分析10-02
滕王閣序05-23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分析08-15
王勃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07-31
《滕王閣序》序的意思08-23
王勃《滕王閣序》寫作背景分析05-19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07-16
王勃滕王閣序06-15
王勃 《滕王閣序》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