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優秀設計教案
引導語:《滕王閣序》中的優美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于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我們一起來學習以下關于《滕王閣序》優秀設計教案。
《滕王閣序》優秀設計教案
教學目標:
⒈學習事、景、情融于一體的寫作技巧。
⒉借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憤懣悲涼而又不甘于沉淪的復雜感情。
教學時數:2
第一教時
明確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二、解題
1.介紹“序”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于贈序類的文章。
2.介紹“駢文”
駢文,是魏晉后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體文的表達方式與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語言上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是語句方面的特點,即駢偶和“四六”;第二是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第三是用詞方面的特點,即用典和藻飾。
3.介紹王勃和寫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龍門(現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
三、誦讀課文
1.放課文錄音。
2.學生集體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指定7名學生朗讀課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節奏。
明確:①四字句的讀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讀法大致有五種: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種讀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課文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一遍。
2.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字句。
3.思考:從內容上看,文章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閣”,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
第三部分(4~5):扣“餞”,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別”,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
五、布置作業
1.反復誦讀,并試背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三、四兩題。
第二教時
明確目標:
⒈學習事、景、情融于一體的寫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懷才不遇、憤懣悲涼而又不甘于沉淪的復雜感情。
教學過程:
一、賞析第一部分
(一)集體朗讀
(二)具體賞析
⒈作者是如何寫洪州的地理風貌的?突出了什么特點?
明確: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歷史久遠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界域遼闊。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地勢宏偉
2.作者怎樣寫參加宴會的人物,照應了前文的哪個詞語?
明確:作者在寫參加宴席人物時,用了“雅望”“懿范”“勝友”“高朋”“騰蛟起鳳”“紫電清霜”等詞語,極盡人物的文韜武略,照應了前文的“俊采”一詞。
3.文章開始不寫樓臺,不寫宴會,而先寫地勢與人物,這樣寫有何好處?
明確:文章借用鋪陳的手法,歷敘界域之大,地勢之雄,物產豐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樂的氛圍、宴會的高雅,同時也緊扣照應了題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4.試背課文
二、賞析第二部分
(一)齊讀課文
(二)具體賞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寫景段落,歷來膾炙人口。請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晚秋暮色圖”的意境描述出來。
明確:①色彩變化之美;
②遠近錯落之美;
③上下渾成之美;
④虛實相映之美。
2.鑒賞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并展開想象,將該句擴寫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確: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圖畫。
3.這兩段秋景的描述與傳統中描寫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確:一反傳統中“悲秋”的習慣寫法,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邁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樣將敘事、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確: ①“潦水盡…”,清澈的潭水給人清爽的感覺。
②高聳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閣令人嘆為觀止。
③“落霞…”的朦朧秋景,“閭閻撲地…青雀黃龍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著作者無比愉悅的心情。
作者寫自己的喜悅心情毫不張揚,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轉地表達出來的,給人天衣無縫、妙合無垠之感。
三、賞析第三、四部分
(一)齊讀課文
(二)具體賞析
1.這兩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飲娛樂引發的人生感慨。而在寫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讀課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明確:
①“長安”“帝閽”“宣室”→報國無門,濟世無路
②“馮唐”“李廣”∕“賈誼”“梁鴻”→慨年時易往,功業難成,流露出嗟卑嘆老的傷感和見機知命的消極心理(明用)
③“馬援”(窮…老…)→不因年華易逝、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
④“貪泉”“涸轍”→身處逆境,猶樂觀開懷(暗用)
⑤“北海”“東隅”→不甘沉淪
⑥“孟嘗”∕“阮籍”→反襯自己堅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終軍”→表示請纓無路
⑧“班超”“宗愨”→表投筆從戎、乘風破浪的志向
⑨“楊意”“凌云”∕“鐘期”“流水”→感懷才難用、知己難遇
2. 請思考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確:使課文內容充實,聯想豐富,語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練,加強了文章表達效果。
四、課文總結
本文是一篇序,同時也是一篇優美的駢文,作者用富麗華美的詞藻,稱道洪州,記述盛宴,描寫滕王閣的壯麗;以及寥廓壯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發自己憤懣悲涼而又不甘沉淪的思想感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篇》評:“對眾揮毫,珠璣絡繹。”
第三教時
一、 課外拓展
1、《滕王閣序》與《蘭亭集序》的異同
形式上,兩文都是記敘游宴盛會、即席賦詩的詩序,語言都講究辭采與對仗。但兩者相比,《蘭亭集序》整散結合,《滕王陶序》則更講究形式上的華美,逢句必對,辭藻華麗,因過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而帶來了意思晦澀的毛病。內容上,兩文都從眼前的歡宴之事寫起,然后觸景生情,因事傷懷,抒發感慨,而后又由低沉逐漸轉向高昂,表現得積極向上。最后又都收筆于眼前之事。兩文相比,《滕
王閣序》所寫之景更壯美,更絢麗,更豐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暢。另外兩文抒情的內容也不一樣,《蘭亭集序》抒發的是人生短暫的感慨,《滕王閣序》抒發的則是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
2、文化拓展
①滕王閣有關書畫,
②滕王閣有關視頻,
③滕王閣有關詩文
二、 課內鞏固
疑難詞語
(一)詞語解釋
1.臺隍枕夷夏之交 (倚、據,動詞)
2.時維九月 (時序,名詞)
3.序屬三秋 (時序,名詞)
4.儼驂騑于上路 (高,形容詞)
5.披繡闥 (披:開;闥:小門)
6.山原曠其盈視 (遠,形容詞)
7.聲斷衡陽之浦 (水濱,名詞)
8.遙襟甫暢 (剛、頓時,副詞)
9.逸興遄飛 (迅速,形容詞)
10.氣凌彭澤之樽 (超過,動詞)
11.天高地迥 (遠,形容詞)
12.識盈虛之有數 (定數,名詞)
13.命途多舛 (乖違、不順,形容詞)
14.今晨捧袂 (衣袖,名詞)
15.恭疏短引 (疏:書,撰寫。引:序)
16.一言均賦 (鋪陳,動詞)
(二)詞類活用
1.意動用法
襟:以„„為衣襟。(襟三江而帶五湖) 帶:以„„為衣帶。(襟三江而帶五湖)
2.使動用法
下:使„„放下來(徐孺下陳蕃之榻) 騰:使„„騰空(騰蛟起鳳)
起:使„„起舞。(騰蛟起鳳) 屈:使:受委屈。(屈賈誼于長沙)
竄:使„„出去。(竄梁鴻于海曲)
3.名詞用作狀語
星:像流星一樣。(雄州備列,俊采星馳。)
4.名詞用作狀語
目:看,望。(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5.副詞活用動詞
盡:都包括。(盡東南之美)
6.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美:才俊。(盡東南之美)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十旬休假,勝友如云(聚集)。
漁舟唱(于)晚,響窮彭蠡之濱。
2.被動句
纖歌凝而白云遏。(遏,止,這里是被動含義,即被歌聲所阻止。)
懷帝閽而不見。(見,朝見,這里是被動含義,即被朝見。)
3.賓語前置
童子何知(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到動詞謂語“知”的前面)
4.介詞結構后置(狀語后置)
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
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四)《滕王閣序》中的21個成語
1、【物華天寶】華:精華。寶:寶貝。原指萬物的光華,天上的寶氣。形容各種珍貴的物品。
2、【人杰地靈】人杰:杰出的人。靈:特別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過的`地方,便成為名勝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靈秀之地。
3、【勝友如云】勝:指才智出眾。才智出眾的朋友們云集一處。
4、【高朋滿座】高:高貴,高尚。座:座位。滿座盡是高貴的賓朋。
5、【騰蛟起鳳】騰:騰越。起:起舞。象蛟龍騰越,鳳凰起舞。比喻文辭奇巧優美,才華橫溢。
6、【鐘鳴鼎食】鐘: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飯時,排列好幾個鼎盛食物。吃飯時,奏樂列鼎。形容貴族和富貴人家豪華奢侈的生活。最早見于《史記》。
7、【云銷雨霽】云消雨散。指滿天的云雨頓時消散,形容已經逝去的一切都不會再回來了。
8、【響遏行云】遏:阻止。聲音高入云霄,把浮動著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聲嘹亮有力,悅耳動聽。最早見于《列子•湯問》。
9、【天高地迥】迥:遙遠。形容天地之間廣闊無邊。
10、【興盡悲來】高興的勁兒過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來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種蕨類植物,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從來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12、【馮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處是《史記•馮唐列傳》。
13、【老當益壯】當:應當。益:更加。原指年紀老而志氣應當更壯。出處是《后漢書•馬援傳》。
14、【窮且益堅】也作“窮當益堅”。窮:不得志。益:更加。處境困難而意志應當更加堅定。
15、【涸轍之鮒】涸:水干,枯竭。轍:車轍。鮒:鯽魚。干枯的車轍里的鯽魚。比喻處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處是《莊子•外物》。
16、【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時,余光落在桑樹和榆樹之間;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則有所得。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補償。出處是《后漢書•馮異傳》。
17、【一介書生】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自稱。或對一般讀書人的雅稱。
18、【投筆從戎】投:扔掉,放棄。筆:筆桿子,指文墨生涯。從戎:參軍。指棄文就武,放棄文墨生涯去參加軍隊。出處是《后漢書•班超傳》。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兩種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樂曲的高雅精妙。出處是《列子•湯問》。
20、【盛筵難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難以再得。
21、【陸海潘江】陸、潘:晉朝的文學家陸機、潘岳。本是稱頌陸機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稱頌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
三、課后練習
1.新課標鏈接
王勃《滕王閣序》以生花妙筆描繪了三秋景色。“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歷來贊不絕口。請你運用描寫把這段文字改寫成200字的短文。
2.高考模擬
高考考場聯對考生無疑是一劑良藥,或鎮定情結,或激勵斗志,或堅定信心„„請您貢獻你的智慧,仿照例聯格式為仙城中學考點作幅考場聯!(4分) 例:上聯: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下聯: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格式4、7字分開,上下聯相對(2分),內容上扣住與考試情境相關。(2分)
3.課外閱讀《流淚的滕王閣》
【《滕王閣序》優秀設計教案】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優秀教案設計08-30
《滕王閣序》優秀教案05-28
滕王閣序優秀教案06-15
《滕王閣序》優秀教學設計12-19
滕王閣序的詩意/滕王閣序的意思10-14
滕王閣序教案07-25
滕王閣序 教案08-25
《滕王閣序》教案09-11
滕王閣序教案08-06
滕王閣序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