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名人素材之陶淵明
故事在現(xiàn)實認(rèn)知觀的基礎(chǔ)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xiàn)象。是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名人素材之陶淵明,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物簡介】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東晉著名文學(xué)家,田園詩人,漢族。死后友朋私謚為“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他成功地將“自然”提升為一種美的境界,使詩歌與日常生活相結(jié)合,并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這種新的題材。陶淵明的晚年,貧病交加,于南朝宋元嘉四年十一月與世長辭。親友們用檢樸的儀式安葬了他,認(rèn)為他具有“寬樂令終之美,好廉克已之操”,并為他立謚號“靖節(jié)徵士”。著作有《閑情賦》、《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五首》、《飲酒二十首》、《桃花源詩并記》、《詠荊軻》、《有會而作》、《挽歌詩三首》、《感士不遇賦》、《自祭文》等。他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詩人、大辭賦家和大散文家,被后世稱作“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
【人物事略】
1.年少有志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yuǎn)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jì)蒼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當(dāng)時門閥制度森嚴(yán),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后,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拒絕了。
分析:不畏權(quán)勢,不同流合污,一直是陶淵明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一生的光輝寫照。
適用話題:志向、舍與得、追求
2.陶淵明擇友
陶淵明結(jié)識的朋友不分貴賤,但人格卑下的人是他所不齒的。有一天,江州刺史檀道濟(jì)前往見他,這時,陶淵明正好已偃臥床上餓了好幾天了。檀道濟(jì)對他說:“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仕。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古如此?”陶淵明回答道:“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jì)臨去時饋以梁肉,陶淵明一手把它揮落地下。當(dāng)時東晉政治混亂,且文帝廢少帝自立,人民生活疾苦,道濟(jì)竟云文明之世,以亂為治,其人格可知,淵明因此對他贈送的東西揮而去之。
分析:真正的朋友是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志同道合的。沒有共同的喜好,沒有相同的品性,絕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同時,從一個人的擇友標(biāo)準(zhǔn)可看出其做人的個性和品位。
適用話題:選擇、人格、標(biāo)準(zhǔn)
3.交往
江州刺史王弘想認(rèn)識陶淵明,陶淵明卻認(rèn)為沒有和他結(jié)識的必要。王弘于是求救于陶淵明的老朋友龐遇之。龐氏探知陶淵明要去廬山,便準(zhǔn)備酒食,在半途的地方等待他。龐氏見陶淵明果然來了,便請他下奕共飲,陶淵明欣然就飲。不久,王弘伺機(jī)而至,陶淵明正喝得酒酣耳熱,也就對王弘不加婉拒了,王弘始得結(jié)織陶淵明。
分析:朋友交往需要時機(jī),也需要共同我愛好,王弘正是利用這一點,才能與陶淵明相交,可見,在與人交往中,策略、時機(jī)的把握都是非常重要的。
適用話題:交往、策略、時機(jī)
4.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二十九歲的陶淵明第一次出來做官。《宋書》本傳說他“ 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當(dāng)時,他要從小官做起,小心翼翼,察言觀色,還要奴顏婢膝,一步步攀上高位,隱淵明受不了這份委屈與折磨,也沒有這份耐心。閑居的第二年,即太元十九年(394年),陶淵明三十歲時,他的妻子去世,續(xù)娶翟氏。大約在詩人喪妻、再娶這一段時間內(nèi)他寫了一篇在他的詩文中別具一格的言情之作——《閑情賦》。
分析:“無心插柳柳成蔭。”陶淵明在仕途上雖然失意,但在作文方面卻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可謂有所得,有所失。
適用話題:文人氣節(jié)、得與失、閑情
5.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天晉元興三年為鎮(zhèn)軍將軍劉裕參軍,次年又為建成將軍劉敬宜參軍,因心不悅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給,再加上家里人口增多,經(jīng)濟(jì)十分拮據(jù),親朋好友都勸他出去做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見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薦,于是被任為小縣之令。當(dāng)時正值戰(zhàn)亂,他不想到遠(yuǎn)處任職,而彭澤縣離家不遠(yuǎn),俸祿又足夠他釀酒,于是就在彭澤縣任了一個小職。年底,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yīng)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便解經(jīng)去職。后來,他寫《歸去來兮辭》這篇傳世之作。詩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寫作原因。他十分坦誠地講,就任縣令,是為生計所迫;之所以辭職,是因為“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已交病”。這就可以看出,陶淵明寧可餓肚子,也不原違心地適迎上司而混跡官場。
分析:官場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多了一位文學(xué)家。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剛直不阿、不趨炎附勢的典范。
適用話題:氣節(jié)、美德、自尊、坦誠
6.居喪躬耕
晉安帝元興元年(402年),三十八歲的陶淵明居喪在家。這期間,陶淵明作有《和郭主簿二首》,反映了他二度辭官歸來的生活與心境。表現(xiàn)其閑適生活的美滿和愉快,也表達(dá)了詩人對仕途的冷漠與厭棄之情。
元興二年(403年)春,年近不惑的陶淵明開始親自參加耕種。躬耕的體驗可由《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得窺。其一云:“在昔聞南畝,當(dāng)年竟未踐。屢空自有人,春光豈自免?”由此幾句可以看出,親自耕種是由于家中貧困,貯谷已盡,再不身體力行就要餓肚子了。但清高的詩人還要以古代賢者隱居躬耕的事跡來自我安慰與美化,雅興一點不減。
分析:借用一句俗語:物質(zhì)的貧困影響不了對精神的追求。在中國歷史中,陶淵明是一位精神追求的典范。
適用話題: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清高、心境、失意與詩意。
7.三仕劉裕
陶淵明在窮途末路之時,還是三度出仕,投身劉裕幕下。劉裕雖然不如三國時的劉備那么有名,但從他后來建立劉宋王朝的業(yè)績看,也不愧為亂世之雄。只是劉備代表漢家正統(tǒng),而劉裕則是篡國奸雄,所以史家對他沒有好評。但是,東晉并不是漢末群雄并起、三分天下的局面,劉裕也不是劉備那樣的求才若渴、禮賢下士,陶淵明更不是諸葛亮那樣大勢了然、運(yùn)籌帷幄的政治家,而只是一介文人。鎮(zhèn)軍參軍本非要職,不過一個小小幕僚,有似雜役。所以,對于正雄心勃勃,忙于征戰(zhàn)的劉裕來說,他是不可能真正重用陶淵明的。所以陶淵明入幕不久,就對劉裕仕途失望了。
分析:在陶淵明三番五次的從政失敗及居喪躬耕后,選擇了重走仕途之路,可見他心里仍然燃著“大丈夫揚(yáng)名立萬”的火焰。但可悲的是,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
適用話題:挫折、理想與現(xiàn)實、苦悶
8.歸園田居
公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而掛印回家。從此結(jié)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已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fēng)光的美好與農(nóng)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fā)歸隱后的愉悅心情。這組詩歷來被視為開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田園詩的先河。其一云:“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魯思故淵。”詩人認(rèn)識到自己的性格、氣質(zhì)不適于做官,他的生命只屬于山水田園。十三年的仕途奔波如今看來就是“誤落塵網(wǎng)”中了。
分析:陶淵明在仕途上雖然失意,但卻在山水田園間得到了安慰。自陶淵明后,歸隱似乎便成為大多數(shù)文人墨客對仕途失望后,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換個角度說,這也是文人逃避現(xiàn)實的一種表現(xiàn)。
適用話題:失意、詩意地生活、逃避、網(wǎng)、表率、清醒
9.天災(zāi)人禍自悠然
接連不斷的人禍還沒結(jié)束,天災(zāi)又飛降陶淵明一家。這年夏天,在他筆下那么安寧靜謐又洋溢著生活氣息的“方宅十余畝,草屋八 九間”的住宅,被一場無情的大火燒光了。詩人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雖然他努力以君子固窮的氣節(jié)來安慰、鼓勵自己,可嚴(yán)酷的現(xiàn)實仍然讓他心中難以平靜。他多么希望自己是出生在衣食無憂的時代啊。在傳說中那個遠(yuǎn)古社會里,道不拾遺精食多得吃不盡,余糧就放在地頭。然而,衣食無憂作為他最簡單的心愿竟離他那么遙遠(yuǎn)。
分析:至痛無言,至憂不語,寫詩作文往往在痛定憂平之后。詩人詩文中雖然很少展現(xiàn)過強(qiáng)烈的失落與憂憤,但我們不能只看到他詩文表面的平淡,還應(yīng)看到他心中生而滅、滅而生的烈火。
適用話題:災(zāi)難、渴望、表面與實質(zhì)、矛盾
10.酒中隱士
無論是從酒文化史還是從詩歌史的角度來說,陶淵明都是一位有著特殊貢獻(xiàn)的人物。從他開始,才把酒與詩二者連為一體。他以酒入詩,使詩中幾乎篇篇有酒,陶淵明曾在《五柳先生傳》中自謂:“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必盡,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他當(dāng)上彭澤縣令后,“公田之列,足以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畝公田全部種成釀酒的秫谷。以保證常有酒喝。他曾私下對人說:“能讓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
分析:“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自古以來,許多詩人就與酒相知,酒常常成為了他們寄寓情感的載體。從一些“飲酒詩”中,可以體會他們當(dāng)時或憂或怒或喜或悲的心情。
適用話題:文人與酒、寄托、愛好
11.陶淵明與菊花
陶淵明不只愛酒,更愛菊花,所以家里有自產(chǎn)的佳釀菊花酒;陶淵明的詩作中,出現(xiàn)最多的植物名稱,也是菊花。相傳有一年,他的親友聽說他無聊,就三三兩兩來看他。后來相因成習(xí),每逢秋菊盛開,親朋好友就到陶淵明家中作客賞菊,他就做點心、燒菊茶款待眾人。等親友要離去時,又采菊相送,忙得不亦樂乎,往往讓他不能到田里耕作。因此他很希望菊花在某一天全開,客人在同一天全來;于是便對著菊園祝禱說:“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日來。”說也神奇,那年的九月九日,各色的菊花果真一同盛開,客人們也都在那天一起來了。眾人賞花飲酒、嘗餅作詩,都夸菊花有真情,不負(fù)陶公心,相約年年重陽都來賞菊,就形成了后來國人重陽賞菊的習(xí)俗。這一天,人們喜開菊花宴,醉飲菊花酒,既與陶淵明神交,又可祛病延年;從此重陽節(jié)又多了一個“菊花節(jié)”的別稱。
分析:菊花是中國傳統(tǒng)名花。菊花的品格高潔、質(zhì)樸而又從容,具有心底無私的坦蕩和不畏艱苦的韌性。以菊花喻人,既有入仕的超然,又有出世的積極。陶淵明如此愛菊,想必是以菊自比,欣賞菊花的品格。
適用話題:菊、格調(diào)、情操
12.陶淵明與桃花源
提起“桃花源”,人們便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是他,寫下那篇膾炙人口的佳文,使桃花源成了“把古今游人忙煞”的游覽勝地。《桃花源記》,傾注了詩人畢生的辛酸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它的成篇,與詩人的品德、氣質(zhì)、經(jīng)歷,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桃花源記》是一篇以探訪武陵漁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有著曲折故事情節(jié)的散文。桃花源在詩人筆下,是一個人人勞動,自耕自食,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也沒有戰(zhàn)亂的理想社會。
分析:《桃花源記》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思想傾向,正是作者對戰(zhàn)亂不止、政治錯聵、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的反抗,表達(dá)了詩人的社會現(xiàn)想。“桃花源”成了一切美好理想狀態(tài)的代名詞。
適用話題:現(xiàn)實與理想、愿景
13.易代悲歌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陶淵明五十六歲。六月,劉裕代晉稱帝,改元永初。晉恭帝被廢為零陵王,東晉滅亡。值此朝代更替之際,詩人心情是極為復(fù)雜的。作為曾經(jīng)入仕東晉的舊吏,他有失君亡國的悲哀和屈辱,無論東晉王朝多么令他失望,他畢竟曾經(jīng)是他的一員。而且,新朝還會給蕓蕓眾生帶來什么樣的禍患,還會給他這么一個頗有名氣的文人帶來什么樣的煩擾,也是難以預(yù)料的。再者,作為一個垂垂老矣的貧士,晚景凄涼,前途黯淡,行將就木,一切都成為云煙,改朝換代所觸發(fā)的,更是自身一生失意、潦倒不堪的慨嘆。
分析:處于前途和末路之間,陶淵明表現(xiàn)出對未來的茫然,加之歲月不饒人,年邁的他滿眼盡是凄清之色。
適用話題:境遇、前途與末路、歲月
14.金剛怒目
劉裕稱帝后,由于按捺不住憤怒的心情,相繼作了《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諸詩,托古述懷。他還在《述酒》《蠟日》二詩中,用隱晦的詞意,影射劉裕的暴政。而在這些詩作中,《詠荊軻》更是一改詩人平淡的風(fēng)格,完全變成了一篇金剛怒目式的作品。
分析:在世人的眼中,陶淵明一貫給人隱逸、平淡自然、自得其樂的形象。但我們只能說這是陶淵明最突出的個性,而在面對暴政和強(qiáng)權(quán)時,他也有金剛怒目的一面。
適用話題:典型、全面、環(huán)境
15.死如之何
詩人最后的歲月,是在貧病交加中度過的。仍然好酒,但有時到了斷炊挨餓的地步,酒更是喝不上了。他的朋友有時送錢周濟(jì)他,當(dāng)?shù)亻L官慕其名而憐其處境,偶爾也接濟(jì)一下他。
在饑餓貧困中,詩人的身體愈來愈差了。元嘉四年(427年)十一月,六十三歲的陶淵明黯然暝目,親友們依照他的遺愿,以“省訃卻贈,輕哀薄斂”的儉樸儀式安葬了他,并遍詢他的生前好友,給他謚號為“靖節(jié)徵士”。
分析:“人生實難,死如之何。”詩人把這樣深切的悲哀化為藝術(shù)獻(xiàn)給了后人。詩人吟詩如杜鵑泣血,當(dāng)后人的心靈感受到了詩人恬然表面下的大悲大喜、大驚大憂以及深深的遺的嗟嘆時,詩人的精神生命才得以通過詩的意境在后世延伸。
適用話題:生與死、傳遞、儉樸
【名家點評】
1、(唐)王績: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2、(唐)白居易:垢不污玉,靈鳳不啄腥。
3、(北宋)歐陽修: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4、(北宋)王安石: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矣。
5、(南宋)辛棄疾:淵明避俗未聞道,此是東坡居士云。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聞道更誰聞。
6、(明)朱熹: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jù)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之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
7、(清)沈德潛:晉人多放達(dá),獨淵明有憂勤語,有自托語,有知足語,有悲憤語,有樂天安命語。
8、梁啟超: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9、魯迅:陶淵明并不是渾身靜穆,也有金剛怒目的一面。
【材料加工】
“陶淵明”在高考中的“百變”運(yùn)用
話題1、心靈的選擇
【運(yùn)用示例】
我以為,所有的選擇必然有其客觀的背景,有其現(xiàn)實的因素。沒有一種選擇,會完全單憑主觀意愿,而不顧客觀條件地做出。如果確實有僅憑內(nèi)心意愿的選擇,那也只能是不明智的選擇。陶淵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隱士。他坐看行云輕起,眼逐桃花流水;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這“隱”的背后便隱伏著一份巨大的酸澀?無奈。他的“隱”是一種人生的選擇,可是,它真的是一種心靈的選擇嗎?“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與“達(dá)”的境遇,才是左右陶淵明選擇的真正因素。
官場上既然難展飛鴻之志,那么就選擇遠(yuǎn)離塵世喧囂,專心種幾枝菊花,隨意賞一片山月吧!陶淵明隱士風(fēng)范是在失敗的土壤中植種,在無奈的荊棘中開辟。其實陶淵明靜坐草廬,手揮無弦,這一切建立的基礎(chǔ)是一條為官之路的斷絕。假若這條路微光時顯,前途隱約光明,那么蒲團(tuán)上構(gòu)筑桃源盛景的陶先生是否還會安然靜坐呢?
話題2、位置和價值
【運(yùn)用示例】
價值并不取決于地位的高低。在一個不起眼的位置上,也能創(chuàng)造出永恒的價值。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在長滿菊花的籬笆下飲酒,悠然遠(yuǎn)眺云霧之間的南山,感受時間清泉的汩汩流淌,開啟了中國古典田園詩的先河。若是身在官場,又怎能有如此纖塵不染的高潔?那些沉湎于聲色犬馬的貪官,在酒足飯飽之后,也許會譏笑陶淵明的傻與不識時務(wù),但是今天,我們誰能一口說出那個時代宰相的名字?而“陶淵明”三個字,已伴隨他留下的文字瑰寶深深地植根于后人心中,成為永恒的價值。位卑的陶淵明,沿著清貧樂道、恬淡清高的人生取向,抵達(dá)了?生價值的峰頂。
話題3、入乎其內(nèi)與出乎其外
【運(yùn)用示例】讀書入仕歷來為古之文人一生的追求,陶淵明也不例外。他也曾十年寒窗,進(jìn)德修業(yè),入乎官場之中。正基于他的“入”,讓他看清了官場的黑暗,于是他又選擇了“出”。“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云卷云舒”,這也正是開一代詩風(fēng)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的真實寫照。若無“入”,陶淵明又何來恬淡的心境;若無“出”,又怎會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瀟灑?細(xì)細(xì)回味,陶淵明恰似一條虹,該入則入,該出則出,他摒棄了外在的浮華,堅守了自身的高潔。
“陶淵明”在“百變”運(yùn)用中的拓展
話題4、平淡和快樂
【運(yùn)用示例】喜歡陶淵明筆下的那種生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份與世無爭,那份從容淡定,可現(xiàn)實總是和理想有距離,在生活中想要保持一種淡然,總是不易。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不愉快不如意的事。但只要擁有一份平淡的心情,知足常樂,其實快樂無處不在。平淡的生活和工作,自有一份恬適的快樂。
記得有人說過,一個人的腦子如果讓世俗的東西占據(jù)太多的空間,那么詩意、浪漫便蕩然無存。我不想做那樣世俗的人,我對名利從來沒有太多的奢望,只要快樂就好。我夢想在陶淵明的田園里漫步,和陶淵明一起,在黃昏時分,去看桃花源的落日。
話題5、情懷
【運(yùn)用示例】
世人記住了陶淵明,記住了陶淵明的菊花。縱然他的生活清貧,但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懷曾是多少人畢生的追求?他“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背影在千百年士人的心目中凝成永恒的風(fēng)景。
歷史是不會遺忘的,可人們已漸漸淡忘了悠然恬適的幸福究竟來自哪里。人們像沙灘上的孩子在灰色的云朵下,建造沒有靈魂的城市,將自?對幸福的憧憬放在這沙的城市里,拒絕看到時光的潮水,正慢慢漫過這無垠的黃沙。
沒有精神的物質(zhì)是冰冷的無機(jī)質(zhì),沒有靈魂,沒有生命。它帶不來幸福,帶不來高質(zhì)量的生活。
話題6、平淡
【運(yùn)用示例】
平淡不是陶淵明式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平淡不是人生興味的淡漠,不是生命之火的熄滅,不是超然事外的冷淡。平淡是一場驚險搏擊之后的小憩,是一次輝煌追求之后的回味;平淡是種子萌芽前的孕育,是山花盛開前的含蓄;平淡是告別無知的炫耀之后的成熟,是終止了淺薄的輕狂之后的沉思。
平淡就是生活。
話題7、孤獨
【運(yùn)用示例】只有與世浮沉的人總在享受熱鬧;一切遠(yuǎn)離世俗的人,必然都有某種程度的孤獨。然而,孤獨的人并不總是悲傷的。孤獨有時是無法比擬的詩意,是難以超越的高潔。當(dāng)陶淵明經(jīng)歷了官場的黑暗辭去彭澤令歸隱田園時,當(dāng)他一個人在南山種豆在清冷的月色下荷鋤而歸時,當(dāng)他一邊賞玩自己采來的菊花一邊飲酒賦詩時,他是孤獨的,卻也是美麗的,那是一種獨特的風(fēng)景!
話題8、平凡
【運(yùn)用示例】平凡,不是平庸。陶淵明將恬淡平凡的生活釀成淡淡的酒,人們細(xì)細(xì)品嘗,陶醉其中;沈從文將平凡的故事鋪寫紙上,人們?yōu)橹瑸橹畼罚匚稛o窮。可見,平凡是水,無味乃真味也,無色乃本色也。平凡,乃是絢爛之極致也。
話題9、藝術(shù)人生
【運(yùn)用示例】
灑脫真率的陶淵明,在“仕”與“隱”的選擇中終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他為后世崇尚自由的文人雅士筑起了一個精神的家園。我向往陶淵明的清高耿介,恬淡人生。辭彭澤令對他而言,猶如清水劃痕,了無印跡。本就“少無適俗韻”的陶淵明,終究“羈鳥戀舊林”,開荒于南野之際,守拙于田畝之間。他在骨子里已與天地萬物化而為一。在多少種或玄或佛的藝術(shù)化境界中,陶淵明樂不知返,也讓他之后千秋萬世那些向往藝術(shù)人生的人們樂不知返。
話題10、理解
【運(yùn)用示例】那些隱士,真的是因消極才變得灑脫嗎?然而,“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我們不懂陶淵明的恬淡,不明白李叔同的離塵,也許僅僅是因為我們不懂,不理解,可是,我們千萬別因為自己的不理解而認(rèn)定他們是在逃避,因為我們不知道當(dāng)一個人看穿世事之后他的心境會是什么樣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追名逐利之徒容易理解嗎?想起了那句歌詞:“荒唐的是你,看不懂卻說我可憐……”
話題11、古典的美
【運(yùn)用示例】像陶淵明筆下的菊花那樣,晶瑩而典雅,恬淡而素凈,謙卑而矜持,每一片透明的溫暖,都足以感動都市中每一個步履匆匆的過客。在現(xiàn)實的鹽堿地上,你像一棵執(zhí)著于生長的樹,用真誠、善良、勇敢發(fā)芽,開花。這個時代開始拒絕經(jīng)典,但我相信,當(dāng)我垂垂老矣的時候,我依然會記得,陶淵明那一瓣菊花,曾經(jīng)在我心靈深處,優(yōu)雅地開放過。
話題12、心靈的家園(1)
【運(yùn)用示例】
曾幾何時,我對陶淵明“采菊東籬”的恬淡悠然心馳神往。我想象,那美麗的桃花源一定是陽光四照,純香八溢?醉人醺醺,歡樂融融;頑皮孩童穿梭其間,撒野追逐,大人們則悠悠對弈,小口品酒;菊花艷放時節(jié),有風(fēng)聲鳥聲溪水聲做伴……美得令人發(fā)呆。然而舉目四望,周圍青灰色的居民樓,樓底下冷冰冰的鐵欄桿,還能從樓縫中間看到的,便是那一只只日夜不息黑氣沖天的煙囪了……
這里是我的住所,但不是我的家園。
話題12、平淡和快樂
喜歡陶淵明筆下的那種生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份與世無爭,那份從容淡定,可現(xiàn)實總是和理想有距離,在生活中想要保持一種淡然總是不易。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不愉悅和不如意的事情。但只要擁有一份平淡的心情,知足常樂,其實快樂無處不在。平淡的生活和工作中,自有一份恬適的快樂。
記得有人說過,一個人的腦子如果讓世俗的東西占據(jù)太多的空間,詩意、浪漫將蕩然無存。我不想做那樣世俗的人,我對名利從來沒有太多的奢望,只要快樂就好。我夢想在陶淵明的田園里漫步,和陶淵明一起,在黃昏時分,去看桃花源的落日。
話題13、生活(人生)的辯證法
【運(yùn)用示例】
即使是最負(fù)盛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也并非如我們想象的一貫恬淡清靜,他也有剛猛堅持的一面。他的詩句“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就是最好的證明。當(dāng)然,不光人類是這樣,世界萬物皆如此。正所謂“生活充滿著辯證法”。
一味恬退隱忍、與世無爭,與一味執(zhí)著功名、急躁冒進(jìn)一樣,都不是中庸之道,都不符合生活的辯證法。 話題14、平常心與敏感心
【運(yùn)用示例】保持一?平常心,不要因過敏而難以把持;保持心靈的敏感,不要讓心靈麻木。平常心和敏感心,一樣也不能少。我回到千年前的東晉,拜訪五柳先生。他身背素琴,采菊東籬;他“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他告訴我,官場的爾虞我詐,欺上瞞下令他不堪忍受,但他學(xué)會以平常心對待,不與之計較;而面對美麗的大自然,他卻積極地保持著敏感的內(nèi)心,會因“木欣欣以向榮”而喜,會因“泉涓涓而始流”而樂。
話題15、簡單與復(fù)雜(諸葛亮、陶淵明并用)
【運(yùn)用示例】東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唱出“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的快慰。他從譎詐的官場走向隱居的歸程,以身的解脫求得心的自由。看似擺脫了復(fù)雜回歸了簡單,但倘若真正擁有了內(nèi)心的自由,又何須以靜謐的田園作為心境的依托?
簡單與復(fù)雜,沒有絕對。
孔明先生隱居臥龍卻洞悉天下大勢,從清靜的山林走入變幻復(fù)雜的社會斗爭。他為兼濟(jì)天下蒼生而不惜自己受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放棄了單純逍遙的自我生活投身于復(fù)雜多變的社會斗爭,卻在亂世中保持著一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yuǎn)”的淡定與從容。
復(fù)雜與簡單,唯有平衡。
既然逃不出紛繁復(fù)雜的社會,既然簡單與復(fù)雜沒有絕對,我們就不妨做一個心境淡泊的旅人,欣賞那漫長人生之途上繽紛唯美的風(fēng)景。讓我們透過林立樓群的縫隙欣賞日出的美麗,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感受自我的回歸。
話題16、銘記和忘記
那陣風(fēng)吹過:是那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nóng)夫?對!是他,是這享譽(yù)文壇千百年的陶淵明。他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dá),卻記住了世人的愿望,寫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素材分析:以一組反問句對陶淵明進(jìn)行贊頌,正因他忘記和官司場的失意和仕途的不達(dá),銘記了世人的愿望,才有了《桃花源記》的誕生!
話題17、行走在消逝中
消逝的美好
清晨的薄霧,黃錯的暮靄,云岫里的叢樹,月光下的田園,南山下的采菊人,他是一個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的小縣令,不滿官場的黑暗與腐敗歸隱田園。小小的山村并不能阻礙他的思維,反而助長了他的雅興,雖然官位、金錢、名聲皆離他遠(yuǎn)去,但一份曠達(dá)的心態(tài)讓他在文壇游刃有余。
行走在消逝中,就該像陶潛一樣采菊東籬下,幽然見南山,以曠達(dá)心態(tài)面對人生百態(tài)。
素材分析:考生以陶淵明不五五斗米折腰的事例為藍(lán)本,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悠 然的畫面,提示了話題的深刻含義。
話題18、詩意地生活:
詩意地生活,或許應(yīng)該如陶潛“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清晨起來,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歸去來兮辭》,讓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風(fēng),伴隨著自己的精神,放飛到自己靜謚,溫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現(xiàn)代都市的躁動之中收獲一份世外的寧靜。這難道不是在詩意地生活嗎?
素材分析:緊扣話題“詩意地生活”,作者引用陶淵明表現(xiàn)悠閑生活的詩句與自己所理解的“品茗”“手捧《歸去來兮辭》”“聆聽山風(fēng)”的休閑生活相結(jié)合,最后以一個反問句渲染情感,強(qiáng)化主旨。
【經(jīng)典名言】
1.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2.好讀書,不求甚解。
3.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5.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6.奇文共欣賞,疑羲相如析。
7.猛志固常在,刑天舞干戚。
8.輟學(xué)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勤學(xué)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
【高考作文優(yōu)秀片段 】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文人里,又有誰能將心澄凈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然而,陶潛除了飲酒采菊之外,還做了些什么?這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歸隱之路為中國無數(shù)文人選擇,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導(dǎo)致了整體上的不道德。”或許是歷史的機(jī)緣,促成了一座文學(xué)的豐碑。但歷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憑千萬個陶淵明能夠走出嗎?
2.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熱衷于官場,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負(fù)。但當(dāng)他做了彭澤縣令,了解到官場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辭官歸隱,“羈鳥倦舊林,池魚思故淵”,他還是喜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從此躬耕農(nóng)田,不問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xiàn)了他的人生價值。
3.陶潛伴著“莊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蘺之下悠然采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丑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4.是那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nóng)夫,對!是他,是這享譽(yù)文壇百千年的陶淵明。他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dá),卻記住了世人的愿望,寫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5.遠(yuǎn)離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陶淵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lán)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魚鱗,因為有菊,那顆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場的牢籠束縛太久了,難道沒有什么寄托?選菊吧!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不正像他不羈的性格嗎?是陶詩將心寄托于菊,尋回了一方心靈的凈土,也是陶詩讓菊帶上了品質(zhì)高潔,與世無爭的高姿態(tài)帽子流傳至今。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閑地跨進(jìn)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7.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閑暇時,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xì)細(xì)品味;農(nóng)忙時,便與菊花相枕相依,樂在其中。陶淵明的確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處處洋溢著與眾不同清閑與曠達(dá)!
8.背負(fù)了太多歲月的陰影,真的讓他好累。沉溺于過去,也必將讓他喪失了現(xiàn)在和未來,于是,他選擇了離開。酣眠的午夜,他一個人,隨著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鄉(xiāng)的小船。月光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他的衣袖隨風(fēng)飄搖,但此時,他卻擁有幾分坦然,幾分歡喜。全新的生活隨著初升的太陽,就要開始了,他與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歸享受著田園之樂,他與他們一起品嘗著粗茶淡飯,享受著那一分簡單無憂的友情以及難得的親情。(這段小文為我們點染了陶淵明的遠(yuǎn)離官場的輕松、歸途之樂和田園之致,在敘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語言點綴。)
9.小船在水面輕輕搖蕩、漂浮著,微風(fēng)飄飄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輕輕曖曖地愛撫我的面頰,踏著山雀的歌韻,我醉飲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響著船槳的激水,將我所有的鄉(xiāng)愁揉碎。眼前是一幀濃濃淡淡的黑白照片,兩岸靜臥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傾聽鳥的對唱,蟲的獨吟。陽光斜灑,灑滿我回家的路。遠(yuǎn)遠(yuǎn)的,能看見那個寧靜而溫馨的茅屋,籠罩在淡煙里,飄渺虛無……(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體現(xiàn)的作品。那種無憂的恬淡如閑適的中國畫,一縷一縷向我們走來,小船、微風(fēng)、歌韻、陽光組合成了一幅似靜又動的畫面。陶淵明就生活在那樣的環(huán)境里,我們才知道,距離我們那么遙遠(yuǎn)的五柳先生竟是這樣的灑脫、無羈。)
10.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陶淵明大約是很寂寞的,把他引為知己者應(yīng)該已經(jīng)很少。人們要關(guān)心收入、職稱、住房,關(guān)心孩子的學(xué)習(xí)、就業(yè)、婚姻,關(guān)心上司的意圖甚至神情,關(guān)心自己的仕途升遷……心被各種現(xiàn)實問題塞滿的現(xiàn)代人,哪里有閑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樣去觀松賞菊,引酒賦詩呢?特別是在某些以所謂弘道濟(jì)世、氣干青云自詡的人的心中,這“中國第一大隱”官場失意便避世無為的態(tài)度更讓他們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來,那不啻有霄壤之別。
11.我們怎樣在喧囂的塵世讓心中積郁的塊壘消散,怎樣在繁雜的市聲中讓浮躁的心靈寧靜,穿越時間隧道,在陶淵明的南野田園中飄蕩,與寂寞的詩魂傾心交談,或許能讓甘泉涌過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綠洲。且讓我們想像一下陶夫子歸家時的情景。寬袍大袖,迎著輕爽的河風(fēng),立于船頭的陶公,在這樣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溫馨的家居。他的神態(tài)是那樣的幸福、輕松、安詳、超脫,這時的他實實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的小鳥呢!
12.陶淵明是寂寞的,這寂寞就在一個真字,真性情,真言語,真行為。要做到這一個真字,還真需要一番勇氣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隨波逐流之間,在現(xiàn)實利益和神圣價值發(fā)生沖突時,選擇的天平最終將偏向哪一端?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在發(fā)生的問題。“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fù)計東西。”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dá)。現(xiàn)代人,守住內(nèi)心的寂寞,別讓心靈蒙塵,因為寂寞是一種美麗,寂寞使人詩意地安居!
【寫陶淵明的對聯(lián)】昔我曾眠三徑菊;今誰又抱一山詩?
于文章無甚解,會意此心,浮華洗盡;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徑,歸去來兮。
【成品展示】
我眼中的陶淵明
——既握鋤頭又握筆的農(nóng)民詩人
輕輕挖開花園角落的泥土,種上三株無名無姓的草兒,悉心的澆灌。既然草本無名,不若我為你取個名吧!這一株姓陶,那一株名淵,最后一株喚明。
——題記
采菊東籬下,舉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見,唯覺香滿懷。
有心云常在,倦飛鳥無從。
筆泄山野句,神醉酒壺空。
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把積極的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當(dāng)?shù)鼗旌掀饋恚覀兡軌虻玫揭环N和諧的中庸哲學(xué),介于動作與不動作之間,介于塵世徒然的匆忙與完全逃避人生責(zé)任之間;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學(xué)之中,這一種可說是人類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滿的理想了。
林語堂曾說陶淵明是中國整個文學(xué)傳統(tǒng)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時,一定沒有一個中國人會反對。他不曾做過大官,沒有權(quán)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詩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給我們什么文學(xué)遺產(chǎn),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徹古今的烽火。
在那些較渺小的詩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遠(yuǎn)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簡樸的,風(fēng)格也是簡樸的,這種簡樸的特質(zhì)是令人敬畏,是會使那些較聰明、較熟悉世故的人自慚形穢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愛好者的模范,因為他忙亂中反抗塵世欲望的念頭,并沒有驅(qū)使他去做一個徹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的感官的生活調(diào)和起來。因為陶淵明已經(jīng)達(dá)到了那種心靈發(fā)展的真正和諧的境地,所以我們看不見一絲一毫的內(nèi)心沖突,所以他的生活會像他的詩那么自然,那么不費力。
陶詩所描寫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過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雞犬等等,這些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一經(jīng)陶淵明重新審視,便進(jìn)入了審美的可能,隱退盡了鋒芒而泛著桃花源間的落英之芳與東籬黃花秋放之味的氣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勞作雖辛苦,結(jié)果雖讓人感到無奈,但這種無所拘束的田園生活卻充滿了歡樂,充斥著喜悅。“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盡管勞動還不熟練,但充滿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樂的。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陶詩所表現(xiàn)出來的憂是一種疼痛,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感。《莊子》里有一則寓言——有一種樹,樹干粗大卻無人砍伐。因為這種樹做船船沉,做棺棺朽,做器器毀,做門流脂,做柱生蟲,毫無用處,所以得以保存。陶潛猶如這一棵特立獨行的樹。在黑暗的官場中摸爬滾打一陣后,深知要保全自己就要不為任何人所用。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擺脫一切束縛。所以他選擇自然作主導(dǎo)的田園生活,逃避疼痛。結(jié)果,肉體自由了。
高山綠水,田園深處。
歸去來兮,倦了的陶淵明回到自己的小屋,灑脫孤傲,無牽無掛。
飲酒作樂,以琴書來消愁,你可曾想到借酒澆愁愁更愁!
坐車載舟,尋壑經(jīng)丘,尋美景以排愁抒情,沉醉在這萬物復(fù)蘇,自由任性的世界卻又保有一絲清明。又曰:“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說是排憂,不如說是為自己憑添憂愁。
尋高山以放歌,是在宣泄無法再壓抑的憂愁傷痛嗎?
順應(yīng)自然,樂天安命,安度余生,還猶豫什么呢?陶淵明,你是在猶疑什么呢?聽天由命,唾棄自己了吧?難道是任其自生自滅?
寂寞的煙花在怒放。它們寂寞的無奈,卻又不甘寂寞,不甘被人漠視,才不斷地變幻自己的裝束,不斷呼嘯著劃過夜空。宣泄自己的不滿,憤恨!陶淵明如果見了,也會舍下那菊,來哀憐這瞬間的美吧!
然青史已成灰,人卻性,復(fù)言歸去來兮。
詩人陶淵明以生命的火焰燭照著他的人生里程,用杯中物消盡心中的塊壘,而化作一篇篇珠璣般美麗的詩章,給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給后世的文人們留下有益的啟示。
隱者頌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兩懷清風(fēng),拂醒南山的曙光\穿過東籬的欄柵,你認(rèn)清斗米中的昏濁背負(fù)荷月的草鋤,你遺忘沾露后的衣裳\踏著落英繽紛,你尋尋覓覓桃源夢境追著堯舜足跡,你隱隱匿匿南山菊影\沒了羅綺華服,你披起晚霞織就的布衣更顯高貴沒了輕車香馬,你踩著淚光延伸的路途更覺舒暢\勇于放棄敢于清高\(yùn)于是你笑了,笑聲中你雙眸閃亮,眼神滑過一絲哀傷隱者,不就是一個隱匿疼痛,愿意被遺忘的勇者嗎?
舞一曲淡泊,遺萬世芬芳
一位老者,在落英繽紛的桃源深處,用人生舞著一曲淡泊,卻在進(jìn)退間遺萬世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無奈望著家徒四壁,望著操勞的妻,望著渴求的兒,迫于生活,他懷抱滿腹經(jīng)綸,依依惜別了故鄉(xiāng)的青山,故鄉(xiāng)的綠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滿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風(fēng)口浪尖,舞著一曲對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堅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遺萬世的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憤怒地望著錢財萬貫,望著昏暗的官場,望著佳肴美人的頹廢,迫于不滿,他懷抱滿心厭惡,毅然告別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參軍……
他曾在市俗紛亂歌舞升平的紙醉金迷里,舞著一曲對榮華享樂的淡泊,以輕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
依稀記得,有這樣一位老者,滿足地望著春色滿園,望著倦飛知返的鳥,望著涓涓細(xì)流的泉,為免于玷污,他懷抱滿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鄉(xiāng)的田園,故鄉(xiāng)的山水,遠(yuǎn)離塵市……
他曾在碩果累累田間豐收的滿目金色中,舞著對谷物滿倉的淡泊,以輕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遺萬世以芬芳。
“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一位老者感慨著,田園都將荒蕪了,以心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歸?
“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一位老者決然脫掉華麗的官袍,那些華麗如何比得上樸素?那些貪圖如何比得上淡泊?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位老者就這樣斷絕了世俗,歸居田園,以山為缽,以水為酒,飲著歸真返璞,飲盡一生。
歷史的詩壇多少次風(fēng)起云涌,詩壇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天空又多少次變幻無窮……
然而,燈火闌珊驀然回首時,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一位老者舞著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邊紛紛落下,遺留萬世芬芳。
評析:這兩篇文章分別側(cè)重從“清高”和“淡泊”的角度,歌頌和懷念著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其實,在寫作過程中,又有哪個話題不能運(yùn)用陶淵明這個材料呢?象蘇軾、陶淵明這樣的大家,在話題作文中,幾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寫作素材。
走近陶淵明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以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 ——題記
夕陽西下,留下一片執(zhí)著的余輝也漸漸隱去,皎潔的月光升上枝頭,落在書頁,瀉在筆尖,日復(fù)一日的循環(huán)使生活變得不像樣子,天地間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嗎?無奈的回響又一圈圈的蕩漾開去,投入歷史的波流激起陣陣漣漪……
竹籬密密,楊柳依依,煙云舒展,菊點寧靜。您就居于這里。每日耕田,飲酒,吟詩,享樂,無時無刻不在表露著您的真,真性情,真言語,生活中要想做到這樣一個“真”字倒還是真需要些勇氣與智慧。您在隨波逐流與矢志不移之間終是選擇了您的真理:寧靜,和諧。在政治權(quán)利沉重,卻又無比黑暗的時候,您硬是放棄了不易得來的彭澤縣令,歸隱田園,您帶著與眾不同的清新與曠達(dá),尋回一方心靈凈土。這是您的生活,您的追求,滾滾紅塵的陣陣廝殺,只不過是您窗前的一陣風(fēng),一串雨罷了。在最昏暗的日子里,靈魂深處卻充滿陽光。這就無愧于您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清明!
現(xiàn)在您的生活已經(jīng)很接近于您的理想了:在這個遠(yuǎn)離塵世的村落,每日的耕田勞作,自得其樂,又有香菊清酒于您相伴,那高潔品行的菊花不正如您嗎?祥和幽靜,纖塵不染。那詮釋情懷的酒不也是您的最愛嗎?與生和諧,遠(yuǎn)離凡塵。伴著它們,您可以真真正正地享受生活。
您的生活抑或說您的歸宿就是歸隱,那是最清逸,最高上,最自由的人生,那也是您的人生。做一個無憂無慮,心地向善,智慧而又快樂的老人,您一生無憾。因為您的心界即是幽靜的,高潔的,政事的污濁必定無法攪擾您的生之和諧。
面對南山,您似乎徹底忘記了那些不快,選擇了坦然淡泊的心態(tài)。您可以“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自己心境的了解與共鳴才是真正的天籟之聲,琴上無弦又何妨?您能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己生活閑適,而不必“心為行役”,自然游目騁懷,參透自然。
您告訴我,在污濁社會也不能隨波逐流;您告訴我,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dá);您告訴我,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做那個自然,完整的自己;您告訴我,“真”,永生不滅……
仿佛是靈魂回到內(nèi)心,我猛地驚醒,窗外還是黯淡的四周還是靜謐的,而我心中,卻多了幾分坦然,幾分寧靜……
陶淵明名言名句
1、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陶淵明
2、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櫚庭。陶淵明《酬劉柴桑》
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陶淵明
5、好讀書,不求甚解。——陶淵明
6、若能超然,投跡高軌,敢不斂衽,敬贊德美。陶淵明
7、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
8、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陶淵明
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10、一生復(fù)能幾,倏如流電驚(晉陶淵明)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霞(國曹植)
11、勤學(xué)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xué)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陶淵明
12、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近自然。陶淵明
13、洋洋平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陶淵明
14、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歲月相催逼,鬢也早已白。陶淵明
15、三十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16、勤學(xué)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綴學(xué)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陶淵明
17、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18、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齊業(yè),閑詠以歸。陶淵明
19、勤學(xué)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xué)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陶淵明
20、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21、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
22、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2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2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東晉陶淵明雜詩)
2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26、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27、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柳先生傳》
28、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29、酒能祛百虞,菊為制頹齡。陶淵明《九日閑居》
30、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3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32、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不下決心培養(yǎng)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樂趣。
3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35、東園之樹,枝條載榮。競用新好,以招余情。陶淵明
36、志彼不舍,安此日富。我之懷矣,怛焉內(nèi)疚。陶淵明
37、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陶淵明
3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39、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40、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等人。陶淵明《雜詩》&bs
41、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42、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
43、三十二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長在。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
44、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東晉陶淵明柳先生傳)
4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46、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陶淵明
47、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柳先生傳》
4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49、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的詩句
1、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2、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其五》
4、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
5、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6、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7、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fù)悔。
8、飄飄西來風(fēng),悠悠東去云。
9、人稱顏回是仁者,又說榮公有道心。
10、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11、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12、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13、人死之后無所知,稱心生前當(dāng)自任。
1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5、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16、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飲酒·其十三》
17、馬為仰天鳴,風(fēng)為自蕭條。
18、泛此忘憂物,遠(yuǎn)我遺世情。
19、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陶淵明的古詩
1、《詠貧士》
傾壺絕馀瀝,窺灶不見煙。
詩書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閑居非陳厄,竊有慍言見。
何以慰我懷,賴古多此賢。
2、《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
正夏長風(fēng)急,林室頓燒燔。
一宅無遺宇,肪舟蔭門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果菜始復(fù)生,驚鳥尚未還。
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
總發(fā)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閑。
貞剛自有質(zhì),玉石乃非堅。
仰想東戶時,余糧宿中田。
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
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
3、《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在昔聞南畝,當(dāng)年竟未踐。
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
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己緬。
鳥弄歡新節(jié),泠風(fēng)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yuǎn);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fù)返。
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
先師有遺訓(xùn),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zhuǎn)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wù),解顏勸農(nóng)人。
平疇交遠(yuǎn)風(fēng),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4、《己酉歲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fēng)露交。
蔓草不復(fù)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5、《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jì),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fù)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fēng)厲。
雖無紀(jì)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fù)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
愿言躡清風(fēng),高舉尋吾契。
【高考名人素材之陶淵明】相關(guān)文章:
有關(guān)陶淵明高考作文素材03-23
歷史人物類寫作素材之陶淵明06-11
名人陶淵明的故事04-11
描寫陶淵明的高中作文素材09-14
語文知識積累之陶淵明歸隱原因10-25
高考作文素材之精美排比句仿寫130例04-01
高考素材優(yōu)美句子積累12-27
柳永高考作文素材05-25
辛棄疾高考作文素材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