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陶淵明對現實的態度-《感士不遇賦并序》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感士不遇賦并序譯文
------陶淵明集卷之五賦辭
昔日董仲舒寫過一篇《士不遇賦》,后來司馬遷也寫了一篇《悲士不遇賦》。我曾經利用冬閑、夜晚和陰雨天等閑暇之時,以及在討論學習的空隙中,閱讀了他們的作品,深為感慨而哀傷不已。
遵守信義,不忘忠孝,是人類的美好品德;胸懷淳樸,心地清靜,是君子恪守的素志。自從淳樸的風尚消失,于是虛偽之風盛行,廉潔謙讓的操行在民間漸被淡忘,追逐高官厚祿的僥幸之心在官場上日益泛濫。一些胸懷正直、立志治世之士,正當壯年而隱居不仕;一些潔身自好、節操清廉之人,卻徒勞終生。所以伯夷、叔齊和商山四皓都有“歸往何處”的悲嘆,三閭大夫屈原發出“算了吧”的哀怨?杀!人生百年,轉眼即逝,建立功業十分艱難,卻得不到應得的賜爵封地。這就是古人慷慨揮筆,一再抒發而難盡其情的緣故。能夠抒發性情意志的,大概只有文章吧?撫著古人的書卷反復思考,于是深有感觸而寫下這篇文章。
可嘆承天地之氣萬物生育,為何這人類獨為萬物之靈!稟受神情意志而擁有智慧,憑三才五常之道而得留名。或居鄉野擊壤游戲以自樂,或出仕途拯救天下之百姓;隱沒顯達光不自然本分,做然自得一切適合性情。時光流逝往古之世成為過去,好人壞人漸有分別群體自成。捕魚之網密織而魚恐懼,捕烏之羅大張而鳥心驚。那通達明智之人善覺悟,于是逃避官祿隱居躬耕。高峻的山嶺中有隱士的身影,廣闊的河流上有隱士的歌聲。遙想遠古治世深深嘆息,甘居貧賤辭卻榮華虛名。清澈源頭長流分支,善惡區分不同路途。椎究各種行為中可貴者,莫若施行善事最可歡娛。遵從上天既定之命,效法圣人留傳之書。
忠 于君主孝敬雙親,鄉里再把信義建樹。憑真誠之心獲得顯達,不虛偽做作祈求名譽?蓢@哪!人云亦云誹謗異己,憎恨別人在己之上;把聰明之人說成湖涂,將正直之士視為狂妄。坦誠公正無猜忌,最終受辱遭誹謗。雖懷美玉握蘭草,徒然芳潔誰稱揚!悲哀呀!賢才不被重用,那是沒趕上炎帝、帝魁時的太平之世。恭敬修身獨自勤勉,反復自省哪能廢棄;愿修治德行等待良機,但良機既至卻不順利。若非愛盎向皇帝面薦,想那張季將永被遮蔽;可憐馮唐年老官職卑微,憑諫魏尚之事才把官提。雖勉強可稱終遇知己,卻愁苦煎熬荒廢年歲。明知市上確實無虎,三人說有便受蒙蔽?砂зZ誼才華出眾,委屈駿馬局促狹界。
可悲董仲舒學識淵博,屢遭危難而幸免一死。感慨哲人孤獨無依,淚流縱橫沾濕我衣。恭承前代圣王明明教誨,說是天道無私善者受恩;天道清澄可以明察,幫助善者保佑仁人。伯夷叔齊到老挨餓,顏回早逝家境甚貧;可傷請求孔子賣車以葬顏回,可悲伯夷叔齊食蔽終喪其身;雖然顏回好學伯夷叔齊行仁義,為何無論生死總是艱難長苦辛!如此報答恩德令人疑心,恐天道無私之說為空論。哪里是世世代代沒有賢才,只是因條條道路皆被阻塞。古人所以感慨悲嘆,憂慮功名不得建立。李廣年少即從軍疆場殺敵,蓋世之功封萬戶侯也不愧;雄心壯心辱于外戚小人,竟然尺寸土地未得賞賜;真誠信義留在身后,感動眾人為之悲泣。王商竭力謀劃拯救弊端,開始順利而后禍患殃及。為何施展才能的良機易盡,為何陷害忠良的邪心焦急!蒼天遙遠,人事不止;有些明白有些迷惑,誰能探究其中道理!寧愿守窮滿足心意,不想委曲損害自己。既然仕途艱險難得榮耀,難道破袍在身就算羞恥?領會實謬采取守拙,姑且欣然隱居避世。懷抱孤介之情安度此生,絕不出賣靈魂損我心志。
【陶淵明對現實的態度-《感士不遇賦并序》】相關文章: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并序)》繁體字版10-16
陶淵明集卷之五賦辭《感士不遇賦并序》07-29
陶淵明《閑情賦并序》原文與譯文06-19
陶淵明《閑情賦并序》原文和翻譯06-16
陶淵明集卷之五賦辭《閑情賦并序》09-03
《閑情賦》陶淵明08-06
陶淵明與《閑情賦》08-06
陶淵明《閑情賦》09-12
閑情賦陶淵明06-11
陶淵明《時運并序》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