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陶淵明《飲酒其一》譯文
《飲酒》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飲酒》包含了二十首詩,詩人借酒為題,表達(dá)了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感想和看法,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陶淵明《飲酒其一》譯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飲酒 其一》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dá)人解其會,逝將不復(fù)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注釋〕
(1)兼:加之,并且。比:近來。夜已長:秋冬之季,逐漸晝短夜長,到冬至達(dá)最大限度。
(2)顧影:看著自己的身影。獨盡:獨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輒:就,總是。
(5)詮(quán 全)次:選擇和編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書:抄寫。
(7)爾:“而已”的合音,罷了。
(8)這首詩從自然變化的盛衰更替,而聯(lián)想到人生的福禍無常,正因為領(lǐng)悟了這個道理,所以要隱遁以遠(yuǎn)害,飲酒以自樂。
(9)衰榮:這里是用植物的衰敗與繁榮來比喻人生的衰與盛、禍與福。無定在:無定數(shù),變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時為東陵侯,秦亡后為平民,因家貧而種瓜于長安城東,前后處境截然不同。(見《史記?蕭相國世家》)這兩句是說。邵平在瓜田中種瓜時,哪里還像做東陵侯時那般榮耀。
(11)代謝:更替變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規(guī)律。每:每每,即常常。茲:此。
(12)達(dá)人:通達(dá)事理的人;達(dá)觀的人。會: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辭》:“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敝祆洹侗玖x》:“會謂理之所聚。”逝:離去,指隱居獨處。
(13)忽:盡快。筋:指酒杯。持:拿著。
[譯文]
我閑居之時很少歡樂,加之近來夜已漸長,偶爾得到名酒,無夜不飲。
對著自己的身影獨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總要寫幾句詩自樂。詩
稿于是漸多,但未經(jīng)選擇和編次。姑且請友人抄寫出來,以供自我取樂罷了。
衰敗繁榮無定數(shù),
交相更替變不休。
邵平晚歲窮種瓜,
哪似當(dāng)年東陵侯!
暑往寒來有代謝,
人生與此正相符。
通達(dá)之士悟其理。
隱遁山林逍遙游。
快快來他一杯酒。
日夕暢飲消百憂。
飲酒其一賞析: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人事不定,沒有一成不變的盛也沒有永遠(yuǎn)不變的衰,盛衰交替,禍福相倚!讹嬀啤分T詩正寫于晉宋易代之時,經(jīng)過桓玄之亂,又遭劉裕篡位在即,晉室搖搖欲墜,這句詩里既有對世局感慨,也有對動蕩之中個人的命運的感嘆,雖寫衰榮交替,但意思落在衰字上。
下兩句緊隨其意,引用了召平的典故。“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鄙郏ㄕ伲┢皆诠咸锓N瓜的境遇,比之秦代為侯時的榮華富貴,何止天淵之別!《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边@里作者用這個典故,以召平的故國背景暗指風(fēng)雨欲來的晉室,而以召平自況,借以抒發(fā)對時勢和自身身世的感嘆,詩句于作者來說,曾祖父陶侃曾為大司馬,祖父、父親亦為太守等職,到他家道衰落,作者當(dāng)然不是在追慕曾經(jīng)的顯赫,也不是眷戀名利富貴,而是一方面表達(dá)對愈加黑暗的朝政的不滿,一方面表現(xiàn)出自己在衰榮不定的世事中依然保持著“安貧樂道”的超脫心態(tài)。后人在有時常將此典和陶詩并用,如杜甫的《投簡成華兩縣諸子》:“南山豆苗早荒穢,青門瓜地新凍裂”, 溫庭筠《贈鄭處士》:“醉收陶令菊,貧賣邵平瓜”等,可見陶詩與此典的相通之處。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人事的盛衰變化,亦如寒暑更替,是自然規(guī)律,不可改變,這里由自然之道引申至人事之道,其實意思和詩的前兩句是基本一致的,作者在這里反復(fù)吟詠,用以強調(diào)命運的無常!斑_(dá)人解其會,逝將不復(fù)疑”,這兩句可說是上面幾句話情緒上的一個總結(jié),通達(dá)事理的人知道這個道理就能榮辱不驚,不會為自己的得失而耿耿于懷,能夠放開心胸,超脫于命運之上而怡然自得。前面作者還是用事例暗表心意,這里則直接表達(dá)在無常的命運前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面對人生起伏卻能坦然處之的態(tài)度和《歸去來辭》中的“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以及《神釋》中:縱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懼”的思想是一致的。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隨意拎起一壺酒,享受飲酒的歡愉,放開一切想喝就喝。這最后兩句看似心中全以安時處順,出言灑脫,其實心中最是苦得難以排解,這里的酒乃是希望借以求得內(nèi)心解脫的忘憂之物,但這中方法無疑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無可奈何的方法。詩人心中充滿了憂患之感,在求得暫時解脫的同時,是內(nèi)心還是很痛苦,“天運茍如此,且進(jìn)杯中物(《責(zé)子》)”,他的終日飲酒,無非尋得情感上的宣泄,而將酒寫進(jìn)詩,是婉轉(zhuǎn)地表達(dá)出思想、立場,他的飄飄然實則來自內(nèi)心的放不下。
這首詩看似曠達(dá),實在是透出了無盡悲涼。由自然之道寫出人事之道,于平淡的語言中蘊涵深刻的哲理,又引歷史的人物委婉的表達(dá)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構(gòu)思細(xì)密,耐人尋味,讀來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漢族,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田園詩派創(chuàng)始人。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shù)上具有獨特的風(fēng)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
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約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卓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父名史不載,存疑。)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酉陽桃花源五柳廣場雕塑
陶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guān)系是肯定的[3])。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4]),父親是個“寄跡風(fēng)云,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跡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淵明三歲,后嫁給程姓人家,故陶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來,陶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陶淵明父親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陶淵明后來作文章回憶這段往事時寫道:“慈妣早世,時尚孺嬰。我年二六,爾才九齡”(《祭程氏妹文》)。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有詩可證:“弱年逢家乏”(《有會而作》)。
陶淵明“自幼修習(xí)儒家經(jīng)典,愛閑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5]《榮木》序曰:“總角聞道”,《飲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他早年曾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yuǎn)翥”(《雜詩》)的志向;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又愛琴書:“少學(xué)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fù)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ā杜c子儼等疏》)。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yǎng)。
仕宦生涯
借山歸隱圖(佟春鳳國畫作品)
二十歲時,陶淵明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謀生路!讹嬀啤菲涫骸霸谖粼h(yuǎn)游,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fēng)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qū)。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执朔敲,息駕歸閑居”即是回憶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階段他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fù)責(zé)事務(wù)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閑居。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陶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于規(guī)林被大風(fēng)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fēng)規(guī)林》,表達(dá)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一年后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陶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zhèn)軍將軍劉裕參軍。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為官一展宏圖,可在出仕后卻仍然眷念田園,“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陶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jīng)錢溪使都,有《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詩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fēng)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蕩于仕與耕之間已有十余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隱居生活
陶淵明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淵明最后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jié)束。此時的陶淵明,政治態(tài)度入于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時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農(nóng)民的生活。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陶淵明家中火災(zāi),宅院盡毀,被迫遷居。
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征他為著作佐郎,陶淵明稱病沒有應(yīng)征。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結(jié)交陶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陶淵明結(jié)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jì)聽聞陶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并勸他出仕,陶淵明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陶淵明卒于潯陽。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謚為“靖節(jié)”,后世稱“陶靖節(jié)”。
藝術(shù)特色
語言
傳山繪《歷代名臣像贊》之《陶淵明》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dá)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nèi)涵還需細(xì)細(xì)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shù)韻味。”
如農(nóng)家口語,但塑造出來的藝術(shù)形象卻生動鮮明。蘇軾云:“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如暖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衷唬骸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大率才高意遠(yuǎn),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則疲精力,至死不悟。”體現(xiàn)了一種“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語)的巧妙構(gòu)思。
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huán)境,意境渾融高遠(yuǎn)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diào)疏淡,風(fēng)韻深厚。但陶詩并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fēng)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的“精衛(wèi)銜微木”等。陶詩還善于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如《擬古》其七“日暮天無云”中所寫“云間月”“葉中華”,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對人生最美好酣暢的短暫時光的比喻。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歸鳥、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也是詩人高潔性格的象征。
風(fēng)格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薄皹钒蔡烀钡认麡O思想。其藝術(shù)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勝,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fēng)格。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jié)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xí)。
【陶淵明《飲酒其一》譯文】相關(guān)文章:
陶淵明飲酒其一12-07
陶淵明飲酒譯文及賞析04-13
飲酒其一陶淵明賞析12-06
陶淵明與飲酒詩其一11-07
陶淵明《擬古 其一》原文譯文賞析03-19
飲酒陶淵明08-11
飲酒陶淵明古詩10-14
《飲酒》陶淵明全文04-12
陶淵明的《飲酒》全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