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陶淵明的菊花詩

時間:2022-03-23 14:53:27 陶淵明 我要投稿

陶淵明的菊花詩

  導語:陶淵明是一位隱士,菊花大多生長在偏僻的地方,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也花中的隱士,周墩頤在《愛蓮說》中寫到:“菊,花之隱逸者也”,想那時,陶淵明隱居的地方一定很孤寂,一般嬌艷名貴的花也不會在那生生長,只有菊花與他為伴。正因為這些,陶淵明對菊花有著特殊的好感,因此也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與愜意。下文是由應屆畢業生網為您整理的陶淵明的菊花詩,歡迎閱讀!

陶淵明的菊花詩

  秋菊有佳色

  晉·陶淵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寫菊花的詩薦和郭主簿

  晉·陶淵明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馀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陶淵明菊花詩隱士情懷薦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詩人。他被尊稱為隱逸詩人之宗,而且開創了田園文學這一文學潮流。他的詩文充滿了田園氣息,他的名士風范和對簡樸生活的熱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文人,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深受其影響。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的代表作品,選自《陶淵明集》。文章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在文章開篇,陶淵明就表明了他辭官歸田的原因:“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詩人指出,自己本不愿出仕為官,只是為了免于饑寒,才違背自己的意志去做了官。這種生活讓自己悲愁失意,內心痛苦。“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正是詩人深深反省的結果,堅定了自己歸隱的決心。

  但在封建社會里,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大濟蒼生”,實現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緊聯系起來的,中國傳統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積極用世為人生理想。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價值取向,而陶淵明不愿為官,是他真的不愿為官嗎?

  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家庭,在他所生活的時代,東晉王朝已面臨瓦解,人民的起義、統治階級內部的勾心斗角,都使社會環境愈加混亂污濁。由於受傳統的儒道思想薰陶,又受家族環境的影響,他因而有著“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兩種截然不同的志趣。當他帶著“大濟蒼生”的愿望踏入仕途,社會的現實卻不容他的理想、志向有發展的機會。剛直坦率的性情,使他看不慣官場種種的黑暗現象,於是他只好一次次地辭官而去。終於,他因為不愿奉承位輕權重、跋扈非常的督郵,不甘“為五斗米而折腰向鄉里小兒”,毅然辭去了只做了八十三天的彭澤令,也結束了他的出仕生涯。

  從本段的'內容,我們可看出陶淵明有蔑視權貴,鄙棄官場,向往田園的隱士情懷。

  接著,詩人用大量的筆墨寫自己回到田園后的愉快生活。按時間順序,突出表現歸田園前后的感受。

  先寫歸途之上,“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遙遙”,漂遙放流的樣子;“舟遙遙”“風飄飄”似寫景物,實寫輕松愉快的心情。而一“問”一“恨”,所揭示的正是歸隱田園心情的急切。次寫抵家時的欣喜若狂。“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這種平靜的生活,讓詩人感受到了農村生活的樸實無華,讓詩人真正得到了心靈的自由與解放。可以說,這段文字是作者想象的詩化了的田園生活,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境界。

  從此段我們又可以看出陶淵明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隱士情懷。

  在文章的第3段,“歸去來兮”“息交以絕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厭惡官場,固窮守節的堅定決心,也是其隱士情懷之三。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于前,妻鋤于后”,共同勞動,維持生活。本段中,陶淵明寫了隱居鄉村的生活樂趣: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丘。

  中國士大夫寫勞動,都是倡導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

  魏晉焦慮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淵明是最為焦灼的一個,在第三段結尾處兩句——“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見端倪。而在第4段中,陶淵明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寓形宇內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他還曾給自己寫了《挽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仍然快然自足于隱士生活,“懷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從正反兩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隱居生活的情懷。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陶淵明順應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家,也有別于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

  陶淵明,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讀《歸去來兮辭》,是了解陶淵明的隱士情懷,了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的一個窗口。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年),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豐人[35-36]。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1]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2]”,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的菊花詩】相關文章:

陶淵明的詩簡介11-20

陶淵明的詩積累11-19

飲酒陶淵明的詩11-15

陶淵明的飲酒詩11-12

飲酒詩陶淵明11-16

《飲酒詩》陶淵明11-10

《桃花源詩》陶淵明的詩11-22

陶淵明的田園風景詩07-10

陶淵明的詩及其影響11-20

陶淵明飲酒詩的成就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