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記課堂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課堂反思通用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記課堂反思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桃花源記課堂反思通用1
《桃花源記》一文已教了N次了,每次教時,都有不同的感受.這次重新再教,我又有了新的體驗,新有感悟:
1、應該是一條曲折的小溪。教第一段時,課文對于發現桃花林這段景物描寫較多,也比較細致,摻合著溪流,有小船,有兩岸,有桃花林,最后發現洞口.這個過程要如何再現,才更有說服力?
于時,我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把發現桃花源這個過程中的景物,畫出來!一聽說語文課可以畫畫,久違了的學生,興致被調得老高。你一言我一語:這是兩岸,這是桃花林。這是小船,船不要畫出來,只要畫船蕩漾開去的水圈,就能證明說是有小船,上次老師教我們深山藏古寺就是這樣畫的`……最后,由美術功底較好的燕南同學上臺一展畫技:平整的兩岸,整齊的桃花林,小船在溪的中間,一位漁人在劃槳……
當包含我在內的所有人沉浸在這幅圖畫的構思中時,超勁同學代表另一部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這小河不應是平行的整齊劃一的,而應是曲線的,由小到大,彎曲而來,從美術的角度講,更富有直觀感,更富有曲線美!
是啊,我恍然大悟,彎曲的小河才更有說服力。
桃花源記課堂反思通用2
結合語境理解翻譯。文本第四段中的“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翻譯。“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對于這句話,很多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按照朝代更替的順序,先有漢朝,才有魏晉,桃花源的.人不知道有漢朝和魏晉,很正常,但他們之間構不成遞進關系啊!課堂一度停留。這句翻譯是不是錯了啊!
其實,學生的這個發現,作為老師,如果沒有認真思考,也會走入這樣的死胡同的。我讓學生思考之后,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桃花源的人,來想這個問題,這不會錯了!學生三五個討論起來,才理解到:按我們現在的角度,是錯的。但是按桃花源人的角度來看,他們不知道漢朝,不知道魏晉。這當中漢朝離他們近,魏晉離他們遠。而我們學生,我們的理解剛好相反。魏晉離我們近,而漢朝離我們遠。理解了這一點,就沒有什么問題了。
應該是時間順序。《桃花源記》進行課堂小結時,關于這篇課文的順序,稍有波瀾,討論有致,分析有理,可謂恰到好處:我提問學生,本文的順序,蘇璇香同學立即反映:時間、空間、邏輯等三種順序。但是本文是什么順序呢?璇香同學認為是“空間順序”?
旁邊的燦培同學站起來說:“時間順序”!“理由呢”我順勢追問,燦培同學理由充分:本文是按“發現桃花林”(第1段)--“進入桃花林”(第2段)“做客桃花源”(第3段)“離開桃花源”(第4段)),“再尋桃花林”(5段)的順序來寫,所以是時間順序。
那什么樣的寫法順序才是空間順序呢?空間順序一般有這些特征:從遠到近,從小到大,由物及人等較為明顯的空間概念.
【桃花源記課堂反思】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課堂反思10-16
桃花源記的課堂實錄06-09
《桃花源記》的課堂實錄05-13
《桃花源記》課堂教學實錄08-11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1-05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03-25
桃花源記反思范文03-29
人生寓言課堂反思07-31
化石吟課堂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