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記》課堂教學實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通用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 1
師:初一下學期,我們曾學過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一首詩《飲酒》,我們一起讀一遍。(投影顯示《飲酒》詩。學生齊讀)同學們讀得很整齊,聲音宏亮。誰來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
生1:表達了陶淵明對農村生活的喜愛。
生2: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安寧生活的向往。
師:說得很好。陶淵明的這種志趣,在他的許多詩作中都有所體現。不僅如此,在《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中,陶淵明更是具體地勾畫出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會。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走近陶淵明。
請同學們推薦兩位同學,一位幫老師把課題、作者寫在黑板上。(學生推薦,一位學生上臺板書)再推薦一位同學把課文讀一遍,其他同學看著大屏幕,聽他讀得怎么樣。(學生推薦,一位學生配樂讀書。投影顯示課文及圖片)
師:這位同學已經寫好了課題、作者,字寫得很漂亮、很工整,謝謝你。讀書的同學果然不負眾望,課文讀得很流暢,聲音也很清脆。你們認為他讀得怎么樣?
生3:有一個字他讀錯了。“此中人語云”的“語(yù)”讀成“語(yǔ)”了。
師:你聽得很仔細。
生4:“夾岸數百步”的“夾(jiá)”,他讀成“夾(jiā)了”。
師:到底應該怎么讀?(學生爭論)查一。
生4:是我讀錯了,應讀成jiā。
師:這個字也是多音字,“夾襖”的“夾”就應讀作“jiá”。
《桃花源記》是一篇文言文,同學們一定會遇到不懂的詞語,有哪些辦法來解決?
生5:可以看課文的注釋。
生6:可以、詞典。
生7:可以查資料、問老師。
師:也可以問同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嘛!在座的同學豈止三位。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語,先自己想辦法解決,實在不會的,待會兒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學生輕聲讀書,圈點勾畫,查閱資料)
還有弄不明白的詞語嗎?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
生8:“緣溪行”的“緣”是什么意思?
師:你打算問誰?
生8:問趙強。
趙強:好像是……“順著”、“沿著”吧?
師:你也拿不準?
趙強:就是“沿著”的意思。
師:很好。
生9:“見漁人,乃大驚”的“乃”是什么意思?我想問譚璐。
譚璐:“乃”就是“竟然”。
生10:“處處志之”的“志”,我只想問老師。(眾笑)
師:“志”就是“作標記”。還有問題嗎?(環顧教室,沒有學生舉手)
看來詞語的`意思大家都理解了,那如果給你一個句子,你能用現代漢語說出意思嗎?
生(眾):能。
師:請看屏幕。(投影顯示五個句子)老師找了自認為最難的幾個句子,看同學們能不能說出它們的意思,誰來試試?可以搶答。
(學生爭著舉手,回答基本正確)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這么難的句子都譯得很正確,文言文容易學嗎?
生(眾):容易。
師:請同學們齊聲把課文讀一遍。(學生齊讀課文)
師:大家讀得不錯,但是有的同學有幾個字沒讀準。例如文中的“為”字,意思不同,讀音也不一樣。文中“為”字在“武陵人捕魚為業”中讀“wéi”,在其余各句中都讀wèi,要注意糾正。
同學們說,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美不美呀?
生(眾):美!
師:你們想不想到桃花源去?
生(眾):想。
師:那好。現在呀,這間教室就是桃花源,你們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電視節目主持人。各位觀眾,歡迎收看《時空連線》節目(投影顯示“時空連線”)——
各位觀眾,我剛剛穿過時空隧道,來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東晉時代的桃花源中,現在,請聽我對村民的現場采訪。(轉向一學生)請問,您在這里生活多長時間了?
“村民”1:嗯……有幾十年了。(眾笑)
“主持人”:能為觀眾朋友介紹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環境嗎?
“村民”1:我們這里土地平整開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真是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眾鼓掌)
“主持人”:真是令人陶醉。能為我引見引見你們村中年紀最大的長者嗎?
“村民”1:那該是鄭杰了。
“主持人”:請問您老高壽?
“村民”2:我今年一百零八歲了!(眾笑)不過我耳不聾眼不花……(眾笑,鼓掌)
“主持人”:看來桃花源還是長壽之鄉。請問你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
“村民”2:我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逃到了這么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時間長了,我們就不再出去了。
“主持人”:您知道現在是什么朝代嗎?
“村民”2:我知道,現在是東晉。
“主持人”:您怎么會知道?
“村民”2:前幾天來了個漁夫,他把外面的事一五一十地都說了。(眾鼓掌)
“主持人”:您老的記憶力真好,祝您健康長壽。
喲,那位大姐正在燒飯。您真勤勞,能對我們觀眾朋友說說你們桃花源居民的風俗習慣嗎?
“村民”3:我們這兒的人都很勤勞……很樸實,還有,我們……我們都很……很好客。
“主持人”:這我知道,前幾天來的那個漁夫幾乎把全村都吃遍了。
“村民”3:你要是餓了,也可以到處吃。(眾笑,鼓掌)
“主持人”:謝謝。請問你們村中最不愛說話的人是誰?
“村民”3:那應該是……姚琪吧。
“主持人”:(找到姚琪)請問,您愿意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嗎?
“村民”4:愿意。
“主持人”:很爽快嘛!請問,這么多年你出去過嗎?
“村民”4:沒有。
“主持人”:你想不想出去?
“村民”4:想,很想。(眾笑)
“主持人”:為什么想出去?
“村民”4:因為……因為這兒太悶了,我想到外面去看看。
“主持人”:你一定認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村民”4:是的,外面肯定挺好。
“主持人”:我看你的鄰居急著想說話,(轉向另一“村民”)你想說什么?
“村民”5:外面去不得,因為現在桃花源外兵連禍接,非常危險。
“主持人”:你怎么知道的?
“村民”5:看注釋嘛。另外 ,我從歷史書中知道東晉時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主持人”:我看你不太像桃花源的村民,倒像我們21世紀的中學生。(眾笑,鼓掌)
“村民”5:(不好意思地)我聽那個打魚的人說的。(眾笑,鼓掌)
“主持人”:(轉向“村民”4)你看能不能出去?
“村民”4:我不出去了。(眾笑)
“主持人”:其實你挺善于表達,以后可要多說話。在節目的最后,請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點或你們的感受。
“村民”6:我們桃花源風景優美。
“村民”7:我們桃花源民風淳樸。
“村民”8:我們桃花源居民生活幸福。
“村民”9:我們桃花源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主持人”:要不是公務在身,我真想在這里多待幾天。好,感謝大家參與我們的節目,桃花源的村民們,再見!(眾鼓掌)
師:剛才,我們收看了《時空連線》節目。通過所見、所聞,我們知道桃花源實在是令人陶醉。它美在風景秀麗,美在民風淳樸,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過,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東晉時期,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嗎?(學生意見不一,議論紛紛)
師:這樣吧,我們來個探究考證。(投影顯示“探究考證”)請同學們查一查詞典,看看“探究”、“考證”是什么意思。(學生查詞典,舉手回答)
師:要考證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同學們有哪些方法?
生11:可以查資料。
生12:可以實地考察。
生13:可以拜訪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向他們請教。
師:同學們真有辦法。現在,就請大家用在這節課上能用的方法,分組考證問題,得出結論。
(生分組探討,師巡視。然后生匯報考證的結論)
生14:我認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課文的閱讀提示中說“陶淵明虛構了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世外桃源”,可見桃花源是不存在的。
生15:我也認為桃花源不存在,歷史上東晉時代戰亂不斷,根本不可能存在這么自由、美好的地方。
生16:我認為可能存在。即使現在,還有人跡罕至的地方,何況一千多年前呢?
生17:人跡罕至的地方可能有,但那里一定閉塞,如果有人生活,也一定野蠻、落后,不可能像陶淵明寫得這么美好。
生18:我認為有可能存在。桃花源中的人生活并不是很時髦很前衛(眾笑),只是民風淳樸、沒有壓迫;再說,“太元”的年號、劉子驥等都是歷史上存在的。
生19:我認為不存在。桃花源只是陶淵明幻想的“烏托邦”,他之所以寫真實的年號、真實的人,只是為了增加真實感。(眾鼓掌)
師:他提到了“烏托邦”這個詞,我解釋一下。1516年,英國人莫爾虛構了一個烏托邦島,島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跟桃花源差不多。你的知識真豐富!(眾笑)
生20:我們可以從文中找出矛盾的或者說是令人不解的地方。文中說“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桃花源的人幾百年與世隔絕,服裝怎么可能和外面的人一樣呢?陶淵明是個大文學家,怎么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呢?(眾笑,鼓掌)
師:他讀書真是仔細,有主見!
生21:桃花源幾百年不與外界交往,村中的人通婚的一定很多,長此以往,近親結婚,按照遺傳學的規律,村中的人豈不是自然消亡了嗎?所以我認為桃花源不存在。(大家還在爭執不下)
師:你們班最有權威的同學是誰?(學生一致推薦班長)說說你的見解。
生22:恐怕很難下結論吧!我想結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學們學會了探究問題的方法。如果讓我發表個人的意見,我認為桃花源不存在,它只是寄托了陶淵明的理想,也反襯了現實的黑暗。(眾鼓掌)
師:說得真好,不負眾望!大家如果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以后可以繼續研究。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是,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與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主席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錦繡,人民富足,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
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同學們!
《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 2
一、導入新課
作者、作品及背景簡介;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情韻;整體感知文意,要求學生復述課文,概述桃花源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才華出眾,卻主動辭官,陶然耕作,他鐘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寧可歸隱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潔,這個人就是——(陶淵明)
(順帶介紹作者)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記》
二、整體感知
1.背誦課文(課前已經布置背誦)
2.自由朗誦,思考問題,討論回答。
你認為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那么你認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與我們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理想社會?
你是否愿意長期生活在這個桃花源里?
三、總結
同學們能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老師特高興特激動。至于這個桃花源,無論大家喜歡與否,無論這個桃源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不重要,因為它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理想境界,成為美的象征。現在我們的社會發展了,大家覺得和諧生活已經基本實現了,你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現狀普遍比較滿意,看來陶淵明向往的`幸福生活我們已經享受到了。現在我們杭州提倡“和諧杭州,品質生活”,這就是我們向往的“桃花源”,無論社會怎樣發展人類追求和諧幸福安寧生活的愿望沒有改變,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一起”上下求索吧。
四、再次背誦全文,回味美麗的桃源生活!
五、布置作業
1、總結文中文言知識點
2、完成課后思考題
3、總結并抄寫課文中出現的成語。
師: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才華出眾,卻主動辭官,陶然耕作,他鐘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寧可歸隱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潔,這個人就是——
生:陶淵明。
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個隱士,他拒絕與世俗權貴合作,那他到底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呢?
生: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
師:那么桃花源里的生活究竟具有什么樣的魅力令古今中外的游客癡迷地探尋,請大家齊誦課文,讓我們一起發現和感受桃花源的美麗。
生背誦,師板書《桃花源記》
師:大家都很認真,背誦的也比較有感情,那請大家思考,桃花源它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地方呢?在文中找依據。
生:我認為桃花源是個與外界隔絕的閉塞的地方,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另外,漁人出來之前,桃源人還叮囑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師:是啊,他們從秦到東晉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生活了近600年了,仍然不愿與外界溝通,你看書很仔細。
生:我認為桃花源是個美好快樂安寧的地方。
師:喔,你一下說出了這么多。請分別說一說理由。
生:因為這里的土地平曠,有良田美池桑樹竹子,環境優美,這里的房屋整齊,沒有出現倒塌,說明不是破敗景象,而是安寧的。快樂是指的老人和孩子怡然自樂,還有壯年人在田地里勞動,也是快樂的。
師:你說得很有條有理。
生:我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也看出社會的安定。
師:請說說你怎么想的。
生:小路交錯相通,說明他們安心到田間勞動,有雞叫有狗叫,說明家禽都活得好好的,一派安詳。
師:你說得對。連家禽都能舒展地鳴叫,唱著最動聽的歌,這個社會一定是安定的。
師:再請同學們推測一下,這里的壯年人從事什么勞動?
生:種田。
生:養魚,因為有池塘。
生:種桑樹,養蠶。
生:織布。
生:做衣服。
生:釀酒。
師:看來這里的行業很多的,百姓能安居樂業,確實是個好社會。
生:我認為桃花源里的人都非常熱情好客。
師:哦,你有了新的發現,看到了桃源的人情。
生:漁人來到后,他們立刻請他回家,并且還用酒飯招待他,后面還有人各復延至其家。他們都很熱情。
師:對,一個陌生人的到來,他們都這樣傾其所有,拿出最高質量的盛宴款待他,何況是他們自己人呢?這里的人多么真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多么友好融洽!
生:我認為這里還是個富裕的地方。
師:你怎么看出的富裕呢?
生:因為他們有酒有肉,客人來了設酒殺雞作食,開宴會。
師:精細的地方被你發現了!大家再推測一下,他們有了收入是否繳稅?
生:不繳。
師:你是如何知道呢?
生:因為當時他們出來的時候率妻子邑人來的,都是一家人,誰跟誰啊,沒必要繳。
師:(微笑)也就是說,這里沒有人從他們的收成里克扣。
生齊:對,沒人剝削他們。
師:你們從歷史課上學的“剝削”這個詞吧。其實啊與《桃花源記》一并流傳的還有《桃花源詩》,在這方面詩要寫得更清楚些。(出示字幕:“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請學生齊讀)桃花源里沒有稅收,沒有剝削,也沒有官府的壓迫,這個社會是和諧自由的。
師:那么你認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與我們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生:社會的安定,沒有戰爭。
生:要有美好的環境。
生:人與人關系融洽和睦,人人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生:沒有剝削和壓迫,社會和諧。
師:陶淵明的思想很有生命力呀,我們現代人都可以和他交流呢。桃花源里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關系和諧,這里和平安寧,人情淳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是陶淵明夢想中的理想社會。這個理想在當時能實現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在課文中能找到證據。
《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 3
1、回顧舊課
2、朗讀課文
要求有感情地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3、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結構。
文章共四節,按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開端(1),寫漁人發現桃花源。
第二部分:故事發展(2、3),寫漁人進入桃花源。
第三部分:故事結局(4),寫漁人離開及再訪桃花源。
可見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
4、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
把學生分組,角色扮演漁人和桃花源人,模擬采訪和受訪,通過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蘊涵的思想。
示例:A、漁人采訪桃花源人
⑴、能介紹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情況嗎?
⑵、請問你們是怎樣來到這里的?
⑶、請問你們這里有什么風俗習慣嗎?
⑷、當我來到這里時,你們有何感受呢?
⑸、我離開時,你們有什么要叮囑的.呢?
B、桃花源人采訪漁人
⑴、你是怎樣發現桃花源的?
⑵、桃花源給你什么印象呢?
⑶、桃花源人給你什么感受呢?
⑷、你是否也想永遠留在桃花源呢?
⑸、你對外人說出桃花源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5、遷移探究
⑴、問題一:桃花源人因不滿當時紛亂、不安的先秦社會,躲避到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若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滿老師、同學的時候,也仿效桃花源人,逃學、曠課,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嗎?
⑵、問題二、《桃花源記》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若把本文推薦給現任美國總統布什,會怎樣呢?試著寫一段話,想像美國總統布什的反映。
6、總結:
本文通過虛擬一個寧靜祥和的世外桃源,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動亂社會的厭惡和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7、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
8、板書設計:
故事開端(1)發現桃花源
安居樂業
故事發展(2、3)進入桃花源寧靜祥和
理想社會
故事結局(4)離開、再訪桃花源
《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 4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展示一組桃花爭艷的圖片,桃林美不美?東晉時期有位作家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描繪了一方奇妙的樂土,請問這位作家是誰呢?(生答:陶淵明)這節課我們攜手再進桃花源,感受桃源之美。
二.感知桃源
朗讀課文,欣賞圖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賞析桃源
教學形式:我是小記者
角色:
1名學生——漁人
5名學生——桃花源村民
3名學生——記者
1、采訪對象:村民
采訪問題:能介紹一下你們這里的自然環境、生活狀況、風土人情嗎?
你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
你們這里繳稅嗎?
你們人與人之間關系如何?講誠信嗎?
你想出去嗎?為什么?
2、采訪對象:漁人
采訪問題:你覺得這里美嗎?美在何處?
這里的人和外面的有何不同?
你為什么要把這個地方告訴太守?
四.贊美桃源
請桃花源的“村民們”用優美的語言描繪自己家鄉之“美”,抒發心中的感受。
多媒體展示幾幅有關桃花源自然美、人情美的圖片,僅供學生參考。
學生再讀課文,體味桃源之美。
五.探索桃源
問題:
1.這個社會在當時存在嗎?找出相關依據,說說自己的想法。
提示:可參閱“預習提示”;
可從課文中找相關依據;
也可與背景資料結合起來理解。
2.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一世外樂土?你怎樣看待這種思想?
提示: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
追求幸福、和平,向往美好生活;
大膽地向黑暗現實挑戰,批判現實;
不愿干預,消極避世。
3.聯系我們的生活、學習實際,說說桃花源的`社會狀況與我們今天和諧社會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提示:國家對西部農村中小學生實行“一免一補”政策。
農民不但不繳農業稅,還有糧食直補款。
新農村道路硬化“村村通”工程等。
合作醫療
六.課外練筆
假如在21世紀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來到外面的世界,面對現在人類富足而幸福的生活,他將會怎樣?請發揮想像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 5
一、導人課文,簡介作者。
1、展示幾副圖畫,讓學生聯想到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并讓學生談談心中的世外桃源。
2、介紹陶淵明及時代背景,自然導人課文,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咬準字音。(讀完后由同學做適當評價)
2、商討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疏通文意:學生提出的疑惑的字詞、釋義,師生共同解決。
4、指導學生理解文中所出現的古今異義的詞語。
三、再讀課文,概括故事情節。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2、用簡潔語言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課文結構。
3、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桃花源的印象。
四、訪談練習
設置情境,利用“時空在線”專訪節目深化理解,研讀課文。假設教師以節目主持人的身份穿過時空隧道,來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東晉時代的桃花源中,對村民現場采訪。
采訪問題:
1、請問你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我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戰亂,逃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時間長了,我們就不再出去了。)
2、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朝代嗎?你們想出去嗎?(漁人說是晉朝。想出去,因為外面世界很精彩;不想出去,因為外面兵荒馬亂。)
3、能為觀眾朋友介紹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環境嗎?(我們這里土地平整開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真是山青水秀,人杰地靈!)
4、你們為什么不讓漁人向外人介紹桃花源呢?(不希望外人打擾我們幸福安寧的生活)
5、你能對我們觀眾朋友說說你們桃花源居民的風俗習慣嗎?(我們這兒的人都很勤勞……很樸實,還有,我們很好客。
6、在節目的'最后,請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點。
五,品位研讀、主題探究。
1、大家相信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在東晉年間存在嗎?(讓學生從文章中找線索來考證)
2、作者寫《桃花源記》的目的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
假如陶淵明來到大家面前,你最想對他說什么?
總結:這節課,我們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于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錦繡,人民富足,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
好,這節課上到這里。
【《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課堂教學實錄08-11
桃花源記的課堂實錄06-09
《桃花源記》的課堂實錄05-13
桃花源記課堂實錄01-09
桃花源記課堂實錄(優秀)03-06
觀潮教學實錄05-12
《勸學》教學實錄02-29
《勸學》教學實錄04-20
觀潮教學實錄11-02
《離騷》教學實錄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