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的閱讀練習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小題。(12分)
[A]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B]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2分)
。1)漁人甚異之。( )
。2)尋病終。( )
。3)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
(4)盜竊亂賊而不作( )
小題2:后人根據這兩段總結出兩好多成語,請在橫線上任意寫出4個。(2分)
、 、 、
小題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3分)
。2)盜竊亂賊而不作。(2分)
小題4:你讀了這兩段選文,你認為桃花源人的生活和大同社會的生活各有什么特點?(3分)參考答案:
小題1:(1)對……感到詫異 (2)不久 (3)憎惡 (4)興起(2分。每個小題0.5分)
小題2:世外桃源 無人問津 怡然自樂 天下為公 選賢舉能 老有所終等。(2分,一個0.5分,只要寫出4個就可得滿分)
小題3:(1)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3分。關鍵詞: 妻子 絕境 遂 間隔)。(2)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2分。關鍵詞:亂 賊 作)
小題4:桃花源人的生活:環境優美,和平寧靜,人民熱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穩定,快樂。(1.5分。一點0.5分,說到三點即可)。大同社會的生活: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1.5分。一點0.5分,說到三點即可)
小題1:
試題分析:“異”,形容詞動用:感到奇怪;“尋”在古文中有“最終、不久”“尋找”等義,本句是為“不久”;“惡”,形容詞動用:憎惡;“作”在古文中有“發起、興起”“寫”“作為”“當作”等義,本句為“興起”。
點評:本題不難,學生以所學課文比較熟悉。解釋文言字詞,要注意字詞的活用,要了解本義,更有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平時學習要注意積累這方面的知識。
小題2:
試題分析:根據積累來擬寫,有的成語直接從文字中選出,有的是對內容的概括,比如“世外桃源”。
點評:本題不難,出自本文本中的成語皆是比較熟悉的成語。掌握成語,不僅要掌握成語的含義和寫法,最好還要了解成語的出處,一方面幫助自己理解記憶,一方面從成語的出處中了解古代的文化。
小題3:
試題分析:“妻子”“絕境”“間隔”,古今異義要注意,而古文中大多是一字一義的。“亂”,形容詞動用:作亂;“賊”,名詞動用:做賊干壞事,“作”,發生。
點評:本題不難,學生做過翻譯練習,對句子內容比較熟悉。文言句子的翻譯有三個原則,一是字字落實清楚,符合原意,三是語法遵循現代語言規范,三是語句要通順。
小題4:
試題分析:抓住第一文第二段的第二句來理解桃花源的生活,而第二文的第一句話即說出了“大同”的含義。
點評:本題不難,兩文內容皆有相關的文字信息可供參考。比較閱讀,主要是對不同文本在某些知識點上進行參照思考,學習在解決同一問題時的不同方法或同一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閱讀方法。
【《桃花源記》的閱讀練習】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閱讀練習10-10
《桃花源記》閱讀練習題08-26
《桃花源記》閱讀理解練習及答案11-01
《桃花源記》閱讀練習及答案15篇08-05
桃花源記課內外對比閱讀練習09-21
九年級《桃花源記》閱讀練習09-12
《桃花源記》教案及練習09-27
《桃花源記》翻譯練習03-04
桃花源記基礎練習09-21
桃花源記輔導練習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