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桃花源記》創新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01 07:10:34 桃花源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創新教學設計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下面是關于《桃花源記》創新教學設計的內容,歡迎閱讀!

《桃花源記》創新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順暢地誦讀課文,借助課文中的注釋理解課文第1、2節中的字詞并翻譯

  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疏通并翻譯課文第1、2節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耐心閱讀文言文的品質

  重點難點:

  借助注釋,疏通并翻譯課文第1、2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說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就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師生互動,導入新課)

  了解作者與背景

  (先讓學生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關資料,然后明確)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年,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疾病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先生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民來往和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生字詞并給加點字注音

  豁然開朗 儼然 阡陌交通 垂髫 詣太守(指名學生上黑板聽寫,并讓其它學生進行訂正)

  2.學生展示朗讀情況

  四、學生分組自由閱讀課文,力爭達到背誦的程度

  (背一段時間后,指名學生自由背誦自己背上的句或段)

  五、理解課文第1、2節

  (一)理解加點的字詞

  1.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 2.緣溪行:沿著

  3.芳草鮮美:鮮艷美麗 4.落英繽紛:花

  5.漁人甚異之:對……感到詫異 6.欲窮其林:盡

  7.夾岸數百步:溪水的兩岸 8.仿佛若有光:隱隱約約

  9.便舍船:離開 10.豁然開朗:開闊敞亮的樣子

  11.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13.阡陌交通:交錯相通 14.雞犬相聞:聽到

  15.其中往來種作:來來往往的人 16.悉如外人:都、全

  17.黃發垂髫:指老人;指小孩

  (二)句子翻譯

  1.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翻譯: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劃著小船沿著小溪往前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翻譯: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芳香的青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

  3.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翻譯:漁人對這種美景感到非常驚異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走到那片桃林的盡頭

  4.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翻譯: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邊有個小洞口,里面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

  5.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翻譯:只見那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6.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翻譯:村里面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六、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地背誦課文1、2節的詞語注釋和句子翻譯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已學課文部分的字詞解釋和課文翻譯

  2.預習課文第三、四、五段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東晉

  棄官回鄉

  隱居

  后稱靖節先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繼續學習,掃清閱讀障礙

  2.能夠順暢地誦讀并翻譯課文3、4、5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預習,能夠順暢地誦讀課文

  2.借助注釋,疏通并翻譯課文第3、4、5節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耐心閱讀文言文的品質

  重點難點:

  重點:順暢地誦讀課文

  難點:借助注釋,疏通并翻譯課文3、4、5節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聽寫1、2節中字詞的注釋

  2.抽查1、2節中重要語句的翻譯

  二、繼續疏通課文,理下列解加點的字詞的意思

  1.乃大驚:竟然

  2.具答之同:“俱”,完全,詳盡

  3.便要還家:同“邀”,邀請

  4.咸來問訊:全、都

  5.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6.不復出焉:從這里

  7.遂與外人間隔:不通音信

  8.無論魏晉:更不必說

  9.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給

  10.皆嘆惋:驚

  11.尋病終:不久

  12.余人各復延至其家:邀請

  13.此中人語云:告訴

  14.不足為外人道也:值得

  15.便扶向路:沿著

  16.處處志之:做標志

  17.及郡下:等到

  18.詣太守:拜見

  19.尋向所志:先前

  20.欣然規往:打算

  21.未果:實現

  三、翻譯下列句子

  

  1.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翻譯:(桃花源中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村人)問漁人是從哪里來的(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

  2.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翻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

  3.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翻譯: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4.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翻譯: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漁人他們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的路了

  5.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翻譯: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

  6. 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翻譯:沒有實現,不久就病死了從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四、解釋下列一詞多義的文言虛詞

  第一組:為 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給

  不足為外人道也:對

  第二組:之 聞之:這件事

  忘路之遠近:的

  漁人甚異之:這種景色

  具答之:他們

  第三組:其 欲窮其林:那

  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他們的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漁人

  五、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句子

  1.描寫桃花林景色優美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美景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的人們辛苦勞作的句子: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4.描寫桃花源中的人們幸福生活的句子: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5.描寫村里人熱情風尚的句子:便要還家,設酒殺雞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寫桃花源的人不屑與外人交往的語句:不足為外人道也

  7.《桃花源記》中與陸游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個成語是:豁然開朗

  8.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

  (1)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2)未果,尋病終

  六、總結本課內容

  1.字詞;2.翻譯句子;3.理解性默寫

  七、布置作業

  1.速讀、背誦課文;

  2.記憶書下重要注解

  板書設計:

  桃 花 源 記

  桃花林景色優美: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桃花源美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源中人辛苦勞作: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源中人們幸福生活:黃發垂髻,并怡然自樂

  村中人熱情風尚:便要還家,設酒殺雞食;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不屑與外人交往: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課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的解釋

  2.會翻譯重要的文言語句

  3.通過討論分析,理解作者潔身自好,積極向上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復習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進一步疏通文言語句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作者虛構世外桃源的原因

  2.體會作者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愿望

  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潔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體會作者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課文中部分字詞的注釋和重要句子的翻譯

  2.學生自查并互相檢查

  二、梳理文章結構,理清寫作思路

  文章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

  第一部分(第1節)寫漁人捕魚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23節)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第三部分(第4節)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三、深入研讀,理解文章

  1.揣摩語言

  (1)“忽逢桃花林”中的“忽”表現漁人怎樣的心情?

  明確:意外見到桃花林的驚異神情,突出桃花林絕美的景色

  (2)“忘路之遠近”中“忘”表現了漁人什么情態?

  明確:寫出了漁人專心捕魚,無意于路程的遠近,暗示其行程已遠,表現了他專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狀態

  (3)為什么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

  明確:與世隔絕而驚奇

  2.問題討論

  (1)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對待這位不速之客的?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什么樣的品質?

  明確:邀請、酒食款待,熱情好客

  (2)你認為桃花源人為什么“皆嘆惋”?嘆些什么?

  明確:反襯世人不幸,同時表現了桃花源中人對戰亂的厭惡、對沒有剝削、沒有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的和平恬靜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3)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為什么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明確: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暗示了他們不愿也不屑與世俗交往的心情,擔心被官府發現

  (4)村中人見到漁人后,為什么“乃大驚”?

  明確:逼真的寫出了一個外來人闖進了他們平靜的生活后,使他們感到陌生,大為驚訝的神態,反映了他們與世疏離久遠之情

  (5)漁人離開桃花源,“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來“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境界同時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6)作者生活在東晉末年,當時社會政治黑暗,戰爭頻繁,民不聊生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對這種社會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明確:桃花源,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種美好境界,一種對現實生活不滿的精神寄托

  3.主題探究

  (1)本文描寫的桃花源是怎樣的社會狀況?

  明確:桃花源的社會狀況: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人人生活得安寧幸福等

  (2)這種社會狀況與作者所處的時代有何不同?

  明確:社會政治黑暗,戰爭頻繁,民不聊生

  小結:作者因不滿當時的黑暗政治和社會現狀,遠離官場,隱居田園,一生安貧樂道,追求一種自由安寧生活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社會理想

  四、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不僅學到了一些相關的語文知識,也進一步了解了封建社會的一些社會狀況,了解了陶淵明其人我們應當關注社會,關注歷史,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五、課后作業

  完成本課的作業紙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桃花源: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和樂富足;寧靜淳樸;

  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理想社會

  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和對黑暗社會的不滿;

  與東晉末年的兵連禍結的黑暗現實形成鮮明對比

【《桃花源記》創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2-23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4-24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4-21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04-20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12-27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07-01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03-01

《桃花源記》教案教學設計04-20

《桃花源記》的教學案設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