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桃花源記教案實例

時間:2024-10-23 18:09:52 桃花源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教案實例

  《桃花源記》的體裁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仿佛是小說,又仿佛是散文;仿佛是游記,又仿佛是寓言;現實上卻又是序跋類體裁中的詩序。這都是按照標題中的“記”這種古代體裁衍生翻新出來的當代意義上的體裁解讀。以是我們可以說《桃花源記》是一篇小說,一篇志怪小說。下面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桃花源記教案實例,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www.isangil.net/wenxue)。

桃花源記教案實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象;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文章曲折回環,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容;通過討論、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會。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文言文;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元代詩人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一詩中發出了這樣的慨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它就是——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 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民來往和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同時由于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三、 檢查預習情況

  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hu0 ) 屋舍儼然(y an) 阡陌交通(qia nmo )

  黃發垂髫 (tia o) 便要還家(ya o) 劉 子 驥( j i )

  詣太守(yi )

  四、讀譯課文。

  1、聽老師范讀。

  2、同學齊讀課文。

  3、利用工具書及課后注釋,筆譯全文

  五、小結。

  1、古今異義詞: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緣 古義:沿 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 古義: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 古義:渡口 這里問津指探訪。 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 便舍船 尋:尋找 尋向所志

  房子 屋舍儼然 不久 尋病終

  志: 做標記 處處志之 向: 以前 尋向所志

  標記 尋向所志 對著 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課后練習

  第 二 課 時

  一、回顧前堂,朗讀課文

  二、課文分析

  1、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2~3節):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第三部分(第4~5節)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2、質疑解難:

  ①漁人怎么發現桃花源的?

  討論并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②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④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 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⑥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⑦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⑧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⑨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總結結構,思考文章主題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背誦課文

  五、作業

  (一)默寫

  1、《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林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

  2、《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源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

  3、寫老人小孩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4、寫武陵人忽逢桃花林原因的句子是 ( )

  5、"與世隔絕"在《桃花源記》中的原句是( ) .

  6、出自《桃花源記》中的成語是( )

  7、寫桃花源社會風情的句子是( )

  8、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有"豁然開朗"一詞,陸游的《游山西村》中與之意境相似的一句詩是(

  9,桃源人看到漁人后的表情是( )

  10、桃花源人自敘經歷的句子是( )

  11、寫桃花源的人熱情好客的句子是( )

  (二)解釋加線的詞語。

  1、緣( )溪行 2、忽逢( )桃花林 3、落英繽紛( ) 4、欲窮( )其林

  5、林盡( )水源

  6、才( )通人 7、屋舍儼然( ) 8、阡陌交通( ) 9、設( )酒殺雞作食

  10,便要( )還家11、為具( )言所聞12、此中人語( )云 13、便扶( )向( )路

  14、及( )郡下 15、詣( )太守

  16、欣然規( )往 17、尋( )病終 18、后遂無問津( )者

  (三)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1、此中人語( )云 2、便舍( )船 3、豁( )然開朗 4、屋舍( )儼( )然 6、阡陌( )

  7、黃發垂髫( ) 8、便要( )還家9、遂與外人間( )隔10、不足為( )外人道也11、及郡( )下

  12、詣( )太守

  (四)古今意義對比

  1、芳草鮮美:古: 今: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古: ;今:

  3、阡陌交通:古: ;今: .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 ;今: .

  絕境:古: ;今: .

  5、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古: ;今: .

  6、不足為外人道也.古: ;今: .

  (五)翻譯句子: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發現桃花源: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優美)

  進入桃花源:所見:土地平曠、屋舍嚴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環境良好)怡然自樂 (生活安定)

  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 (與世隔絕之久)

  所歷: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民風淳樸)

  離開桃花源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無問津者

  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似有而無

【桃花源記教案實例】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教案04-14

《桃花源記》教案03-23

桃花源記 教案03-24

桃花源記經典教案04-19

《桃花源記》教案05-17

桃花源記教案05-21

《桃花源記》優秀教案04-20

《桃花源記》復習教案03-23

《桃花源記》教案及練習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