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教學記錄
《桃花源記》在寫作中運用的浪漫主義手法更是貫穿了文章的始終,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縹緲動人的美麗畫卷。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桃花源記教學記錄,更多相關信息請訪問(www.isangil.net/wenxue)。
師: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才華出眾,卻主動辭官,陶然耕作,他鐘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寧可歸隱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潔,這個人就是——
生:陶淵明。
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個隱士,他拒絕與世俗權貴合作,那他到底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呢?
生: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
師:那么桃花源里的生活究竟具有什么樣的魅力令古今中外的游客癡迷地探尋,請大家齊誦課文,讓我們一起發現和感受桃花源的美麗。
生背誦,師板書《桃花源記》
師:大家都很認真,背誦的也比較有感情,那請大家思考,桃花源它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地方呢?在文中找依據。
生:我認為桃花源是個與外界隔絕的閉塞的地方,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另外,漁人出來之前,桃源人還叮囑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師:是啊,他們從秦到東晉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生活了近600年了,仍然不愿與外界溝通,你看書很仔細。
生:我認為桃花源是個美好快樂安寧的地方。
師:喔,你一下說出了這么多。請分別說一說理由。
生:因為這里的土地平曠,有良田美池桑樹竹子,環境優美,這里的房屋整齊,沒有出現倒塌,說明不是破敗景象,而是安寧的。快樂是指的老人和孩子怡然自樂,還有壯年人在田地里勞動,也是快樂的。
師:你說得很有條有理。
生:我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也看出社會的安定。
師:請說說你怎么想的。
生:小路交錯相通,說明他們安心到田間勞動,有雞叫有狗叫,說明家禽都活得好好的,一派安詳。
師:你說得對。連家禽都能舒展地鳴叫,唱著最動聽的歌,這個社會一定是安定的。
師:再請同學們推測一下,這里的壯年人從事什么勞動?
生:種田。
生:養魚,因為有池塘。
生:種桑樹,養蠶。
生:織布。
生:做衣服。
生:釀酒。
師:看來這里的行業很多的,百姓能安居樂業,確實是個好社會。
生:我認為桃花源里的人都非常熱情好客。
師:哦,你有了新的發現,看到了桃源的人情。
生:漁人來到后,他們立刻請他回家,并且還用酒飯招待他,后面還有人各復延至其家。他們都很熱情。
師:對,一個陌生人的到來,他們都這樣傾其所有,拿出最高質量的盛宴款待他,何況是他們自己人呢?這里的人多么真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多么友好融洽!
生:我認為這里還是個富裕的地方。
師:你怎么看出的富裕呢?
生:因為他們有酒有肉,客人來了設酒殺雞作食,開宴會。
師:精細的地方被你發現了! 大家再推測一下,他們有了收入是否繳稅?
生:不繳。
師:你是如何知道呢?
生:因為當時他們出來的時候率妻子邑人來的,都是一家人,誰跟誰啊,沒必要繳。
師:(微笑)也就是說,這里沒有人從他們的收成里克扣。
生齊:對,沒人剝削他們。
師:你們從歷史課上學的“剝削”這個詞吧。其實啊與《桃花源記》一并流傳的還有《桃花源詩》,在這方面詩要寫得更清楚些。(出示字幕:“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請學生齊讀)桃花源里沒有稅收,沒有剝削,也沒有官府的壓迫,這個社會是和諧自由的。
師:那么你認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與我們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生:社會的安定,沒有戰爭。
生:要有美好的環境。
生:人與人關系融洽和睦,人人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生:沒有剝削和壓迫,社會和諧。
師:陶淵明的思想很有生命力呀,我們現代人都可以和他交流呢。桃花源里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關系和諧,這里和平安寧,人情淳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是陶淵明夢想中的理想社會。這個理想在當時能實現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在課文中能找到證據。
生:有,結尾處漁人記號找不到了,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暗示了這個理想社會是不存在的。
師:除了結尾處的復尋而迷,還有什么地方有暗示?
生:開頭的桃花林,是純一色,很少見。
師:對,桃林中無雜樹,年號、地點含混,漁人也沒有名字。
師:同學們,如果細心閱讀全文,就會感到作者處處在暗示這個桃源是虛構的,在當時的社會里根本找不到,它再美麗,只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國而已。那么,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理想社會?
生:當時的東晉是歷史上比較動亂的時期,他為了表達自己的美好向往。
生:為了讓勞動人民看到,雖然當時社會黑暗戰亂,以后還會出現好社會的,不讓百姓失望。
師:兩位同學談得都有道理。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請看下面一段資料(出示字幕):請學生齊讀。
男不被養,女無匹對,逃亡去就,不避幽深——(晉書 劉毅傳)
賦役嚴苦,貧者不復堪命,多逃亡入蠻——(宋書 荊州蠻)
師:“蠻”就是南方。據說當時的南方沒有賦稅。我們剛剛學過《大道之行也》,在孔子的大同社會里,“男有——
生接:“男有分,女有歸”
師:可是,當時的現實是男子沒有職業,女子不能婚配。由于常年的戰亂和繁重的賦稅,土地荒蕪,民不聊生。這是陶淵明構想理想社會的現實基礎。陶淵明生活在這樣一個政治黑暗的時期,“大濟于蒼生”的壯志難酬,他的心中是悲憤的。陶淵明深切體驗到社會的黑暗和人生的憂苦,多年的農村生活使他對勞動人民產生濃厚的感情,他用一個讀書人的良知為災難深重的勞動人民呼喚著人間樂土,因此他的桃花源也代表了勞動人民渴望和平安寧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多么盼望有這樣一方凈土并長期住下去啊。同學們,我們再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你是否愿意長期生活在這個桃花源里?
拓展閱讀:桃花源記的文學知識
1.重要實詞
緣、異、窮、具、咸、妻子、邑人、絕境、間隔、無論、語、足、及、詣、津、鮮美、屬、阡陌、黃發垂髫、嘆惋、語云
2.重要虛詞
乃(1)見漁人,乃大驚:竟然
(2)乃不知有漢:竟然
為(1)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對
其(1)欲窮其林:這
(2)其中往來種作:代詞 代桃花源
(3)余人各復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隨其往:代漁人
3.多詞一義
(1) 緣溪行、便扶向路:沿著
(2)便要還家、延至其家:要,通邀, 邀請
(3)悉如外人、咸來問訊、皆嘆惋: 都
(4)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說
(5)乃大驚、遂與外人間隔:于是
4.古今異義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呼,指妻子)
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鮮美(古義:顏色鮮艷美麗;今義:指食物的新鮮美味)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事業)
不足(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夠 "注:今義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掛齒")
間隔(古義:隔絕; 今義:兩個地方分隔開)
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
緣(古義:沿著 ;今義:緣故,緣分)
津(古義:渡口。指訪求、探求的意思。 今義:唾液)
外人(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局外人)
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仿佛(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像)
開朗(古義: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義:樂觀,暢快)
扶(古義: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志(古義:做標記;今義:志氣,志向)
延(古義:請;今義:延伸,延長)
悉(古義:都;今義:熟悉)
咸(古義:全;今義:一種味道)
既(古義:已經;今義:關系連詞,既然)
尋(古義:隨即,不久;今義:尋找)
向(古義:以前的,舊的;今義:方向, 對…)
果(古義:實現;今義:果實,結果)
5.詞類活用
盡(林盡水源):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
異(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前(復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窮(欲窮其林):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焉(不復出焉):兼詞,“于之”,即“從這里”。
志(尋向所志/處處志之):做標記,名詞作動詞。
果(未果):名詞作動詞,實現
6.一詞多義
尋:①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②尋病終(副詞“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動詞,舍棄。)
②屋舍儼然[舍(shè),名詞,“房屋”)
中:①中無雜樹(“中間”)
②晉太元中(“年間”)
③其中往來種作(“里面”)
志:①處處志之(動詞,“做記號”)
②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做標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之:①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②聞之,欣然規往(代詞,“這件事”)
③處處志之(助詞,起協調音節作用,無實意)
為:①武陵人捕魚為業(讀wéi,動詞,作為)
②不足為外人道也(讀wèi,介詞,對,向)
遂:①遂迷,不復得路(“最終”)
②遂與外人間隔(“于是”)
向:①尋向所志(原來)
②眈眈相向(看)
得:①便得一山(看見)
②得其船(找到)
聞:①雞犬相聞(聽見)
②聞有此人(聽說)
窮
欲窮其林(盡,窮盡)
窮冬烈風(深)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貧窮)
7.同義詞
都——1)悉:悉如外人
2)皆:皆嘆惋
3)咸:咸來問訊
4)并:并怡然自樂
5) 具:具答之
沿著------1)緣:緣溪行
2)扶:便扶向路
邀請—1)要:便要還家
2)延:余人各復延至其
8.古漢語句式
1)判斷句
例: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也”表判斷。句意: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是“(村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漁人)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殺了雞準備食物款待他。)
省主語: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個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從口入。(是“〈漁人〉便舍船,從口入”的省略。句意:〈漁人〉就丟下船,從洞口進去。)
本文省略主語有多處,如:“(小口)初極狹,才通人。”“(武陵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漁人)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村中人)皆嘆惋。”翻譯時一并補出。
省賓語:
例一:問所從來(是“問之所從來”的省略。“之”代“漁人”。句意:問〈漁人〉從哪里來。)
省介詞:
例二:林盡水源(是"林盡于水源"的省略.)
9.四個“然”字
①豁【然】開朗(豁然):開闊的樣子
②屋舍儼【然】(儼然):平坦的樣子
③怡【然】自樂(怡然):愉快的樣子
④欣【然】向往(欣然):高興的樣子
【桃花源記教學記錄】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的教學04-19
《桃花源記》教學04-19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記錄03-22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4-24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4-21
桃花源記教學實錄03-23
桃花源記教學導入03-25
課文桃花源記教學03-25
桃花源記教學構想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