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宿王昌齡隱居》常建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宿王昌齡隱居》常建唐詩注釋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品簡介
《宿王昌齡隱居》是唐代詩人常建的作品。此詩通過對王昌齡隱居處自然環境的細致描繪,贊頌了王昌齡的清高品格和隱居生活的高尚情趣。開頭兩句寫王昌齡隱居之所在、乃隱居佳境,別有洞天;中間四句寫夜宿此地之后,頓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兩句寫自己的歸志,決心躍然。全詩描述平實,意味含蓄,在平易的寫景中蘊含著比興寄喻,意在言外,發人深思。
作品原文
宿王昌齡隱居
清溪深不測⑴,隱處唯孤云⑵。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⑶。
茅亭宿花影⑷,藥院滋苔紋⑸。
余亦謝時去⑹,西山鸞鶴群⑺。
詞句注釋
⑴測:一作“極”。
⑵隱處:隱居的地方。唯:只有。
⑶猶:還,仍然。
⑷宿:比喻夜靜花影如眠。
⑸藥院:種芍藥的庭院。滋:生長著。
⑹余:我。謝時:辭去世俗之累。
⑺鸞鶴:古常指仙人的禽鳥。群:與……為伍。
白話譯文
清溪之水深不可測,隱居之處只有孤云。
松林中間明月微露,灑下清輝似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濃,芍藥園圃滋生苔紋。
我也想要謝絕世俗,來與西山鸞鶴合群。
創作背景
常建和王昌齡是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同科進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經歷和歸宿卻不大相同。常建“淪于一尉”,只做過盱眙縣尉,此后便辭官歸隱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齡雖然仕途坎坷,卻并未退隱。此詩即作于常建辭官歸隱途經王昌齡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縣石門山時。常建夜宿故人舊時隱居之處,觸景生情,遂作此篇。
作品鑒賞
常建這首《宿王昌齡隱居》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四十四。下面是原北京大學教授倪其心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這是一首山水隱逸詩,在盛唐已傳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韻派”的推崇,同《題破山寺后禪院》并為常建代表作品。
此詩題曰“宿王昌齡隱居”,一是指王昌齡出仕前隱居之處,二是說當時王昌齡不在此地。王昌齡及第時大約已有三十七歲。此前,他曾隱居石門山。山在今安徽含山縣境內,即此詩所說“清溪”所在。常建任職的盱眙,即今江蘇盱眙,與石門山分處淮河南北。常建辭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繞道不遠,就近到石門山一游,并在王昌齡隱居處住了一夜。
首聯寫王昌齡隱居所在。“深不測”一作“深不極”,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說清溪水流入石門山深處,見不到頭。王昌齡隱居處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門山上,望去只看見一片白云。齊梁隱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對齊高帝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為隱者居處的標志,清高風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闊隱士,白云多;王昌齡卻貧窮,云也孤,而更見出清高。清人徐增說:“惟見孤云,是昌齡不在,并覺其孤也。”這樣理解,也具情趣。
中間兩聯即寫夜宿王昌齡隱居處所見所感。王昌齡住處清貧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謂“茅亭”。屋前有松樹,屋邊種花,院里蒔藥,見出他的為人和情趣,獨居而情不孤,遁世而愛生活。常建夜宿此地,舉頭望見松樹梢頭,明月升起,清光照來,格外有情,而無心可猜。想來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換了客人,依然多情來伴,故云“猶為君”,“君”指王昌齡。這既暗示王昌齡不在,更表現隱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獨的,而抬眼看見窗外屋邊有花影映來,也別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見王昌齡蒔養的藥草長得很好。因為久無人來,路面長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藥草卻滋養了青苔。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寫隱逸情趣的同時,流露出一種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現得含蓄微妙。
末聯便寫自己的歸志。“鸞鶴群”用江淹《登廬山香爐峰》“此山具鸞鶴,往來盡仙靈”語,表示將與鸞鶴仙靈為侶,隱逸終生。這里用了一個“亦”字,很妙。實際上這時王昌齡已登仕路,不再隱居。這“亦”字是虛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說要學王昌齡隱逸,步王昌齡同道,借以婉轉地點出諷勸王昌齡堅持初衷而歸隱的意思。其實,這也就是本詩的主題思想。題曰“宿王昌齡隱居”,旨在招王昌齡歸隱。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確同《題破山寺后禪院》,“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詩人善于在平易地寫景中蘊含著深長的比興寄喻,形象明朗,詩旨含蓄,而意向顯豁,發人聯想。就此詩而論,詩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齡從前隱居的舊地,深情地贊嘆隱者王昌齡的清高品格和隱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誠摯地表示諷勸和期望仕者王昌齡歸來的意向。因而在構思和表現上,“唯論意表”的特點更為突出,終篇都贊此勸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達,使王昌齡隱居處的無情景物都充滿對王昌齡的深情,愿王昌齡歸來。但手法又只是平實描敘,不擬人化。所以,其動人在寫情,其悅人在傳神,藝術風格確實近王維、孟浩然一派。
賞析
這是一首寫山水的隱逸詩。開頭兩句寫王昌齡隱居之所在、乃隱居佳境,別有洞天。中間四句寫夜宿此地之后,頓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兩句寫自己的歸志,決心躍然。
全詩善于在平易的寫景中,蘊含深長的比興寄喻,形象明朗,詩旨含蓄,而意向顯豁,發人聯想。“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可見煉字功深,又可作對仗效法。《宿王昌齡隱居》是唐代詩人常建的作品。此詩通過對王昌齡隱居處自然環境的細致描繪,贊頌了王昌齡的清高品格和隱居生活的高尚情趣。開頭兩句寫王昌齡隱居之所在、乃隱居佳境,別有洞天;中間四句寫夜宿此地之后,頓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兩句寫自己的歸志,決心躍然。全詩描述平實,意味含蓄,發人聯想,在平易的寫景中蘊含著比興寄喻。
名家點評
《唐詩歸》:鐘云:幽嚴(“隱處”句下)。譚云:是昌齡一幅小像。鐘云:“為”字說林月靈妙(“松際”一聯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征君詩神氣清朗,如此篇與《題破山寺》意趣俱到,可謂吃著丹頭。地水火風皆可助我變化者,是天然學問人,劉辰翁曰:清遠沉冥,不類色相,景同意別。
《唐詩歸折衷》:唐云:字字超凡。
《唐詩成法》:王之清才,死后松月猶若綣戀,生時不見用,此所以感而欲隱也。讀此方知李頎“物在人亡”一首俗淺。
《唐詩別裁》:清澈之筆,中有靈悟。
英漢對照
宿王昌齡隱居
常建
清溪深不測, 隱處唯孤云。
松際露微月, 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 藥院滋苔紋。
余亦謝時去, 西山鸞鶴群。
AT WANG CHANGLIN S RETREAT
Chang Jian
Here, beside a clear deep lake,
You live accompanied by clouds;
Or soft through the pine the moon arrives
To be your own pure-hearted friend.
You rest under thatch in the shadow of your flowers,
Your dewy herbs flourish in their bed of moss.
Let me leave the world. Let me alight, like you,
On your western mountain with phoenixes and cranes.
作者簡介
常建,唐代詩人。常建大約是長安(現在陜西西安)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字號不詳。開元十五年(727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現存文學作品不多,其中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一詩較為著名。
【《宿王昌齡隱居》常建唐詩注釋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宿王昌齡隱居注釋及賞析08-27
宿王昌齡隱居原文注釋及賞析08-23
常建《宿王昌齡隱居》全文及鑒賞08-25
《宿王昌齡隱居》唐詩鑒賞01-09
《宿王昌齡隱居》全詩翻譯賞析06-07
唐詩《宿王昌齡隱居》鑒賞03-28
宿王昌齡隱居原文及賞析02-05
《宿王昌齡隱居》詩歌賞析07-17
(精選)宿王昌齡隱居原文及賞析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