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陽節唐詩《重陽》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唐詩《重陽》,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
【唐】高適
節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百年將半仕三已,
五畝就荒天一涯。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欹斜。
真成獨坐空搔首,門柳蕭蕭噪暮鴉。
【注釋】
①高適(約704年—約765年),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
②【節物】應節候出現的風物景色。
③【華】頭發花白。
④【已】停止。仕三已,仕途不順,多次離職。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高適28歲。是年起至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趙,先后欲投朔方節度副大使信安王禕、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幕府。唐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高適三十二歲。應征趕赴長安,落第。
唐朝玄宗天寶八年(749年),高適四十六歲。為睢陽太守張九皋所薦舉,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唐朝天寶九年(750年),高適四十七歲。是年秋,北使青夷軍(屬范陽節度使)送兵。
唐朝玄宗天寶十年(751年)春事畢,南歸。
唐朝天寶十一年(752年),高適四十九歲。辭封丘尉,客游長安。
⑤【就】接近,將要。
⑥【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服。指平民,亦指無功名或無官職的士人。“豈有白衣來剝啄”,是說連平民百姓都未有來訪,更不要說官員了。
⑦【剝啄】形容輕輕敲門的聲音。
⑧【烏帽】即烏紗帽。欹,傾斜。“一從烏帽自欹斜”,是說對官場已然心灰意冷,聽任官職沉浮。
【譯文】
節物驚人心,兩鬢生白發。
舍東籬下菊,空綠未開花。
生年近半百,職場幾退下。
家田近荒蕪,奈何身天涯。
豈有客人至,一任官升罷。
日暮人獨坐,門柳噪老鴉。
作者簡介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高適藝術特色
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雄渾悲壯”是他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高適少孤貧,有游俠之氣,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如《燕歌行》,開篇就點出國難當頭,突出緊張氣氛:“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結尾處直接評論:“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嘆,含蓄而有力。
高適詩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觀,故很少單純寫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時伴有寫景的部分,因此這景帶有詩人個人主觀的印記。《燕歌行》中用“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劃凄涼場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組成富有主觀情感的圖景,把戰士們戰斗不止的英勇悲壯烘托得更為強烈。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用詞簡凈,不加雕琢。如《別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技巧上看來全不用力,詞從意出,沒有刻意辭彩修飾。卻使人感到默默的悲涼也。
【重陽節唐詩《重陽》】相關文章:
重陽節詩歌《重陽登高》10-19
重陽節詩歌08-13
重陽節的句子10-10
重陽節的詩詞07-24
重陽節日的詩句06-18
重陽節經典詩句10-23
重陽節詩句10-10
重陽節的詩歌08-11
重陽節句子07-12
重陽節的句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