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嘆花》杜牧唐詩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詩歌都不陌生吧,詩歌一般飽含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什么樣的詩歌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嘆花》杜牧唐詩鑒賞,歡迎大家分享。
【作品介紹】
《嘆花》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絕。全詩四句二十八字。詩人借尋春遲到,芳華已逝,花開花落、子滿枝頭,喻少女青春已過,含蓄委婉地抒發機緣已誤,時不再來的惆悵之情。此詩通篇采用“比”的手法,形象生動,含蓄自然,耐人尋味。
【原文】
嘆花
自恨尋芳到已遲⑴,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籍⑵,綠葉成陰子滿枝⑶。
【注釋】
、艑し迹河钨p美景。唐姚合《游陽河岸》詩:“尋芳愁路盡,逢景畏人多!
、评羌嚎v橫散亂貌。《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
、蔷G葉成陰:比喻女子出嫁后已生兒育女。子滿枝:雙關語。即使是說花落結子,也暗指當年的妙齡少女如今已結婚生子。
【白話譯文】
都怪自己尋訪春色到得太晚,以前曾經見到的含苞欲放的花兒已然不見。如今風雨變遷使得鮮花凋謝零落,已是綠葉繁茂,果實累累,快到收獲的季節了。
【創作背景】
杜牧外甥裴延翰所編《樊川文集》未載此詩。但唐宋人筆記小說中卻載有與此詩相關的故事:杜牧早年游湖州,識一民間女子,年十余歲。杜牧與其母相約過十年來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嘆其事,故作此詩。事見晚唐人高彥休《唐闕史》卷上,這是對此詩的最早記載。這個傳說不一定可靠,但此詩以嘆花來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確定的。
【賞析1】
此詩表現的是詩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時的一種惆悵懊喪之情。
全詩圍繞“嘆”字著筆。前兩句寫尋春之人的悵惘,是主人公的自嘆自解,抒寫自己尋春賞花去遲了,以至于春盡花謝,錯失了美好的時機。首句的“春”猶下句的“芳”,指花。而開頭一個“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詩人那種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了。第二句寫自解,表示對春暮花謝不用惆悵,也不必怨嗟。詩人明明在惆悵怨嗟,卻偏說“不須惆悵”,明明是痛惜懊喪已極,卻偏要自我寬慰,這在寫法上是騰挪跌宕,在語意上是翻進一層,越發顯出詩人惆悵失意之深,同時也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懊惱至極的情緒。
后兩句寫自然界的風風雨雨使鮮花凋零,紅芳褪盡,綠葉成陰,結子滿枝,果實累累,春天已經過去了。似乎只是純客觀地寫花樹的自然變化,其實蘊含著詩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詩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敘事賦物,即以比情抒懷,用自然界的花開花謝,綠樹成陰子滿枝,暗喻少女的妙齡已過,結婚生子。但這種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離,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與此詩有關的故事,只把它當作別無寄托的詠物詩,也是出色的。隱喻手法的成功運用,又使此詩顯得構思新穎巧妙,語意深曲蘊藉,耐人尋味。
【賞析2】
詩人借尋春遲到,芳華已逝,花開花落、子滿枝頭,比喻少女青春已過,含蓄委婉地抒發機緣已誤、時不再來的悵恨之情。這首詩通篇采用比擬手法,以尋春比喻尋訪所愛之人,以花比喻女子,以綠葉成蔭、子滿枝頭比喻女子結婚生子,既形象生動,又不露痕跡,含蓄自然,耐人尋味。
全詩圍繞一“嘆”字展開,情感婉曲。詩中處處表現作者的“感嘆”:春歸太早、尋春去遲、狂風無情、落紅遍地都使詩人感到深深地惋惜。感嘆春花的遭遇,其實也是表達詩人自己的無奈。同時“嘆”字還有另一層涵義,它透露出詩人的自我安慰之情,雖然春已歸去,但他勸慰自己“不須惆悵”:看到落花的同時,還看到了枝頭的果實,這種理性的思維,加深了他“感嘆”的深刻程度。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嘆惋之情和自我勸慰之意。首二句寫詩人的怨嘆與失意,是因為自己的延遲,才沒有趕上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春天,想起了往日的春花滿園,詩人更是平添了幾多傷感。一個“遲”字表現出詩人為自己的遲到而自責。詩人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因為他來尋找往日的姑娘,是帶著美好的心愿、滿懷希望而來,然而春已遲暮、女已嫁人,詩人的心頓時冷了下來。他一方面自怨自艾、懊惱不已,另一方面又并沒有放任自責的感情,而是勸慰自己——事已無可奈何、不必過分惆悵,表現出感情宣泄中的理性思維。末二句寫春天的狂風過后,留下了遍地的春花,曾經的萬紫千紅變成了遍地的落蕊,詩人為之一悲——姹紫嫣紅的春天就這樣離他而去。詩人借春花凋零,來表現自己對心目中女子已經嫁人生子這一現實的失落之情。然而春去之后,紅花落盡,綠葉滿枝,在綠蔭叢中隱藏的還有累累果實!熬G葉成陰子滿枝”這一句,詩人的情感又有一個轉折,雖然看到春花被狂風吹落了,但換一個角度,又看到了掩映在濃蔭下的果實。這是對詩人內心的一種無言安慰。全詩突出特點是巧妙的運用比喻手法!按夯ā逼鋵嵕褪窃娙恕靶闹信印钡幕恚娙擞谩按夯ā钡钠G麗比喻少女的美麗,用“春花”的凋零比喻少女的嫁人,用花落結子比喻女子結婚生子。詩人對“花”的感情,其實就是對“心中女子”的感情。這種比喻手法的運用,使全詩具有一種形象生動、委婉含蓄的特點。與此詩同期還有另外一首詩《嘆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北容^兩首詩?梢钥闯觯旱谝皇自妼懙酶雍睢⑼裰拢诙自妼懙酶有蜗、暢達。就詩中意象而言,第二首詩較好,因為風擺花落的動感和形象是第一首詩所不具有的;而就詩人的感情而言,第一首詩又似較佳,因為詩中在表現怨恨與悵惘之情的同時,又表現了一種自我勸慰之意,因此這首詩的感情內涵更加豐富。
【賞析3】
唐朝的大詩人杜牧家世顯赫,多才多藝,在詩、賦、古文等方面都有許多傳世佳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傳說稱杜牧風流卻不同于凡俗。太和二年(西元828年),二十六歲的杜牧進士及第,授宏文館校書郎,可謂春風得意。以后幾年在各地任幕僚。
據《唐闕史·卷上》記載,那時杜牧曾在宣州(今安徽宣城)當幕僚。他聽說湖州的景色秀麗且美女如云,長眉纖腰有似神仙,所以在公事之余就去那里游覽。當時的湖州刺史(相當于現在的省長且有兵權)是他的好朋友,所以就熱情的款待他。刺史把全城的官妓都找來陪酒,但杜牧沒有一個看得上眼的。杜牧在那玩了幾天,臨行之前,刺史又專門為他舉行了一場賽船大會,引得全城的姑娘都出來觀看,杜牧沿著兩岸的景色一路物色過去,也看不到一個中意的姑娘,船會將散,杜牧突然看到曲岸上有一位中年婦人牽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款款走來,杜牧一看那小姑娘,就認為是絕色,忙命人到岸上請那對母女上彩船一敘。母女倆上船后看到有很多當官的在船上,驚慌失措的不敢說話。杜牧明說了要娶這位姑娘為妻,但那位中年婦人因為女孩年紀尚小而面露難色。杜牧不想為難這對母女,就說:不然這樣,我留下聘書一封,十年內我一定要到湖州當刺史,到時再娶你家姑娘。如果我十年內不來,你家姑娘就嫁給他人吧。并送了那對母女一箱的綾羅綢緞為聘禮。中年婦人收下聘書和聘禮后帶少女離去。杜牧后來被調到京城就職。十四年后才出任湖州刺史,到任后的第三天,即命人尋訪當年的那對母女。手下的人回來告之,當年的那個女孩已經在三年前出嫁了,并生了兩個兒子。杜牧傷心之余,又命人請那對母女到衙門來,想問問看是怎么回事。唐朝的刺史可是一個州(省)的軍政長官,在初唐時期大多是由皇子擔任,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幾個弟弟都曾擔任過刺史一職。那位姑娘的丈夫擔心自己妻子會被刺史大人搶去,所以不敢讓妻子去見杜牧,跟老太太一合計,姑娘的母親和姑娘的丈夫抱著兩個兒子來見杜牧。杜牧見了老太太就問:您女兒既然收了我的聘禮,為什么不遵守諾言卻嫁給別人?老太太惶恐的說:我女兒等了大人十年都沒來,到了第十一年才嫁人,三年內生了兩個兒子,并非不守諾言啊!說著拿出當年杜牧親筆寫的聘書,杜牧仔細一看,發覺確實是這么回事;不僅沒有生氣,為了表彰這對母女信守諾言行為,杜牧當場寫了一首《嘆花》詩贈給那個老太太。全詩圍繞嘆字著筆,雖可感受到作者一句三嘆的心情,卻不見一個嘆字;立意新穎而別致。頭兩句寫了往年曾見花未開時的樣子,可是現在自己尋芳去的太遲了。雖說有自我開解的意思在,看似豁達,但字句中卻流露出無奈和惋惜的心情。后兩句寫大風把樹上盛開的花朵吹的凋零而滿地狼藉,只剩下已經形成綠蔭的樹葉和累累的果實。表面上是寫花的變化,實際上是在寫人。用花開花謝、果實滿枝來比喻少女的妙齡已過、結婚生子。并借花的變化暗示人與人之間的緣份,包括夫妻緣,都是天注定的,半點不由人。從《唐闕史》記載的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事者雙方都能信守諾言;這對母女并沒有因為杜牧是個新科進士或大官就刻意的巴結;杜牧也沒有因為心愿未成而遷怒與她們。這十多年來,杜牧在歷任黃、池、睦三州刺史后,又被調入京城為司勛員外郎,常兼史職,改吏部;可能是為了與姑娘完婚,杜牧才向朝廷請求為湖州刺史。雖然最終未能與自己的意中人諧成連理,但杜牧卻能安于天定之緣份而不以官欺民。古人處世的態度及道德水值得現在的人學習!秶@花》 - 對比賞析“不須惆悵怨芳時”是原版,且較雅,故佳!巴暝娢撮_時”較俗,欠佳。詳下文:杜牧外甥裴延翰所編《樊川文集》未載此詩。但唐宋人筆記小說中卻載有與此詩相關的故事。即杜牧早年游湖州時,見一十多歲少女,長得極美,就與她母親約定:等我十年,不來再嫁。十四年后杜牧果然當了湖州刺史,但那女子已經嫁人生子了。杜牧悵然寫成此詩。當時杜牧沒有命題,時人命題為《悵詩》,原文為:“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耧L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笔乱娡硖迫烁邚┬荨短脐I史》卷上。這是唐人的最早記載,最可信。后來流傳中又有將題目改為《嘆花》,原文改為:“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薄秶@花》 - 參考資料《唐闕史·卷上》、《全唐詩(中)》、《全唐詩·詩人小傳·杜牧》。
[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
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嘆花》杜牧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秋夕》杜牧唐詩鑒賞08-09
杜牧唐詩《赤壁》全詩鑒賞03-17
杜牧《過華清宮絕句》唐詩鑒賞12-30
杜牧《江南春絕句》唐詩鑒賞11-03
《送國棋王逢》杜牧唐詩鑒賞05-26
《送隱者一絕》杜牧唐詩鑒賞07-20
皮日休《橡媼嘆》唐詩鑒賞01-10
杜牧《赤壁》唐詩12-15
杜甫唐詩《贈花卿》鑒賞07-28
杜牧《清明》鑒賞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