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基于情景教學法視角下的唐詩教學論文

時間:2020-07-30 18:20:22 唐詩 我要投稿

基于情景教學法視角下的唐詩教學論文

  【摘 要】情景教學法是對外漢語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該方法重視情景創設,主張情景感知,常用圖片、實物等教具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景之中,通過在情景中模仿和練習來實現教學目標。唐詩作為我國獨有的文化形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利用情景教學法來實現唐詩教學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基于情景教學法視角下的唐詩教學論文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對外漢語教學;唐詩教學

  在現今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唐詩教學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唐詩教學因為難學、難教,而被避免或者忽略。事實上,唐詩是我國文化的經典,現代漢語中很多語言點都是受到唐詩的影響,唐詩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不光不難教,而且在對外漢語教學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教學法的選擇上,筆者認為情景教學法有利于對外漢語唐詩教學。

  一、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建立以形象為主體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具體生動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態度體驗,進而輔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和技能,并幫助學生心理得到發展的方法?”。該方法由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在20世紀30―60年代創立。情景教學通過創設情景,激發了人原有的認知結構的知識儲備,經過思維的拓展聯系,人就會產生新的認知結構。情景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景教學法要求老師在課堂上利用創設情景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在情景教學法中發揮主體作用,以便及時鞏固知識點,靈活掌握所學內容。情景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學習語言過程中的枯燥性,提高了學生在情景中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學習效率。榜樣作用、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等都是很好的情景教學方法。

  (一)情景教學法的功能

  情景教學法廣泛應用于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在管理學、醫學、對外漢語教學等學科中發揮著陶冶和暗示的作用。

  1.情景教學能夠凈化心靈,培養情感

  情感具有有效的感染性、強化性、信號性等方面的認知功能,情感的培養有利于提升人的情商,剔除情感中消極的因素,對于調節人的行為具有重要重要。孔子提出“無言以教”就是強調通過情景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人的情感。

  2.情景教學發揮著提示或者啟迪的作用

  人在環境中成長,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人在環境中承受著社會、家庭、學校、地理、宗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在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情景教學通過提高一定的模擬情景,可以觸發人腦中原有的知識,激發人的創造性思維。

  (二)情景教學法的基本途徑

  學習過程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教學情景中,與老師和同學的信息互動中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學習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接受,然后是記憶,最后通過練習達到個人技能。情景教學創設情景的途徑一般歸納為以下四種。

  1.實際生活真實情境

  社會是一個大的學校,學校教育要和社會教學相結合,在社會實際生活中,體驗社會。學校教育不應該和社會教育相脫離,把學生帶入社會,讓鮮活的社會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從社會生活中選取某一特定場景,利用社會真實場景進行情景引導。

  2.圖畫再現情境

  圖畫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圖畫是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聯系的紐帶,抽象的實物通過圖畫展現的方式讓人產生深刻印象,通過圖片可以激發聯想,獲得審美體驗。比如,在講解孔子的時候,先給學生孔子的人物像,使學生通過圖片的方式建立對孔子的印象。

  3.音樂烘托情境

  人們有著微妙的音樂心理,而音樂的語言也是微妙的,音樂可以刺激人的大腦皮層,激發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音樂給人以豐富的美感,給人以精神的愉悅,在音樂的旋律下,充分激發人的聯想,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可以緩解枯燥的學習,音樂在人類的學習中發揮著積極地影響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現成的音樂。

  4.表演體會情境

  主體在情境中的表演,可以使主體獲得親身的體驗和感情的熏陶,主體獲得被表演對象的價值觀念,表演主體不再是單純的表演主體個人,而是承載著被表演對象的內涵,表演主體在表演體驗中必然會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內心的體驗。在對外漢語教學,情境式教學能有效促進留學生對漢語知識的學習和漢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二、對外漢語中的唐詩教學

  (一)唐詩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現狀

  由于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存在很大的差異,古代漢語中很多詞語的消失,造成了漢語學習者學習的難度。由于唐詩在表面上表現的“不實用性”和學習難度大,使得唐詩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研究不多。

  由于唐詩詩凝練的語言,唐詩用字斟酌,言簡意賅,唐詩中包含很多的中國歷史典故、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學習唐詩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外國留學生因為缺少對漢語文化的學習和漢語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學習唐詩存在一定的難度。對外漢語教師對唐詩也缺少系統的理論指導,欠缺對唐詩知識的理論儲備和教學法的指導,對唐詩的講解也是流于形式,缺少深層次的挖掘,沒有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外漢語教師也是“談詩色變”。 所以唐詩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二)唐詩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

  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唐詩韻律優美、抑揚頓挫,意象表達深刻含義,唐詩深深地吸引著漢語愛好者。唐詩的學習有利于學習者更好的了解中國文化,詩包含著深深的中國文化和歷史,是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結合體,是學習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有效路徑。實際上,唐詩在字、詞、文化等方面對漢語學習者漢語學習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留學生學習漢語,歸根結底是在學習中國人的語言行為方式和思維習慣,所以,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要注意對漢民族人們對情感、思想的表達方式,那么唐詩就是很好的了解漢民族的很好的窗口,唐詩語言凝練,字斟句酌,是漢民族語言的精華,對于留學生的漢語發音、詞匯含義的掌握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唐詩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是我國民族傳情達意的重要表達方式,在唐詩中,詩人將不同宗教、風俗、音樂等融入到詩歌中,學習唐詩能夠很好的學習我國的語言、文化、風俗和節氣。唐詩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遠遠超過人們的認識。   三、情景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唐詩教學的應用

  由于唐詩篇幅較小,用字凝練,感情表達豐富,漢字是學習唐詩的基礎,緊接著是詞語的學習,在字詞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體會詩中的情景和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所以,學習唐詩,首先學習漢字,其次是詞語,最后才是情感表達。針對留學生所進行的唐詩教學,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更好地使留學生感受唐詩帶來的文化內涵,也能夠提高他們自身的漢語表達能力。

  (一)詩歌中漢字的學習。

  唐詩中的“字詞教學”主要針對詩句中出現的字,從讀音、意義和用法入手,通過對字的意思的解釋,使得學生對其有初步的認識。在漢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播放錄音或者領讀、分讀、個別讀的方式進行教授,以糾正學生的讀音,因為唐詩講究押韻,所以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反復朗讀詩句可以增加留學生對其中漢字發音的認知度,可以糾正第一聲發的不夠高、第二聲上不去、第四聲下不來和第三聲發的不完整等問題。在學習李白的《將進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學習本句,有利于我們辨析“才”和“材”,運用浮現理論,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論語中的“因材施教”和《馬說》中的“不能盡其材”。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學習唐詩,有助于留學生從形音義三個方面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和運用。

  (二)詩歌中詞語的學習。

  詞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只知道詞語的表面意義,對于詞語所包含的文化含義和用法則困難較多,對于詞匯的記憶和使用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過自己掌握詞匯的限度就會出現學習困難。比如“她睡過去了。”留學生都知道“睡”就是睡覺的意思,但是,本句中“睡”不是睡覺的意思,而是“去世”的意思。唐詩很講究詞語的使用,而詞語又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唐詩中的字詞包含較高的情感量度,詞匯附著情感因素,學生在理解的時候,需要投入感情的學習。賈島在創作《題李凝幽居》寫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時,對“敲”這個詞語進行了反復的琢磨。他最初想到的不是“敲”而是“推”這個字。我們知道:“敲”是訪友,“推”是歸家。“敲”是來做客,“推”是主人還。這兩個詞語雖然都是動詞,都表示動作,但是深層次表達的意思卻不同。我們細讀本詩發現,此句描寫的是一個夜晚,四處寂靜,在池邊休息的鳥兒甚至也不容易被發現,這個時候拜訪的僧人來了,在要進門的時候是選擇“敲門”或是“推門”的時候,詩人猶豫了,如果選擇“推”的話,就沒有“敲”能在聲音上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用“敲”既有禮貌,又與寂靜的夜晚形成動靜對比,與睡在池邊的鳥兒,動靜結合,畫面變得更加具有美感,藝術效果更強烈,一副“夜晚僧人敲門圖”油然而生。通過對詩句詞語的講解,留學生可以明辨漢語近義詞和同義詞。

  (三)唐詩中的語法學習

  唐詩詩句凝練,句子寓意深刻,注重情感的表達,情景交融,重在情感的宣泄。所以,詩人在寫詩的時候,一般不拘泥于古漢語性、數、格的規范,為了表達情感的需要,唐詩中會出現各種形式的倒裝句、名詞作狀語、賓語倒裝等等多種語法形式。李頎的《望秦川》中“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意思是門前的竹子在秋天里發出沙沙的聲音,無陵這一代的松樹都披上了寒冷的顏色。按照現代漢語的語序翻譯為“萬戶秋竹聲,無陵送色寒。”詩人通過主語部分倒裝,將“竹子和松樹”的動作描寫的很生動,凸顯了動詞的動作義。通過古代漢語語法和現代漢語語法的對比,可以帶給留學生更加形象的對比理解,能夠深化對現代漢語語法的理解和運用。

  (四)引發情感的共鳴

  對外漢語教學目標強調,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有運用語言表達情感的需要,所以,當留學生遇到和古人同樣的感情境遇的時候,留學生很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留學生便會通過吟誦古代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知道,唐詩注重感情的抒發,因而它的語言是有情感的.,這種情感存在于語言的形象當中。唐詩在表達情感方面比現代漢語表達的更為傳神貼切,當留學生在中國思念自己的家人時,看到月亮就會想起自己的家,希望能夠早點回到家鄉的時候,便可以借用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還有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等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所以說,留學生學習唐詩可以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五)詩歌中的文化表達

  薩丕爾在其著作《語言論》中指出“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就是說,不脫離社會流傳下來的,決定我們生活面貌的風俗和信仰的總體[2]”。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語言不能脫離思維而耽誤存在,所以,對于留學生來說,學習漢語關鍵是學習漢民族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比如,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中國古代的種種稱呼就可以體現的出來,了解中國的文化,才能更好的了解漢語。在中國古代凡是說到與對方有關的人物、事情、行為的時候,大部分要使用尊敬的說法,當談及到自己的事情、行為的時候,往往采用謙虛的說法。稱呼別人的姓、名和字的時候,要加尊稱。比如“貴姓、大名、尊字”;稱呼別人的年齡時,稱為“貴庚、尊庚、高壽”。所以,在學習詢問別人年齡的時候, 十歲以內的,可以用“幾”,問年齡比較大的話,就不能再用“幾”了,而應該用“高壽”。這些詞語都體現了漢語的不同表達方式,中國人之所以形成具有具有中國特色的表達方式和行為習慣的根源都在于中國人擁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征和風俗習慣。

  唐詩是詩人情感的一種表達,唐詩承載著中國的風俗習慣、思想道德觀念、宗教、歷史典故等等,所以,唐詩教學有利于留學生盡快的融入漢文化、了解中國的有效途徑,唐詩是留學生了解中國的有利資源,唐詩的學習有助于留學生更好的了解中國。

  在世界文化大發展的舞臺上,中國文化開始受到各國青睞,中國不僅需要推廣漢語國際教育,還應該加強文化與語言教學,將中國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我國有著燦爛輝煌的詩歌文化,中國的詩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需要積極探索對外漢語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關系模式,立足我國,放眼世界,使我國的詩歌真正走向世界。

【基于情景教學法視角下的唐詩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生態美學視角下的王維詩的研究06-16

互文性理論視角下《黃帝內經》的英譯06-03

《柳下暗記》李商隱唐詩原文及注釋06-05

淺論唐詩中的俠客形象論文12-04

唐詩《望岳》教學實錄03-25

《唐詩五首之登高》的教學設計02-22

《唐詩宋詞選讀》的教學反思11-29

唐詩《望岳》教學反思范文03-12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李白唐詩鑒賞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