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詩里的搗衣究竟為何物
讀唐詩,常常能讀到搗衣以及搗衣聲、搗衣砧、搗衣裳之類詞語。例如,王勃《秋夜長》鳴環曳履出長廊,為君秋夜搗衣裳,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李白《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岑參《楊固店》客舍梨葉赤,鄰家聞搗衣,等等。唐代的大詩人,幾乎都有詩篇寫到搗衣這個事情。因此,說正確理解唐詩,繞不過搗衣一詞,這不是夸張。
那么,搗衣是指什么呢?
有位臺灣學者,根據宋人牟益的《搗衣圖》,斷言搗衣是梼(擣?即搗)生絲為熟絲;近現代一些畫家,所繪《搗衣圖》,其實是浣衣、洗衣圖。我估計,也有一些讀者,是把唐詩中的搗衣理解成洗衣裳時捶打臟衣裳這一動作的。
其實,這兩種理解,都不準確。
生絲跟熟絲的區別,主要在于有無絲膠。從生絲到熟絲,就是一個精煉、脫膠、潤滑的過程。脫膠,傳統的做法是水煮。加適量的堿,通過高溫脫去生絲上的膠。宋人牟益的《搗衣圖》中,我們并沒有看到上述工藝與過程。我們看到的,是幾個女子在剪裁已經織好的布帛。
唐詩中的搗衣,發生時間,通常在秋天月夜。月夜洗衣裳,不合生活常理:一是月光下洗不干凈衣裳;二是夜晚到水流邊洗衣裳不安全。我在農村生活過十幾年,所見村婦洗衣裳,都是在白天。倒是如今都市中人,包括筆者本人,常有夜間在家里洗衣裳的用洗衣機洗好后,晾曬于陽臺上?墒,唐代不但還沒有發明洗衣機,自來水也是沒有的。所以,不大可能有夜間在家里洗衣裳的事情。
那么,搗衣究竟指什么呢?其實,答案就在唐詩中。
首先,搗衣的基本工具,有杵,有砧!洞航ㄔ乱埂窊v衣砧上拂還來,劉希夷《搗衣篇》盼青砧兮悵盤桓,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之二高殿秋砧響夜闌,杜甫《搗衣》秋至拭清砧,其中有搗衣砧;王勃《秋夜長》調砧亂杵思自傷,沈宇《搗衣》砧杵夜泠泠,楊凝《秋夜聽搗衣》砧杵聞秋夜,徐鉉《賦得搗衣》拂砧知露滴,促杵恐霜飛,有砧有杵。這說明,唐人搗衣,是有捶打動作的。根據白居易《雪中即事答微之》搗衣砧上練新鋪,可知捶打方法是,將布帛鋪于砧石上,用杵捶打;根據杜甫《搗衣》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可知這是一件需要體力的事情。惟其如此,搗衣聲才會傳得很遠,才會有李白萬戶搗衣聲的詩句。
其次,除了杵、砧,搗衣還有用到熨斗的。杜甫《搗衣》詩寧辭搗熨倦,出現了熨字,提示我們搗跟熨相關。王建《搗衣曲》(一作《送衣曲》)重燒熨斗帖兩頭,則更明白告訴我們,搗衣過程中需要用到熨斗。也就是說,熨燙、平整,也是搗衣的組成部分。
再次,搗衣詩中,有裁縫等字樣。劉希夷《搗衣篇》為許裁縫改昔時,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之二銀燈青瑣裁縫歇,楊凝《秋夜聽搗衣》砧杵聞秋夜,裁縫寄遠方,徐鉉《賦得搗衣》裁縫依夢見,腰帶定應非。這些詩句都說明,裁縫(縫制)也是搗衣的組成部分。
綜上可見,唐詩中的搗衣,其實就是裁縫衣裳(主要指寒衣)的整個過程,包括捶打布料(古時候用生絲織布,比較粗硬,捶打可以使其柔軟,便于裁縫,穿著更舒服)、熨燙、縫制等工序。聲聞悠遠的搗衣,只是其中捶打一道工序。
其實,有幾首詩,對整個搗衣過程都進行了描寫。例如劉希夷《搗衣篇》,我們只要連綴其中欲向樓中縈楚練,還來機上裂齊紈。攬紅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悵盤桓,攢眉緝縷思紛紛,對影穿針魂悄悄、夢見形容亦舊日,為許裁縫改昔時等詩句,就不難看到從織布機上取下布料、拿到砧上捶打、穿針引線、縫制成衣的全過程。當然,最完整、生動、有聲有色的,當推王建的《搗衣曲》,全詩如下:
月明中庭搗衣石,掩帷下堂來搗帛。
婦姑相對神力生,雙揎白腕調杵聲。
高樓敲玉節會成,家家不睡皆起聽。
秋天丁丁復凍凍,玉釵低昂衣帶動。
夜深月落冷如刀,濕著一雙纖手痛。
回編易裂看生熟,鴛鴦紋成水波曲。
重燒熨斗帖兩頭,與郎裁作迎寒裘。
這一首詩,就是最好的文字版的《唐人秋夜搗衣圖》。
【唐詩里的搗衣究竟為何物】相關文章:
《南鄉子·搗衣》閱讀答案及賞析07-16
搗衣篇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31
《搗練子令·深院靜》唐詩鑒賞08-18
以唐詩為話題的范文06-05
精選唐詩《蒿里行》賞析11-01
唐詩宋詞里的除夕10-21
唐詩竹里館解析10-15
《竹里館》王維唐詩鑒賞11-01
在唐詩里,望月作文600字09-16
留別丘為王維唐詩及注釋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