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詩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試題及答案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①
杜甫
使君高義驅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
但見文翁②能化俗,焉知李廣③未封侯?
路經滟滪④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
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
注: ①李劍州,時任劍州刺史,有才能而未被重用。②文翁,西漢蜀郡守,以政績卓異聞。③李廣,西漢名將,戰功卓著卻未能封侯。④滟滪,即滟滪灘,長江三峽著名險灘。
13.對本詩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使君”指李劍州,他在劍州做了三年刺史。
B.引用李廣喻指李劍州未被重用。
C.“路經”兩句交代作者將赴荊南所經之地。
D. 末句說作者到了荊南回望蜀中,懷念故人。
14.對本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前四句寫李劍州的政績與政治待遇 。
B.后四句寫自己意想中“將赴荊南”的情景。
C.“滟滪”、“一釣舟”、“滄浪”等詞語,展示了一幅扁舟出峽圖,表現了詩人不避風險的豪邁氣概。
D.全詩由李劍州寫到自己,再由自己的離別之情折回到李劍州,脈絡貫通,起結轉合自如。
15.就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3.(2分)D
14.(2分)C
15.(4分)本詩運用對比有兩處:一處在詩的前半部,將李劍州的“能化俗”的政績與“未封侯”的待遇作對比,為其不公的政治處境鳴不平;通過“文翁”“李廣”用典,精煉含蓄。另一處在詩的后半部,將“一釣舟”與“滟滪”之“滄浪”作對比,展示赴南荊途中的險惡,驚心動魄。(指明對比得1分,賞析2分,文字1分)
【唐詩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杜甫《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唐詩鑒賞06-10
《別梁锽》李頎唐詩鑒賞05-22
《將赴嶺外留題》劉長卿唐詩鑒賞04-23
白居易《別州民》閱讀練習及答案03-10
《梓州罷吟寄同舍》唐詩原文及注釋06-12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唐詩鑒賞04-11
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唐詩鑒賞及譯文答案05-17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閱讀練習及答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