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唐詩鑒賞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因思杜陵夢,鳧(fú)雁滿回塘。
注釋:
(1)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交匯處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里。
(2)動征鐸(duó):震動出行的鈴鐺。征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3)槲(hú):陜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芽時才落。每逢端午用這種樹葉包出的槲葉粽也成為了當地特色。
(4)枳花照驛墻:照:使……明艷。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驛(yì)墻:驛站的墻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這句意為: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5)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這里指長安。作者此時從長安赴襄陽投友,途經商山。這句意為:因而想起在長安時的夢境。
(6)鳧(fú)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這句寫的就是“杜陵夢”的夢境。
(7)回塘:圓而曲折的池塘。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當作響,出門人踏上旅途,還一心想念故鄉。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驛站的泥墻。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鳧雁,正嬉戲在明凈的池塘。
鑒賞: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羈旅行役詩之一,為詩人離開長安時所作 。其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 橋霜”已成為眾口傳誦的名句。
“早”字是這首詩所描寫的中心,詩中的一切動作、場景、情緒都圍繞著它而發出,為鏡頭焦點之所在。
首聯“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敘述了詩人 啟程的.時間和心情。詩人已經起床而后驛站催人登程的鈴聲才響,從此足可見出詩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態 。“悲故鄉 ”三字則點出了詩人早行的原因,表現了其寢不安眠 、倍加思鄉之情折磨的內心痛楚。 次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寫詩人初離 驛站之所見。這里,詩人用感情的紅線穿起了一串名詞之珠,為我們構成了一幅別具情彩的早行圖:雄雞啼鳴,昂首啄開了新的一頁日歷,正在此時,一輪殘月卻仍懸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隨著早行人的腳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鋪滿銀霜的店前木板小橋上 , 已經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見的足跡。經過詩人這樣一詞一景致的層疊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圖便躍然紙上了。元代馬致遠的小令《凈天沙》中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話,不能不說其秋景圖深得溫庭筠這幅霜晨圖之妙趣。次聯寫雞啼,狀殘月,描人跡 ,繪銀霜 ,有聲、有色、有光、有溫度,但所突出的重心還是在一個“早”字上,只不過詩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體化罷了。
三聯“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墻”,是寫早行一 路之所見。“槲葉”凋零,“枳花”盛開,點出了早行的節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葉滿路,當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個“明”字卻別開境界,它打破了拂曉時分的凄冷、昏暗,給人以迎接紅日噴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時,“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時天光之暗,從而反襯出始行之“早”。
有人把上聯與這一聯看成是繪寫“秋天景色 ”,顯然 是因為其身處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長的規律。
末聯“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繼上聯而來,是回寫早行之先夜晚所得夢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艷 、旭日將升的動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夢境。在夢中,我看到鳧雁歡騰嬉戲,落滿那美麗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將見到家中的親人了吧?!這兩句詩表達含蓄。它本來是指詩人急于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情懷,然而,詩人卻避直就曲,而以“鳧雁”之“滿”塘的形象畫面傳出自己希冀早日與家人歡聚一堂的言外之意。這樣,就形成與首聯遙相呼應的完美構思局面,進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強烈心情。
除了善于圍繞中心造景寫情、結尾含蓄有致的特點之外 , 對仗工整巧妙地當是其不容忽視的藝術特色 。中間兩聯不僅寫得聲、色、光感俱佳,而且上、 下、前、后的空間感極強,加深了人們對詩歌立體畫面的形象感受。
【《商山早行》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商山早行溫庭筠08-31
《商山早行》 溫庭筠11-26
《商山早行》溫庭筠11-17
溫庭筠 《商山早行》11-02
商山早行(溫庭筠)解讀11-07
古詩商山早行 溫庭筠09-09
《商山早行》閱讀訓練09-02
《商山早行》 溫庭筠賞析08-30
商山早行 溫庭筠翻譯05-05
溫庭筠《商山早行》翻譯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