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靈隱寺》宋之問唐詩全詩意思

時間:2022-10-13 13:00:55 唐詩 我要投稿

《靈隱寺》宋之問唐詩全詩意思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靈隱寺》宋之問唐詩全詩意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靈隱寺》宋之問唐詩全詩意思

  靈隱寺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注釋】

  鷲(jiù)嶺:本是印度靈鷲山,這兒借指靈隱寺前的飛來峰。

  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樣子。

  龍宮:泛指靈隱寺中的殿宇。

  浙江潮:杭州的錢塘江又稱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錢塘江潮。

  桂子:即桂花。

  捫(mén)蘿:攀援藤蘿。捫,持、執。

  登塔遠:攀登遠處的古塔。

  刳(kū):剖開。

  取泉遙:到遠處去取水。

  更發:(開得)更加旺盛。

  凋:凋落。

  夙(sù)齡:年輕的時候。

  尚:喜歡。

  遐:遠。

  異:奇異的美景、勝地。

  搜:尋求。

  滌:洗滌。

  煩囂:塵世間的煩惱和喧囂。

  石橋:指天臺著名的風景石梁飛瀑。

  【白話譯文】

  飛來峰高聳而草木蔥蘢,佛殿肅穆而且寂寞寥落。

  層樓上可遠眺壯美日出,寺門正對著錢塘江大潮。

  中秋常有桂花飄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飄到九重天。

  攀援藤蘿登上遠處古塔,挖空樹木到遠處取泉水。

  霜凍下山花開得更旺盛,葉子沒有因為寒冷凋落。

  早年愛好遠處奇異美景,用來洗滌塵世中的煩惱。

  等到我走入天臺山的路,看我過其中的梄溪石橋。

  【創作背景】

  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宋之問貶為越州長史,離京赴越!缎绿茣分杏涊d他“頗自力為政,窮歷剡溪山,置酒賦詩,流布京師,人人傳諷。”《唐詩紀事》說:“之問貶黜放還,至江南,游靈隱寺,夜月極明,長廊行吟曰‘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可見,這首《靈隱寺》是他途中經過杭州,游靈隱寺時所作。此時,宋之問宮廷文人的身份早已結束,較之首次貶逐時所作的詩歌,更為清新雄壯,甚至還帶有一些出世的灑脫。

  【賞析】

  “鷲嶺郁岧峣”,“鷲嶺”本為印度靈鷲山的簡稱,印度高僧慧理說杭州的武林山就好像是靈鷲飛到杭州,后此處的山峰就稱為“飛來峰”,詩中的“鷲嶺”也就借指靈隱寺了。這一句從大處著筆,形容了飛來峰的高峻蔥郁!褒垖m鎖寂寥”,“龍宮”化用了龍王請佛入龍宮說法的佛教故事,此處借指靈隱寺!版i寂寥”用一個“鎖”字形象地突出了靈隱寺中的清靜。這兩句詩,先從大處起筆描寫了飛來峰,即靈隱寺的周邊環境,再慢慢地聚焦到一點上來描寫了靈隱寺。

  下面的兩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從靈隱寺的樓閣上可以眺望大海日出時的壯景,靈隱寺的寺門又正對著錢塘江洶涌的潮水,對仗工整,氣勢雄壯,在描繪實景的同時又增加了景物的層次,給人帶來雄壯的感受。這兩句詩傳唱極廣,前人評價為“氣韻生動,境界幽遠”。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是吟詠桂花的名句,當為詩人根據靈隱寺每到金秋時節便有桂子從月宮中落下的傳說加以想象而成的,構思也相當絕妙。月宮中的桂子從天外飄下,寺廟中的香火從人間飄到了天外,天上人間仿佛都是相通的,顯出了佛教圣地的神秘色彩。

  第二聯和第三聯描寫的是詩人在靈隱寺中見到的景色,第二聯是實景,第三聯是想象之景,是虛景。這兩聯虛實結合,更能顯出靈隱寺之神秘。下面兩聯則是詩人離開靈隱寺的途中見到的景色。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形容詩人跋山涉水之艱辛。這一聯采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詩人不分遠近地時而登塔,時而尋找名泉的游覽過程!八』ǜl,冰輕葉未凋”這一聯是詩人在登塔取泉的過程中見到的深秋美景,山花迎著薄霜開放,樹葉雖逢細冰而未凋。此處借景抒情,抒發了詩人雖遭受貶黜卻仍然堅強。“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這一聯是詩人自述一直以來就愛好奇山異水,因其可以洗滌塵世中的煩惱和喧囂。在靈隱寺的游覽也滌盡了詩人心中的煩惱。最后一聯“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是寫詩人還打算去浙江的天臺山游覽石橋。天臺山是佛教天臺宗的發源地。天臺山的梄溪上有石橋,下為陡峭山澗。全詩在詩人想象的游覽情景中結束,構思新穎,且以詩人對另一佛教勝景的向往, 反襯出在靈隱寺游覽時的意猶未盡,還帶有一些出世歸隱的向往。

  整首詩按照詩人游覽的路線展開描寫,第一聯,從外部環境飛來峰入手,接著寫到靈隱寺,第二、三兩聯寫的是靈隱寺中的`景色,四、五兩聯是從靈隱寺出來見到的景色,最后兩聯是詩人離開時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順暢,語言凝練自然,描寫了靈隱寺及其附近一帶的奇麗風光,并在詩歌的結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歸隱的意向。全詩意境開闊,構思奇妙,景色描寫清麗淡遠,開啟了唐代山水詩的道路。

  擴展:

  宋之問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并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 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詩歌評價

  他的主要功績和沈佺期一樣,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并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他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作為詩人,宋之問年輕時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詩,其時無能出其右者!睆摹端沃畣柤泛汀度圃姟匪兆髌穪砜矗麑Ξ敃r體裁多能把握,運用熟諳,佳作名句也有可觀。如短歌《冬霄引·贈司馬承楨》訴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勁風。此情不向俗人說,愛而不見恨無窮!蔽逖怨旁姟额}張老松樹》喻高潔句:“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逼哐怨旁姟睹骱悠匪颊鞣蚓;“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向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城都賣卜人。”五言絕句《送杜審言》表離別:“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蔽逖蚤L律《靈隱寺》繪勝景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苯郧逍绿挂祝闱檎鎿矗瑫趁廊绠嫛K沃畣枮槲馁x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對詩的聲律化有重大貢獻。他與沈佺期在齊、梁沈放、庾信到初唐四杰創作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加以實踐和總結,使律詩各體制都達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并運用這種形式,寫出了優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

【《靈隱寺》宋之問唐詩全詩意思】相關文章:

《經梧州》宋之問唐詩全詩賞析11-10

《始安秋日》宋之問唐詩全詩賞析11-10

宋之問《靈隱寺》詩詞鑒賞09-27

《明河篇》宋之問唐詩11-10

《陸渾山莊》宋之問的唐詩11-11

《渡漢江》宋之問唐詩鑒賞09-16

《度大庾嶺》宋之問唐詩11-09

《明河篇》宋之問唐詩鑒賞11-16

《洞庭湖》(作者:宋之問)唐詩賞析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