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望洞庭》唐詩全詩賞析
《望洞庭》作于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秋,劉禹錫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一次,劉禹錫轉任和州經過洞庭湖,觀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寫下了此詩。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望洞庭》唐詩全詩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望洞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禹錫。其全文古詩如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前言】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望洞庭》載于《全唐詩》卷三百六十五。此詩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采。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注釋】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兩: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銀:一作“白云”。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翻譯】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拭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螺。
【賞析】
《望洞庭》作于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秋,劉禹錫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一次,劉禹錫轉任和州經過洞庭湖,觀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寫下了此詩。
詩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詩從一個“望”字著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鏡”,是近望所見;“洞庭山水”、“猶如青螺”,是遙望所得。雖都是寫望中景象,差異卻顯而易見。近景美妙、別致;遠景迷瀠、奇麗。潭面如鏡,湖水如盤,君山如螺。銀盤與青螺相映,明月與湖光互襯,更覺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詩人筆下的君山猶如鑲嵌在明鏡洞庭湖上一顆精美絕倫的翡翠,令人美不勝收。其用詞也極精到。
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了。
第二句描繪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還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寄托了詩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詩人眼里,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于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
【《望洞庭》唐詩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望洞庭》唐詩賞析11-30
劉禹錫《望洞庭》閱讀答案及全詩賞析09-19
盧綸唐詩《長安春望》全詩賞析07-18
《望岳》的全詩及賞析09-14
《望岳》全詩賞析11-23
《望岳》全詩賞析09-28
《望洞庭》劉禹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7-30
白居易唐詩《杭州春望》古詩詞全詩賞析03-21
《闕題》唐詩全詩賞析10-14
《桃花溪》唐詩全詩賞析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