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蘇軾宋詞注釋翻譯賞析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蘇軾宋詞注釋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作品簡介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深得道家曠達豪放的精神。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上片著眼于雨中,下片著眼于雨后,全詞體現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作品原文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作品注釋
⑴定風波:詞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又名螺絲店。
⑶狼狽:進退皆難的困頓窘迫之狀。
⑷已而:過了一會兒。
⑸穿林打葉聲:指大雨點通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聲音。
⑹吟嘯:放聲吟詠。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樣子。
⑽斜照:偏西的陽光。
⑾向來:方才。蕭瑟:風雨吹打樹葉聲。
⑿也無風雨也無晴:意謂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作品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創作背景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游,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作品鑒賞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詞牌簡介
定風波,詞牌名之一,一作《定風波令》。唐教坊曲,《張子野詞》入“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韻,錯葉二仄韻,下片二平韻,錯葉四仄韻。《樂章集》演為慢詞,一入“雙調”,一入“林鐘商”,并全用仄韻。
作品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腳▲仄韻腳
莫聽穿林打葉聲,
⊙●○○●●△(韻),
何妨吟嘯且徐行。
⊙○⊙●●○△(韻)。
竹杖芒鞋輕勝馬,
⊙●⊙○○●▲(韻),
誰怕?
○▲(韻),
一蓑煙雨任平生。
⊙○⊙●●○△(韻)。
料峭春風吹酒醒,
⊙●⊙○○●▲(韻),
微冷,
○▲(韻),
山頭斜照卻相迎。
⊙○⊙●●○△(韻)。
回首向來蕭瑟處,
⊙●⊙○○●▲(韻),
歸去,
○▲(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韻)。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名家點評
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此足征是翁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筆寫胸臆,倚聲能事盡之矣。”
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東坡時在黃州,此詞乃寫途中遇雨之事。中途遇雨,事極尋常,東坡卻能于此尋常事故中寫出其平生學養。上半闋可見作者修養有素,履險如夷,不為憂患所搖動之精神。下半闋則顯示其對于人生經驗之深刻體會,而表現出憂樂兩忘之胸懷。蓋有學養之人隨時隨地,皆能表現其精神。東坡一生在政治上之遭遇,極為波動,時而內召,時而外用,時而位置于清要之地,時而放逐于邊遠之區,然而思想行為不因此而有所改變,反而愈遭挫折,愈見剛強,挫折愈大,聲譽愈高。此非可悻致者,必平日有修養,臨事能堅定,然后可得此效果也。”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蘇軾宋詞注釋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定風波·三月七日翻譯 蘇軾10-06
定風波·三月七日全文賞析 蘇軾10-17
蘇軾定風波翻譯及賞析10-20
定風波蘇軾翻譯及賞析01-28
《賀新郎·夏景》蘇軾宋詞注釋翻譯賞析04-12
蘇軾《鷓鴣天》宋詞全文賞析及注釋翻譯11-02
《定風波·三月七日》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4-26
定風波·三月七日全文翻譯以及賞析10-09
《浣溪沙》宋詞賞析及注釋翻譯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