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蘇軾《儋耳》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8-01 04:27:38 蘇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儋耳》原文及賞析

  儋耳 蘇軾,是一首七言律詩,是宋代詩人蘇軾的作品,這首詩主要寫雷雨后的黃昏作者獨自登高的情景,下面是這首詩的原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蘇軾《儋耳》原文及賞析

  原文:

  儋耳

  作者:蘇軾

  霹靂收威暮雨開,獨憑欄檻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

  野老已歌豐歲語,除書欲放逐臣回。

  殘年飽飯東坡老,一壑能專萬事灰。

  儋耳注音:

  pī lì shōu wēi mù yǔ kāi ,dú píng lán kǎn yǐ cuī wéi 。

  chuí tiān cí ní yún duān xià ,kuài yì xióng fēng hǎi shàng lái 。

  yě lǎo yǐ gē fēng suì yǔ ,chú shū yù fàng zhú chén huí 。

  cán nián bǎo fàn dōng pō lǎo ,yī hè néng zhuān wàn shì huī 。

  儋耳翻譯:

  臨近傍晚,云開雨散,雷電收起淫威,憑倚欄桿,我獨自觀賞大自然的瑰麗。一雙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風從海上吹來頓感快意。田間的老人發出豐年的贊歌頌語,圣上的赦書將把流放的大臣放回。蘇東坡已經老去,只求余生吃飽飯;只要一個山溝能安心養神,其他萬事俱成灰。

  儋耳字詞解釋:

  ⑴儋(dān)耳:即今海南儋縣。

  ⑵“霹靂”句:比喻朝政更新。霹靂,疾猛之雷。暮雨,傍晚的雨。

  ⑶欄檻(jiàn):欄桿。倚崔嵬(wéi):依傍嵯峨的高山。崔嵬,山高貌。

  ⑷雌霓(ní):霓即虹。《埤雅》:“虹常雙見,鮮盛者雄,其暗者雌。”雙虹并出,色彩淺淡者為雌霓。這里似暗喻小人。

  ⑸雄風:涼爽的風。宋玉《風賦》:“此大王之雄風也。”此句隱以雄風喻王命。又柳永《竹馬子》詞:“對雌霓掛雨,雄風拂檻,微收殘暑。”為此聯所化用。

  ⑹野老:村野老人。豐歲:豐收年。

  ⑺除書:拜官之詔書。除去舊官,改授新官日除。這里指令蘇軾移廉州安置的誥命。

  ⑻殘年飽飯:化用杜甫《痛后過王倚飲贈歌》:“但得殘年飽吃飯”句。殘年,一生將盡的年月,指人的晚年。

  ⑼一壑(hè)能專:占有一丘一墼。陸云《逸民賦序》:“古之選民,或輕天下,細萬物,而欲專一丘之歡,擅一壑之美。”這里指有一塊地能退居隱身即可。

  儋耳背景:

  此詩作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親政,重新起用新黨。紹圣元年(1094年),蘇軾以譏刺先朝的罪名貶官惠州(州治在今廣東惠陽),紹圣四年(1097年)再貶儋耳。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繼位,宋神宗皇后向氏以皇太后身份處理軍國大事,政局在短時間內發生了有利于元祐黨人的變化。原來被貶的元祐黨人,已死的追復原官,未死的都遷回內郡居住。六十五歲高齡的蘇軾于五月內遷廉州(州治在今廣西合浦),《儋耳》詩即作于此時。

  儋耳賞析:

  這首詩表現了蘇軾初得赦免詔書時的欣喜之情,抒發了風燭殘年、萬念俱冷的深沉感慨。

  首聯寫一陣雷雨之后的黃昏時刻,作者獨自登高,憑欄遠望。古人常以雷霆之怒,霹靂之威喻皇帝的威怒,這里既是寫實景,也是以霹靂收威暗喻哲宗去世,徽宗繼位,朝政更新。“暮雨”的“暮”,也是含義雙關,暗示以前朝政的昏暗;“開”,表現了他對徽宗的幻想,以為朝政從此清明,徽宗剛繼位,想清除朝廷的黨爭,似乎將大有作為,蘇軾當時還不可能看清他的真面目。《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也說:“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四句幾乎可作“霹靂”句的注腳,表現了同樣的幻想。對句刻畫了詩人憑倚欄檻遙望的神態。出句抒發的是欣喜之情,對句的“獨”字則表現出孤寂之感,為尾聯作好了鋪墊。

  頷聯寫登高所見,既是寫眼前實景,又是象征時局。這是全詩最好的一聯。夏天雨后多出現虹霓,是眼前實景;但作者不以彩虹入詩,而以暗淡的雌霓入詩,這是有寓意的。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蘇軾得到詔書時,迫害元祐黨人的二惇(章惇、安惇)、二蔡(蔡京、蔡卞),已受到臺諫的排擊,“雌霓云端下”正象征了政敵的失勢。雄風喻帝王之風,與“庶人之雌風”相對,語出宋玉《風賦》。儋耳四周皆海,雄風來自海上,這既是寫海風之快意,又是暗喻內移詔命的降臨。

  頸聯記雙喜臨門。一是野老之喜,蘇軾初到儋州,遇上連年災害,元符三年(1100年)喜獲豐收。蘇軾與海南人民休戚與共,野老的喜事就是他的喜事。二是詩人之喜。蘇軾謫居海南,無時不盼望北歸。就在這年的正月七日,他還感慨說:“三策已應思賈讓,孤忠猶未赦虞翻。”(《庚辰歲人日作》)賈讓是漢哀帝時人,曾上治河三策,其中上策是引黃河北入海。蘇軾在元祐年間也多次提出類似的主張,不被采納。元符二年(1099年)黃河再次決堤北流,他的主張得到了應驗。虞翻是三國時吳人,因得罪孫權,被長期流放交州。蘇軾此時總算“赦虞翻”,赦書已到,逐臣即將北歸,他的心里十分高興。

  尾聯寫以后的打算,說年事已高,只要能吃飽飯,有棲身之地,就再無奢求了。杜甫《病后過王倚飲贈歌》有“但使殘年飽吃飯”語,上句即用其意。《莊子·秋水》載坎井之蛙語:“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樂,此亦至矣!”莊子是譏井蛙的淺薄,但后人卻以“專一丘之歡,擅一壑之美”表現“輕天下,細萬物”的隱逸思想(陸云《逸民賦序》)。蘇軾的用法與此相同。他晚年思想很矛盾,由于政治上一再遭受打擊,經常發出“心似已灰之木”(《自題金山畫像》)一類的感慨。但其思想深處仍是“報國心猶在”(《望湖亭》),“少壯欲及物,老閑余此心。”(《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詩的末句雖略賺消沉,但全詩的基調清雄慷慨,頗具浩然之氣。

  后世評價:

  1,清人方東樹極贊此詩第二聯,譽之為“奇警”(《昭昧詹言》卷二十)。

  2,清人汪師韓評此詩:“崷崪雄姿,經挫折而不稍損抑。浩然之氣,于此見其心聲。”(《蘇詩選評》)

  個人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儋耳》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蘇軾蝶戀花原文及賞析01-22

蘇軾的水調歌頭原文及賞析10-28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原文賞析02-26

蘇軾《觀潮》原文及文學賞析06-24

蘇軾《蝶戀花·春景》原文賞析09-16

蝶戀花春景蘇軾原文及賞析10-20

[精選]蘇軾《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09-19

水調歌頭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07-12

墨花蘇軾原文及賞析08-03

蘇軾《赤壁懷古》原文賞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