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 篇1
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瀾壯闊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隨著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許多運籌帷幄,出奇制勝的戰爭故事,我的思緒一下子就飄向了那個英雄倍出的遙遠年代,而蘇軾的這首千古絕句更是令我心靈震撼,久久無法釋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作者一開頭就描繪了奔騰洶涌的長江水,并且把江山,歷史,人物合寫,將讀者從眼前壯景帶入千古興亡的歷史氣氛中去,感受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作者佇立江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對江山,人物的感想,歸到赤壁之戰的具體史跡上來。
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令人聯想到當年赤壁鏖戰的壯闊場面。”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詞人不由得發出感嘆:錦繡的'河山,美麗如畫,那時候,出現了多少英雄豪杰!
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下闋從周瑜寫起,寫得具體,豐滿:剛剛娶小喬為妻的周瑜,春風得意,英姿煥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手中揮著羽扇,頭上系著綸巾,一身儒將裝束,風度翩翩。談笑風生中,就使曹軍船艦燒為灰燼。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這三句,作者由懷古而轉入個人身世的感慨。“故國”,指赤壁古戰場。“故國神游”,即神游故國,是說三國赤壁之戰和那些歷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許多感想,好像靈魂向古代游歷了一番。
赤壁大戰的時候,周瑜才三十多歲。蘇軾寫這首詞時,已經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謫居黃州。此次游覽赤壁,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他豪邁奮發的感情,故謂“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華虛度,壯志難酬,自己又能怎樣呢?故說“多情應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華發”,即白發早生,表面上是說年歲已大,實際上是感嘆光陰虛度。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 篇2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東去的江水沖盡了往昔的風流故事,卻化不開詞人心頭的一片苦悶。一切隨波而逝,惟有今人懷古思念時的惆悵與無奈。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月光下的江水似乎憤怒了,這滔滔江水擊打的何只是水中亂石,何只是綿延江岸;卷起的又何只是層層江浪,陣陣風波?遙想三國赤壁之戰,決戰決勝的少帥周瑜,何等瀟灑、何等睿智、何等意氣風發!再想今日的自己,空有一腔報國熱血,卻壯志難酬。于是這奔流不息的江水卷起的是心中難平的心緒,拍打的是仰慕英雄卻悲嘆一事無成的心靈,穿空的是此時慨嘆人生失意的精魂!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就是蘇軾:一個永遠屹立不倒的人,終將心緒撫平,笑看世間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杰,仍不便愿與英雄豪杰為伍的壯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華,實現這未殆盡雄心壯志。
蘇軾這個一生沉浮在進退榮辱,悲歡離合的人,自然會慨嘆“人生如夢”。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是啊,古今如同一夢,而許多人未能從夢中醒來,卻在舊歡新怨的怪圈中輪回、反復。這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但蘇軾依舊清醒,因為,人生的痛楚,摔打煉就了這樣一個敢愛敢恨,豁達超然的一代詞宗。
說他敢愛敢恨,是因為“一曲陽關情幾許”,送別友人他懇切真誠;“明朝酒醒何處,腸斷紫玉簫”,離別之時他肝腸寸斷;“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掉念亡妻他欲哭無淚。他主張改革而又不贊成王安石的變法,司馬光盡廢新法時,又罵他是“司馬牛”。正是他的敢愛敢恨,直言不諱地指點時政,使他這個“多情者”早生華發,他也因此屢遭貶謫而一生坎坷。
“酒酣胸袒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在開朗之時不忘為國效力,一如王勃“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的.慨問。“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便是蘇軾的氣魄,即便是憧憬,也奔放豪邁。又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如杜甫“蕩胸生層云”的曠達胸襟與氣魄。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又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蓑煙雨任平生”,一生的風雨換來蘇軾泰然自若的一笑。沒有人比他更超然物外,更兀傲偉岸,更剛烈坦蕩的了。就是這樣一個傲岸的人,雖然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寫就的詩詞卻依舊雄健奔放,揮灑自如,仍舊志不滅,心不死。“風雨”不怕“斜照”、“相迎”不喜,無可不可,便是參透后的一種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蘇軾一生雖未能“定風波”,卻未隨波逐流,泯然眾人,終是一生坦蕩,無怨無悔。“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便是蘇軾的如夢人生。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 篇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好一首氣勢磅礴的詞!讓人聽了心中甚是爽快。這首詞寫出了多少豪杰的心,吐出了多少豪杰的情!能寫出這樣豪放的詞句之人,世間能有多少?當然是大文豪蘇軾了。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因為他號東坡居士,所以又名蘇東坡。蘇軾還有一點奇怪,就是他有兩個字。第一個是他爸取的,為什么叫“子瞻”呢?子瞻是靠兩邊的意思,他父親看他從小就才氣過人,怕他盛勢過頭,所以給他取的。但他錯了,蘇軾日后的前途可能是他一輩子都想不到的。
蘇軾知識淵博,多才多藝,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他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齊名。他寫的詞,氣勢磅礴,令人回味無窮。他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筆頗有氣勢,從長江著筆,想想看,那波濤洶涌浪花,給人一個巨大的`,想象的空間;千古風流人物,在無數的英雄豪杰中入筆;將此兩者聯系起來,組成一個極為廣闊的歷史背景;浪淘盡,歷史長河無盡的洗刷。下面的內容十分讓人期待……
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開頭就給人一種氣勢壓人的感覺,看來蘇軾當真是才華橫溢,不可估量的。而中間就是寫蘇軾他來到舊營壘的西邊看到的景物,而這些景物都寫得有些堅韌不拔之感,大概是蘇軾為了緬懷周瑜伏下一筆。最后一句,是寫那時期有著許許多多的英雄豪杰,像劉備、關羽、張飛、黃蓋……這樣的英雄人物著實不少。
第二段開頭,寫周公瑾在小喬剛剛嫁過來的時候是姿態雄峻。他手持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真可謂是“羽扇綸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灰飛煙滅。蘇軾神游故國(三國)戰場,可能是他太過于憂心忡忡了,以至于生出絲絲白發,蘇軾自己感慨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一起同飲共醉吧!
在這里我還要糾正一個歷史性的錯誤,你們有沒有發現《念奴嬌》中的周瑜形象為什么與《三國演義》中的大不相同?這是因為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貶低周瑜造成的。蘇軾筆下的周瑜年輕有為,文采風流,春風得意,膽略非凡,氣概豪邁,而《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為了抬高諸葛亮,故意貶低周瑜,把周瑜丑化成一個心胸狹隘,妒才嫉能的小人,是嚴重違背歷史的。正史上的周瑜揮宏大度,神機妙算,年少有為,是蘇軾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可以說,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在這首詞里,無論是文筆,用詞,都令我受益匪淺,還讓我知道了真正的歷史,看來我得多多向大文豪蘇軾學習啊!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 篇4
《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壯志在胸,三十成功立業,風采令人折腰。
我胸懷大志,卻一無所有,正待大展抱負,以抒寫我美麗人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建功立業過程任重道遠,需要我攻城拔寨,一路披荊斬棘,風雨兼程。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郎如此,我欲如何。笑看人生,多情笑我,人生如夢,戲如人生。
我自對公瑾非常崇拜,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仰敬之余,不禁感嘆歲月蹉跎。東坡先生華發生時嘆赤壁當年;我今尚年輕,廿幾年頭歲月中,我追夢之余,養性之余,談笑人生。我應緊追公瑾當年,多情風流,羽扇綸巾,建功立業。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憶苦思甜,人道是。豪情今雖在,前路依然坎坷,依然遍布荊棘,漠然視之。萬水千山總是情,我何懼孤獨上路。
懷古尤有周郎在,憶苦直追東坡居士。指揮若定,從容瀟灑,英雄本色,我應向往。多情應有,談笑風生,淡泊明志,寧靜志遠,等閑視之。
檣櫓灰飛煙滅,待我功成名就之際。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莫等華發生時,嘆公瑾遙思赤壁。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 篇5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每當這首詞在耳畔響起的時候,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到它的名字——《念奴嬌·赤壁懷古》,它是北宋大文豪蘇軾于晚年所作,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著實耐人尋味。
詞的上闋吟唱赤壁,下闋懷念周瑜,并懷古傷己,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結,作者吊古傷懷,想到古代抱有雄心壯志的英雄豪杰都已功成名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自己卻碌碌無為,遭遇諸多挫折,不能建功立業,作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倍感憂傷。北宋中期朝廷吏治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作者因不愿與他們同流合污,竟落得如此下場,只能借對古代英雄的贊美,抒發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壯情感。
與作者相比,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政治清平,生活安定,我們應倍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當今社會,像蘇軾那樣心系國家人民的還有很多,像焦裕祿、沈浩……他們為黨、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樣的偉大的人物,才使得我國的綜合國力飛速發展,在世界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小康社會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正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所說“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蘇軾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但愿現實生活中能涌現更多蘇軾式的“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 篇6
品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我醉了— “大江東去”,滔滔巨浪千淘萬漱,是否淘到蘇軾了呢?面江而立,他的耳畔唯有水聲。回想“烏臺詩案”的苦楚,皇帝謫貶的敕令,還有那洛陽親友的依戀;東坡心,碎不能掇。他只得唱“千古風流人物”,只能吟“三國周郎赤壁”。 眼前是公瑾愛戀的長江,腳下是周郎鏖戰的赤壁。“遙想公瑾當年”,這江水不也似“千堆雪”么? 草船借箭的智謀,火燒赤壁的勇猛,還有周喬愛情的佳話;周郎確是“風流”,確是“豪杰”。傲立于艦舟之上,沖陣于萬軍之鋒,聞江上之濤聲,賞冥空之月色;面對的是曹操精兵強騎,銘記的是小喬囑言寄語,心系的更是孫吳的成敗盛衰。 東坡何不想風流儒雅,何不想握國之大計、驅外之強敵。然而,北宋的朝廷容不下他,神宗的時代容不下他;呵,渾濁的`世道也容不下他! 想那東坡,不禁駕一葉之扁舟,駛向那巍峨的崖壁。此時的他,也是傲然于舟,也是聞江上之濤聲啊;但他的心呢,卻已成碎片——一片羨慕,一片懷念,一片愁悶,一片感慨。他的心,是昏君、是小人,砸碎的啊! 他的手摸到了“赤壁”,他的心也回到了赤壁。恍惚飄然間,他也似處周郎故壘。 哦,那是公瑾么?那多情的人兒在笑我么? 峨冠博帶,丹目柳眉;談笑間,指點江山,“檣櫓灰飛煙滅”。公瑾不愧是“美周郎”埃驀然,我卻已生白發,衣衫風塵,神色頹靡;更怨恨,被昏君謫貶。
人多情,歲月無情,渾世更無情。 身在亂世,誰堪風流;時勢造英雄。江仍是長江,壁仍是赤壁,人卻不再風流;人生真是一場夢,匆匆來、匆匆去,誰又知人生幾何?倒不如臨江上之清風,取山間之明月,將萬千愁怨托于悲風! 且灑一杯烈酒——讓這江月,醉在如畫的江山中;讓這東坡,醉在似夢的人生里。也讓我,醉在東坡赤壁。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07-13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09-23
古詩《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09-0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05-3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閱讀答案07-3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譯文及賞析02-2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及翻譯03-04
最新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賞析06-02
念奴嬌·赤壁懷古譯文及注釋蘇軾05-3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翻譯及賞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