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蘇軾的吳中田婦嘆

時間:2024-11-06 03:19:24 蘇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的吳中田婦嘆

  導語:《吳中田婦嘆》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描寫的是江南秋雨成災,展現了農民的悲慘的生活。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蘇軾的《吳中田婦嘆》,歡迎閱讀!

蘇軾的吳中田婦嘆

  吳中田婦嘆

  今年粳稻熟苦遲,庶見霜風來幾時。

  霜風來時雨如瀉,杷頭出菌鐮生衣。

  眼枯淚盡雨不盡,忍見黃穗臥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獲稻隨車歸。

  汗流肩赪載入市,價賤乞與如糠粞。

  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饑。

  官今要錢不要米,西北萬里招羌兒。

  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作河伯婦!

  【吳中田婦嘆注釋】

  ⑴吳中:指江浙一帶。

  ⑵賈收:字耘老,烏程人,蘇軾的朋友,著有詩集《懷蘇集》。

  ⑶粳:俗稱“大米”,亦名“秔”,稻谷的總稱。

  ⑷庶:差不多。

  ⑸瀉:傾瀉。

  ⑹杷:同“耙”,翻土的農具。出菌:發霉。鐮(lián):收割谷物和割草的農具。衣:這里指鐵銹。

  ⑺眼枯:謂淚水流盡。

  ⑻忍:這里指不忍。黃穗:成熟的稻穗。

  【吳中田婦嘆翻譯】

  才在苦惱今年稻谷熟得這樣遲,還指望不久就有秋風起。誰知秋風起來時,還夾著劈頭瓢潑的大雨。風雨不歇地下潮濕,耙頭鐮刀都長出霉衣。眼睜睜看著黃金金稻穗泡在泥地里,心里好比刀兒在割陣陣的疼。眼睛哭干淚哭盡,老天爺還是下雨不肯停。個把月來搭個茅棚棚田埂上睡,天轉晴趕緊收谷用車兒運回。滿身汗肩頭壓得通通紅,買谷人還價就和買糠碎米一個樣!沒辦法只好賣牛去交稅,沒燒的只有拆屋來煮吃的。目光短救眼前急還不知行不行,哪里想得到明年還會不會有饑荒。官家眼下要的是錢不要米,說是要用錢親近那西北邊的羌人兒。都說滿朝里都是姓龔姓黃的好官吏,到頭來我們百姓反倒更遭罪。無路可走活不下去受不了這個苦,想去想來不如跳河一死做個河神婦。

  【吳中田婦嘆鑒賞】

  這首詩里雖然夾雜了詩人對新法的偏見,但并沒有沖淡詩中傾注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基調。《吳中田婦嘆》是在江南秋雨成災的背景下寫出的。詩人借田婦的口吻,集中描繪了江浙一帶農民的悲慘生活情景。全詩分為兩大段。前八句為第一大段,寫雨災造成的苦難。后八句為第二大段,寫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澇。

  詩的開頭二句寫今年粳稻的成熟期甚晚,幸虧沒有多時秋天就來到了。點明了秋收的季節。緊接著詩人運轉筆鋒,直寫雨災。“霜風”二句寫滂沱大雨使快成熟的粳稻無法開鐮收割。爬梳的農具因長期大雨潮濕而發了霉,鐮刀也生了銹。這里用農具“出菌”、“生衣”來表現災情之嚴重,使常景變成了奇句,顯示出詩人獨特的藝術才華。

  “眼枯淚盡雨不盡”,這是化用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的詩意。在即將收割的秋季遇上連續如注的大雨,農民必定憂心如焚,傷心得落盡眼淚。必不忍心看著金黃色的稻穗倒伏在泥田里。“茅苫”二句由內心的傷痛轉寫搶收的行動。為了搶救粳稻,農民在田頭邊搭起了茅草棚,住宿在里面看管了一個月。好不容易盼到了晴天,趕緊搶收運載而歸。然而他們卻不能享受這辛勤勞動得來的果實。

  “汗流”以下八句通過谷賤傷農的事實,抨擊了造成錢荒的新法流弊。詩人先敘述農民擔糧入市,汗流浹背,磨腫肩膀;后寫米價低賤就同糠和碎米一樣。經過多么艱苦的勞動,換來的卻是那么微薄的收入。“賣牛”二句承上揭示了賦稅的繁重。農民無奈只有賣牛湊錢納稅,為了燒飯,只得拆下屋里的木頭,以解救燃眉之急,而顧不上明年的饑荒。這種夸張的筆墨,與司馬光在熙寧七年(1074年)《應詔言朝政闕失狀》中所寫農民“若值兇年,無谷可糶,吏責其錢不已,故賣田,則家家賣田;欲賣屋,則家家賣屋;欲賣牛,則家家賣牛”一樣,都是片面的夸大言辭。不過,在新法條例中,如青苗法、免役法等都規定賦稅要錢不收米。

  當時百姓有米而官府不要米,百姓無錢而必要錢。這就造成一時米賤錢荒的社會問題。詩中“官今要錢不要米”,觸及時政流弊的實質。“西北”句是指當時為了抗擊西夏,王安石采用王韶的建議,對西北沿邊羌人蕃部進行招撫,雖有利于鞏固邊防,但也花費了不少錢。這必然加重人民的負擔,而官吏催逼,唯錢是求,使農民走投無路,難以為生。最后二句借用典故收結,把全詩的氣氛推到了高潮。龔遂任勃海太守,黃霸任潁川太守,他們都是以恤民寬政著名的官吏。這里的“龔黃滿朝”是帶著明顯嘲諷意味的。“河伯婦”,是用《史記》中西門豹傳的故事。在戰國時鄴縣豪紳與女巫假托“河伯娶婦”,敲詐勒索,殘害百姓。西門豹任鄴縣令時,為民除害,施計把巫婆投入河中。作者借用來表明百姓被逼得無路可走,不如投河自盡。這種用意蘇軾后來在元祐元年(1086年)寫的《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中說得很明確:“二十年間,因欠青苗,至賣田宅、雇妻子、投水自縊者,不可勝數,朝廷忍復行之歟?”

  蘇軾這首譏訕新法的詩篇,它的特點并不是用政治圖解的方式來表達思想傾向,而是選取典型的生活情景和人物的行動,通過敘事抒情,間用議論的方式,形象地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真實動人。全詩的結構布局緊緊扣住詩題的“嘆”字,寫得層次分明而又步步深入。首先嘆息稻熟苦遲,其次哀嘆秋雨成災,復次喟嘆谷賤傷農,末以嘲諷官吏,逼民投河作結,更令人怵目驚心。整個詩篇的字里行間充滿了詩人對勞動農民苦難遭遇的深切同情,盡管這是與反對新法的偏見交織在一起,也是不能輕易抹煞的。

【蘇軾的吳中田婦嘆】相關文章:

蘇軾《荔枝嘆》全文及鑒賞賞10-10

春中田園作07-06

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古詩賞析07-07

《給亡婦》原文06-11

嘆紅塵的詩句06-17

杜甫《夏夜嘆》06-20

朱自清《給亡婦》賞析05-12

朱自清散文《給亡婦》09-14

古詩夏夜嘆解析06-20

杜甫《夏夜嘆》賞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