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蘇軾《醉翁操·瑯然》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7-24 12:26:56 澤彪 蘇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醉翁操·瑯然》翻譯及賞析

  蘇軾的《醉翁操·瑯然幽谷》就是專門為琴曲《醉翁操》這一天生絕妙之曲而譜寫的。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醉翁操·瑯然》翻譯及賞析,更多蘇軾詩詞作品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

蘇軾《醉翁操·瑯然》翻譯及賞析

  原文:

  《醉翁操·瑯然》

  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游,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于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于東坡居士以補之云。

  瑯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詞句注釋:

  (1)醉翁操:琴曲。雙凋,九十一字。上片十句十平韻,下片十句八平韻。

  (2)瑯琊:山名。在今安徽滁縣西南。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邪也。”幽谷:幽深的山谷。

  (3)若中音會:好像與音樂的節奏自然吻合。

  (4)醉翁:歐陽修的號。

  (5)沈遵:歐陽修《醉翁吟》:“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聞而往游焉。愛其山水,歸而以琴寫之。作《醉翁吟》三疊。”

  (6)絕倫:無與倫比。

  (7)繩約:束縛,限制。

  (8)捐館舍:死亡的婉稱。

  (9)瑯然:象聲詞。響亮的樣子。

  (10)清圓:清新圓潤。

  (11)娟娟:美好的樣子。

  (12)荷蕢:背著草筐,此喻懂得音樂的隱士。

  (13)醉翁嘯詠,聲和流泉:謂歐陽修吟詠之聲跟山間泉水之聲相應。

  (14)童顛:山頂光禿。

  (15)回川:漩渦。

  (16)思翁無歲年:謂思念醉翁無時或釋。無歲年,不論歲月。

  (17)徽:琴徽,系弦的繩。后世多指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的標志為徽。此句謂試聽弦外之音。

  創作背景:

  作者在詞序中交待了寫作此詞的原委。因歐陽修在滁州游瑯琊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佩。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后太常博士沈遵,依自然之聲,譜為琴曲《醉翁操》。但此妙曲有聲而無辭。歐陽修現存有《醉翁吟》(即《醉翁引》),蘇軾以為與琴聲不合,故有此作。

  白話譯文:

  歐陽修在滁州游瑯琊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佩。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寫了篇《醉翁亭記》,膾炙人口,當時就刻石立了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訪,見那瑯琊山水確如醉翁妙筆所繪,就動了興致,以琴寄趣,創作了一支宮聲三疊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瑯然》)。沈遵尋了個機會為歐陽修親自彈奏此曲,歐陽修聽了很高興。并應沈的請求為該曲作了詞。歐詞自是大手筆,“然調不主聲,為知琴者所惜。”調不主聲就是唱不出來。沈遵的《醉翁吟》傳開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不但爭傳《醉翁吟》琴曲,連歐陽修所作《醉翁吟》歌詞,也有好事者紛紛為其譜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著什么機緣,一晃三十多年過去,歐陽修、沈遵相繼去世,廬山玉澗道人崔閑還惦記著這件事。崔閑精通琴曲,曾拜沈遵為師。他非常喜歡此曲,“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于東坡居士。”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崔閑多次從廬山前往拜訪。一次他揣著《醉翁吟》的曲譜登門,請東坡填詞。蘇軾不但詩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聽明來意,欣然應允。于是乎,崔閑彈,東坡聽,邊聽邊譜詞,不大一會兒就完成了。

  飛瀑似珠玉疊串瑯瑯鳴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團圓。我問:是誰?琴弦輕響,優美的旋律,回蕩空山,無人應答,靜寂塞滿廣大空間。只有醉翁理解這天上的琴弦。這是大自然的音籟,美妙呵,難以言傳。明月中天,清風把琴聲送出很遠,露水似真珠,眨著笑眼。此時此刻,誰能安恬入眠?背負草編筐簍的人,走過山前,大聲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這般!

  醉翁長嘯,吟誦新的詩篇。余音裊裊,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醉翁去了,不再回還。拋下的只是,朝的吟詠,夜的哀怨。山,有時會裸露光禿禿的山巔;水,有時會倒流回環。然而,醉翁呢?他已不會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經歸去,幻化成仙。這美妙的樂曲,卻留在人間。不信,請你傾聽,聽呵,聽這流注的奔泉。手指彈奏以外,還有新的一兩只和弦,這《醉翁操》便是樂曲中的名篇。

  【賞析】

  這是琴曲,屬正宮。蘇軾詞集原不載。同時郭祥玉效作一首。序云:“予甥以子瞻所作《醉翁操》見寄,未以為工也。倚其聲作之。”此后,辛棄疾作一首,始編入集中,即正式沿用為詞調。又,樓鑰二首,其一和蘇氏韻。宋人所作,合五首。雙凋,九十一字。上片十句十平韻,下片十句八平韻。

  蘇軾此詞就是專門為琴曲《醉翁操》這一天生絕妙之曲而譜寫的。由于時代變遷,琴曲《醉翁操》原來是有其聲而無其辭,此后樂譜失傳,卻變成有其辭而無其聲。現傳蘇軾所作詞,是否得其天籟,這就只能從語言文字中加以揣摩。

  這首詞上片,狀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

  “瑯然。清圜。誰彈。響空山。”四句為鳴泉飛瀑之所謂聲若環佩,創造出一個美好意境。瑯然,乃玉聲。《楚辭·九歌》曰:“撫長劍兮玉珥,璆鏘嗚兮琳瑯。”此用以狀流泉之聲響。“清圜”二字,有用以形容月亮的,如杜甫《舟中》詩曰:“今朝云細薄,昨夜月清園”;有用以形容荷葉的,如周邦彥《蘇幕遮》詞“水面清園,風荷舉”;有用以形容聲音的,如蘇軾《一從花》詞“鐘鼓漸清園”。這里用來說聲音——瑯然的流泉,清越圓轉;而以夜月作陪襯。謂:在此夜月清園而又十分幽靜的山谷中,是誰彈起這一絕妙的樂曲?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這是上面設問的回答。謂:這是天地間自然生成的絕妙樂曲。這一絕妙樂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歐陽修能夠于醉中得之,亦能理解其天然妙趣。于是,這就進一步表明了流泉聲響之無限美妙。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一句不是正面寫聲響,但卻說出了聲響所產生的巨大感人效果。謂:在此明月之夜,“風含翠筱娟娟靜,雨裹紅蕖冉冉香”(杜甫《狂夫》詩句),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人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上二句說一般人聽此曲聽得入了迷,此二句說這一樂曲如何打動了荷蕢者。《論語·憲問》曰:“子擊磬于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詞作將此流泉之聲響比作孔子之擊磬聲,用荷蕢者對擊磐聲的評價,頌揚流泉之自然聲響。

  下片描述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醉翁嘯詠。聲和流泉。”二句照應上片所說,只有醉翁歐陽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歐陽修曾作《醉翁亭記》于滁州。在瑯琊幽谷聽鳴泉,且嘯且詠,樂而忘返,天籟人籟,完全融為一體。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二句說醉翁離開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聲響,但此自然聲響,朝夕吟詠,似帶有怨恨情緒。“怨”為平聲,作名詞解。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二句說時光流轉,山川變換。瑯琊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遠保持原狀。童顛,指山無草木。謂:蔚然而深秀之瑯琊,有時候也將失去其奇麗景象。至于水,同樣也不是永遠朝著一個方向往前流動的。因此,瑯琊幽谷之嗚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來。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二句說山川變換,人事變換,人們因鳴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卻已化仙而去。《十洲記》載:蓬萊山周回五千里,有圓海繞山,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往來。唯飛仙能到其處耳。詞作用此典,意即醉翁化為飛仙,一去不復返,鳴泉之美妙,也就再也無人聆賞了。

  但是,“此意在人問,試聽徽外三兩弦。”二句說鳴泉雖不復存在,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存人間,這就是琴曲《醉翁操》。因為琴曲《醉翁操》乃鳴泉之另一知音沈遵,以琴聲描摹下來的樂曲,同是鳴泉之天然和聲。詞作最后將著眼點落在琴聲上,突出了全詞的主題。

  從詞意上看,詞作寫鳴泉及其和聲,能將無形之聲響寫得如此真實可感,如果不是對于大自然的造化之工有著真切的體驗,無論如何也不能臻于此境。而且,從格式上看,詞作句式及字聲配搭非常奇特。開頭四句,“瑯然。清圜。誰彈。響空山”,只有一個仄聲字(“響”)。其余都是平聲。接著兩句亦然。這樣的安排,恐怕與此曲所屬宮調有關。同時,上二下兩結句作七言拗句,上結“曰(入作去)有(上代平)心也(陽上作去)哉此賢”與下結“試聽徽外三兩弦”,四聲相合,當也是特意安排(據盛配《詞調訂律》卷二十二)。這都是琴曲韻度所留下的音樂印記。

  全詞節奏鮮明,韻腳鮮明,讀來朗朗上口,其中畫面感十足,于樂曲搭配更見絕妙,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無怪乎清代陳廷焯《詞則·別調集》中評價本詞“清絕、高絕,不許俗人問津”。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父為蘇洵,弟為蘇轍,父子三人并稱“三蘇”。

  嘉祐二年(1057年),參加殿試中乙科,賜進士及第(一說賜進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參加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僉書鳳翔府判官。宋神宗時,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外放治理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隨著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赦北還,病逝于常州。南宋時期,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寒食帖》《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

【蘇軾《醉翁操·瑯然》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瑯玡溪古詩翻譯賞析10-11

蘇軾《蝶戀花》翻譯及賞析10-17

蘇軾《沁園春》翻譯賞析08-21

蘇軾《水調歌頭》翻譯及賞析07-22

春宵蘇軾翻譯賞析04-10

蘇軾春宵翻譯及賞析03-10

蘇軾《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4-14

蘇軾《浣溪沙》詩意賞析及翻譯12-25

蘇軾《浣溪沙》的翻譯與賞析大全07-25

定風波蘇軾翻譯及賞析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