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水調歌頭教案

時間:2024-07-28 11:23:12 水調歌頭 我要投稿

水調歌頭教案范文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調歌頭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調歌頭教案范文錦集八篇

水調歌頭教案 篇1

  一、目標闡述

  1、知識和能力

 、旁谄纷x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⑵能解釋這首詞的藝術特點。

  ⑶能夠具有一定的聯想力和想象力。

  2、過程和方法

  ⑴能在學習內容之前收集查閱相關資料文獻的方法。

 、颇茉趯W習內容的過程中運用誦讀涵詠的方法。

  ⑶能在積累字詞的過程中運用閱讀注釋和查閱資料的方法。

  ⑷能在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過程中用啟發點撥和討論等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拍苌羁谈惺苓@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二、教學重點

  ⑴能解釋這首詞的藝術特點。

  ⑵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三、教學難點

  能深刻感受這首詞的藝術魅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體會。

  四、教學過程

 。ㄒ唬┙處熂と

  設計1:中國的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有著獨特的魅力。尤其是有很強藝術感染力的傳統名篇,或撫今追昔、或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以豐富的情感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走進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設計2:還記得那首“靜夜思”嗎?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背誦一下。這首廣為傳唱的詩表達了作者李白怎么的情感呢?(學生回答:在寂靜的月夜作者思念家鄉。)古往今來,一輪皎潔的明月總能觸發文人墨客心中的情愫,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面對中秋的圓月,他會有怎么的情感體驗呢。

 。ǘ┏踝x課文,說說初讀感受

  教師不在學生沒有接觸課文前就單向灌輸,不用自己的既定結論先入為主地影響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立場,運用歸納法來學習,讓學生打開書本,自主誦讀。要求讀得感性,讀出細膩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并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真切、細膩、個性化的`感受,培養自己纖細的感受力。

  最后教師說說自己的感受:

  我每次讀這首詞都會讓我的體會更加深刻:語言錘煉的優美獨特讓我喜愛,對景情的大膽想象讓我震撼,對親人情真意切的思念讓我感動,對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讓我欽佩。

 。ㄈ┰僮x課文,說說再讀感知

  學生用略讀和瀏覽的方式,再讀一遍課文,要求讀得理性,讀出整體的感知,并能用一句話準確而全面地說說本文所寫的內容,培養自己整體的感知力。

  最后教師說說自己的學習心得:

  本詞敘寫了中秋之際作者賞月品秋時抒發自己的對親人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態度。表達了作者懷人的情感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ㄋ模┤x課文,說說哪些方面寫得精彩

  學生以瀏覽的方式三讀課文,并用“的”字結構的名詞短語(先用名詞,然后加上修飾語)來說說本文哪些方面寫得精彩,值得學習,培養自己敏銳的判斷力。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理解:

  我覺得整首詞四個方面寫得精彩和成功,給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優美獨特的語言、大膽的想象、浪漫飄逸的詞風和曠達的情懷。

 。ㄎ澹┧淖x課文,對精彩內容進行賞析

  學生有所選擇地瀏覽課文,對精彩內容研讀賞析。如果精彩之處太多,就以“兩特一先”(本文特有的、特別值得學習的、語言學習優先)為選擇標準,選擇兩個精彩內容,認真研讀賞析。研讀賞析的要求和方法是:緊扣所選內容的相關語句深入品味,不蜻蜓點水,不浮光掠影;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使自己的研讀賞析有個性,有新意;研讀賞析后能用細膩確切的語言清晰表達,不使用粗糙空洞的大話、套話。

  最后教師說說自己的賞析理解:

  1、優美獨特的語言

  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于讓入世的思想戰勝了。真可謂“奇逸之筆”。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里失眠的人!盁o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么遺憾的事!于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2、大膽的想象

  “我欲乘風歸去”的遐想。李白被稱為“謫仙”,蘇軾也被人稱之為“坡仙”!皻w”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里只是暫住人間罷了。詞人至此突發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這時空千古奧秘。蘇軾生平自視甚高,以“謫仙”自居,所以他當然能御風回家,看看人間“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勝過人間?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脫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

  3、浪漫飄逸的詞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比耸篱g總有悲、歡、離、合,像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結束句“但愿人長九,千里共嬋娟!敝幌M藗兡軌蛴肋h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4、曠達的情懷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如月光下廣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間來回馳騁的開闊空間。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六)五讀課文,自主提問并自主探究

  學生以瀏覽的方式五讀課文,自主提出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并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提問和探究的基本原則是“四有”:第一,有疑而問,即提出的問題是值得質疑的真問題;第二,有啟發而問,即提出的問題對自己、對他人有啟發,能借此深化課文的學習;第三,有本探究,即結合文本展開探究,不離開文本想當然地猜測;第四,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教師提出幫助學生理解主題的補充性問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什么樣的意蘊?

  教師準備的基本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并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七)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借助課內注解及課外資料,了解作者的人生觀和創作觀,并了解寫作此文的背景和意圖,以此增進對課文表達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理解。

  教師介紹:

  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學史上享有較高的聲譽。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請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臺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因此入獄,即所謂“烏臺詩案”。

  根據詞前小序推測一下,作者中秋賞月是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態下?

  教師趁機介紹本詞的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睍r值中秋,月圓人不圓加上政治不得意,作者心情抑郁寫下此詞。

 。ò耍┝x課文,積累新鮮字詞和妙語佳句

  先聚焦新鮮字詞,邊讀邊積累。因人而異,不求統一。

  再聚焦語言優美、情感優美的語句或語段,美美地讀,讀出感受和享受;并流利的背誦此詞。

 。ň牛┯靡痪湓捒偨Y學習收獲或學習感受

  課文學習結束后,每人用一句話作為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或學習感受。

  最后教師也說一句:

  女詩人舒婷曾說過:“魅力漢語對我們的征服,有時是五臟俱焚的痛,有時是透心徹骨的寒!闭堄涀∵@堂課,記住蘇軾,把漢語語言文字對我們的熏陶,留在心中,讓我們在語言學習中不斷成長。

  (十)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請同學們自主尋找并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評論文章三篇以上,并欣賞背誦蘇軾其他詞作三首,篇名不定。可以到網上直接閱讀。

水調歌頭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蘇軾的有關常識;

  2整體把握文意,理解重點詞句含義;

  3探尋人生哲理學習超然豁達積極向上的高尚情操;

  4熟讀成誦。

  學習重點:

  ①學習目標4

 、谌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學習難點:

  詞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學法引導:

  了解背景→想象意境→感悟思想→深情誦讀→探尋哲理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一、收集信息:蘇軾重要經歷、寫作背景。

  二、自讀課文兩遍,注意讀準下列詞語及句子:

  宮闕(que) 綺戶(qi ) 朱閣(ge ) ______嬋娟(chan) 瓊樓(qiong) 不勝寒(sheng)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三、總結閱讀效果,在此基礎上品讀文章(揣摩語句、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心情)。

  有感情誦讀兩遍,然后在組內展示比讀,評出朗讀最有韻味,最有感情的一位同學在全班展示。

  四、心靈體驗—轉變角色、走進情境、感悟思想:以蘇軾的身份,用第一人稱敘述此情此景交流讀書心得:

  展示交流

  一、播放《春江花月夜》曲,學生展示讀:①學生單人配樂朗讀,學生點評,教師點撥(語速,語調,重音)。

 、谀猩錁纷x上闕,女生配樂讀下闕。

  二、由背景介紹到文章解析:

  1、以蘇軾自述的方式有感情地描述情景

  2、解釋重點詞義:

  達旦 把酒 不勝 何似 何事 嬋娟

  3、概括詞主要內容,從詞句中探尋作者思想感情。

  4、“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5、背誦此篇

  三、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最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圓滿的生活;月光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寄托了人類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當你在一個恬靜的夜晚,仰望明月,你會聯想到什么呢?請你放飛思維、以“月亮”為話題進行作品展示:

 、俳柙率銘训脑娖

 、诮柙率銘训母枨

 、郛嬕环嫞w現一種意境

  ④說一段優美有哲理的話體現一種思想

  四、學習心得:

  清堂鞏固

  默寫《水調歌頭》

  精彩語句的賞析

水調歌頭教案 篇3

  一、導入

  1、齊背《漁家傲》。

  2、月,是一個充滿感情和感動的意象,借月抒情的詩很多,你能說出幾句嗎?

  參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保ㄍ蹙S《山居秋暝》)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保ɡ畎住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保ɡ铎稀断嘁姎g》)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二、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開創了豪放派詞的先河,并精通棋琴書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字子由)被世人稱為“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水調歌頭》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節,當時蘇軾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遭受貶謫,經歷十分坎坷,與此同時與他弟弟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

  三、誦讀

  1、聽范讀,并進行朗讀指導。

  2、自由朗讀。

  3、齊讀。

  四、初步感知,理解詩意

  1、解題:水調歌頭,是詞牌名。

  2、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翻譯全詞

  參考:

  明月什么時候才有呢?我舉著酒杯仰問青天。不知天宮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駕乘著長風回到月宮,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宮殿,太高太寒冷了,讓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人搖動,那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好呢?

  月亮照過朱紅色的樓閣,又低低照進了雕花的窗戶,照著失眠的人。月亮對人世該沒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孤獨的時候變圓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只希望親人能健康長壽,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賞這美好月色。

  五、賞析語句

  (一)序言

  提問:從詞的序言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確:“中秋”是作詞的時間,“兼懷子由”是作詞的目的。

  (二)賞析詞句

  1、分別概括詞的.上闕和下闕的內容。

  明確:

  上闕:對月飲酒,在天上與人間之間徘徊。

  下闕:對月懷人,抒發對離別之人的祝愿。

  2、在詞作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3、這種情感是如何表達的?

  明確:

  把酒問月,引出思念。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無眠”:因思念而難以成眠。

  “何事長向別時圓”,從月圓想到人圓,再想到分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愿人長久”渴望團圓。

  4、除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詞人還表達出了怎樣的情感?

  聯系背景: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后還是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

  明確: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5、哪些語句可以體現出他政治上的失意?

  明確:“我欲乘風歸去”

  6、那作者是不是要遠離官場?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明確:不是,蘇軾借助月亮表達了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政治斗爭。所以說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思念和失意。

  六、拓展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七、作業

  1、背誦并默寫詩詞。

  2、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蘇軾

  親人——思念

  政治——失意

水調歌頭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一、通過朗讀,了解詞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二、通過品味,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重點:

  朗讀并學會通過想象感悟詞的意境。

  難點:

  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首先播放《花好月圓夜》MTV。

  師:首先讓我們來聆聽一首優美的歌曲。(播放音樂)

  同學們如果熟悉的話可以跟著哼唱。

  師:優美的音樂能喚起人的情感,帶給人以美的感受,當我們沉浸在這優美的旋律中,你的頭腦中首先浮現出一個什么形象呢?

  生:月亮。

  師: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花好月圓人團聚,月亮的圓缺,給了我們無限的思念。明月與詩詞好像天生就結緣,明月激發詩興,詩詞隨明月而發,相伴而留香千古,在眾多詠月的詩詞中,蘇軾的《水調歌頭》被公認為中秋詞中的絕唱,這節課我們就來鑒賞這首詞(板書課題)。

  二、美讀意境

  通過多次朗讀,讓學生熟悉文本,讀的瑯瑯上口,讀出情韻。

 。、聽讀感受意境。

  2、練讀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出你的體會、你的個性。

  3、配樂讀在古韻悠揚的樂聲中,學生吟誦,讀出感情。

  三、走近蘇軾

  所謂知人論世,讀蘇軾的詩詞,一定要了解蘇軾其人,解讀他當時的背景。在學生先前預習、查找的基礎上,通過投影打出蘇軾與本詞有關的經歷: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 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散文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詞開豪放一派。書畫上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從21歲中進士到現在(1076年)已20年,其間,父母相繼過世,妻子早逝,與弟弟蘇轍6年未見,而且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多次被貶官。

  我們學過的蘇軾作品有: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記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積水空明。

  《赤壁賦》(《核舟記》提到)。

  四、質疑賞析

  上片的學習主要質疑,下片的學習重在欣賞。

  學貴有疑,善于提出問題是學習思考深入的結果。在賞析時,我先請學生在閱讀和理解方面提出疑問。

  學生圍繞作者的心理活動,抓住三個動詞進行提問。

  問了什么?幾時有?是何年?問月表明作者思索的深刻,彷徨的心態。

  欲:詩人想干什么?乘風歸去。詩人飛天的渴望是對天上的想象,是瓊樓玉宇的美好,是一個出世的夢,是一顆玉潔的心靈。

  恐:因為天高而擔憂摔的重,因為擔憂高處不勝寒而郁結。

  學生的創造性質疑在于問了這樣一個不被人關注而又很有探索價值的問題:詞的首句為什么把句式進行調換?

  從做學生到做老師,我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確實是個有意思的問題。這就是學生的發人所未發,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按意思,句式確應為把酒問青天:明月幾時有?出乎教者意料之外的問題不能不討論,于是討論熱烈展開,思路漸漸明確:句式調換,是為了強調詞人的疑問,渲泄詞人的感情,至于向誰發問,因為不需要回答,顯得不十分重要。問在開篇,給人以爆破般的感覺,充滿氣勢的力量。

  學生還抓住字詞進行質疑,這種微觀的問題更能切入文章的精髓。如學生問:為什么說歸去而不說去?

  學生在討論中出現了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是偏義復詞,歸義已虛化。歸去就是去。

  師:意思就是去,那干脆就去去。柳永《雨霖鈴》中就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第二種意見認為,歸可能是襯詞,湊足音節的。因為詞是按律而唱的?梢該Q為我欲乘風而去。

  師:意思也通。但作者就是用的歸去,是否另有含義呢?換個角度,從作者的心境考慮考慮。

  第三種意見認為,歸涵義深厚。老師誘發到:蘊含著哪些深意呢,你們能否品味品味?

  生1:詩人把月宮當自己家鄉,到月宮就像回家一樣,所以說歸去。

  生2:說歸去,仿佛詩人是仙人似的,今天又要回去了。

  生3:說歸去,我感到了詩人在人世受壓抑,憂愁煩惱。

  生4:天上瓊樓玉宇,像郭沫若想象的天上街市不僅美麗富饒,而且精神自由。

  生5:我想到了騰格爾唱的《天堂》。(師:能唱兩句嗎?)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哎耶。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哎耶,還有你姑娘,這是我的家哎耶。我愛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師:天堂就是我的家鄉,所有要歸去。)

  生6:詩人所營造的月宮,不在建筑美、物品美,而在那是蘇軾理想的精神歸依之所。

  另有學生質問:影子為什么是清的,難道還有渾濁的影子?這什么意思?

  通過師生互動,這里的清影,是寂寞孤獨的影子。因為,清還有寂靜的意思。作者遠離故鄉和親人,中秋團圓時節,孤身仰望明月,顧影自憐。所以清影是說自己孤獨寂寞的身影。同是見月,同是在月下,也同是飲了酒,李白是舉杯邀明月,蘇軾是起舞弄清影。

  美在天上,美在想象,美易破滅,虛幻的美是不真實。位越高,才越高,人品越高,越易受打擊,心里越孤單,越覺寒冷。大學士高高在上,終遭貶。想逃避,但終究回到人間,表現了詩人執著于人間,留戀人間的溫暖,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去也為月,留也為月,都是月亮惹的'禍。

  在下片的欣賞中,首先欣賞詞人對月移過程的描寫。

  描寫人間的月色,通過三個動詞來展現:轉、低、照。

 。薄⒂米蠲赖恼Z言描述月移過程:月光慢慢轉過了翠閣紅樓,輕輕灑進了雕花的門窗,脈脈照著不眠的離人。

  2、這句暗含的真實意思是什么?

  賦月光以人的感情色彩,說明望月時間之長,思念之深。與天上的瓊樓玉宇相比,人間也是朱閣綺窗,富貴華麗。暗含著還是人間好。

  不應有恨,何事偏向月時圓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怎樣欣賞?我啟發學生憤悱:勸月不要有恨,實際月亮有恨,詩人也有恨,恨什么呢?

  月不懂人情,人離你卻圓。恨人生不得志,恨人生的無常。恨世事的難料。我與弟弟分別這么久,卻不能像月亮一樣團聚,這讓我有多痛苦;我借酒澆愁卻愁更愁,月亮卻又明又圓。這也是我無眠的原因,都是月亮你惹的禍,都是你的錯。詩人對月的怨恨越深,越說明他對弟弟的思念深切。

  你還欣賞詞人曠達語嗎?請找出來體會。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有聚有散,有離也有合,就像天有陰有晴,月有圓有缺,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與其煩惱,不如讓我們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 ,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

  學生共同的喜好的欣賞最后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嫦娟。這是詞人的詩意想象,也是詞人的美好祝愿,既祝福自己也祝福天下人。親愛的弟弟呀,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你我雖然遠隔千里,不是共享同一輪明月嗎?我們同在一片明月下,平安長久就是福。我的心也真,我的情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分片賞析了詞后,總有散的感覺,這就要設計一個環節讓學生統整全詞內容,我設計的是:假如你是蘇軾,你怎么向我們說詞的內容。

  我把酒對天發問:明月,你從何時就有了?在你美麗的宮殿里,現在是何年何月了?我真想駕著風,像個仙人,飛到瓊樓玉宇的月宮中去。我又擔心月宮太孤寂清寒,于是我決定留在人間,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冷清的天宮哪里有人間這樣有樂趣。

  月光慢慢轉過了翠閣紅樓,輕輕灑進了雕花的門窗,脈脈照著不眠的離人。月亮,你該不會故意跟我們過不去吧,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別離之時圓呢?這豈不是加深了人們離別的愁苦嗎?雖然你的陰晴圓缺總是與人世的悲歡離合不一致,但我知道,你的陰晴圓缺是自然現象,我們的悲歡離合是人之常情,在所難免的。我想借你表達一個美好愿望──祝每個人都平平安安、美美滿滿地生活,縱然遠隔千里,只要能共享這一輪明月、心心相通就是幸福了。

  五、聽唱會境

  播放王菲演唱的《水調歌頭》flash,學生通過詩畫唱,再悟詞境。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又有情,很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給我們以美的享受。

  有學生隨著跟唱。聽唱跟唱后,學生朗讀體會意境。

  大家已經整體感知了詞的內容,同學們不妨暫時忘掉自我,回到900多年前的宋代,設想自己就是蘇軾,仕途坎坷,被貶密州,思念親人,不能相見,中秋之夜,獨飲月下,此情此景,讓我們插上聯想與想象的翅膀,動情地朗誦《水調歌頭》。

  六、述說感悟

  學生學了這首詞后,有怎樣的收獲呢?我要求學生用這首詞里,有一種 在里面的句式說感悟。

  有一種思念在里面:看月圓,思念與弟弟團聚。

  有一種苦悶在里面:歡飲達旦,大醉,借酒澆愁;對人間不滿,想乘風歸去。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悲傷愁苦。

  有一種豁達在里面:在人間受排擠,但他還是覺得人間美好,天上瓊樓玉宇何似人間朱閣綺戶、平安生活。是他豁達的心化解了滿腹的苦悶。

  有一種祝愿在里面:祝愿每個人平平安安,長長久久地幸福生活。

  有一種哲理在里面:人生悲歡離合在所難免。

  有一種浪漫在里面:詩人端起酒杯問蒼天。在這里作者把天想象成能與之對話的對象,他不把天看成是高于自己的、主宰一切的神圣,表現了蘇軾的豪放與浪漫。

  有一種矛盾在里面:他既向往月宮,又擔憂想那兒的寒冷;既想擺脫人世的煩惱,又不忍心離去。表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有一種線索在里面:詞以月貫穿,句句寫月,創造出明月一般皎潔的意境。

  有一種文采在里面:擬人、反問、句式倒裝,抒情、議論、想像、美麗的傳說,共同成就了這首詠月絕唱。

  有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在里面:詩人對無情的月亮寄寓了無限的深情,營造了凄清而優美的意境,既抒發了感慨,又思念了弟弟,更表達了人生哲理,還創造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佳句,使我們見月就產生這種情感體驗。

  同學們已被蘇軾不凡的才氣與豁達的個性所感染,也讓我們更加喜歡蘇軾,更加喜歡他的詞,現在就讓我們飽含著對這位大文豪的仰慕,共同背誦這首詞。

  七、借月許愿

  古今一輪月,千載寄情思。古人望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表達了無限的情思,寄托了美好的愿望。讓我們也來許個心愿:

  好花常開,幸福常在。

  祝天下人團圓幸福。

  祝每個家庭和和美美。

  祝兩岸早日團圓。

  你們的祝愿是一瓣瓣的心香,美好而多情,愿你們的祝福早日變成現實。讓我們在漫漫的人生長路上,笑對人生,做一個最好的你!

  【教學點評】

  楊先武老師執教的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為安徽省新課程典型課例被拍成光盤,其教學的主要特色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創設情境,以情激情

  情感是教學藝術魅力形成的關鍵因素。通過《花好月圓》MTV導入,渲染情境;通過范讀,榜樣引路;通過音樂伴讀激發學生讀詩的欲望;通過古詞新唱,感悟詞的意境。學生陶醉其中,隨意跟唱,不經意地融入意境。教者以激情傳遞著作者之情,感染、喚起學生的激情。

  二、以多種形式的讀為主線

  聽讀、評讀、自由初讀、邊讀邊查、探討研讀、自練朗讀、教師范讀、學生范讀,最后的本課小結,也以師生齊誦全詞而代之。整個教學過程的起承轉合、思研議結,縱究橫拓,都始終扣在誦讀──理解這根主軸上。緣起于讀、發散于讀,領悟于讀,歸結于讀(情感體驗與體現)。為語文尤其是古詩詞教學中如何讓讀走出峽谷,多層次、多種形式的靈活運用,提供了很值得借鑒的范例。

  三、隨機點撥,相機誘導

  討論到聯想和想像的時,聯系到學生學過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講歸去時,引用騰格爾唱的《天堂》。為理解詩人對人世的熱愛引用《還珠格格》主題歌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引導多是隨學生之意的商量、探討,隨課文之意的設疑、設境。如即時引用都是月亮惹的禍,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詞,增添了趣味。

  四、美文美教,注重學生的感悟

  學生暢意的讀,詩意地說感悟,理解詞的內容時,問學生假如你是蘇軾,你會怎么說?總結時,要學生用有一種( )在里面的句式來說,富有創意。最后讓學生借月傳情達意,寄托美好心愿,學生表達了強烈的真誠情感,又與詩人一起共鳴,從而陶冶了美好的情操。

水調歌頭教案 篇5

  導入: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

  有關常識:

  詞,詩歌的一種,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樂章”、“歌詞”等。詞按字數的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字至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三大類。按詞的段落的多少又分成:全詞只有一段的叫“單詞”,二段的叫“雙調”,三段的叫“三疊”,四段的叫“四疊”。詞的段落叫“闋”或“片”,從上片到下片講究銜接貫穿,意思前后相承,叫“過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換頭”或“過變”。依照已有的詞調寫的叫“填詞”或“依聲填詞”,自己譜曲自己寫詞的叫“自度曲”,《揚州慢》屬后一類。詞常見有“令”、“引”、“近”、“慢”的分別,“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稱“近拍”,相當于“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稱,指節拍較慢,聲調延長。慢詞的字數較令、引、近的詞字數要多些。宋代詞風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周邦彥、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詞為艷科”、“詩莊而詞媚”,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豪放派以蘇、辛為代表,主張“以詩為詞”、“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故為豪放不羈之語”,格調高昂、取材廣泛。

  朗讀全詞,疏通文字。

  1、念奴嬌:詞牌名。后人還以《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

  2、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大喬”嫁給孫權的哥哥孫策, “小 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曹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二喬”擄為己有的典故。

  3、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和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討論分析課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與父蘇洵、弟蘇轍進京,并與蘇轍同科進士及第,父子三人文名大震,號稱“三蘇”。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構成文字獄“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出健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實不滿的心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聽讀課文的錄音。

  講讀上片。

  1、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六、七、八句。

  2、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

字詞



特點



角度



修辭



基調





險怪





夸張



豪邁奔放



穿



高峭





洶涌





比擬





水石相擊





狂瀾奔騰





比喻





水色純白





  3、赤壁之景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姿態、聲音、色彩,無不逼真,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并暗寫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的雄姿,表現了作者的豪邁奮發。

  4、一、二、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有誰說說它的好處在哪里?

  詞一開篇就境界開闊,氣象恢宏,大江東去,淘空一切,“浪”怎能沖洗千古風流人物呢?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無數杰出人物在詩人的視野里都如滾滾長江水一去不復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產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5、四、五句寫赤壁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人道是”三字用得極巧,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詩人只是借此抒發感情,并不想做考據家。

  6、上闕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啟下。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之土。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在諸多英雄中,作者選擇了誰作為詠誦的對象?

  7、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內容。

  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講讀下片。

  1、閱讀下片前六句,討論刻畫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基調怎樣?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喬初嫁”美人襯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史書記載,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周瑜,不久吳主孫權又拜周瑜為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突出地表現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的形象。“羽扇綸巾”,描寫周瑜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閑雅,一派儒將風度!罢勑﹂g,檣櫓灰飛煙滅”,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概。

  “故國神游”,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向往。這種向往在兩鬢斑白功業無成的現實面前變得可笑。“多情應笑我”是倒裝句,須解作:應笑我多情。

項目



周瑜



蘇軾



年齡



24歲



47歲



婚姻



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發



職位



東吳都督



團練副使



際遇



功成名就



功業未就



基調



感奮



感傷



  2、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等經世濟時的人物,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對人生的虛無態度。

  本首詞是詞人經歷了烏臺詩案,幾乎被殺,幾經周折被貶黃州,“魂飛湯火命如雞”,經過這樣的憂患被貶到黃州來,他內心有他的憂患和悲慨,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但是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他把這種悲慨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奮”壓倒了“傷”。本首詞主要表達了詞人悲慨之中的曠達和豪放。對周瑜的追述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3、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卻短暫,于是有人嘆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游戲一場夢”。那么,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人生如夢”,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著?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4、朗讀下片,總結。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合。

  比較閱讀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歸結這兩首詞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詞的特征。

角度



特點



思想



積極、樂觀



意境



高遠、壯闊



風格



奔放、灑脫



  附錄:歷代評論家對本首詞的評價和相關資料:

  大藝術家即便錯,也會錯出些魅力來。

  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因此不妨說蘇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現者,而且也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構建者。 《蘇東坡突圍》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杰作前奏已經奏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誕生。 《蘇東坡突圍》

  一個人是要在憂患艱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 【加拿大】葉嘉瑩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烏夜啼》(只有悲哀沒有反省和超脫)

  舉杯邀明月,對影三人。 李白(是寂寞悲哀之中的飛揚)

  水調歌頭蘇軾

  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業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此詞是蘇軾41歲時所作,當時蘇軾與其弟蘇轍已經六七年不見了,他們之間一直是手足情深。

  1、 小序,有何作用?

  詞前小序,述作詞緣由(懷念子由)。

  2、 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后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上闋----望月(寫景)

  下闋----懷人(抒情)

  3、 上闋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風、清影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4、描寫虛景運用了什么方法?想象中的月宮生活是怎樣的?

  想象。月宮生活幸福美滿,不知“今夕是何年”,沒有煩惱,想要“乘風歸去”,美妙圣潔,“瓊樓玉宇”,然而高而寒冷。

  5、上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上天,是作者對理想的追求、失意的苦悶,是超塵出世的消極思想的反映;下地,是作者對人間生活的留戀和熱愛,是超然達觀思想的反映。所以,上闋是作者“遁世”與“入世”思想的矛盾,但入世思想戰勝了遁世思想。

 。1)、 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2)、“懷子由” 體現在詞中哪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寫出了什么?

  月“轉”“低”表示夜深,“無眠”表示離情正濃。

  主題:

  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水調歌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情緒變遷及其原因。

  2學習詞中的想象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作者情感的分析。

  難點:情感變化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關于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宋仁宗嘉祐二年中進士,宋神宗時,王安石實行變法,他持不同政見,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東諸城縣)、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后被新黨中部分人羅織文字獄,興起“烏臺詩案”,下獄,經救援出獄,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舊黨執政后,被招還,任翰林學士、禮部尚書。但又與舊黨意見分歧,遭排擠出任杭州、穎州等地地方官。當變了質的新黨再度上臺,蘇軾又被貶到惠州(今廣東惠州)、儋州(今海 南島儋縣)等地,徽宗即位時遇赦北還,死于常州。

  蘇軾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各個藝術領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它的詩歌題材廣泛,敢于反映現實生活。他的詞,開拓了詞的境界,其風格豪放婉約兼而有之。他的散文揮灑自如,隨物賦行,寫景抒情,十分自然。有《東坡全集》。(參考內容:他的思想出入儒道,雜染佛禪,既能關注朝政民生,保持獨立的見解,又能隨緣自適,達觀處世。宏博通達的學識才華和飽經憂患的人生體驗,也玉成了蘇軾詩歌體裁多樣,內容廣博,立意新奇,呈現出“吞五湖三江“的氣象。他的一生政治諷諭詩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蘇軾詩中數量最多,對后人影響也最大的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如《赤壁懷古》、《題西林壁》)

  蘇軾的詩今存2700多首,有著豐富多彩的風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簡淡自然。他歲善于運用新奇形象的比喻來描繪景物,闡發哲理。尤其是長篇古詩大多博用比喻,聯想無窮,語言流暢,氣勢奔放。他還善于幽默曠達的筆調,隨時生發奇警新鮮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這都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征。他的詩詞沖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詞為“艷科”的舊框框。他和南宋的辛棄疾行成詞壇的“蘇辛”豪放詞派。他的散文,書,畫等成就都很高。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資稟忠愛,議論英發,歷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為天下所宗仰,蓋過歐陽修為文壇領袖。喜交游,推獎后進不遺余力,一時知名之士皆歸之如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號稱蘇門四學士。有東坡集行世。)一言以蔽之:《蘇軾傳——智者在苦難中超越》

  二、詞的簡介: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也叫“長短句”。

  詞一般以“闕”或“片”為單位,一般認為只有一片的稱為“小令”或“單調”(如李清照的《如夢令》)、兩片的是“雙調”(比較常見)、“三疊”和“四疊”即有三片和四片,比較少見。詞必須有“詞牌”,最初“詞牌”與內容相關,后逐漸成為一種形式,只起到規定字數和格律的作用。

  三、寫作背景: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當時蘇軾在密州任太守,與弟弟子由經年未見。這一年即丙辰年(1076年)的中秋節,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詞作。

  (也可在分析詞作的過程中插入介紹)

 。ㄔ谥星镌~中的重要地位: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余詞盡廢!保

  四、全體朗讀并正音。

  五、分析全詩(每一句的分析要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句:

  筆勢夭矯迴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在“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向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小結:

  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

  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

  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里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圓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

  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于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并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

  結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愿,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復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飽含感情。

  小結: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

  六、總結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無限熱愛。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恒的宇宙和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在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七、拓展延伸: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有關中秋月亮的古代詩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獜埦琵g《望月懷遠》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鸥Α对乱箲浬岬堋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畎住栋丫茊栐隆

  課外比較閱讀

  (1)《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ㄍ踅,字仲初。一生困頓,晚年凄涼。早年以宮詞著稱。中年以后,詩風轉變,樂府詩反映勞動人民生活面貌揭露統治暴行,與張籍齊名。)

  “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下,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他們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后進入睡鄉。“冷露無聲濕桂花”: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意境悠遠,耐人尋味!敖褚乖旅魅吮M望,不知秋思到誰家?”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里凝神矚望嗎?同是望月,而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落誰家”,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的深沉含蓄。此詩意境很美,運用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氣氛,把讀者帶進了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

  (2)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原詩共四首,此為第一首。抒發了壯志難酬、宏圖難展、無人可與共語的極度的寂寞孤獨之情。李白愛飲酒作詩。月下獨酌本是極孤獨苦悶極寂寞無聊的事,作者卻又歌又舞又醉飲,煞是熱鬧!月、影本是無知無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擬人化,視為知己,引為同調,與卑鄙齷齪的塵世相比,真可謂是無情勝有情了。

  詩的題目是《月下獨酌》,而李白豐富的想象,描述了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場面,表面看來,詩人真的能夠自得其樂,而背景則是無限的凄涼。詩的整篇,都給人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赡苷沁@種無與倫比的孤獨感成就了這位千古奇才。

  (3)把酒問月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此詩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恒、美好而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顯露看一個孤高出塵的詩人自我。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方能有之。題下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彼不自問而令予問之,一種風流自賞之意溢于言表。

  全詩從酒寫到月,從月歸到酒;從空間感受寫到時間感受。其中將人與月反反復復加以對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繪與神話傳說,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顯露著一個孤高出塵的詩人自我。雖然意緒多端,隨興揮灑,但潛氣內轉,脈絡貫通,極回環錯綜之致、渾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轉韻,平仄互換,抑揚頓挫,更覺一氣呵成,有宮商之聲,可謂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為創調”(王夫之《唐詩評選》)。

水調歌頭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因此,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適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一種好辦法。本課主要寫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作名詞《水調歌頭》的經過,屬于“文包詩”類文章。課文用詞豐富傳神,意境深遠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間流露出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積極人生態度和廣闊胸襟。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為此,我運用自主探究與朗讀感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聯系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并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二、主要教學過程:

 。ㄒ唬⿴熒勗挘胝n題:

  1、同學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要來到了,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特別圓。古代文人都喜歡以月亮為題材寫出了許多優秀的詩篇,你能說幾句嗎?

  2、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與月亮有關的文章。

 。ò鍟旱溉碎L久)

 。ǘ┞撓嫡n題,鼓勵提問:

  1、看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師歸納:

 。1)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生了什么變化?

 。2)書上寫的那幾句詞該怎樣理解?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

 。ㄈ┏踝x課文,抓住情感線(著重圍繞第一個思考題):

  1、學生自讀圈畫(讀的形式可多樣化)。

  2、組織交流,教師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3、引導學生看板書再提問,即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埋怨?寬慰?(重點學習目標)

  (四)轉換師生角色,深入探究課文:

 。▽W生扮演蘇軾,教師充當四年級的小學生)

  1、學習1—3自然段:

 。1)師:蘇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在品嘗月餅,欣賞明月,您老為什么如此“心緒不寧”呀?

 。2)學生讀書準備。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說話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說服力,使人信服。

  (其間穿插多形式的朗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蘇老先生,您在遙遠的他鄉思念弟弟,“每逢佳節倍思親”嗎!這我已經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誰呀?

  (2)學生說(穿插讀)

  (3)看圖想象(利用多媒體):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時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點讀好: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學生練習讀——指名讀(評點讀)——齊讀第四自然段

  3、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師:蘇先生,后來你的心情變了,還吟誦了一首千古名詞,最后五行我已讀過,可我還是不明白這幾行詞怎么能表達你的“寬慰”之情呢?請您給我解釋一下,行嗎?

 。2)學生各自朗讀后兩段。

 。3)鼓勵學生小組(也可同桌)交流,圈畫重點句段,準備回答。

 。4)組織班級交流:

  ①指名說;

  ②小組間相互補充;

 、蹖W生在書上畫出相關詞的意思:

 。ㄖ攸c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軒熒纸巧x(分詞和詞的意思);⑤男女學生輪讀。

 。ㄎ澹├首x四、五、六自然段,加深體會作者情感。

 。┱n堂小結(結合板書)。

  三、板書: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埋怨:月圓人不圓

  寬慰:真情留人間

水調歌頭教案 篇8

  1教學目標

  1、 通過“品讀、研讀、賞讀等一系類的活動,把握詩歌意象,進而了解詞中的意境。

  2、聯系作者身世處境,結合詞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并學習蘇軾對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2學情分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一首望月懷人之詞,詞人形象的描繪出一幅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藝術境界。詞人深掩內心的郁憤,仕途上的失意悵惘,大醉之后的曠達,對胞弟的無限思念。或隱或現,借助明月這一意象,表現出來,形成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全體學生對本課的閱讀興趣,,然后指出大的探討方向,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并主動質疑,教師在其中擔導讀、歸納、點評的任務。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

  3重點難點

  1、通過“品讀、研讀、賞讀等一系類的活動把握詩歌意象,進而了解詞中的意境。

  2、聯系作者身世處境,結合詞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一,導入

  1,放音樂,王菲翻唱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渲染氣氛,使學生沉浸在詞所創造優美意境中。

  2, 學生齊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感受內容。并請學生描繪詞中畫面。整體把握

  活動2【講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研讀詞前小序, 思考以下問題。{小組合作交流}

  1,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小序中哪個字最意蘊豐富?讓我們窺見到詞的基本內容。

  學生展示,教師指導

  三。品讀上闋 ,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我欲乘風歸去”中的“歸”字應該怎么理解。

  2、“寒”字怎樣理解?是指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冷嗎?

  從“我欲 ” 到“又恐 ” 至“何似 ”顯示了此人怎樣的心理變化?

  以上過程中學生展示,教師點撥、指導。

  四、品讀下闋,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對“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句話用藝術化的語言進行擴展再創作,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富有哲理,請你聯系現實,結合事例。寫一段話進行解讀闡釋。

  解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古今中外還有哪些人在他們的作品中流露出和蘇軾一樣的心境呢。

  以上過程中學生展示,教師點撥、指導。

  五、賞讀全詞、把握全作者感情脈絡,小結全詞

  詞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變化?請用四個詞語依次描述。

  苦悶——矛盾——豁達——祝愿

  這首望月懷人之詞。形象的描繪出一幅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藝術境界。蘇軾官場的失意悵惘,深藏內心的郁憤,大醉之后的曠達、對胞弟的無限思念,或隱或現。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讀來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所謂“余詞盡廢”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活動3【作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布置作業

  把《水調歌頭》改成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詞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恰當的敘述,生動的描繪,很好的融入作者或顯或隱的情感。

【水調歌頭教案】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教案07-28

《水調歌頭》教案07-25

《水調歌頭》教案07-18

《水調歌頭》教學教案11-02

水調歌頭課堂教案09-26

蘇軾水調歌頭教案09-07

水調歌頭教案15篇09-17

水調歌頭教案(精選10篇)05-24

《水調歌頭》教案(15篇)06-27

精選水調歌頭教案4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