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的評課稿
下面我從教學目標的確立、教材的處理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兩個方面談點看法。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教材的處理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詞的風格介于婉約與豪放之間,有著深刻的內涵和復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內心矛盾的徬徨、自我寬慰的豁達,更有將個人榮辱上升到對天下人美好祝福的情懷,有人認為詞中的“宮闕”“瓊樓玉宇”暗指朝廷,這首詞表現了作者謁望回到朝中又擔心遭到排擠,打擊的苦悶與矛盾。總之,這是一篇比較難上的課文,關鍵在于“度”很難把握。如何科學、合理地確立教學目標,靈活地處理教材,是一大難題。《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八年級下冊中的,對于初一的新生來說,理解起來更是有不小的難度。
洪老師確立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全面,“三維目標”明確。洪老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確立了如下幾個目標:
①知識目標:在誦讀中熟悉詞,了解詞中所寫的內容。
②能力目標: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閱讀欣賞古詩詞的方法。
③情感目標:感受蘇軾身處逆境,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但從目標的達成度來看,情感的滲透略顯不足,學生對作者雖然身處逆境,但仍樂觀、豁達的積極的人生態度理解不深。
2、具體,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和導向性。從教學流程來看,本節課共分為七個板塊:新課導入、了解背景,朗讀成誦、品味字句,聯想想象、音樂欣賞,作業布置,板塊清晰。
3、適宜,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在對教材的處理上,洪老師有較強的駕馭教材的能力,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而必要的充實,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的,并且準確地把握住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在這節課上,洪老師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從實際效果來看,也是較成功的,主要表現在:
1、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洪老師播放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悠揚的旋律把學生帶入古典的意境中,非常自然地營造了與課文內容契合的課堂氛圍。洪老師把“東坡賞月圖”作為課件主菜單的頁面,也是非常好的,使學生對蘇軾的形象有感性的認識。在結尾部分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幾時有》,雖然曲作者和演唱者對這首千古流傳的詞理解未必很深,而且將“綺”字唱成了“yǐ”字,但這首歌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學生與這首詞的距離,起到了再現形象的作用。
2、運用多媒體,優化課堂結構。最突出的是課堂容量大,這不是傳統課堂所能相比的,而且課堂結構緊湊。借助多媒體,本節課七個板塊的轉換快捷而自然。初悟感情,漸入意境,獲得評價,再現形象四個層次很分明。
【水調歌頭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評課稿05-27
《水調歌頭》評課稿07-31
水調歌頭的評課稿10-25
水調歌頭的評課稿(精)07-04
《水調歌頭》評課稿(5篇)07-23
《水調歌頭》評課稿5篇10-04
水調歌頭的評課稿5篇10-16
《水調歌頭》評課稿合集5篇06-13
《水調歌頭》評課稿集合5篇09-02
《水調歌頭》評課稿匯編5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