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詩賞析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詩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愿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作品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主題歸納】
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郁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于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 人。與父蘇洵,弟蘇轍(zhé)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 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 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 府》。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的詩06-29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09-20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賞析07-23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何時有》原文及賞析09-23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01-20
蘇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11-05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說課稿09-05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鑒賞10-26
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說課稿06-06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古詩詞賞析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