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蜀道難》教案

時間:2024-08-18 21:38:48 蜀道難 我要投稿

《蜀道難》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蜀道難》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蜀道難》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蜀道難》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詩的寓意,《蜀道難》教案(多媒體教學)。

  2.了解李白的放達。

  3.感知鑒賞藝術手法。(難點)

  教學步驟

  一、范讀——點讀——齊讀。

  二、簡介。

  大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初詩人在長安之時。《蜀道難》是樂府舊題,內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

  三、重點詞語。

  詞類活用:猿猱欲度愁攀援/使人聽此凋朱顏/砯崖轉石萬壑雷/側身西望長咨嗟通假字:所守或匪親文言句式: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四、導讀。

  1、教材根據什么把這首詩分為三段?有哪些標志性的語句?——“問君西游何時還?”“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可見是送友人入蜀而作,為友人擔憂。也有其他說法。)

  2、三段中,“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各出現一次,各是從什么角度寫蜀道之“難”?各用一個字概括。——高、險、禍。

  3、第一段怎樣寫“高”?——開篇點題,主旨句一現,用感嘆、重復、夸張強調山高,奠定雄放的基調。——側面烘托: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寓高山阻隔之意;再以五丁開山的傳說說明蜀道的來由,渲染神幻雄奇的色彩;——再具體寫山勢的高危,突出路之難行。先用想象和夸張寫山之高,水之險;又用“黃鶴”“猿猱”來襯托山勢的.高危驚險;然后以山道曲折難行表現山高山險;最后又用想象,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可以用手觸摸到星星!

  4、第二段怎樣寫“險”?——一問一嘆,表達對友人的擔憂,烘托蜀道之險;——“但見”幾句渲染凄涼氣氛,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教案《《蜀道難》教案(多媒體教學)》。——“連峰”幾句渲染驚險氣氛,運用夸張:“連峰”“枯松”“飛湍”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急流之猛,渲染驚險的氣氛。

  5、第三段怎樣寫“禍”?——從寫景轉而言志,從劍閣的險要地勢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先寫蜀中劍閣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勢,易發生戰禍;——再夸張地想象戰亂慘景;呼喚友人,表明為友人的安全擔憂,更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五、總結。

  這首詩運用側面烘托、想象、夸張、反復等手法,以雄奇的筆調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麗險峻的山川景色,展現了蜀道高峻、崎嶇的面貌。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暗喻人生旅程的艱難,并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

  六、補充。

  關于這首詩的寓意,歷來解釋紛紜,莫衷一是。一說:劍南節度使嚴武欲加害于房琯、杜甫,這首詩系為擔心房、杜安危而作。一說:為諷刺章仇而作。按:章仇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寶五載(746)期間曾任劍南節度使,是個善于媚上取寵的人。一說:為諷諫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中幸蜀而作。認為這首詩中“問君西游”的“君”指的是唐玄宗。

  七、作業。

  背誦全篇。

《蜀道難》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一、了解李白的生平、寫作背景及寫作目的。

  二、體會作品本身所表達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美麗的詩歌語言及其深刻的含義。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鑒賞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教學設想

  《蜀道難》是李白最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品,其作品內容含量之大、藝術特色之奇妙為歷代評論家所稱道,然而無論對其創作目的的認識,還是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又使歷代評論者仁者見仁,眾說不一。對此,我們在教學中也不應該要求學生對作品必須充分認識和理解,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拿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以切實達到提高獨立鑒賞詩歌作品的能力的目的。具體的做法可以按照下列思路進行:課前預習(自學:通過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疏通詩歌大意,提出問題)→課上分組討論(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課下自學中發現的問題,并提自己新的見解)→課上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全班提出,全班學生發言談看法,最后解決問題)→課下總結歸納,就作品的某一方面寫評論或感想。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風格、本詩的創作背景和寫作目的。(以上內容分四個小組準備,每小組只準備一個問題,要全面、準確,每個問題由各小組出一名代表準備課上匯報。)

  2.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字詞,通讀全詩,熟讀全詩,以備課上教師叫起朗讀。

  3.弄清全文主要內容及感情脈絡的發展,準備復述(全班每個學生都準備)。

  4.每個人把自己在自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寫在紙上,在課前由課代表統一收齊交給教師,以供教師備課和課上討論使用。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作背景和創作目的。

  2.誦讀全詩,了解本詩歌的感情基調和脈絡。

  3.熟悉全詩,提出問題。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李白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蜀道難》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作。大凡杰出的作品都具有內容豐富、藝術特色多樣的特點。因此,學習這樣的作品,我們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說的束縛和制約,敢于思索、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二、檢查預習作業。

  1.根據課前布置,由四個小組的代表分別介紹作者的生平、作品創作風格、本詩創作背景和創作目的,在學生介紹的同時教師應給予必要的訂正和補充。有條件的學校,課前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將相關內容制成投影卡片、電腦幻燈片或打印成資料發給學生。(有關內容見“方案一”。)

  2.讓一名學生復述全詩主要內容,并請至少兩名學生補充說明。

  教師明確:

  本詩描述了蜀道山川的艱險,而以驚人的想像力和奔突在想像之中的濃烈情感見長。全詩分三段:第一段,以開辟之奇寫蜀道之難;第二段,以奇峻荒涼的景色之令人悚懼寫蜀道之險;第三段,由自然而及人間,表現對蜀中可能出現叛亂割據的隱憂,仍然不離“難”、“險”。體現全詩主旨的句子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3.朗讀。

  請三名學生分別朗讀三個自然段,每個學生朗讀以后,請全班學生指出其朗讀過程中的字音和音節的錯誤,教師應及時訂正。

  三、分組討論、交流。

  分組討論、交流有兩種形式(內容):一種是,教師把收集上來的學生在預習中的問題,系統整理歸納后,編上號,如果問題特別多就分散到幾個小組;如果問題少,就全部發給每個小組。另一種是,教師不把收集上來的問題分給各小組討論,而只讓每個小組討論本組成員提出的問題。

  活動方式:

  學生:

  首先分成活動小組(小組的多少、大小應視班內人數或其他具體情況而定),每個小組應該有一名負責人,負責召集、組織活動并負責做好記錄,待下節課全班交流時發言(或給答案,或提問題),其他同學應對每一個問題(或老師分給的題目,或本組同學提的)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達到互相學習。互相補充、共同提高的目的。討論的問題,可以涉及作品的任何角落,小到一個字的讀音、解釋,大到作品的思想內容、寫作特點。

  教師:

  要密切注意每個小組討論的進程,掌握討論的時間,巡回輔導,指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詩歌第一自然段,熟讀第二、三自然段。

  2.收集各小組討論后仍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課下思考,準備下節課發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繼續朗讀練習。

  二、重點鑒賞詩的主要語句的深刻含義和重要寫作技巧。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我們經過課下大量地查閱資料和上一節課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對《蜀道難》這首詩一定有了比較深的認識和理解,產生了不少新的看法。不過也一定還有不少想不通、弄不明白的問題,那么這節課就來個全班討論,大家共同提高。

  二、朗讀背誦。

  1.提問個別學生,檢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誦情況。

  2.全班學生齊讀第二、三自然段。

  三、全班討論、交流。

  根據上節課分組討論的情況,全班學生討論、交流的方式要相應變化,大致有兩種情況:

  一是每小組的代表按照老師分給的題號逐一向全班同學匯報(說出答案或提出問題)。

  二是全班每個學生不必拘于順序和形式,隨便提出自己的問題或對問題的看法。

  活動方式:

  學生:

  按順序或隨便提出自己仍然弄不清的問題,或提出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后,全班其他學生可以隨便地、不拘形式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同意或反對),并認真做好筆記。

  教師:

  首先要組織好學生討論、交流,注意隨時調節討論、交流的氣氛,對所有問題要給出較為準確的答案或較為明確的說法。有些問題答案不是惟一的,特別是一些語句含義的理解本來就可以見仁見智,要給學生講解明白,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就應給予肯定,對答案不必要求整齊劃一。

  四、布置作業。

  1.背誦第二、三自然段,熟悉全文內容。

  2.就課上討論、交流的問題中,找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寫一篇研究性報告,不得少于700字,下節課課上交流。

  參考題:

  1.《蜀道難》一詩的文體特色。

  2.探索李白寫作《蜀道難》一詩的背景及目的。

  3.從《蜀道難》一詩看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

  4.李白詩風與杜甫詩風比較談。

  5.詩中有幾處用典,作用是什么?

  6.開頭連用三個嘆詞,其用意何在?

  7.全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8.主旨句在全詩中反復出現三次,有何作用?

  9.全詩的夸張。

  10.全詩感情的脈絡是如何一步步發展的?

  11.本詩哪些情節體現了詩人奇特的想像和大膽的夸張?

  12.李白的政治預見性是如何體現的?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一、充分認識《蜀道難》思想內容的精深、藝術特色的絕妙。

  二、繼續品味《蜀道難》語言的華麗,體會作者胸懷的博大。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李白作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用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他有許多優點,但也有許多缺點,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希望通過這首詩的學習對這一歷史人物及其作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二、檢查全文背誦。

  (檢查方法如前)

  三、組織交流。

  交流方法可以先小組交流,選出好的再全班交流;也可以直接全班交流,誰愿發言誰說。這樣,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交流。

  教師:對學生交流中出現的閃光點要及時給予肯定,對交流中出現的錯誤要及時指出。

  四、布置作業。

《蜀道難》教案 篇3

  一、課文悟讀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內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并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全詩以強烈的詠嘆憑空起事,繼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躍式的詩歌情感結構,給人以奔騰回旋的動感;流走于其中的氣吞山河的宏偉氣魄,給人以滌蕩心靈的強烈震撼。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汪洋捭閩,變幻莫測,處處險中見奇,展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

  詩的開首4句是全篇的總綱,以后按蜀道的由來、歷史,蜀道沿途各處高峻、陰森、險惡和動蕩不定的社會情況等內容次第寫來,鏡頭一組比一組驚心動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在詩中反復疊現吟唱,作者以酣暢淋漓的筆墨,創造出了一個神奇驚險、雄健開闊的高遠境界,使全詩的情感始終處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蕩,余韻悠長。

  二、亮點探究

  1.詩人是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

  探究學習: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李白正是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2.連峰去天不盈尺AA冰崖轉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探究學習: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3.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探究學習: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馳走風云,鞭撻海岳,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在表現手法上你最欣賞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尋找美點。教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因為鑒賞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得到的,所以,教師要放開手,讓學生說,同時要多肯定學生,讓他們嘗到鑒賞的甜頭,堅定地走下去。當然在學生不知從何說起時,教師可拋磚引玉。

  5.全詩最后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

  探究學習:在風云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以為鑒戒,警惕戰亂的發生,并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是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雙關語句,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為詩篇增加了現實的內涵、深厚的意蘊。

  三、選題設計

  1.太白風采與盛唐氣象之間有何聯系?

  研究方法:

  (1)查閱相關的書籍,收集有關資料。

  (2)整理李白詩詞中最能表現其風采的詩句和盛唐歷史文化方面的史料。

  (3)在上面準備的基礎上,分組探究,仔細分析,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系。

  參讀書目:

  (1)《唐詩鑒賞辭典》。

  (2)王運熙《李白研究》,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

  (3)茆家培《中國李白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

  (4)林庾《詩人李白》,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4年版。

  (5)馬鞍山市李白研究會編《中日李白研究論文集》,中國展望出版社。

  (6)胥樹人《李白和他的詩歌》。

  (7)汪靜之《李白研究}。

  (8)王瑤《李白》,華東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9)《古代文學家傳記》(上),中華書局出版。

  2.《蜀道難》主題思想探源。

  研究方法:

  (1)分小組探究,然后綜合。

  (2)查閱資料,整理不同說法。

  (3)小組討論,確定比較合適的觀點。

  (4)上網查詢,多方求證。

  參讀書目:

  (1)《唐詩別裁》。

  (2)《唐宋詩醇》,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3)《中華活頁文選》(成人版),1998年第24期。

  (4)顧炎武《日知錄》。

  3.我心中的詩仙李白。

  研究方法:

  (1)廣泛閱讀李白的作品,不僅僅限于詩歌。

  (2)查閱李白的傳記。

  (3)在廣泛占有材料的基礎上,梳理對李白的獨特感悟。

  參讀書目:

  (1)《古代文學家傳記》(上),中華書局出版。

  (2)汪靜之《李白研究》。

  (3)《河岳英靈集》。

  (4)《唐詩鑒賞辭典》。

  (5)胥樹人《李白和他的詩歌》。

《蜀道難》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學習“蓋”“所以”“以”“觀”“名”“其”等文言常見詞語的用法。

  2、體會文言斷句及句中停頓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點。

  3、學習本文以記游寫感的寫法,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觀點。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作者的觀點。

  2、難點:記游寫感的寫作方法。

  【學習內容】

  整體感知

  《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記,寫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當時他34歲,正在舒州任通判。與兩位朋友和兩個弟弟同游褒禪山后,寫成此文記游,并抒發自己的感想。

  全文五段,前兩段是記游,記敘褒禪山的來歷和登山游賞的過程。中間兩段是借游賞經歷抒發一番有關治學的議論。最后一段,補敘同游者的情況。

  第1段緊扣題目,說明褒禪山命名的由來,以及辨釋“花山”之“花”乃“華實”之“華”的誤讀。。

  第2段則全是記游。

  第3段集中抒發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體會。這是全文的重心,也是作者思想意念之所在。

  第4段,與第1段仆碑文字和讀音問題相照應,由山名讀音的以訛傳訛,聯想到古籍的以訛傳訛,觸目傷懷,產生無限感慨,“何可勝道也哉!”作者從個別問題提升到對普遍現象的認識,因而提出“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須去偽存真的`道理。“深思而慎取”,如此立論,正是倡導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認真的求實精神。

  第5段,是古代游記的慣用格式,即交代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從而收束全文。

  小結:文章以議論為主,記敘與議論相結合。記敘簡明,議論深刻,不枝不蔓,重點突出,脈絡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說明了學人治學應具有頑強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偽存真的嚴謹態度。

《蜀道難》教案 篇5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詩歌創作特色。

  2.要參照課文注釋,大體讀懂詩意。

  3.把握詩歌情感基調,走進詩歌神奇的藝術世界。

  4.運用誦讀技巧,朗誦詩歌。

  (二)過程與方法

  1.講授法:幫助學生疏通詩意。

  2.誦讀法:兼顧誦讀技巧和詩歌感情基調。

  3.合作探究:訓練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合作能力。

  4.啟示法: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5.借助教材和多媒體等教學設備。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所描寫的蜀道之難及其載負的情感。

  2.進一步領略李白詩歌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1.詩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

  2.多種藝術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張、想象、比喻等。

  3.詩歌主旨的分析。

  三、課型

  新授課。

  四、課時

  1課時。

  五、課文概述

  《蜀道難》是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單元是唐詩單元,《蜀道難》是開篇,在講解中要兼顧教學目標和單元目標,同時要涉及詩歌誦讀技巧,為接下來幾篇詩歌的講解作鋪墊;《蜀道難》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寫蜀道之難的過程中,以豐富的想象,卓越的藝術構思,縱橫飛揚的辭采,創造出了一個神奇的藝術世界,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值得師生鑒賞其魅力。

  六、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1.方法一:展示有關蜀道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視覺觀察蜀道的特點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接著共同賞析幾篇描寫蜀道難的詩作,看看它們的表現手法,進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難》。

  2.方法二:可結合課后練習第四題,借用李白“謫仙人”雅號的由來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難》。

  【設計意圖】主要是激發學生興趣,拓展他們的思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課程導入部分是必須的,好的開端等于成功課堂的一半。

  (二)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1.作者生平。

  注:學生雖然熟知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教師應梳理作者信息,讓學生對李白的認知成系統。

  2.創作背景。

  注:可結合唐代文人壯游天下以求功名為大背景,特別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時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賀知章對《蜀道難》的賞識。

  (三)樂府詩和樂府古題

  1.樂府詩相關知識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于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制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歌詞的來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專門創作的;一部分是從民間收集的。后來,人們將樂府機關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詞,于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

  樂府雙璧為《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是收羅漢至五代樂府最為完備的一部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樂府詩集》現存漢樂府民歌40余篇,多為東漢時期作品,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與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辭表現愛恨情感,較為傾向現實主義風格。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

  2.樂府古題常識

  亦稱“樂府往題”,樂府詩類別名。即“擬古樂府”。漢樂府“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亦足以觀風俗,知薄厚”(《漢書?藝文志》),為漢末魏晉以來詩人所繼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藝術風格,并沿用其舊題寫了許多不再入樂的.樂府詩。唐詩人更大量借用樂府舊題抒寫時事,從而賦予舊題以新生命。

  【設計意圖】雖然必修二中學習過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和樂府古題《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紹一下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溫故知新。

  (四)文本解析

  1.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

  注: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聽:字詞讀音、句式停頓、情感基調。

  (2)學生齊讀

  注:在學生齊讀之前,教師應結合相關資料,指導學生朗讀技巧。

  2.細讀文本,梳理文句(重點)。

  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按字句段的順序進行,類似于文言文的串講,但不等同于串講,在把詩句分離之后,要有句段的整體觀。結合注釋及參考資料讓學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描寫內容和寫作手法及作用上要做適當的點撥,原因是《蜀道難》里的詞藻比較新奇豐富,意象和技巧運用較多,學生理解有難度,也是為下文問題探究作鋪墊。

  3.小組合作,問題探究。

  (1)從課文可知,李白對“蜀道難”一詠三嘆,試概括三嘆的內容。

  參考要點:一嘆蜀道之高險,二嘆蜀道之驚險,三嘆蜀道之兇險。

  注:一詠三嘆是本詩的行文特點,也是讓學生宏觀把握詩歌的線索,結合第一部分的整體感知,通過此小題檢查學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2)說說全詩為什么反復詠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參考要點:首先明確這是反復(復沓形式)的表現手法,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應結合具體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結構和詩歌主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既是作者詠嘆的主題,也是詩意轉折和抒情變化的標志。它在第一段出現,像晴天霹靂震撼人心,開啟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現,承前啟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巖不可攀”,引發后面的“其險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現,曲終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關心之意,溢于言表。從形式上看,每次呼出這句話,都完成了一種韻律的轉換,即抒情、議論和描寫之間的交替。

  (3)請結合具體文本,談談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參考要點:豐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張揚厲的筆法,流轉華美的韻律。(這是主要的藝術特色,在學生回答后,需要老師點撥和補充,學生如果體會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肯定)

  (4)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參考:關于這首詩的立意,歷來眾說紛紜,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說法。

  A.為憂慮房琯、杜甫而作,認為作者寫此詩是擔心身為劍南節度使的嚴武會危害在蜀的房琯和杜甫;B.諷刺安史之亂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為給李白集作分類補注的元人肖士;C.諷刺四川軍閥章仇兼瓊;D.“即事成篇,別無寓意”,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簽》和顧炎武《日知錄》為代表。經今人研究,前三種說法,或于史實不符,或于時間不對,都很難成立。所以我們以第四種說法為基礎,認為本詩的主題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襲樂府古題的“即事成篇”之作。(有關主旨的爭議應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有所了解,但應提醒學生注意主旨的理解應有理有據于文本,不可牽強附會。)

  【設計意圖】古典詩歌解讀應以文本為本位,進行細讀,在學生整體感知后,由教師引導分層分析詩句,將詩歌壓縮的內容展開,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淀和思考,只有理解了詩歌的字面意義,文本的深入才有了基礎和前提,體會詩歌的方法精髓在于文本細讀,所以在“細讀文本”部分重點是梳理字句,析詞解句是詩歌解讀的最為基本的方法,但是它不是跳躍性地選取應試性的考點講解,而是注重發掘詩歌的內涵和藝術,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會讀詩,讀懂詩,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狀態;“整體感知”到“文本細讀”再到“問題探究”,三個模塊重視的是基礎,能力層級是提升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解詩的方法。

  4.反復誦讀,讀出韻味。

  可以欣賞不同的名家朗誦視頻,幫助自己理解。

  【設計意圖】李白作品,渾如天成,不可節解,所以要多多誦讀,進行整體觀照。通過反復誦讀、美讀,當能更好地領會這首詩的妙處。

  七、課后作業

  1.《行路難》(其一)與《蜀道難》寫作時間接近,請結合你對這兩首詩寫作目的的理解,對比分析這兩首詩的寫作手法和情感狀態。

  2.讀宋代石介的《蜀道自勉》,說說它與李白《蜀道難》的寫作重點和思想感情各有何不同。

  潮陽章煙墨,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沖江霧行,夜枕江濤眠。

  蛟蜃作怪變,時時攀船舷。

  魚龍吐火焰,往往出波間。

  故為相恐怖,倏忽千萬端。

  道在安可劫,處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効,月食二萬錢,

  自清西南來,此行非竄遷。

  蜀山險可升,蜀道高可緣。

  上無嵐氣蒸,下無波濤翻。

  步覺閣道穩,身履劍門安。

  惟懷史部節,不知蜀道難。

  【設計意圖】勾連舊知,比較閱讀,仍是做整體觀照。

《蜀道難》教案 篇6

  【教學內容分析】

  《蜀道難》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語文必修3的課文。這一單元的內容主要是唐代詩歌。作為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蜀道難》具有一種示范的作用。這種示范作用一方面體現在展現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巔峰時期的作品風貌,從而感受時代與文學的聯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過引導學生誦讀、鑒賞《蜀道難》,進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學會閱讀其他唐詩作品。

  在詩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對象。這個中國詩歌史上的巔峰詩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點燃了盛唐詩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詩歌放在這一單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窺豹的作用。通過了解李白的詩了解李白,又進一步了解唐詩的風采。在之前上過的唐詩引導課的基礎上,我希圖通過誦讀與鑒賞兩個層面結合李白這位詩人來閱讀他的詩。使學生能被古典詩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學情分析】

  《蜀道難》是一個樂府舊題。在行文上有別于學生經常誦讀的格律詩,它不像格律詩一樣以對偶句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這就增加了誦讀時情感把握的難度。高中的學生在思想上漸漸從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達上卻正相反由開放轉向了封閉。而詩歌閱讀鑒賞恰恰需要的就是學生敢于開口去誦讀,在這一點上,詩歌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現了矛盾。

  在詩歌教學上,學生已經接觸過現代詩歌,對詩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詩乃至整個古典詩歌的魅力,僅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難》的教學上,意象是一個跳板,它連接著學生的已知與未知。學生可能會被古奧艱深的用詞抑制了興趣,但詩歌豐富的想象世界與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導學生主動誦讀主動探究的一盞明燈。

  【設計思想】

  針對學生對誦讀古詩的畏縮情緒,我決定以兩條主線貫穿全課。一條主線在于從把握情感、掌握停頓、理解內涵三個有著層層遞進關系的角度指導學生如何誦讀和感受一首詩歌。另一條主線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難》的句法特點、主旨情感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探究李白對樂府舊題詩的創新和超越,進而探討李白豪邁飄逸的浪漫主義詩風。而這兩條線的交匯之處就是詩人“李白”。第一條線屬于“表”,第二條線屬于“里”,正是如此,讓學生表里結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詩人李白之“大”。在授課過程中,采取多樣的誦讀方式來把握詩歌,讓學生從多方面接受朗誦這一藝術表現手法,進而能夠主動的去誦讀。這樣既起到引導學生敢于誦讀的作用,又能夠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詩歌。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詩歌的藝術手法,如章法、意境、聲韻等。

  2.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誦讀品評賞鑒,體會想象、夸張的藝術特色。

  3.情感培養目標:讓學生走近激情、浪漫、詩性和放達。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 教學重點:

  1、從學習詩歌的朗誦入手,領會詩歌循環往復逐層深化的情感節奏和豪邁飄逸的氣勢。

  2、借助于“剝皮抽筋”法,探究本詩情感主旨。

  3、本詩語言及藝術手法鑒賞,體會李白豪邁飄逸浪漫詩風的形成。

  二、教學難點:

  1、鑒賞李白激昂俊逸的詩風.

  2、探究本課的情感主旨。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

  2、 點撥法。

  3、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4、 多媒體影音。

  【教學過程】

  一、請您欣賞

  PPT展示畫面,引入本文教學(PPT展示)

  二、寫作年代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初詩人在長安之時。《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記載:“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業贄謁賀知章。知章覽《蜀道難》一篇,揚眉謂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書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進士,活了八十多歲,一生只有此作,其說當有根據。

  研究者認為李白十六歲創作《蜀道難》 東方網03年9月3日消息:四川平武縣學者曾維益經過十多年研究發現,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成名作《蜀道難》的時間是在其20歲之前,而且該詩作于古江油關(今平武縣南壩鎮)。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藝術特點,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瑋絢麗,語言清新自然,是繼屈原以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馳騁想象,運用神話的離奇境界,把自己熱烈的感情傾注到所描寫的對象之中,以驚俗駭世的筆墨,恣意揮灑,描寫了壯麗奇譎的世界,借以抒發個人懷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撻封建社會的丑惡淋漓盡致,杜甫曾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皮日休說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詩歌中強烈的愛憎之情和藝術魅力,千百年來一直鼓舞著人們,激發著人們,是我國人民精神財富中的瑰寶。

  三、經典評論(PPT展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

  千古一詩人—-----杜荀鶴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余光中《尋李白》)

  四、走進新課

  1、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學生集體朗讀,教師注意其讀音及停頓。

  2、釋題:

  “蜀道難”,古樂府舊題。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初年,從詩的內容來看,很可能是詩人在長安時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

  3、聽讀全詩 注意讀音(PPT展示,播放錄音)

  噫吁戲(yī xū xī) 魚鳧(yú fú) 猿猱(náo)

  (mén)參(shēn)歷井膺(yīng) 巉(chán)巖

  飛湍(tuān) 喧豗(huī) 砯(pīng)崖 萬壑(hè)

  崢嶸(zhēngróng) 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五、討論分析(學生聽名家范讀,再次朗讀并思考)

  1:全詩三節,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第一節,道蜀道來歷,狀蜀道高峻——感嘆蜀道的高峻難行。

  第二節,寫景物凄清,狀山水險惡——感嘆蜀道的艱險可畏。

  第三節,摩劍閣險要,想殺人慘景——嘆蜀道的高峻、艱險、可畏。

  2:奠定全詩抒情基調的詩句是什么?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這是一個感嘆句,也是貫穿全詩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含有豐富的詠嘆意味。它在詩中先后出現三次: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之要。詩人的思想、情感盡在“三嘆”之中。

  3:詩人怎樣表現蜀道的高峻?(PPT展示)

  4:詩作是如何表現蜀道的險?

  從環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難。

  “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 使人聞聲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涼荒寂的環境氣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難。

  從風光奇險的角度寫蜀道之難。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5:詩歌對蜀道之要是如何表現的?

  劍閣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要 所守 化為狼與豺

  殺人如麻

  這一段包括哪些內容?(聯系時代背景說說詩人這樣寫的意圖)

  突出劍閣的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不乏其人。別人都說此段有勸人引以為戒,警惕戰亂發生的`意圖,“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既寫猛獸,又影射政治兇煞,一語雙關。這樣理解可能有些道理,唐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潛伏著危機,作者這樣寫是要提醒人們注意世事、時局,表明國事的憂慮與關切。但我以為如果詩人真有此意的話他絕對不會如此小氣,所以我認為詩人的重點就是為了表現蜀道之難的。

  六、能力提升

  1: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有什么作用?

  點染神話色彩,引人入勝

  從開山時作出的重大犧牲的角度言開辟蜀道的艱難

  2: 細讀“上有六龍回日……坐長嘆”這幾句,說說詩人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PPT展示)

  3:“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作用?

  開頭一句,領起全文,嘆蜀道之高,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調。

  中間一句,嘆蜀道 之險,強調主旋律,把詩歌推向高峰。

  結尾一句,嘆蜀中之要,照應題目、開頭,給人強烈的感嘆。

  七、全詩總結(PPT展示)

  八、知識補充(PPT展示)

  2、關于唐詩:

  唐代是我國詩歌最光輝的時期。按它發展的情況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被稱為“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陳子昂。

  盛唐出現了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以及王維和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盛唐成就最高的是兩位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

  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詩派”(元稹、白居易)和“韓孟詩派”(韓愈、孟郊、賈島、李賀)。白居易的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廣為傳誦。

  晚唐時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PPT展示)

  九、課外欣賞(PPT展示)

  尋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余光中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里,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馬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地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都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里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

  ──而今,果然你失了蹤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回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惟一的下場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囚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未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癡癡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這二十四萬里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飛碟

  詭綠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里去

【《蜀道難》教案】相關文章:

《蜀道難》教案07-23

《蜀道難》教案10-12

蜀道難教案08-24

《蜀道難》教案參考07-13

《蜀道難》教案及反思09-29

《蜀道難》教案【熱】09-13

《蜀道難》教案【推薦】10-17

【熱門】《蜀道難》教案09-23

《蜀道難》優秀教案01-17

李白《蜀道難》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