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蜀道難》閱讀訓練及詩歌鑒賞
導語:詩界一致公認,《蜀道難》是李白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也是我國詩壇中的一顆艷麗的奇葩,《蜀道難》也是考試出題的重點古詩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得《蜀道難》的訓練題及詩歌賞析,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蜀道難》閱讀訓練題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噫吁嚱( ) 魚鳧( ) 石棧( ) 猿猱( )
巉巖( ) 喧豗( ) 捫參( ) 飛湍(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2.解釋下面加點詞。
(1) 爾來四萬八千歲: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3)百步九折縈巖巒: (4) 捫參歷井仰脅息:
(5)連峰去天不盈尺: (6)所守或匪親:
(7)側身西望長咨嗟: (8)以手撫膺坐長嘆:
(9)使人聽此凋朱顏: (10)砯崖轉石萬壑雷
3.反復地充滿感情地朗誦,是詩歌鑒賞的重要途徑。但是,朗讀要注意方法。下面對這首詩的朗讀,你認為處理不當的有:
(1)“噫吁嚱……難于上青天。”
這兩句統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 “噫吁嚱”是驚異之辭。“危”、“高”,一義重出,重讀。“乎”、“哉”,皆可有延長音。“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讀“難于上青天”五字。
(2)“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層當用抒情調讀。應當讀得急促高亢。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著意加以渲染。
(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
這一層當用詠嘆調誦讀。“上有”二句要讀得慢些,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黃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后四句近似特寫,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頓。
(4)“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
“問君”句當用質問的語氣讀,讀得嚴肅,重音落在“不可攀”三字上。以下四句要抬高聲調,然后用聲色俱厲的語調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5)“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須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后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憤怒的.質問,當用升調。
(6)“劍閣崢嶸而崔嵬……化為狼與豺。”
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其余應讀得頓挫有力。
(7)“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
開頭四字句,節(jié)奏短而有力,讀時一句一頓。稍作停頓后,改用命令的語氣讀最后兩句。
(8)“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這是全詩的結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側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
4.第一段中,詩人運用了各種各樣的夸張手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例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是用 方法進行夸張;“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通人煙”、“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是用 進行夸張;引用神話、傳說進行夸張的詩句有① 、② 、③ ; 用反襯手法進行夸張的詩句有① 、②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則是用虛擬的手法進行夸張。
5.詩第三段寫劍閣,包含了哪些內容?聯系當時的背景說說詩人這樣寫的意圖。
6.比較下面李白和杜甫寫的兩段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一)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二)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濘非一時,版筑勞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將汩沒同。白馬為鐵驪,小兒成老翁。哀猿透卻墜,死鹿力所窮。
(1)兩段詩都以青泥嶺為描寫對象,都突出其共同之點是 ,但選擇的角度卻不同,李詩是描寫它的 ,杜詩是描寫它的 。
(2)兩段詩都運用了夸張描寫的手法,但具體寫法又有哪些不同?
(3)兩段詩都在寫景中怎樣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7.下面是李白寫的《劍閣賦》,請你讀后按照要求寫賞析性文字。
咸陽之南,直望五千里,見云峰之崔嵬。前有劍閣橫斷,倚青天而中開。上則松風蕭颯瑟颶,有巴猿兮相哀。旁則飛湍走壑,灑石噴閣,洶涌而驚雷。送佳人(指友人)兮此去,復何時兮歸來。望夫君兮安極(盡),我沉吟兮嘆息。視滄波之東注,悲白日之西匿。鴻別燕兮秋聲,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劍閣兮,與君兩鄉(xiāng)(通“向”)對酒而相憶。
注釋:這是作者在長安送友人王炎入蜀時作。
(1)從結構和表現技巧的角度寫一段賞析性文字,不少于200字。
(2)將本賦與《蜀道難》詩進行比較,寫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8.李白的《蜀道難》可以激起我們許多的聯想,例如蜀道,這是大地上有形的路,人還要走另一條無形的路,即人生之路,蜀道難走,人生之路不難走嗎?在李白的時代蜀道難走,現在的蜀道還難走嗎?“天塹變通途”,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李白的詩,那樣的想象奇特,為什么現代出不了李白?我們的教育出了什么錯?如此等等,你還聯想到什么呢?請你把它們寫下來,然后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600字以上的讀后感,好嗎?
《蜀道難》解析與答案:
1.解析:本題重點在對生字、難讀字和易讀錯字加深印象,要求記準記牢。
答案:yīxūxī,fú,zhàn,náo,chán,huī,ménshēn,tuán,pīnɡ,wéi,shǔn,zījié。
2、解析:本題旨在對重要詞語,特別是古今意義和用法上有區(qū)別的詞語,要能準確理解。例如去、匪、坐。
答案:(1)那。(2)可作一方標志的最高峰。(3)繞著。(4)摸。(5)去,距離;滿;(6)非。(7)嘆息。(8)徒、空。(9)使動用法,使……凋謝。(10)砯,象聲詞,水沖擊石壁發(fā)出的響聲,這里作動詞用,沖擊的意思。轉,使動用法,使……滾動。
3.解析: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無論是對于加深詩歌理解還是對于提高語文素養(yǎng)都是大有裨益,對此務必高度重視。
答案:(2)(4)(5)(7)處理不當。(2)當用敘述調讀。應當讀得輕而平緩。(4)“問君”句當用勸說的語氣讀,讀得親切。下四句要放低聲調,然后用感喟的語調讀主旨句。(5)末句不是質問,也不是詢問,是反問,表感嘆的語氣,當用降調。(7)開頭四字句,讀時當兩字一頓。用誠懇勸說語氣讀最后兩句。
4.解析:通過本題的探究,有助于進一步熟悉課文,理解詩人高超的表現技巧。
答案:比較;數字;①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②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③上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①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guī)p②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5.解析:此題涉及詩的寓意。解析此題,首先知道劍閣的重要,劍閣為蜀之門戶;其次應當聯系全篇內容和時代背景。如此,方可推知,李白寫劍閣,正如胡震亨所說,是為了“著其戒”。
答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言劍閣有易守難攻的險要形勢,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隊很不容易打進來,因而野心家可以據險發(fā)動叛亂,“化為狼與豺”,搞地方割據。如果割據勢力之間出現矛盾沖突,難免要發(fā)生混戰(zhàn),結果必定是“殺人如麻”。詩人這番預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證實:從上元二年(761年)到大歷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繼發(fā)動叛亂。詩人的意圖是勸告朝廷要加強蜀地要塞的防守,嚴防野心家發(fā)難。
6.(1)難。曲折高險。泥濘難行。(2)李詩“百步九折”用數字夸張,“捫參歷井”虛擬夸張。杜詩“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用時間之長與行距之短的對比進行夸張;第三至六句用比喻夸張,將在青泥道行走比喻為“版筑”苦勞,比喻為葬身青泥;最后想象夸張,寫白馬變黑,小兒變老,猿鹿陷泥而死,極寫青泥嶺之難行。(3)李詩“何盤盤”,“坐長嘆”等直接抒情,杜詩則融情于描寫之中,兩詩都表示一種驚嘆和無可奈何的感情。
7. (1) 解析:從結構的角度,主要是劃分層次,并概括各層內容。從技巧的角度,則分析詩人怎樣寫景抒情以及情景怎樣交融。
答案: 這篇賦可分兩大層,開頭至“洶涌而驚雷”為第一層,以下為第二層。第一層寫景,描寫了劍閣的高峻險惡。第二層抒情,表達了對友人依依不舍和盼其早歸的深情。寫景先總寫,再分別取“前”“上”“旁”等不同的方位來表現劍閣險峻。“前”句用夸張的手法從正面突出劍閣險高。“上”句從聽覺渲染出凄清恐怖的氣氛;“旁”句從視覺渲染驚心動魄的氣氛,這兩句用環(huán)境烘托的方法從側面描寫劍閣的崢嶸崔嵬。抒情寫了五層意思:第一層,不等友人離去就盼友人歸來。第二層,扣住上文劍閣的險,抒寫對朋友安危的擔憂。第三層用江水東流,白日西沉,感嘆時光往而不復。第四層扣住別時景物,寫離別之愁。第五層,想象別后對月相憶的情形。
(2)解析:本題是比較鑒賞,主要在于選擇好比較的角度,可以從相同的方面分析,也可以從不同之點下筆。角度的選擇一般應從內容、表現技巧、情感三個方面入手。
答案:《劍閣賦》和《蜀道難》都描寫了劍閣的險峻,都抒發(fā)了對朋友的關切,但詩是從社會環(huán)境落筆,著力描寫劍閣的兇險,意在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擔憂。賦從地理環(huán)境落筆,著力描寫劍閣的高危,意在為下文抒情作鋪墊。在表現技巧上,詩和賦都采用了夸張,但詩主要是引用,直述,賦主要從側面烘托。在抒情上,詩通過渲染劍閣的險,規(guī)勸朋友“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賦通過描寫劍閣的險,是為了抒發(fā)對朋友旅途安危的關切。
8.解析: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開發(fā)智力,想象力、聯想力是開發(fā)的重點,通過這樣的“讀—想—寫”的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答案:下面這篇短文是從想象力的著度寫的一篇讀后感,現選錄如下,供參考。
讀李白的《蜀道難》,如從畫廊經過,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子規(guī)啼月、砯崖轉石,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它那闊大的意境,逼人的氣勢,讓我們怵目驚心,嘆為觀止。詩人為什么把祖國山河描寫得如此神采飛揚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他那非凡的想象力。
現存資料表明,李白沒有由秦入蜀的經歷,他二十四歲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沿長江東下,就再也沒回去過?梢姟妒竦离y》純系想象之辭,不過是借送友人入蜀,展開想象的翅膀,作了一番升天入地的藝術之旅。想象之豐富,比喻之奇特,筆法之夸張揚厲,韻律之流轉華美,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杰作。北宋歐陽修《太白戲圣俞》詩云:“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李白落筆生云煙。”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李白詩也說:“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變生。大江無風,波浪自涌。白云從空,隨風變滅。此殆天授,非人可及。”想象力是李白詩作獲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人類發(fā)展的歷史證明,一切創(chuàng)造性活動都離不開想象。英國詩人雪萊說:“想象是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是人類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由此可見,想象力在科學發(fā)明和藝術創(chuàng)造中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李白的詩作,是我們民族豐富卓越的想象力的具體體現。想象力對于一個民族至關重要,一個沒有想象力的民族是不會有生命力的。同樣,對個人也是如此。讓我們誦讀李白的詩歌,隨著他汪洋恣肆、揮灑自如的文筆,展開我們想象的翅膀。
《蜀道難》詩意鑒賞:
《蜀道難》作為李白的成名作,其成就主要在于藝術方面。想象之豐富,比喻之奇特,筆法之夸張揚厲,韻律之流轉華美,確系震古爍今之作。前人贊曰:“此殆天授,非人可及。”下面擬從三個方面略加闡述:
1.章法結構的巧妙。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復),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凡三見: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一次。這并非簡單的重復,因為它每出現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第一次,由隔絕之久,驚呼開辟之難,第二次由山勢之危,憂懼度越之難,第三次由戰(zhàn)禍之烈,悔恨安居之難。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這樣的章法可稱靈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潛說的“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現,或前或后總有一個提示內容的“副句”伴隨著它,開頭是副句“噫吁嚱!危乎高哉”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fā)出的感嘆,突出地表現了蜀道的高不可測,位于主句之前,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參歷井等張本。中間則是主旨句在前,副句“使人聽此凋朱顏”緊跟在后,頗有“談虎色變”之嘆,有鉤連前、后兩層內容的作用,前一層說蜀道凄涼萬狀,后一層說蜀道險惡萬變。結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側身西望長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說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zhàn)禍之烈,又跟開篇“噫吁嚱!危乎高哉”一句相照應,更顯得意味深長,以此結束全詩,可以使讀者興無窮之嘆,將“蜀道之難”的全部內容概括無余。
2.浪漫主義的激情。李白之所以把蜀道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洲”的高大形象。
3.體式創(chuàng)新: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數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詩的用韻,也突破了梁陳時代舊作一韻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詩“以氣為主”,感情噴涌而出,不可遏止。忽而:“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如驟馬下坡,勢不可擋;忽而“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似閑庭信步,舒緩平和。有時,“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奮力疾呼;有時,“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諄諄叮嚀。還有時把一些散文化的句子納入詩中,像“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其險也若此”等等,不但沒有減少詩意,反而使詩歌有一種放蕩不拘的自然情趣。這些富于變化的句子,與靈活多變的和諧韻律相配合,使詩篇時而如峽谷驚湍,一瀉千里,時而如碧空行云,悠然飄浮。所以杜甫盛贊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了。殷編《河岳英靈集》稱此詩“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 дZ:詩界一致公認,《蜀道難》是李白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也是我國詩壇中的一顆艷麗的奇葩,《蜀道難》也是考試出題的重點古詩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得《蜀道難》的訓練題及詩歌賞析,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蜀道難》閱讀訓練及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蜀道難》詩歌鑒賞及閱讀賞析題06-08
李白《蜀道難》詩歌鑒賞04-20
《蜀道難》閱讀訓練及賞析04-17
《蜀道難》的閱讀訓練題04-17
《蜀道難》閱讀訓練題及答案04-17
高考古代詩歌閱讀鑒賞06-07
《蜀道難》優(yōu)秀鑒賞04-12
《蜀道難》鑒賞要點02-04
李白《蜀道難》藝術鑒賞04-16